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第一管理 >

第10章

第一管理-第10章

小说: 第一管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句老话,叫“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就是因为一个和尚的时候,他必须独自承担起供水的责任;两个和尚抬水的时候,每个人也都无法逃脱供水的责任;但是,三个和尚的时候,就会出现某一个和尚偷懒耍滑的情况。这就是问题的症结。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在很多场合喜欢讲三个和尚的故事,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也讲过:
  有三个庙,这三个庙离河边都比较远。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第一个庙,和尚挑水的路比较长,一个人一天挑了一缸就累了,不干了。于是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来个接力赛吧,每人挑一段路。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又转给第三个和尚,挑到缸边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满了。这是协作的办法,也叫“机制创新”。
  第二个庙,老和尚把三个徒弟都叫来,说我们立下了新的庙规,要引进竞争机制。三个和尚都去挑水,谁挑得多,晚上吃饭加一道菜;谁水挑得少,吃白饭,没菜。三个和尚都拼命去挑,一会儿水就挑满了。这个办法叫“管理创新”。
  第三个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们想想办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来连在一起,打通所有竹节,然后买了一个辘轳。第一个和尚把一桶水摇上去,第二个和尚专管倒水,第三个和尚在地上休息。三个人轮流换班,一会儿水就灌满了。这叫“技术创新”。
  为什么会出现 “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的新局面,厉老先生归结了三个方面: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我的愚见,所有这些创新都不可能离开一条:让每个和尚都承担起责任,这是根本的根本。
  岗位作为承担安全责任的最小单位,需要系统地决定各个岗位的责任边界。安全责任的大小、范围,以岗位来确定。无论什么人,也无论他的身份、学识、资历,只要他在某一个岗位,他就应该承担这个岗位分内的安全责任。
  直接责任者;是指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或者说,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员。
  主要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直接领导责任者,是指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对其直接主管的工作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负主要领导责任的人员。
  重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对自己应管的工作或应由其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负次要领导责任的人员。
  一般领导责任者,是指对下属单位存在的重大问题失察或发现后纠正不力,以致发生重大事故,对造成的损失负一定领导责任的人员。
  企业是一张纵横交错的安全责任网,安全责任不能挂空挡,每一项工作的安全责任,要有对应的岗位、对应的职务,要让岗位上履行职务的人承担直接责任。不要让岗位在安全责任面前出现空缺,即使是后勤辅助岗位也一样。企业的采购、设计、信息等岗位,在安全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俄罗斯近年来空难事故频发,就源于航空公司维护保养环节出现了问题。必须建立以安全责任为导向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监督制约机制,调动各种手段,具体落实安全责任,夯实安全管理的基础。每个岗位都要分担具体明确的安全责任,不让安全责任出现缺失,安全共担才能实现。
  

第三章 能承担责任,才能安全生产(7)
5 ,让岗位负起责任
  对社会来讲,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但它不能够自动承担主体责任,还必须在它的内部进行责任划分,实现责任分担,才能让各个环节共同承担起主体责任。很多企业已经在做责任分解工作,把安全责任逐层分解,直到把“人头”作为企业安全系统最基本的责任单位。
  这没有错,责任应该分解,但是,如果不了解企业的真正内涵,仅仅在形式上分解责任,这个责任在“人头”上也是无力承担的,并且仍然没有到位。
  企业是典型的组织,具有明确的组织特性。
  组织至少由两个人或者由两个人以上组成。如果对组织下定义的话,那么,组织就是具有特定目标,又具有一定资源,保持某种权责结构的群体。请注意,这个定义已经包含了企业作为组织的三层意思:第一是有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是为了赚钱实现利润,也可以是某种的愿望抱负,比如实业报国、产业报国。第二是企业必须有运作所需要的资源,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人、财、物。现在是信息社会,信息也是企业内部的一种资源。第三,企业内在地表现出一种权责结构,就是在企业内部,某个人处于什么位置,做什么工作,有什么权利,有什么样的责任,而这种权利和责任又相互关联,这就是企业内部所表现出来的权责结构。
  一般的教科书都把“权责结构”解释成权力和责任结构,而我的观点,应该是权利和责任结构——不能遗漏了利益,责权利要统一。
  这里要着重强调“岗位”的概念。我们拿着放大镜来看这个权责结构,它一个个的结点就是岗位。岗位是企业中最小的最基本的责任单位,企业的安全责任就是由这样一个个的岗位相互关联共同支撑起来的。企业的安全责任只能落实到岗位上,不能落实到“人头”。为什么?因为人员是流动的,只有他在某一个岗位的时候,才需要肩负该岗位的责任。我们一个时期提倡领导干部深入车间工地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有些企业还有领导带班制度,领导在工人岗位上干活,那么这时,他就要承担这个工人岗位所肩负的责任,比如质量,不能出次品;比如安全,不能出事故。个人从某个岗位上升职、降职、开除,但是他带不走那个岗位的责任。安全责任永远和岗位联系在一起。
  “责任落实到岗位”和“责任落实到人头”,代表了安全管理的两个认识角度。要承担安全责任,也需要相应的权利。责任落实到人头就会出现经验管理的盲区,我看张三顺眼就给他权利,看李四不顺眼就不给他权利。但如果责任落实到岗位,责任面前就没有了人的区别,只要在岗位上,无论是谁,都会给他配置相应的权利。
  安全管理中责权一致非常重要。对每个岗位都要实行职权与职责一致的原则。有责无权,想安全做不到安全,主动负责意识就会受到抑制。有权无责,将必然导致滥用权力、官僚主义、瞎指挥。
  管理界有句行话:“有责无权活地狱。”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春秋时期,中山国的相国乐池奉命带领百驾车马出使赵国。为了管好队伍,他在门客中找了个很能干的人来领队。走到半路,车队乱了方寸。乐池责怪那个门客:“我认为你是个有才能的人,所以叫你来领队。为什么会弄得半路就乱了阵脚?”那门客回答说:“我是您的下等门客。您只给了我领队的责任,却没有授予我权利,出现失误为什么要责怪我呢?”
  法国是总统当家。在一次专访中;7名法国前总理不约而同地一起向公众大倒苦水。由于只有责任,没有相对应的权利,他们担任欧洲政界这个最不讨好的职务时如同身陷“地狱”;离职后备感轻松。包括皮埃尔·梅斯米尔、雷蒙·巴尔、米切尔·罗卡德在内的7位前总理都承认,法国总理这份工作就像一部“令人望而生畏的研磨机”。
  责权一致原则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金科玉律。岗位的权利和责任越接近相等;安全管理的效果越明显。权利和责任是围绕岗位的一体两面。权利不能离开责任而存在,责任同样也离不开权利,岗位的效用是通过权利和责任的对等共同发挥作用实现的。有一则“老鼠和狗”的故事,说明了责任和权利的共生关系。
  

