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别了,雷曼兄弟 >

第3章

别了,雷曼兄弟-第3章

小说: 别了,雷曼兄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补损失,才得以渡过难关。

  1973年,当时的美国商务部部长皮特·彼得森临危受命,接管雷曼兄弟(彼得森于2007年带领黑石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并一举成为亿万富翁)。在彼得森的领导下,雷曼兄弟开始重整旗鼓,削减开支,扩大业务范围和加强市场宣传力度。彼得森的个人影响力也给雷曼兄弟创造了很多机会。1975年,雷曼兄弟收购投行亚伯拉罕公司;1977年,它与声名显赫的库恩勒布公司合并,更名为雷曼兄弟…库恩勒布公司(Lehman Brothers & Kuhn,Loeb Inc。)。这家新成立的投行一举成为当时美国的第四大投资银行,总资产仅次于所罗门兄弟、高盛和第一波士顿(First Boston)。彼得森的卓越领导才能加上美国经济形势的转好,终于帮助雷曼兄弟扭亏为盈,并连续5年保持让华尔街同僚们艳羡的高利润。雷曼兄弟也成为投资银行业界股权收益率最高的公司之一。

  这一时期,雷曼兄弟领导层也是空前强大。皮特·彼得森无疑是美国商界的传奇。这位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高材生,除了担任过美国商务部部长、带领雷曼兄弟走向繁荣富强和创立黑石集团外,还曾担任电影器材生产商贝尔豪威尔的总裁,参与建立美国协和联盟(Concord Coalition),担任美国对外关系理事会主席,以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主席(2000~2004年),并帮助洛克菲勒家族打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几项慈善事业。

  除彼得森外,当时在雷曼兄弟工作的华尔街大腕还有:史蒂芬·施瓦茨曼、埃里克·格利彻、路易斯·格拉克斯曼和理查德·福尔德等人。施瓦茨曼与彼得森类似,也是美国精英教育的成功案例。他先后毕业于耶鲁大学和哈佛商学院。在耶鲁就读时,他成为了声名显赫的神秘精英组织——骷髅会的一员。100多年来,此帮会的会众在美国社会的地位大多举足轻重。举个例子,2004年的美国总统之争就是在两个骷髅会成员之间进行:民主党的议员约翰·克里1966年入会,共和党的执政总统乔治·布什1968年入会。所以,1969年入会的施瓦茨曼在事业上的成功程度是大概可以预见的。施瓦茨曼在31岁,也就是从商学院毕业后6年,就成为雷曼兄弟的董事总经理。1983年,他又成为雷曼兄弟打理全球企业并购业务的主席。后来,他和彼得森一起创立了黑石集团。目前,这位福布斯美国富豪榜上有名的亿万富翁仍总管黑石的生意。埃里克·格利彻,另一位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毕业生,是雷曼兄弟企业并购部门的缔造者,后来又执掌美国另一家精英投行摩根士丹利的企业并购部。路易斯·格拉克斯曼和理查德·福尔德两人的经历十分相似:都毕业于纽约大学的斯特恩商学院,都从证券交易员的工作做起,逐渐打入管理层并成为雷曼兄弟的总裁,又分别带领雷曼兄弟步入空前的危机。然而,好日子没过多久,公司内乱开始了。

