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职场黑洞 >

第5章

职场黑洞-第5章

小说: 职场黑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景陷阱
有一位酒店老总故意装扮成令人讨厌的问路者,结果耐心回答问题的一个应聘者被被录为餐饮部经理。
  许多人去应聘幼师岗位。应聘者看到有一个小孩在那里嚎淘大哭时,有一位本能地走过去哄小孩,立即被录取。
  故意制造一些意外事故,也是面试陷阱之一种,求职者很容易表现出真实的心态和反应。
  不过,也不要草木皆兵。
  小丽在报刊杂志上看的面试故事太多了。
  她去应聘的时候,刚走进面试官的办公室,看见桌旁有一块抹布,赶紧拿起来就去抹桌子。
  考官极不耐烦地要她坐好。
  后来她又怀疑前来扫地的清洁工就是公司领导,赶紧起身客气地和清洁工攀谈起来。
  最后考官说:“如果单位缺勤杂工,我们一定要你。可惜我们要的是管理人员!”
  她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怎么就这么败呢。
  现在报刊杂志经常登载求职故事,离奇古怪。
  比如某家公司要面试者写出竞争者的弱点,结果褒奖对方的被开了,贬低对手的也落选了,只有一位把门旁扫帚归回原位的应试者入选。公司老总别出心裁,把自己伪装成倒茶的老头,结果对老头彬彬有礼的那位获得工作。
  其实许多故事都是作者坐在家里编出来的。为什么?因为编辑要求“不落俗套”,读者要求猎奇。故事编得跟侦探小说一样,感觉面试像应聘特工。
  很容易误导求职者,尤其对于刚走出校门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除了准备简历,还得动脑筋想如何认清那些面试官布置出的稀奇古怪的场面。
  

陷阱二人际陷阱
承诺陷阱
  承诺陷阱就是开空头支票,没法兑现,空欢喜一场。失信者往往是利用了人们向往提高薪酬待遇的心理,上当者往往是因为轻信,因为想当然,因为侥幸心理。
  张女士是一家大型公司的车间主任,踏实勤恳。由于工作关系,张女士认识了另一家同行业的老总。
  这位老总很赏识她的才干,想聘请她做自己的助理,承诺薪水翻倍,有房有车。
  面对老总的再三邀请和优厚条件,她经过考虑,向目前的公司递交了辞呈。然而不到一个月,新公司由于经营失误,效益急剧下降。
  张女士薪水不但不能得到原先的承诺,反而较原公司降低了将近一半。她后悔当初没有仔细了解这家公司就仓促跳槽,实在太糊涂。
  张女士犯了两个错误:主观方面,在对公司的实力没有全方位考查的情况下,相信许诺;客观方面,公司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实力,急于留住人才,但事后发现有问题。
  类似的情况也有在本公司内部出现的。
  比如一再提出升职加薪的承诺,但工作量加上去了,薪水却迟迟不兑现。凡此种种,承诺没有兑现,在诱人的承诺面前吃亏上当,都是属于承诺陷阱。
  预防这类陷阱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事先详细调查公司实力及运作情况及发展前景,或者认真分析判断兑现承诺的可能性。面对诱人的许诺,高兴的同时,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谨慎小心,反复衡量后再做打算、下决心。
  

