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别了,雷曼兄弟 >

第5章

别了,雷曼兄弟-第5章

小说: 别了,雷曼兄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用评级的主要参数之一。在3月贝尔斯登的迅速崩溃过程之中,我们雷曼也曾亲眼目睹了贝尔斯登的信用违约掉期利差一路上扬的过程,我们自己也亲身经历了随着贝尔斯登信用违约掉期利差的上扬,我们从与贝尔斯登交易往来“一切照常”,到把贝尔斯登列入“高度重视”的“黑名单”,再到逐步开始减少信用额度,直到最后收到风险管理部门的通知——“停止一切和贝尔斯登的交易”,并开始“清算贝尔斯登相关风险敞口”。

  在7月11日,谣言传出第二天,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比尔·格罗斯亲自来到CNBC演播厅辟谣:“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不论从信用额度还是信用期限上,都未曾对雷曼进行任何下调。”同一天,华尔街著名对冲基金赛克资本发言人也积极表态,赛克资本与雷曼的任何交易往来一切照常。但“辟谣”正是华尔街上最神奇的武器之一。假如你凑巧错过了昨天的新闻,那今天的“辟谣”就是你最好的“补习”;假如你还在对昨天的新闻犹犹豫豫,那“辟谣”就是你最好的“复习”。总之,谣言越“辟”越“真”,雷曼股价接着暴跌17%,而且这次“辟谣”给市场 “减少信用额度”和“停止交易往来”拉开了序幕。“谎言说一千遍就成了真理”,随着雷曼信用违约掉期利差的一路飙升,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大大小小的业务伙伴纷纷逃离雷曼的大门,摩根大通、花旗、德意志银行相关业务收入直线上升。

  8月11日:离雷曼告别华尔街还剩下26天

  交易对象减少隔夜拆借,流动性危机弄假成真

  8月11日,CNBC。又一个爆炸性“小道消息”不胫而走:“某某银行不接受雷曼资产作为隔夜拆借抵押。”

  短期回购协议(简称Repo),又叫“隔夜或者短期拆借”,是华尔街上各个投行和金融机构的“衣食父母”。短期回购协议是交易双方互相提供周转资金的一种方式。在该协议下,一方将资产抵押给另一方,以获得周转资金,同时根据协议,抵押借款方答应在一定期限(通常是隔夜或者很短的一个时期)后向另一方购回抵押资产。这个购回价格和抵押价格中间的差额,俗称“剃头”,也就是这个期限的借款利息。这就好比说,我们明天有10亿美元的短期债务要到期偿还,而雷曼暂时现金周转不过来。于是,我们去找高盛“借”。像高盛这种主儿,当然是“亲兄弟,明算账”,绝不会白借给我们。于是,我们双方签订一个“短期回购协议”,按照这个协议,我们将雷曼价值10亿美元的票据或者其他非现金资产“卖”给高盛,换回 99999亿美元的现金;同时,我们答应,3天以后,我们再把这批资产从高盛手里以10亿美元的价格“买”回来。这一买一卖之间的一点点差价就是“剃头”,也就相当于这3天的利息。

  回购协议中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对方所提供的抵押物价值的稳定性和流动性。比如说,3天以后,我们违约,未按时从高盛手里“买”回这些资产,高盛就要自己去市场上出售这些资产来弥补自己的损失。由于这些用来抵押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复杂,这些抵押的资产在当前的市场上的价值变得越来越难以衡量。而市场的恐慌和随之而来的信心危机会使一些交易对象开始怀疑这些资产的账面价值,从而开始怀疑雷曼的偿付能力。一般而言,即便是同样质量的抵押资产以及同样长短的回购期限,信用度高的交易对象会比信用度低的交易对象获得多一些的周转资金,或者说,更低的“剃头”。虽然这天下午,雷曼又一次辟谣称这个小道消息是“莫须有”的,但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各个交易对象“减少对雷曼隔夜拆借”的传言不绝于耳。“流动性危机”终归弄假成真。