第14条命 相煎何太急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顶点通常是下坡路的开端。20世纪80年代初的雷曼兄弟可以算得上站上了公司成就的最高点。此时雷曼兄弟总裁的职位自然成了位高权重又有横财的象征。80年代初的雷曼兄弟也可以算得上进入了公司人事斗争的顶峰时期。当时的雷曼兄弟分裂成两派:投资银行家和证券交易员。简单地说,投资银行家是和企业或者说和企业的管理人直接打交道的职业。他们以向企业兜售金融服务为生。而交易员是和金钱直接打交道的职业。他们以在资本市场上低买高卖为生。与菜贩不同的是,金融交易员贩卖的是堆砌着小字的各色纸片。这些纸片统称证券。这些纸片的价值取决于纸上面写的神秘字符和当时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本来在这个为金钱服务不分等级的资本市场上,从业者们是该互相尊重的,尤其是投资银行家和证券交易员这两个无时无刻不在牵动我们这代年轻人的“高尚”职业。然而,这两伙手握大把金钱的人却互相瞧不起。投资银行家们依靠与客户间的长期关系获取服务费,他们终日衣着华贵,举止优雅,谈及经济政治必振振有词,品酒赏画打高尔夫也均小有成就,是风光的场面人。(前面说到的埃里克·格利彻就是在高尔夫球场上敲定摩根士丹利企业并购部主管的职位的。)证券交易员则是在市场变动的夹缝里寻觅利润的猛兽,他们终日同时在多个电话间来回呼喊,遇到数字必有灵感,最擅长在巨大压力下做出决断,是冷峻的职业赌徒。不难想到这两拨人水火不容。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片大好的经济形势使得这两个产业更加欣欣向荣。当时,雷曼兄弟有四个部门:投资银行、投资管理、股票交易和固定收益交易部。虽然从表面上看两派势力相当,但投资银行在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雷曼兄弟主业。1983年,雷曼兄弟的高管,77个合伙人中只有35个来自交易部。然而,两年来雷曼兄弟的高额利润有大约三分之二是通过交易创造的。更不用说,坐雷曼兄弟头把交椅的彼得森是个不折不扣的投资银行家。彼得森讲话官腔十足,动辄“亨利”(亨利·基辛格,美国国务卿)怎样怎样,“保罗”(保罗·沃尔克,美联储主席)如何如何,“首相”(中曾根康弘,日本首相)等等。而交易部门的领军人物是以严苛、情绪化和平易近人著称的路易斯·格拉克斯曼——雷曼兄弟的首席运营官。格拉克斯曼经常在交易厅中央的玻璃办公室里工作,他有时会冲出来破口大骂,有时又会忽然拥抱他的下属以示赞赏。如果对彼得森可以用谦谦君子来形容的话,格拉克斯曼就是绿林好汉了。可想而知,谦谦君子擅长外事工作,而绿林好汉担负着监管公司日常运营的职责。巧合的是,这两位移民后裔当时同是57岁,当年都是半工半读完成商学院的学业。尽管两人的共同努力造就了雷曼兄弟的辉煌,但彼得森和格拉克斯曼不光代表着两种对立的职业特征,也代表着个人性格上的巨大差异。

  投资银行家和交易员之间冲突愈演愈烈,1983年两派之争已趋白热化。当年5月,压不住阵脚的彼得森,不得不提拔前经纪人格拉克斯曼为联合首席执行官。格拉克斯曼上任后采取的一些措施加深了投资银行家与经纪人之间的矛盾,再加上经济不景气,导致了雷曼兄弟内部的权力斗争加剧。一山二虎的局面正式形成。盘踞的两只老虎,一只叫做“秀才”,一只叫做“兵”。之后的结果可想而知:1983年7月26日,(秀才)彼得森主动辞职,格拉克斯曼出任公司CEO,独揽大权。
第15条命 死路一条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在被彼得森提升为联合首席执行官前,格拉克斯曼在华尔街还是个陌生的名字。当他迅速地成为雷曼兄弟的新掌门人时,华尔街能给他的最高的希望也不过是:“给他一点时间吧!”格拉克斯曼要证明的很多,可是他的时间太少了。他上任后的第一个举措就是加强中央集权。这个早年海军志愿者甚至想要把雷曼兄弟变成一支军队。他自己就是手握全权的统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很自然地重用自己的嫡系——证券交易员们。于是投行和交易部门间本来就已经很紧张的关系进一步激化。在彼得森离开后,很多投行部优秀人才,包括合伙人也相继离去。这里既包括彼得森的亲信,如史蒂芬·施瓦茨曼,也包括与彼得森素有嫌隙的埃里克·格利彻。很多当时离开雷曼兄弟的合伙人都加入了竞争对手的阵容。随之而去的还有雷曼兄弟多年来的投行客户。公司运转失灵,损失惨重。

第16条命 “逼嫁”运通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祸不单行。1983年,雷曼兄弟的交易部也开始亏损。3月,雷曼兄弟的交易部赔了近13亿美元。1984年的财政年度的头两季,雷曼兄弟的税前盈利从上一年同期的7千万美元跌落到160万美元。这一时期,雷曼兄弟运营和交易亏损达到300万美元。而雷曼兄弟的交易员们似乎并不认为他们亏了钱。当时负责雷曼兄弟交易,后来成了雷曼兄弟首席执行官的理查德·福尔德说:“这些不是交易损失。也许有500万~1 000万美元是交易亏损。大部分是因为没有产生收入造成的。”

