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专注--解读中国隐形冠军企业 >

第16章

专注--解读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第16章

小说: 专注--解读中国隐形冠军企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除了跟国际竞争对手相比存在成本优势之外,还有一个合情合理的问题需要回答:为什么成为冠军的是它们,而不是其它同样具有成本优势的中国公司呢?首先,这些企业所选择的都是相当狭窄的利基市场,而且很早就要面对海外市场的挑战,所以大企业未必看得上,小企业又未必敢尝试,真正的同行其实是相对少的。比如从飞鹰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全球赛艇市场的规模才3亿人民币,全中国生产赛艇的企业不过10来家。而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同行当中,隐形冠军公司常常表现出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它们的产品品质能够比别人更迅速地接近全球市场的先进水平。
  应该再次指出的是,虽然我用“出口导向型”来归类这些隐形冠军公司,但是它们与国际贸易教科书上所说的那些外向型加工企业或者OEM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隐形冠军公司拥有自己的技术和品牌,而且这二者都在不断的成长当中。虽然它们目前还只是产品销售量或者市场占有率上的领先者,但是未来完全有机会成为这个市场上不仅最大而且最好的全球冠军企业。而简单的加工型企业则毫无机会。
  保护你的独一无二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对于哪一类的隐形冠军公司,即使是在主要依靠成本领先优势的公司,创新都是至关重要的竞争力来源。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它们的自我评价也是如此。所以我想再用一节的篇幅来简单介绍一下关于隐形冠军公司在创新方面令人印象深刻的敏锐和精明。
  最深刻的创新莫过于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全球创新模范以及在诸多领域中的“显形冠军”——3M公司将自己公司的理念描述为:“最有趣的产品往往是人们虽然需要但又无法用语言表述其需求的那些产品”(Loeb 1995)。这句话揭示了许多隐形冠军在日用品生产领域大获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中国我们也看到了很好的例子。比如重庆美心门业。在接受《南风窗》杂志采访时,美心创始人夏明宪并不认为他是第一个想到要弄一扇结实点的门防盗的人,但他绝对是最早把这个点子变成现实,发展成为产业的人之一。他回忆说:“80年代富人越来越多,但是市场上并没有防盗门这个概念,很多人都想到了,不止是我。他们自己买了铁棍焊制铁门,那段时间有很多人来我的小五金店买铁棍,我就想,要是我做出铁门来卖给他们,是不是能够多赚一点钱?”
  