  虽然雷曼自己储备了较充分的短期流动资金,足以偿还短期债务,但是短期拆借渠道受阻,意味着雷曼日常业务运营和每日庞大的交易所需资金受到严重威胁。在垂死挣扎的过程中,雷曼总裁悄悄从雷曼欧洲分部转移了大笔现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美联储开放了对投资银行的特别贴现窗口,但雷曼从头到尾没有在这个窗口贴现过一分一厘。因为比起现金,雷曼更需要的是信心。向美联储的这个窗口伸手要钱,就等于向世人宣告:“我没钱了!雷曼流动性危机属实!”这个象征意义上解决“流动性危机”的窗口,却很可能成为进一步放大“信心危机”的窗口,成为加速死亡的“催化剂”。

  9月10日:离雷曼告别华尔街还剩下4天

  评级机构降级警告融资成本大幅上升

  9月10日。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在投资者会议上发表了对雷曼的降级警告。穆迪宣称如果雷曼不能在短期内找到一个很强的战略投资合作伙伴,穆迪将大幅降低雷曼的信用评级,很有可能从目前的A2降为BBB级。

  除了市场信心将受到进一步毁灭性打击,信用降级还意味着雷曼的交易对象可以向雷曼要求额外的抵押资产,从而进一步大幅提高融资成本。一个级别的降低,就将导致雷曼向交易对象补交26亿美元的额外资产抵押,而两个级别的降低将意味着另外再补交13亿美元的额外资产抵押。对于已经面临偿付能力危机的雷曼,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致命一击。

  9月11日:离雷曼告别华尔街还剩下3天

  清算银行冻结账户经纪业务全线瘫痪

  最后生死攸关的时刻,雷曼的清算银行兼最大债权方摩根大通冻结了雷曼的账户以及电脑交易系统,致使雷曼经纪业务全线瘫痪。为了保护自己以及客户,摩根大通在9月9日已经要求雷曼向摩根大通增加50亿美元的抵押资产,但雷曼并没有追加抵押资产。在对9月9日的抵押资产进行了一轮讨价还价之后,雷曼同意立即增加30亿美元抵押资产,但没有对5天前的50亿美元的资产抵押要求做任何承诺。9月11日,在雷曼公布第三季度巨额亏损的第二天,摩根大通扭头而去。

  9月12日:离雷曼告别华尔街还剩下2天

  机构客户撤资“挤兑”百年老号大势已去

  作为美国的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是许多对冲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证券经纪商。一方面,雷曼作为券商和做市商,替这些客户买卖各种证券,提供信贷及其他投资服务,并要保持市场的流动性。同时这些投资基金在雷曼开设了账户,存放着它们的资产。另一方面,投行自身同时拥有巨大的交易簿,使用自己的资金在二级市场上进行风险对冲或者套利交易并从中获利。券商们采用很多办法来管理其交易簿,其中很重要的手段就是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调节,在相反的方向上买卖证券,这也就是动态对冲的概念。而市场情况瞬息万变,所以业务一旦开展,进行交易,构建交易簿,这个过程就不能停下来,否则就会随时遭受损失。这也就是所谓的“金融丛林”的概念:在金融市场上操作,如同跋涉在深不可测的热带丛林中,处处充满危险,唯有不断奋力前行,没有停顿,才可保全自己。

  信用降级威胁造成了雷曼经纪业务的机构客户们的恐慌,客户要求撤走资产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打来,机构客户们开始取消和终结与雷曼的业务,同时将资金大规模转移。根据雷曼破产律师计算,雷曼的经纪业务部门,其资产已经由数月前的5 000亿美元左右下降到1 000亿美元。资金“挤兑”使雷曼的资产在短期内下降了63%。

  虽然真正的“挤兑”在最后几天才形成,但实际上从贝尔斯登倒台以后,一直有机构客户陆续将资金逐步转移。伦敦的一家大型对冲基金——GLG公司声称它在2008年年初就开始逐渐减少在雷曼存放的资产。事实上,GLG公司不仅是雷曼证券经纪的客户,而且在这家对冲基金成立之初,它曾经是雷曼家族的一员,而在独立出去以后,雷曼仍是它最大的股东,持有14%的股权。9月初,雷曼CEO 福尔德亲自与GLG公司经理通电话,反反复复强调雷曼可以继续独立经营下去,可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GLG公司还是坚决把存放在雷曼的资产彻底转走。

