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私募英雄 >

第15章

私募英雄-第15章

小说: 私募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在刘明达买入了深科技之后,他发现,在当时条件之下,投资者根本无法在短期内清晰了解一个公司的基本信息。   

  对于目前的投资者来说,你可能从来不会为搜集不到一个上市公司的信息而犯愁,互联网、电脑的普及,让你在网上、股票操作系统中随便敲一个键,就可以获得公司管理层、行业、财务摘要、研究报告、市场信息及媒体报道等丰富而翔实的资讯。   

  但在1996年,使用股票操作系统来查看行情的投资者已经走在了潮流的最前端,但即使股票操作系统,除了股票的图形、交易状况,在公司信息里就是只有几个字,如公司叫什么名字,什么代码,其余的什么都没有。此前一直依靠投资学书籍、证券报纸、杂志详细研究公司的刘明达感觉到,获知一个上市公司的信息真是相当不便。         

▲BOOK。▲虫工▲木桥▲书吧▲  

第48节:曲折投资路(4)         

  正是这种不便,让刘明达看到了商机。有关上市公司的诸多方面的信息是投资、炒股的一个必要资讯,投资、炒股不可能永远依靠一个代码、一个公司名称加上简单的概念作支撑。而那个时候由于软件系统技术非常落后,证券公司的各项服务亦有待发展。刘明达也对一些投资者做了调查,他们的确希望了解有关上市公司更多的资讯。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向投资者提供相关上市公司资讯呢?   

  是时深圳,是一代人创业的高峰。几个人合伙,拉起架子就成立公司,然后开始茫茫不可知的创业之旅。刘明达也加入了创业的队伍中。   

  1997年,刘明达辞去了当时收入颇高的外贸工作,和另外两个朋友合伙,招了几个人,租了一间不大的办公室,开始做证券资讯服务,向证券公司及一些大户提供证券征询系统。   

  最初刘明达的证券征询系统还很简单,主要是针对一家家上市公司,将其公开信息、交易所的公告以及财经媒体的报道做汇编整理。随后,因为对一家家上市公司的运营状况越来越了解,他们开始写一些热门公司的股评,作为提供给客户的附加价值。   

  在当时的中国,在证券行业,依靠资讯来赚钱是有相当难度的。市场仍然沉浸在内幕消息、跟庄等赚钱方式上。不过,由于刘明达的公司对上市公司的资讯整理相对比较完善,而且,其附加的股评与投资建议也获得了市场部分验证,因此他们也获得了几家客户,每户报价2万~3万,实际成交每户2万元。   

  虽然有了部分收入,但这些远远不足以支撑几个创业伙伴继续在这个业务上有更大的发展。由于看不到赚钱的前景,而且伴随着1997年A股熊市来临,证券市场前景更加惨淡,两个合伙人相继离去,转回到他们以前的本职工作,于是刘明达第一个公司只好关闭。   

  忆及当初,刘明达放弃收入不错的外贸工作,是出于对证券投资行业浓厚的兴趣。刘明达认为,他一直有着一种偏执,认为既然自己对证券投资行业有着如此高的热情,即便再艰难也要干出一番事业。而这种背水一战的决心也一直贯穿了刘明达十多年的投资生涯。   