补缺陷阱
公司利用职位空缺,让在职人员兼职或许诺可以提前把工作抓起来。有的时候是老板耍的手腕,是变相的提高工作的效率。承诺加薪实际只是障眼法,降低生产成本是真。
  小赵的公司里有一个职位的员工突然辞职,一下子找不到人代替,就请小赵兼任该空缺职位的工作,承诺给予加薪一千元,实际上那份工作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得罪人。
  开始说暂时顶缺,很快就招聘。可是一直招不到合适的人员,时间一长就不提招聘新人的事了,一直由小赵兼任着。于是,小赵就成了拿一份工资打两份工。
  不管是什么原因,总之是个明显的陷阱。付出劳动得不到相应回报,是落入陷阱的征兆和证明。
  除了有意玩把戏,一般来说,补缺陷阱主要是公司内部管理和运作不正规,职责不明造成的。
  通常情况多发生在比较小的公司,或者多出现在单位人手不够,或者资金调度困难,或者用人有分歧意见的时候。
  遇到类似情况,解决的方法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提出来。
  对员工个人而言,薪酬不公是个比较敏感的大问题,或明或暗向老板提出是合情合理的做法。
  通过正常渠道要求将额外劳动计入薪酬。额外付出,理应有相应回报。如果确实得不到回应,也可采取其他办法,比如只保证干好本职工作,迫使公司发现问题。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职场隐秘杀手
职业总和构成职场,职业是社会属性。
  人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职场度过的。职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是改变生活的基本方式和手段,是人们维持生计、承担社会分工、发挥个性才能的连续性社会活动。
  职场竞争日益加剧,节奏加快,由疲劳引发的疾病,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身心健康。加班熬夜,各种负担……
  疲劳综合症已成职场人不得不面对的强敌。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下,健康受到损害,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一些知名人士英年早逝,都有这个隐形杀手的阴影。
  著名作家路遥就是典型例证。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曾经说:“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上世纪八十年代,媒体曾报道日本等国家的一些职场疲劳现象。转眼间,职场疲劳综合症如瘟疫一般,蔓延到了中国市场,威胁着职场人的身心健康。
  谁都明白过度疲劳不好,可是人在职场,身不由己。要买车供房、要出国出游、要和对手竞争、要应酬消费、要事业成功、要熬夜加班、要出人头地……
  年龄虽然不大,可已经有了将军肚,开始脱发早秃,开始经常忘记熟人的名字,易怒烦躁,消极悲观,睡觉时间越来越短,头疼耳鸣目眩……
  人在职场,诸多无奈。
  为了生存,为了幸福,为了成功,必须去拼去搏。
  身体是工作的本钱,健康是成功的保证。以透支健康为代价,追求理想,本末倒置,不可取也不明智。
  重视职场疲劳,从现在开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序章职场疲劳综合症
不是病的病
  有网站曾做过一次“职业生活情况”的调查,结果80%以上的被调查者内心都有不为他人所知的苦恼烦怨,86%的人感到每天工作忙碌而紧张,71%的人下班后疲惫不堪。
  当今社会,疲劳正在成为职场的隐形杀手。
  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人们一方面必须全力以赴,应对各种挑战;另一方面,由于人的精力和体力毕竟是有限的,想维持持久不衰的充沛精力,想保持持续强有力的竞争力,实非易事。
  经过几年学习奋斗,白女士终于成为脑力劳动者,伙伴们羡慕不已。
  她感到没劲,就是打不起精神,身体没什么毛病。不像以前那么有干劲了,什么都吸引不了她,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上班很累,下班更累。出去玩没时间,吃饭怕发胖,去商场烦,就一句话——没意思。不过才三十来岁,小孩也才刚几岁,却已没有了年轻人的兴趣,缺乏朝气和锐气。
  她自己也搞不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恐怕绝大多数的人都曾经有过那种精疲力竭的感觉。
  或者情绪低落,或者疲劳沮丧,或者失眠头痛,或者消极郁闷,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痛苦中,备受折磨。有的人长期呈现出类似状况,严重影响着工作和生活。
  去到医院看大夫,却检查不出大毛病。
  医学上把这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被称之为“灰色状态”或“第三状态”,也叫“亚健康状态”。
  虽然亚健康状态五花八门,但无论怎样复杂,原因大多与疲劳有关。亚健康状态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疲劳,不是病,也是病。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心态要紧
从外到内的疲劳感,医学上叫做身心疲劳。
  疲劳感人人都有体会,即便再强壮的人,也会在某些时候感到劳累。偶尔疲劳是正常现象,也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持续性的疲劳,就绝对不正常了,属于病态了。
  据美国的调查,50%的就诊患者有明显疾病,20%的患者则不能识别出躯体疾病,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疲劳、精神性疾病或抑郁症等。这部分人,就包括亚健康人群。
  健康症状中,记忆力减退、时常对健康担忧、注意力难以集中、精神不振、身体疲劳、耐力下降等占前几位。
  产生疲劳的原因很多,可以分为心理原因和身体原因两个方面。过度劳累或过度运动等属于身体原因,另外很多疾病和药物也都可以引起疲劳。
  心理方面的原因更为复杂,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诸如一些突发事件,甚至仅仅因为主观的某些想法,都可以形成思想压力,产生疲劳感。
  消极情绪和极端心态是产生疲劳的起因和诱因。
  性格好强的人,总希望事事完美、时时完美,经常自己和自己较劲,经常伴随着不满足不满意等情绪。
  有完美倾向的人,心理期望值高,目标大,心理压力自然小不了。
  偏狭的人,时时计较,事事玩味,经常懊恼、嫉妒、悔恨等,心理消极,情绪紧张,心情抑郁。
  过于自尊或自卑的人,有强烈挫折感,心情压抑。
  类似上述类型的人,心理负担重,容易产生疲劳。
  烦恼不愉快时时都有,郁闷不顺利处处都在。逃不了,避不开。关键在于心态,心态决定心情。
  面对无可奈何的事情,能够控制的唯有心态。无论处于何种境况,只要调整好心态,认识就会因此改变,心情就会因此乐观。
   。 想看书来

