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交易成本经济学 >

第6章

交易成本经济学-第6章

小说: 交易成本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F Shove,“The Imperfection of the Market”; The Economic Journal (1933); p 115。在谈到郊区需求的增长以及它对供应商索价的影响时,Shove先生问:“……为什么老企业不在郊区设立分公司呢?”假如本文的观点是正确的话,那么这是Robinson夫人无法回答的问题。在他有关“不完全竞争”的文章中提出了Robinson夫人的成本曲线理论所不能回答的问题。上面提到的因素似乎是与此有关的。

企业的性质(10)

  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了,那就是考察现有的企业概念是否与现实世界中的相一致。通过考虑“主人与仆人”或者说“雇主与员工”之间的法律关系,我们可以很好地研究现实中企业的构成问题。“雇主与员工”的法律概念与企业的经济概念是不一样的,企业可能意味着对另一个人的财产以及劳动的控制。但是这两个概念却又十分的接近,使得对“雇主与员工”法律概念的考察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评价企业的经济概念。这一关系的本质如下:
  (1)仆人有义务代表主人向主人或者其他人提供个人服务,否则他们之间的合同关系就只是商品买卖合同或者是类似的合同。
  (2)主人必须有权控制仆人的工作,无论是亲自控制还是通过另外一个仆人或代理人控制。这种控制权或者干预权的本质特征就是告诉仆人什么时候工作(在服务时间内),什么时候不工作,做什么工作以及如何做(在服务范围内),它将仆人与独立的订约人或者仅向其雇主提供其劳动成果的雇员区别开来。在后一种情况中,订约人或者执行人不是在雇主的控制下进行工作;他必须自己组织和进行他的工作,以提供合同所要求的结果。Batt; The Law of Master and Servant; p6。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指挥是“雇主与雇员”这一法律关系的实质,这和上文所提出的经济概念相一致。在这里,Batt教授的一段话非常值得我们注意:区分代理人与仆人的不是是否存在固定工资或者完成被分配的工作所得到的报酬,而是代理人工作的自由。同上书,p7。由此,我们可以下结论,我们给出的定义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十分的接近。
  我们的定义因此是符合实际的。但是,它可以应用吗?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我们考虑一个企业的规模时,边际原则是适用的。问题是在组织权威下增加一项额外交易要付出代价吗?在边际点上,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与另一个企业内的组织成本或者与通过价格机制“组织”交易所花费的成本一致。商人们不断地进行实践,通过多控制一点或少控制一点来维持均衡状态。这就使得我们可以对均衡状态进行静态分析。但显然动态因素也是相当重要的,通常,研究变化对企业内部组织成本和市场成本的影响有助于解释企业规模为什么扩大或缩小。因此我们有了动态均衡理论。上面的分析也解释创业(initiative)或者办企业(enterprise)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创业意味着预测和通过签订新的合约、利用价格机制进行操作。而管理,严格来说则是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并在其控制下重新安排生产要素。上面所讨论的市场成本导致商人们通常拥有这两种职能。最后,这样的分析使我们能更准确地叙述企业家的“边际产品”的含义。不过,对这一点的详述已经超出本文的研究范畴,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对一些概念进行定义和澄清。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生产的纵向一体化:市场失灵的考察(1)
第2章
  生产的纵向一体化:市场失灵的考察本文的研究由Brookings Institution资助。它是下页注释①中所提到的庞大研究计划的一部分。Noel Edelson; Stefano Fenoaltea; Julius Margolis和Almarin Phillips给予本文一些建设性的评价,在此表示感谢。奥利佛·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
  对于纵向一体化的研究在理论和政策层面上都遇到了困难。纵向一体化理论从未在价值理论中享有稳固的地位,原因可能在于,在传统假设下,纵向一体化是一种异常现象:如果竞争性市场的运行成本为零,那么“正如我们在理论分析中通常假设的那样”(Arrow,1969,p48),为什么要一体化呢?
  纵向一体化在政策上的好处主要在于它可被用于取得反竞争效应的策略。在缺乏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的情况下,纵向一体化作为一种公共政策,人们的典型看法是,即使它不是完全反社会的,也是应该被质疑的。当然也有例外,例如当技术上存在相互依赖性,或者观察经济(observational economies)存在时。
  技术上的相互依赖是我们最熟悉和最确定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自然衔接的连续性生产过程决定了某些有效的制造业结构,这些连续性的生产过程被认为有着共同所有权意义。这样的技术互补性在流水线作业(如化学和冶金等)中比在部件可分离的制造业活动中更为重要。典型的例子是铸铁和炼钢的一体化可以实现热能的节约。一般认为,当“一体化不具备这种物理和技术的特征时……例如,将零部件的生产和装配一体化就不具备这样的物理和技术特征……一体化能实现的成本节约通常就不明显了”(Bain,1968,p381)。
  然而,这个观点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这可能起因于一种质疑,那就是,企业并不仅仅是通常的规模经济和最低成本要素比意义上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生产工具,除此之外它还拥有一种潜在的协调能力,这种协调能力有时是超越市场的。这一质疑被证实了,从而更降低了上述观点的可信度。事实上,从很多方面来看,内部组织替代市场交易很少是因为与生产有关的技术经济,而是因为在中间产品市场运行中出现的被广泛称做“交易失灵”(transactional failure)的因素。这种内部组织对市场交易的替代被称为“内部化”(internalization)。
