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风狂雨急 >

第4章

风狂雨急-第4章

小说: 风狂雨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可以建议投资者进行战略性建仓布局了。好,魏经理,就这样,再见!”

  林海潮刚放下电话,小丁就拍了拍他肩膀:“林老师,你对市场的辨析能力就是与众不同,我今后真要好好向你学习。对了,你那《投资参考》大家反映也不错,既有市场各方信息汇总、又有自已的研判观点,还做了分类处理。乖,我统计了一下,每天都至少十几万字,光看一遍就要个把小时,别说你收集、处理和分类了。我跟你说,公司里上海都有好几家营业部用了,有的还打电话来询问怎么切入电脑呢。但你要注意休息呀,别太累了。我听保安讲,你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有时还干通宵…”。

  这时,管理员小康已从交易部换好便装准备下班,她挎着包,再度走了进来。

  小康:“是呀,林老师,你这房间全是烟味,你烟可要少抽些,我就没见过你嘴上离过香烟。刚才小丁讲得对,林老师真的别太认真、太拚命了;你去年初调来营业部时,还一头乌发,现在你们看,都有不少白发了。我先走了,拜拜!”

  林海潮:“是吧?再见。”边说边用手摸了摸头发。

  小丁:“我也要走了,和照相馆约好今晚拍婚纱照…”

  林海潮:“快结婚了吧,祝福您!说真的,小丁,每天开盘前,都要麻烦您把《投资参考》切到营业部电脑里,真的谢谢您们电脑部对我工作的支持。”

  小丁:“这是那儿话,这是我们应尽的工作,再说我们还可以第一时间学习呢。对了,林老师,你还注意的呵,你每天的《海潮观市》,好几家财经网站都放在首页呢…”。

  林海潮:“那还不是您建议发给财经网站的,我以前在省城只发给报社。不过那也是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小丁刚走,营销部的小江走了进来。

  字幕打出:江平 黄海证券古州营业部营销部营销员

  小江,33岁,声音宏量;中等个,较胖,分头;早年曾在深交所下属一家网络公司工作,常年在外从事各地营业部的卫星接收设备安装。婚后回到古州,在营业部先后干过电脑部和交易部管理员,后选择了富有挑战性的营销员岗位,以试图通过营销客户奖励提成,迅速改变人生。

  小江:“林老师,还忙呵,不忙请你吃饭。”

  林海潮:“小江呵,不客气。您有事吗?营销部任务不轻吧?”

  小江:“还是林老师理解我们搞营销的。大盘跌跌不休,你说搞营销能不难吗?(突然低声)不过,林老师,你搞得《投资参考》对我帮助不小。远的不说了,我有几个准客户,其中还有一个机构户,我把你的邮件转发后,开盘时还打电话逐一沟通,他们都不相信今天会大跌。结果收市后一直到刚才,都给我打电话说服气了。来来来,先抽只烟,吸吸氧。”

  小江说着欲递给林海潮一根烟。

  林海潮笑道:“吸氧?对对对,对我等烟奴,吸烟就尤如吸氧。不过,小江呵,你还年轻,最好把烟戒了,可别象我被其完全依赖,既花钱又伤身,无一点好处哦!”

  小江:“没办法,时常郁闷,就抽上了。”

  林海潮:“还是抽我的吧,不过你还是有所节制哦,到了我这年龄,想戒也难了。”

  林海潮说完反递给小江一支烟。

  小江:“唉,林老师,我不象你每天要写文章,抽烟纯属构思需要。”

  林海潮:“那里那里,你那是为我抽烟找理由哦。”

  小江:“没有。我抽烟本来也无瘾,一来日常接待拜访客户应酬需要,二来也确实市道艰难闷得慌。唉,抽就抽吧,言归正传,对你每天搞得《投资参考》,客户们多数有一个一致的意见,就是信息内容太多了,看不过来。”

  林海潮:“谢谢您的意见反馈。针对今年初我把《投资参考》扩版后,确有不少客户反映内容太多了。我个人的设想,是想编成一个‘信息超市’,客户们可各取所需。《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每天也给我发电子邮件,该报有几句口号,我觉得写得很好,也很值得大家借鉴:‘信息,创造市场价值;广度,洞悉市场经纬;准确,增强行动信心;时效,赢得交易先机’。其实,这也是我搞这份《投资参考》所追求的准则、目标及意义所在。”

  小江:“说得没错。(递上一支烟)来,林老师抽我一支烟。”

  林海潮:“所以,我个人的文章观点还是其次的,因为不可避免会出现偏差和失误;即使说对了,也没什么可沾沾自喜的。”

  小江:“林老师你谦虚,谦虚了不是?!”