  之三:独立投资人   

  有幸的是,虽然刘明达第一个资讯公司关闭了,但在运营公司的过程中,有一些投资者对刘明达还是非常信赖的,尤其对刘明达对上市公司的详细研究十分欣赏。   

  于是,在公司关闭后不久,刘明达开始了一位独立投资人的职业生涯,帮助客户管理资产。事实上,我们可以把这段经历看做是今天明达资产管理公司的前身。   

  1997年到2005年,成为了历练刘明达的8年。在这8年中,刘明达一直专注于证券投资,心无旁骛,期间多有波折、艰难,这8年也成为刘明达近两年暴发式增长的基础。   

  当时,刘明达还有其他的选择。一家颇具规模的证券公司的老总看好刘明达的研究潜力,力邀刘明达加盟到证券公司,但是刘明达委婉地拒绝了那位老总的好意。   

  回忆当初,刘明达认为当时自己的决定是一种出于本性的职业偏好……他喜欢自由、自主地做投资。   

  即便获得了几个客户,在外界看来,刘明达的证券投资前景依然暗淡。当时客户的资金远不如现在的资金量大,而且,做独立投资人,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至少在两个方面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要么是有较深厚的投资经验,并且有一定的资金积累,然后才能在代客理财的同时,自己慢慢做得更大;要么具有很好的人脉关系资源,能拉到更多的、更大的客户。但是这两点,当时的刘明达都不具备。所以外界对刘明达抱以悲观的看法,不足为奇。         

◇BOOK。◇欢◇迎访◇问◇  

第49节:曲折投资路(5)         

  其实,虽然做了独立投资人,刘明达也明白自己有很多不足,他仍然形容自己当时仍像一个〃书生〃,而不是生意人。他并没有用更多的时间去拉客户,而是花更多的时间埋头做研究,做上市公司分析。1999年~2003年刘明达积累了数十本笔记,笔记中记满了对公司的分析、公司的经营情况、公司的价值判断等等。由于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做,即便在自己的经济相当拮据之下,作为独立投资人的刘明达还是聘请了一个助手。   

  市场也没有给刘明达好的脸色。在刘明达做独立投资人、并代客理财的最初两年间,正是熊市正盛之际。由于上一轮对长虹、深发展等白马股的过度投机,绩优股被充分炒作,另外,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使股指再度跌回1000点附近。从1997年5月12日直到1999年中国证券史上著名的5·19行情发动为止,熊市持续了两年。    

  持续的熊市令刘明达的收益相当艰难。忆及当初,刘明达对自己的家人心存感激,感谢自己的太太在自己艰难时刻的默默支持。   

  市场仍在不断轮回,转机已在隐约出现,时间点是1999年7月。   

  之四:抓住网络股浪潮   

  经过多年对股市的观望,并且在上一轮牛市中成功投资了深科技,之后又经历了1997年后持续两年的熊市,刘明达的证券智识不断见长。在中国证券史上著名的5·19行情来临之前,刘明达有了先见之明的清晰判断,而正是因为这种判断,刘明达成功地抓住了随之而来波澜壮阔的5·19行情,并在这阶段获得了更多的市场认可,获得了更多的客户。   

  1999年春节,刘明达给一批客户、朋友,包括一些证券公司高管发邮件(在1999年,电子邮件已经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在邮件中,刘明达主要谈到了自己对市场的看法,重点是对即将可能启动的牛市的展望。并且,刘明达明确提出,支撑牛市的将主要是科技股,及基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产业。   

  这一预测被证明是相当准确的。3个月后,1999年5月19日,波澜壮阔的5·19行情启动,很多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从1000点附近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这一轮牛市一直持续到2001年6月。   

  虽然预测准确,但一个独立投资人向外界宣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大胆对未来市场做出预测,最初并没有多少人相信。只是到了当年7月,当行情全面启动之后,很多人才回想起几个月前刘明达的判断,于是很多人开始回头找刘明达,刘明达由此赢得了其职业投资生涯以来较为重要的一批客户。   

  为什么刘明达能够对牛市做出预判?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宏观经济与政策面开始出现好的迹象:从1998年开始,央行多次降息;一批弄虚作假的垃圾股企业逐渐曝光;管理层加紧了对公司的监管;美国持续8年的大牛市刺激了中国出口逐年高速增长。另一个原因来自于全球网络股的高增长,而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正处于风云正起之时。中国股市需要新的增长动力,以反映实体经济层面这种深刻的变化。因此,刘明达果断地选择了投资于网络股,包抱东方明珠、中信国安、山东海龙。   