  与此同时,华尔街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连年的大好形势使得证券交易的收入剧增,同时也增加了市场的潜在风险。而新的立法,促使美国企业更加看重金融交易的完成,而不是以前的顾问服务。雷曼兄弟除了要满足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最低资金要求外,还不得不留足资金维持日常运营和防范不测。而志在与高盛和所罗门兄弟比肩,成为全能型投资银行的雷曼兄弟手头并不宽裕。1983年,雷曼兄弟只有不到3亿美元的资金。而华尔街上的大户们显然更具竞争力:美林手握20亿美元,美国运通拥有10亿美元,所罗门兄弟拥有13亿美元。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失去了投行的客户,又没有可供交易的资金,剩下的只有死路一条。华尔街正是大鱼吃小鱼的地方。对雷曼这条可口的“小鱼”,连远在芝加哥郊外的康尼格拉食品公司(ConAgra Foods)都凑了上来。而20世纪80年代,美国运通当时的CEO詹姆斯·罗宾逊正梦想打造金融服务业的“超级公司”。在他授意下,美国运通买了一系列投行、证券公司和财务顾问公司,而且把目光投放到当时已处境艰难的雷曼兄弟身上。1984年,还没把头把交椅捂暖的格拉克斯曼不得不以36亿美元将公司卖给美国运通旗下的金融服务公司——经营电子财务交割业务的舍尔森。

第17条命 劫后余生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从一定意义上讲,雷曼兄弟在1984年就已经结束了134年的公司历史。从那一刻起,雷曼兄弟所剩的不过是134年前那所干货铺子的名称而已。而为雷曼兄弟的独立史画下句号的是一个36亿美元的价签。

  被并入美国运通之后,雷曼兄弟业绩一直不佳,成了让美国运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1993年,美国运通公司一位新CEO上任,他的策略是剥离公司的非核心业务——银行及经纪业务。当年,美国运通卖掉了公司的资产管理等业务,也把雷曼兄弟公司甩了出去。雷曼兄弟重新获得新生。

第18条命 飞黄腾达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临危受命的理查德·福尔德,接管了刚刚从美国运通独立出来、已经面目全非的“雷曼兄弟”,被任命为雷曼CEO。1994年,在福尔德的推动下,雷曼兄弟通过首次公开募股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正式成为雷曼控股公司。但是,这时的雷曼不过是华尔街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二、三流小投行,基本业务只有固定收益债券交易,员工不到9000人,收入只有7 500万美元。而且上市后不久,由于大量亏损,公司又陷入了资金严重短缺的危机,致使公司股东资产大幅缩水,只剩下不到2%。市场上谣言四起,传言雷曼会再度被收购。面对这个惨不忍睹的“烂摊子”,据说福尔德曾突然因恐慌症发作而窒息45秒。福尔德当机立断,扭转雷曼传统上过分依赖固定收益业务的不利局面,变更了公司三大块业务——固定收益、股权和投资银行——的管理层,重点投资于高回报业务,如并购和股权业务,并致力于将雷曼建设为一家强大独立的综合性投资银行。在福尔德的铁腕统治下,雷曼兄弟不仅再次起死回生,而且重新回到了华尔街的顶端行列。

第19条命 “9·11”恐怖袭击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厦遭到恐怖主义组织袭击,雷曼兄弟是“9·11”事件中遭受重创的主要机构之一。当时雷曼兄弟在世贸大厦内有3层楼的办公室,一名员工当场死亡。雷曼当时的总部正设在与“双子塔”近在咫尺的世贸大厦3号楼,雷曼总部的一楼大厅横躺着无数的尸体和伤员,被美国警方用来作为临时“停尸间”。从天而降的灾难使雷曼6 500名员工顿时“无家可归”,所有业务全线瘫痪。在福尔德等人的带领下,雷曼兄弟在事发第二天就将交易厅迁往哈得逊河对岸的泽西城,48小时内就恢复了所有债券市场交易的正常运营。当9月17日美国股市再度开盘时,雷曼兄弟的销售和交易工作已完好如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