  林海潮:“我说的是实话。但投资者如果逐步养成了及时全面了解、分析、评估市场有效信息的习惯,就一定能逐渐感受到信息所带来的价值。我给您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实例吧…”

  倒叙(闪回)。

  话外音:那还是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举办奥运会的那一年,有一天……

  3—4时间:1996年春天某日。地点:省城某街道书报亭摊点。

  林海潮走在街道上。经过书报亭摊点时,他习惯地停了下来。

  林海潮:“一份导报,一份参考。”

  摊主递上报纸和零钱。

  林海潮:“谢谢。”

  林海潮边走边翻阅报纸。突然,《参考消息》第三版下方一篇报道引起了他的关注。他停下脚步,读了出来。

  特写:报纸标题及内容(半版篇幅)

  法新社报道:中国伊利股份奶制品成功打入美国奥运会……

  一组蒙太奇闪拍:

  林海潮快速骑着自行车。

  林海潮来到一家大型医药进出口公司大楼前,他抬头望望,迅速将自行车锁上。

  林海潮跑步上楼梯。

  林海潮气喘嘘嘘,来到一间挂着“进出口二部”牌子的办公室敲门。

  林海潮进门与一个熟人朋友握手、客套寒暄。

  夜晚,灯光下。林海潮仍在研究、阅读那份《参考消息》。

  朋友的声音在回响:“美国的食品、医药品进口检验都十分严格,甚至苛刻,能打入美国奥运会,说明这家企业的奶制品质量、流水线都属上佳,应有不错的前景,令人放心…”

  证券公司。林海潮在多个场合向投资者推荐伊利股份:“伊利牌冰琪凌会给您带来丰收和富裕…”

  闪出,切回林海潮办公室。

  林海潮:“我那时虽然对股市的认识层面还很浮浅,并主要以技术分析为主,但我已敏锐感觉到这篇报道的价值所在;并还专门找了相关做进出口业务的行家朋友请教、求证。那时伊利股份上市不久,股价11元多,当时还盘整了两天,一个星期以后,《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转载了《参考消息》的这篇法新社报道,而该股股价随后也扶摇直上。快十年过去了,虽经几年熊市,但你如果把伊利股票历年分红送配复权算算,比当时股价翻了多少倍?没有十倍也有五、六倍!这就是信息创造价值。”

  小江:“那时听你建议买的人多吗?”

  林海潮:“那时很多人都在盲目炒概念、炒题材,所以很多人不屑一顾或不以为然,只有几个熟悉的投资者少量买了一些,其中一个搞挂历批发的朋友,买了几万股,但涨了六、七块钱就卖了。”

  小江:“那也不错呵,也赚了几十万呀。”

  林海潮:“我为什么说是有效信息?那就是指一定来自于主流渠道的,而非小道的和非主流渠道散布的,更莫要轻信一些所谓咨询机构的所谓‘据说’一类了。所以,我每天都要从中证报、上证报等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体网站及新华网、交易所等网站上,尽可能全面、及时、准确地把证券市场上的相关信息汇总和精选出来,供客户们参考。有时摘自某些财经网站的,也一定要核实清楚信息来源,弄不清的坚决不用。因此,也经常有朋友劝我说,证券市场如此萧条,你何必如此认真呢?我的想法是,恰恰正因为证券市场萧条,我们搞咨询服务工作的,就更不敢有任何怠慢和松懈了。所以,对于《投资参考》中的各类信息,大家可以象去超市一样,各取所需,也不一定每条都看嘛。”

  小江:“我懂了,林老师,我会向客户解释的。(看看表)哟,时间不早了,走,吃饭去。”

  林海潮:“谢谢!这会儿正是上市公司个股信息披露时间,我还要忙一会,不客气。”