  对任何证券经纪商而言,失去60%的资产也就意味着一个人失去了60%以上的血液。投资银行这种“金融丛林”性质的日常业务,决定了一旦失去这些“血液”,整个高速运转的机器将戛然停止转动。这个时候,“流动性危机”已经发展成为了“偿付性危机”。如果没有及时的大量资金注入,在接下来的任何一个市场交易日里,雷曼随时都可能没有能力开门营业,此时的雷曼已经“无力回天”。

  9月13日:离雷曼告别华尔街还剩下1天

  华尔街共商大事美联储袖手旁观

  对于已经完全失去独立经营能力的雷曼,美联储紧急召集华尔街各大投行和机构首脑,巴克莱资本CEO也亲自率领“并购小组”连夜从伦敦乘专机飞到纽约,在美联储大楼进行了一次长达48小时日夜不分的紧急会议。在连轴转的两天里,美联储和多位CEO一起讨论一切可能的挽救雷曼的方案。星期六晚上,大家暂时达成一个共识:由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在场的各大投行组成一个财团,总共出资550亿~600亿美元购买雷曼的“问题资产”,然后由巴克莱资本通过和美国银行进行“形式上的”竞拍,收购雷曼剩下的这部分良好资产。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详见“美国政府的袖手旁观”一章),美联储拒绝向在场任何机构提供任何形式的资金或者担保援助,巴克莱资本请求英国政府方面的担保也被拒绝。

  9月14日:离雷曼告别华尔街还剩下0天

  收购方扭头而去雷曼无力回天

  美联储的袖手旁观,使巴克莱资本和美国银行不得不在最后时刻扭头而去,此时雷曼大势已去,必死无疑,剩下的只是一个宣布噩耗的时间问题。鉴于雷曼是美国前十大信用违约掉期交易商,美联储联合国际掉期交易协会(ISDA)发出“特殊星期天交割”通知,开放9月14日(星期天)下午2点到4点这段市场本来关闭的时间,让以雷曼为交易对象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的买家和卖家尽可能地相互匹配,来尽可能地减小买卖双方的损失。由于雷曼相关合约数量太大,3小时的窗口被迫又延长了两个小时,事实上,很多投行一直工作到深夜。这样,“后事”料理完毕,美联储对雷曼CEO福尔德下了最后通牒——“雷曼必须在9月14日晚11点59分之前,也就是在星期一市场开盘之前,完成破产保护申请”。两天两夜等候在美联储和雷曼大楼门口的各大新闻机构和媒体,终于各就各位,开始“吊唁”。

  ……

  直到9月15日凌晨,CNBC电视台灯火通明。一个承上启下的节目再次掀起高潮——“雷曼宣布破产。下一个又会是谁?”CNBC的屏幕上来回滚动播放“黑名单”——

  美林公司?

  摩根士丹利?

  美国国际集团?

  华盛顿互惠银行?

  美联银行?

  当天晚上,美林“逼嫁”美国银行。第二天,摩根士丹利告急。一个月内,CNBC黑名单上的主人,无一幸免。

  华尔街千万博士加“矿工”,“矿工”是华尔街对研究和制作金融模型的博士和金融工程师们的统称,因英文简称“Quant”与中文“矿”发音相似,而戏称为“矿工”。又是随机模拟,又是运用数学模型,预测结果一个比一个错得离谱;还有千万股票分析师,从早到晚捧着公司的财务报表读,却推荐什么股,什么股就跌;只有CNBC,一打一个准,一说一个中。究竟是什么魔力,能让CNBC“料事如神”?

“阿喀琉斯之踵”和非理性繁荣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一封真真假假的高盛电子邮件,结束了贝尔斯登85年的华尔街历史。贝尔斯登的落幕把雷曼推上了“告别华尔街”的舞台。雷曼精彩的告别演出,又将美林推到浪尖上。一个星期内,华尔街四大投行巨头无一幸免,死的死,伤的伤。随后还有美国国际集团,华盛顿互助银行,美联银行,等等,或“心甘情愿”,或被生拉硬拽,一一“舍身陪葬”。如果说,高盛的电子邮件产生的是“蝴蝶效应”——蝴蝶在巴西轻拍两下翅膀,就可以导致一个月后远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那高盛,还有高盛的背后,又为何要如此作茧自缚?如果说,谎言说一千遍就成了真理,那经过了百年洗礼的华尔街又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把“阿喀琉斯之踵”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