  东方明珠,因为能够提供互联网基础服务,加上人们对有线电视价值的认识,当时与互联网结合最紧密的是有线电视。1999年股市核心就是互联网与科技股。尽管当时东方明珠的利润总体都不乐观,事实上当时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利润都不乐观,但是全球互联网的巨大浪潮,也足以支撑国内互联网概念股有极高的上升空间。刘明达从1999年开始投资于东方明珠,直到2001年才退出,收益接近5倍。中信国安、山江海龙亦各有特色,尽管没有东方明珠的上涨幅度来得强,收益亦甚为可观。         

虹←桥书←吧←。←  

第50节:曲折投资路(6)         

  在1999年网络股高潮期,刘明达还曾一次对一个小波段的预判,显示了他已经有了良好的市场感觉。   

  5·19行情启动后,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到1999年6月下旬,上证指数已上涨近70%,涨至1700点附近。各种层面的信息开始支持这种非理性的上涨。6月14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6月25日,当天大盘跳空高开,上证指数当日大涨103。52点,涨幅6。59%。两市成交量竟达830亿元,创历史纪录。但这时,当刘明达看到市场上几百只股票都在整体上涨,他认为市场已经进入了非理性的狂热阶段。   

  6月下旬,刘明达到一家证券公司去讲课,他提出,短期内股市可能有个重挫,以令狂热的市场有所警惕。果然,不出一周,1999年7月1日,《证券法》正式实施,沪深股市以大幅下挫的方式来迎接中国证券业的第一部立法。   

  而值得一提的是,刘明达在网络股高潮中隐退,2001年初全身而退,避免深陷于即将到来的长达5年的熊市,而这轮熊市尤其是给网络概念股以致命的打击。而这种全身而退的先见之明,充分显示了刘明达基于多年研究、实战经验所历练的市场感觉。   

  之五:在熊市中寻找机会   

  5·19行情结束于2001年6月14日,当天媒体刊登国务院《坚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当天大盘冲高到2245。44点,之后开始一路调整。   

  这是一轮长达5年的熊市调整,政策层面的股权分置成为市场普遍认为的利空因素,不解决这一问题,中国股市难有抬头之日。作为一个职业投资人,在熊市中摸爬滚打最是难熬,但刘明达却以独特的韧性在其中寻找机会。   

  自2001年股市开始调整后,各方面开始聚焦中国股市历史遗留的股权分置的结构性问题,对中国股市内在性结构问题开始争论、辩证、提出解决办法。虽然大家对证券市场还在不断关注,但其中的喧嚣却在一点点在消退,二级市场迎来了平淡、漫长的向下调整期,到2001年10月19日,上证指数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已经下跌到了998点。   

  悲观情绪开始在中国股市里漫延,一些人认为股权分置问题可能几十年也解决不了,他们纷纷离开了市场,而更多的私募资金则将投资对象瞄准了海外市场。   

  市场中永远有一些人能够比其他人更为敏感地把握投资机会。这些先知先觉者关注到:〃中国企业,包括上市公司都处在经营结构转型期。〃而中长期支撑中国股市可能走出低迷的因素,除了股权分置改革在渐近推展之外,中国经济整体持续、稳健的高增长也为今后可能到来的新高度酝酿着力量。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调整来自于中国经济自身自我改进、自我进取的力量。结果,一直被各种概念所掩盖的内需增长对中国经济、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带来了极强的爆发力。   

  刘明达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2001年果断将研究、投资的方向转向享受内需增长带出巨大推动力的上市公司,尤其是以内需消费型公司为其主要研究、投资对象。而且,随着香港上市的H股、红筹股公司越来越多,刘明达将主要的精力投向香港市场。   

  刘明达2003年在香港市场投资的同仁堂科技,就是这类品种之一。为什么偏爱这家公司,刘明达的看法是,同仁堂做的绝大多数都是非处方药,是基础消费品,而且客户群广大,并且同仁堂每年有8%的分红,有持续可靠的现金流(对现金流的重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