第三章 能承担责任,才能安全生产(8)
一群老鼠爬上桌子准备偷肉吃;却惊动了睡在桌边的狗。
  老鼠同狗商量;说:“你要是不声张;我们可以弄几块肉给你;咱们共享美食。”
  狗严词拒绝了老鼠们的提议:“你们都给我滚。要是主人发现肉少了;一定怀疑是我偷吃的;到那时,我就会成为案板上的肉了。”
  我们很难分清守望这些肥肉到底是权利还是责任,但狗的驳诘态度已明确表明:这是一份权利,更是一份责任。
  岗位是企业中安全责任的主体。个人服从于岗位,在岗位上履行职务,在岗位上承担责任,在岗位上享受利益。美国前总统杜鲁门办公室的门上有句话“barrels stop here”。意思是,麻烦的“水桶”传递到此为止。这个办公室是总统的岗位,任何问题到“我”这里结束,“我”不再传递给任何人。解决问题是这个办公室主人的责任。企业成员个人对安全负责,就是指对岗位负责,而不是对某一个人负责。因为,企业是岗位相互关联的责权结构,企业的安全责任是靠相互关联的责权机构共同支撑的,所以,企业成员既要对岗位的安全负责,还要对岗位相关联的安全负责,对岗位的上下工序负责,对岗位的前后流程负责,对岗位的上下级结构负责。
  岗位是责任的核心。在安全管理中,每个岗位上的每位企业成员都应该属于高级管理层。德鲁克说过:“不论一个人的职位有多高,如果只是一味地看重权力,那么,他就只能列入从属的地位;反之,不论一个人职位有多么低下,如果他能从整体思考并负起成果的责任,他就可以列入高级管理层。”
  我们处在责权结构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对企业的整体安全负责。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安全是你的职业底线(1)
1,责任是第一素质
  军队和企业的管理是相通的。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军军官罗伯特·麦克纳马拉转业到福特汽车公司,后来又从福特汽车公司总裁的位子上回到军界,成为美国国防部部长,政绩卓著,再从国防部部长的位置转到经济界,在世界银行主席的位子上结束了职业生涯。麦克纳马拉作为一位出色的管理者,无论在军界还是企业界,都纵横自如,成就伟业,很说明问题。所以,我们谈安全管理,不妨换个角度,从军队对士兵的要求,来看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新需要。
  “狭路相逢勇者胜”,说的是两军交锋,谁更勇敢,谁就会胜利。勇敢历来被作为士兵的第一素质。中国古代把士兵叫做“兵勇”,胸前一个斗大的字,要么是“兵”要么是“勇”。兵勇一体,兵是载体,勇是灵魂。军队无论是战斗还是训练,要的是士气,士气中很大成分就是勇气。
  历史上任何一支军队都以士兵勇敢为荣为傲。有一个关于各国士兵比勇敢的故事。一位德国船长想要证明自己的船员勇敢,指着一个100米高的桅杆对一名水兵说:“快爬上去,行个礼再下来。”水兵很漂亮地完成了任务。于是,德国船长很骄傲地说,这就是德国人的勇敢。一位英国船长想证明自己船员的勇敢,指着一个200米高的桅杆对自己的水兵说:“快爬上去,敬个礼再下来。”英国士兵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于是英国船长说,这就是英国士兵的勇敢。美国船长见状,指着一个300米高的桅杆对自己的一名士兵说:“爬上去,敬个军礼再下来。”这名士兵说:“要我做这样的事简直疯了。”拂袖而去。美国船长说:“看到了吧,这就是我们美国士兵的勇敢。”
  各位不要把故事当笑话。记得印度尼西亚海军“德瓦希”号军舰访问上海时,电视上就有类似的镜头。“德瓦希”号是一艘帆船训练舰,有3根桅杆,主桅杆高3587米。当“德瓦希”号驶抵并靠近上海扬子江码头时,在每根桅杆的横梁上都站满了水兵。“站这么高,安全吗?”“德瓦希”号舰长西帕苏尔塔很自豪:在印度尼西亚海军,越难的科目越要上,越险的科目越要上。在桅杆横梁上站立,既是印度尼西亚海军特有礼节的体现,更是印度尼西亚海军官兵勇敢无畏的象征。
  像上面的故事一样,现实中的美军也对勇敢有不同的解释。他们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严格管理,严格训练,让士兵们表现出一定的勇气。但是,在实战和接近实战状态下,却强调尽量消除危险状态,减少伤亡和损失,不给士兵表现勇敢的机会。美军第七舰队“蓝岭”号指挥舰也曾经到过中国上海访问。美军第七舰队经常性地把部队拉到陌生海域训练,让部队在陌生和恶劣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