别和疲劳叫劲
有位小姐在一家银行的办公室工作,不知什么原因,她开始感觉特别郁闷,心烦意乱,心灰意冷,注意力无法集中,见啥啥烦,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她很惶惑,不知道自己出什么毛病了?
  这位小姐出现的问题,就是职场疲劳症。
  疲劳是职场现象,每个人都有过感受和经历。只不过有的人意识到了,有的人却不明就里;有的人引起重视了,有的人则不以为然;有的人开始积极寻求对策,有的人则感到无可奈何,束手就擒,任其自然存在和发展。
  有位先生才刚刚二十七岁,在合资企业工作,正是拼搏的年龄。可是他突然觉得生活没有希望,灰心丧气,没有往日的工作热情,失去进取的激情和愿望。
  他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明显不对劲,想控制,让精神状态开始好转。但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有多少收效,仍然提不起精神,仍然没有工作干劲,仍然无法安心工作。无奈之下他来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进行药物治疗。
  这位先生的状态只是轻度症状,稍加调养与治疗就能恢复正常。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症状有可能会加重,发展成为抑郁和自闭等病症,治疗起来就更麻烦费时费事。
  有一种观点认为,疲劳是对一个人耐力和能力等的真实检验。如果咬牙经挺过去了,经受住考验,对人的素质是一次新的提升。基于这样的认识,虽然生理心理明显疲惫不堪,但为了证明自己的耐力,为了实现提升素质的愿望,勉为其难,弱旅强攻,痛苦不堪。严重者或许累到住进医院,甚至倒在办公桌前。
  也有的人之所以轻伤不下火线,是担心别人因此产生对自己不利的看法,顾虑自己的工作前景,所以必须坚持工作,把与疲劳的殊死抗争进行到底。如果被疲劳打垮,担心上司说自己意志薄弱,担心领导说自己不胜任工作,担心同事误认为是推辞和逃避工作。
  存在类似的种种顾虑,就只有一条路,只有一聘到底。无论累到何种地步,都不惜一切,咬牙坚持。可想而知,到头来累垮的是自己,终归还上吃大亏。
  丧失健康的身体,就失去了竞争的本钱,一无所有。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再拼也不能拼健康,千万别和疲劳叫劲。
  

名牌人的背后
在你的生活环境中,肯定经常能看到那些开名牌车、穿名牌西服、提名牌包的名牌人。
  有钱肯定比没钱强,谁都期盼过上高收入的生活。有体面的工作,有优厚的待遇。不过任何事情总是一分为二,名牌人有名牌人的乐,也有名牌人的苦。
  人们往往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
  名牌人表面看起来穿金戴银,风光无限,实际情况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般轻松潇洒。
  名牌人的背后,大都隐藏着唯有他们自己才最清楚最了解的付出。局外人看到的只是他们的表面,关注的其实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