“我们不懂价格战”……科技创新(5)
隐形冠军企业家们对于通过创新来实现差异化或者完全开辟一个新的利基非常敏感。1989年,在广东中山做纺织机械生意的李兆枝,偶然在朋友的仓库里发现了一批用来抵租的“环保节能空调”,事实上就是一种利用水蒸发吸热来降温的机器,特别适合工厂厂房使用。因为它可以在降温的同时充分改善空气流通,而且相当节能。文化不高但是一向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李兆枝马上花了4000元搬了一台回自己的厂房试用,看到效果后,他买下了所有库存的这种空调,除了给自己所有的厂房都装上,多出来的一些还以每台8000元的价格卖给身边的商业伙伴。没想到,找上门来想买这种空调的朋友越来越多,李兆枝于是千辛万苦找到这种空调的生产企业——澳大利亚的西雷国际公司(Seeley International)拿下其在中国的代理权。17年来,他一直专注于推广这种新奇的机器,从代理西雷的产品到建立的品牌,他已经做到了年销售额过数千万元的规模。而且,随着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对生产环境和劳工福利的日益重视,他认为他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中国最优秀的太阳能设备供应商皇明太阳能公司的创始人黄鸣对于他们的温屏节能玻璃的诞生经过有这样的描述:
  “节能玻璃,大概有一千万平方米的市场需求,已经有几个企业在竞争。我的一个营销经理向我汇报市场拓展目标的时候,准备占领10%。我问他,你能争取到20%、30%又怎么样呢?何况你争不到,因为别人在这个行当里已经干了十多年了。你的机会在哪儿?我告诉他应该去开拓那一千万平方米以外的市场,这才是最大的机会。于是我们就有了温屏节能玻璃,保温、隔热、隔音、不结霜,一种高品质的玻璃为我们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市场。”
  西蒙认为,隐形冠军公司的创新相对于大企业来说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前者不单是被技术或是市场所左右。其中的佼佼者往往可以在这两种推动力之间取得很好的平衡。这一点我们在这些中国隐形冠军公司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它们所提倡和实践的创新都不是那些大而无当的屠龙之技。有时它们的创新看上去甚至非常微不足道。但是一定满足这两个条件:自身力所能及,对客户有价值。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节能灯市场的领先者中山欧帝尔公司2005年销售增长最快的产品叫做“排气灯”,在海外市场尤其受欢迎。这个产品的创新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在一个环形的节能灯中间嵌套了一个排气扇。但是它很好地解决了卫浴、厨房等狭小空间既要安装排气扇又要安装吸顶灯的麻烦。又比如圣雅伦的折叠式名片指甲钳,叠好之后它可以把指甲钳的锋刃完全隐藏起来,虽然同样是很小的创新,但是使用的人就再也不用担心揣在兜里的指甲钳会割破衣服或者伤到人。
  不过,要想让创新转化为自己持久的优势,除了长期创新活动本身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以外,还要学会保护自己这些“独一无二”的财富。西蒙在提到隐形冠军如何保护自己核心竞争优势的时候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它们像防贼一样防着自己的竞争对手”。德国企业尚且如此警惕,在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地方保护主义相对严重的中国市场来说这句话更加应该引起那些行业领先者们的高度注意。这里有一个例子值得许多为“盗版”而苦恼的企业参详。
  广东宏达是中国饲料香料行业最优秀的企业。它对技术保密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流程。首先是设置专用代码,在宏达内部,你能够听到很多在字典里没有,在同行中也没听说过的词,例如纤末、甘化精等,这些特别的专有名词在宏达有40多种。其实,这些元素在同行中也大量存在,比如纤末其实就是稻谷的副产品统糠。据说,在宏达也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些同行的派人混进生产车间当“卧底”,企图偷窃宏达主打产品的技术配方,但他们都发现宏达的这本“字典”实在太难读了,拿着这张单子在外面根本无办法采购。
  其次是采购流程的控制。比如其核心产品“猪乳香”的技术配方,分成香引、香精、香料三部份,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亲自出马,负责香引部分的采购,所以香引的原料在宏达上下只有两个人知道。中层的采购人员只负责几种香精原料的采购,且每当他们把原料买回来的时候,都要把发票的原始凭证直接交到总经理的手里,再以专有名词填写另一张报销凭证交给财务报账。此番操作即使是公司内部的财务人员也不知道这些专有名词代表的是什么香精原料,而一般的采购人员也只局限于香精原料的几个品种,根本无法合成,且香精中的不少原料是经过几种香引的加工合成,所以在试验室负责香精合成的技术工人也没办法彻底弄清各种原料的源头。
  