  本文的论点所依据的前人的两项主要文献是coase的《企业的性质》(1937)和更近一点的Arrow关于市场和非市场配置的一些评论(1969)。显然,Malmgren(1961)的观点是正确的:在完全静态的条件下,交易成本的分析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当需要做出非计划性调整时,讨论市场和内部组织相互替代的观点才有意义。
  但Malmgren发现,企业的优势是在相互依赖的活动中控制信息和实现计划一致性的能力,这可以被看做是一种信息处理优势,而我则主要强调相对于市场而言,企业在激励和控制方面的特性。这并不意味着对信息处理特征的考察不重要,而是因为这一考察并没有将企业独特的优势完全揭示出来,而正是企业的这种优势使得内部组织替代了市场。
  Ⅰ内部组织:积极的方面
  (Internal Organization: Affirmative Aspect)
  对于纵向一体化的完整分析需要对内部组织的优缺点做出评价。如果其他情况相同,当与管理协调有关的摩擦日益严重的时候,就更需要求助于市场交易。然而,解释纵向一体化问题中的组织失灵问题,已经超出了本文的研究范畴。在Aspect of  Monopoly Theory and Policy一书中,我将讨论组织失灵的问题,并说明这一观点的政策含义。更准确地说,本文对于这一问题的简化说明,是因为考虑到有限理性和官僚主义流程,市场交易的客观性更值得信赖,这样在市场可以“运转良好”(work well)的情况下,市场中介一般优于内部供给。如果现期和预期的价格都是非垄断的,并且能反应可以接受的风险溢价,并且如果市场交易的交易成本不高,可以实现必要的节约,那么中间市场会运行良好。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而以上的假定条件一定程度上不满足的情况下,内部组织就变得更有吸引力。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生产的纵向一体化:市场失灵的考察(2)
作为替代市场的内部组织,企业的特性可以归为三类:激励、控制和被广泛称做“固有的结构优势”的一种特征。就激励的层面来说,内部组织削弱了面对面讨价还价的激进风尚。内部组织中,即使利益无法实现完全的协调,至少也可以从狭隘的机会主义形式中摆脱出来。包括企业在内的现有的团体中,权利让渡限定了组织内部行为的可接受的范围。因此,在独立的当事人之间的延伸谈判可以被合理地预期的情况下,内部组织变得更有吸引力。当然,共同所有权本身并不能保证目标的一致性。在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中,购买方和供给者都是独立的部门,他们都各自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这种股份公司的形式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规定追求共同利润最大化并不总是有效。目标应该可以操作化,包括制订规章(例如对于转移定价)和制订有效的内部激励。进一步的讨论,见Williamson(1970)。
  然而,企业最显著的优点可能是,较之企业之间的市场活动,在企业内部用于执行的控制手段的种类更多,而且更有效(Williamson,1970)。企业不仅有制度上的权威,而且比买者能以更低的成本来获得必不可少的数据,以便进行更精确的自我绩效评估(既有当时的,也有根据过去的情况分析的),而且它的报酬和奖金体系(包括员工的选择、提升、报酬和内部资源的分配程序)也更精细。
  特别与此相关的是,当发生冲突时,企业拥有相对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例如,指令通常比无休止的讨价还价或诉讼更能有效地解决轻微的冲突(即解释的不同)。而在组织间即使指令可以解决冲突,那也是非常罕见的。首先,这需要当事人双方约定一个公正的仲裁者,而这种协议本身很难完备。而且,它还需要建立关于证据和程序的规则。再者,如果组织间的这类调解情况是普遍的,那么组织形式实际上就可以归结为以仲裁者作为事实上的管理者(即使名义上不是)的纵向一体化。与此相反,组织内的冲突普遍是由指令解决的。(Whinston;1964; p410~414)
  如果考虑信息交换节约的情况,企业也可能采取内部化。其中一些归因于企业和市场间的结构性差异。而另一些则可以最终归因于内部组织和市场组织之间的激励和控制上的差异。例如,人们普遍认为,共同的培训和经历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行为规范会有利于一些复杂事情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的重复的互相交往可以推动沟通经济(economies of munication)。因为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人们可以获得一种心领神会的感受,而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做到这一点则需要花费极大的努力。尽管如此,划分组织的边界本身并不需要阻止组织间密切关系的发展。特别是,要不是上面所提及的目标和控制方面的差异,内部组织相对于市场组织在信息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因此信息经济的断言应该被区分为:信息流动的属性本身(结构)和获得不同的实际影响的信息节约(见第Ⅱ部分,D小节)
  Ⅱ市场失灵的考虑(Market Failure Considerations)
  这里所说的市场失灵仅仅局限于以下的失灵,即以内部组织替代市场交易可以减少交易成本。这一讨论分为五个部分。前三个部分是考虑越来越复杂的讨价还价的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可以获得少量的一些关系。后两个部分则讨论企业相对于市场来说享有的特定的结构优势,这些结构优势可能是自然产生的,也可能是因为现有的规则所导致的。 。 想看书来

生产的纵向一体化:市场失灵的考察(3)
A静态市场(Static Markets)
  考虑一个生产多种部件产品的产业,假设一些部件是专用的(产业专用),并且假定相对于市场而言,这些部件在生产中存在着规模经济。那么,这一市场仅仅能够支撑几家少量的有效规模的生产者来生产这些特定的零部件。
  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预期市场的供货合同一定普遍存在着价格超过成本的垄断剩余,虽然,正如Demsetz(1968)所说,如果在契约的最终决定阶段有大量的供给者愿意而且能够投标,这种剩余就不一定会出现。然而假定大量的投标并不可行,那么这一假定条件就对于装配者的纵向一体化和供应商的前向一体化提供了“明确的”激励。应该区分两种不同的情形:双边垄断(寡头)和在供给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性的装配。前者在本节讨论,后者在C部分讨论。
  双边垄断要求在价格和数量上进行谈判。自然,双方都通过遵循而不是违背契约曲线(contract curve)来坚持自己的利益,这是因为契约曲线与共同利润最大化的数量是一致的(Fel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