  4—1地点、时间同上

  林海潮送走小江,到门口外边的饮水机倒水,这时见到在走廊里拖地的保洁员秦阿姨。   

  林海潮:“秦阿姨,还没下班呀,您是早来迟走呵,别太辛苦了。”

  字幕打出:秦阿姨 黄海证券古州营业部保洁员

  秦阿姨,下岗职工,与林海潮同岁,个矮,朴实;每月260元下岗工资,受聘黄海证券古州营业部当保洁员,每月400元。虽收入低微且工作辛苦,但笑容常充溢在脸上。

  秦阿姨:“你才辛苦呢,我再早也没你早,再迟也没你迟。我也就早晚忙一阵,白天也没事,那象你从早忙到晚。我马上就拖好了,节日在家过得好吧,时候不早了,你可以去吃晚饭了。”

  林海潮:“好好,谢谢您,女儿快生了吧?”

  秦阿姨:“林老师人真好,还关心我女儿,全公司就你最没架子,看得起我们打扫卫生的。我女儿预产期在6月初。”

  秦阿姨说着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林海潮(喝了口水):“那里,您看您和我年龄一样大,都快做婆婆了,还是您有福气!” 

  4……2时间:当晚7时许。地点:营业部对面小餐馆。

  小餐馆进门右侧是一个供应盒饭的柜台,主要供中午周边单位快餐之用;迎面中央是一个收银台,—50多岁男子站着招呼着顾客。小餐馆生意不错,食客基本坐满。

  林海潮正进门环顾,欲找一空位坐下。

  餐馆王老板:“哟,林老师回来上班啦?今天还是老规矩?”

  林海潮:“好,还是一条小酸菜鱼,一碗饭,十块钱”

  王老板(一边收钱):“还有一个荷包蛋,酸菜鱼汤不要辣,对不?”

  林海潮(拍拍王老板):“对对对,王老板记忆力真好”

  这时林海潮还未找到空位坐下,左墙角一个桌上有人和他打招呼:“林老师来啦?”

  字幕打出:曹经理 古州市第一百货公司服装部经理

  林海潮:“哎,曹经理您好!怎么样,五一节黄金周,商场服装卖的挺火吧?”

  曹经理(56岁,精瘦干练,起身):“马马虎虎。来,我们吃好了,你坐。(突然眉头一皱,话锋一转对林海潮耳语)听说今天股市又大跌啦?!不是开始搞股权什么改革吗?报纸上都说是重大转折,怎么还大跌呢?!”

  林海潮(微笑):“一两句也说不清楚,应该是黎明前的黑暗吧。您商场就靠近我们营业部,您能把户转过来吗,我们以后可以慢慢聊,认识您有半年了吧?”

  曹经理:“不瞒林老师,一是我工作太忙,商场服装部承包后,接下来我准备全面装璜出新,忙得焦头烂额;二是我那点股票套得太深了,我也懒得再去过问,我上次打过一次电话,人家又不肯放。”

  林海潮:“我知道股票对您无所谓,您曾说您前几年在古州和上海各买了一套房子,现在增值还了得?这不,又承包商场服装部了,真是滋润呀。”

  曹经理:“那是,商场业务还可以,不过跟我在插对时的一个战友相比就差得远了,他回省城后也分配在商场,可人家上市啦,现在当个董秘,别提多滋润了,前两年配一次股,就从股市又圈进几个亿。我嘛是小富即安,马马虎虎就行啦。我干不了几年了,等干满这次承包期,我也想歇息啦。至于房子嘛现在暂出租,等老了,我出手一套也够我吃喝啦!乖乖,要是当年把钱全投在股市,那是整歇了。不过这股市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我上海有个亲戚都快输得倾家荡产了!”

  曹经理顺手拍了拍林海潮肩膀,摇摇头走了。

  一女服务员端着托盘从后面操作间走出。

  王老板:“酸菜鱼来啰……。”

  4……3 跟拍林海潮。

  林海潮吃完饭的镜头。

  林海潮回公司上楼梯的镜头。

  由于昨天一夜未睡,林海潮显得有些颇劳,他坐在办公桌案前一手抽烟,一手按压着头部和眼部。

  桌面散乱着掉落的头发和烟灰。

  林海潮拿起隔板前面角落的脸盆和毛巾,路过一道较长的过道走廊,朝洗手间走去。

  走廊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