“我们不懂价格战”……科技创新(6)
尽管近几年不少企业注意到饲料香料的市场份额巨大,都投巨资于其中建厂房、赶生产,但它们生产的饲料香料由于留香期短,易霉变,所以一直不能大量侵蚀宏达的市场份额。
  2001年,当沃尔玛第一次荣登《财富》500强榜首的时候,《财富》周刊有一句评论:“当代美国经济的动力更多地不是来自于科学技术的创新,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事实上,隐形冠军的创新同样不只限于产品、技术层面。在组织结构、管理手段、营销模式等方面这些公司都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做法。像志成冠军公司的企业—高校合作研发机制;温氏集团的内部交易股市、公司加农户的合作模式;圣雅伦的分配机制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创举。就像明珠星老总刘锦成所说的:“我们有很多奇招、怪招,让大家觉得在这里干很有劲儿。”其中关于营销领域的创新我们将在下一章单独来介绍。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案例:志成冠军:投奔“蓝海”(1)
如果以销售量来计算市场占有率,这家公司未必是中国UPS市场的冠军,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也不打算成为这样的冠军。但是如果从技术先进性和产品的创新程度来看,这家公司的建树完全配得上它壮志凌云的名字。
  志成冠军:投奔“蓝海”
  1992年,从部队转业的江苏人周志文在东莞塘厦镇田心村租了一间旧教室,投资90万元,招了10几个工人,成立一家叫做“志成电子厂”的公司。此前,周志文曾经在他大哥的电子厂有过管理工厂的经验和一些UPS(不间断电源)行业的客户关系。志成厂刚起步的时候也和东莞大多数电子厂一样,依靠来料加工赚点加工费,同时代理美国“冠军牌”UPS在中国的销售。
  逆流而上
  最初,志成电子厂仅能组装的微型后备式UPS,供个人电脑用户使用,技术要求比较低。但是因为市场发育迅速,公司的效益倒是不错。“1995年以前卖一台UPS能赚20%,加工一个产品能赚3毛多港元,每年营业额达两三千万元。”周志文说。
  然而好景不长,1995年前后中国UPS市场格局开始出现一些重大的变化。首先是中国用户的需求逐渐从后备式UPS向在线式UPS转变。按照慧聪网的一份统计,1996年1KW以下的后备式UPS总销量跌幅明显,而1KW以上几乎所有规格的在线式产品销量均有显著上升。此外,国际品牌对中国UPS市场的争夺也开始加剧。美国APC公司在1995年的强势进入是一个标志。这家公司在强大的广告和渠道攻势配合下只用了4年左右的时间就攫取了中国市场约两成的份额。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国际二线品牌代理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而来料加工企业的形势更是急转直下。于是,志成电子厂很快连5%的利润都要保不住了。按照周志文的说法:“加工一个产品,只能赚几分钱,工厂快到了没饭吃的地步!”
  在这样一个我们习惯称之为“洗牌”的关键时刻,大多数像志成这样毫无技术积累的加工厂都被无可奈何地清洗出局。但是,周志文选择了逆流而上。“那一年,我们开始下决心走自己研发和生产的路子,再不做打工仔了。”公司第一次高薪从国内相关的电子研究所挖来了3位专业从事UPS研发的顶尖人才,并承诺给予他们45%的产品销售利润为回报。
  1996年,这3个人便出了成果,开发出了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在线式UPS。此时的志成电子厂已经以某种形式合并了它原来代理其产品的冠军公司。于是,新的产品就以“志成冠军”的品牌推向市场。由于志成冠军的在线式UPS比国外同类产品便宜1/3,所以很快就打开了局面。而新产品的利润率却是原来的后备式UPS所远远不及的。2000年,志成冠军的销售额成长到了5000多万元,
  产学研合作
  尝到了甜头的周志文坚定了自主开发、转攻中高端市场的信心。但是客观地说,这家座落在东莞塘厦镇的小公司并不具备进行大量基础性研究的条件,而且仅仅依靠公司招募的个别技术人才很难保证企业全面跟上电源产业的技术革新步伐。于是从2001年开始,志成冠军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展开了紧密的合作,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这番合作将志成冠军推入了中国一流UPS供应商的行列。
  志成冠军之所以想要攀上华中科技大学这个“亲家”还颇有些传奇色彩。UPS行业的人大都知道这样一个掌故: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时候送给中国领导人的礼品之一就是一台美国爱克赛公司(Powerware)的UPS。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所谓的不间断电源。后来,中央政府把这台UPS转给了当时的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请该校的电源专家负责研究。从此,华中科技大学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UPS研究领域的权威。
  虽然知道武汉有自己要找的专家,但是周志文却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跟自己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合作。于是他找到了东莞市科技局的领导,央请他们从中牵线。没想到学校方面非常感兴趣。见面之后,学校和企业都发现对方身上正好有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双方一拍即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