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思维-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砩系谋鹂顺担菊饷创罅ζ谴幽亩吹囊谎�
画完这幅画,我仔细观察着各个部位之间的联系,将它们整合起来放在大背景下欣赏,这画的确实就是我。
欣赏著名的交响乐
毫不奇怪,欣赏交响乐是提高交响能力的好方法。这有五支由专家推荐的经典交响乐(当然,都是精挑细选的唱片——指挥家和交响乐团不一样——它们在风格、艺术处理和音效方面都各具特色)。
贝多芬第九交响乐(Beethoven’s9thSymphony)
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是公认的贝多芬最成功的,也是音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作品。《欢乐颂》(OdetoJoy)一直深受人们喜爱。每一次聆听这支交响乐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有部分原因是,每次听的时候环境都不一样,因此感受的意义也不一样。
莫扎特第35交响乐《哈弗纳》(Mazart’sSymphonyNo。35;“HaffnerSymphony”)
注意在乐曲结尾,莫扎特是怎样应用木管乐器来创造一个整体效果,使其超过了每个部分效果的总和。
马勒G大调第四交响曲(Mahler’s4thSymphonyinGMajor)
我怀疑激发灵感是马勒创作的目的,但是他的第四交响曲总是能给我鼓舞。
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Tchaikovsky’s1812Overture)
这支交响乐你可能已经听过很多遍了。但是下一次听的时候,要记录下其中真实的教堂钟声和炮声——仔细聆听各个部分是怎样配合的。
海顿G大调第94号交响曲《惊愕》(Haydn’sSymphonyNo。94inGMajor;“Surprise”)
要提高交响能力,你必须释放自己的情感。当你听这支乐曲的时候,你将会对海顿用惊愕之情来拓宽和加深音乐感到大为惊异。
逛报摊
当思维混乱的时候,我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去逛报摊。如果你碰到棘手的问题感到头疼,或者想让你的思维焕然一新的时候,不妨去逛逛你能找到的最大的报摊。花20分钟时间浏览——然后选择十份你从来没有看过也没有买过的报纸或杂志。购买你从来没有注意过的刊物,这是关键。并且花点时间进行浏览,你没有必要每一页都阅读。但是你必须知道每一本杂志是关于什么方面内容的,并且将告诉读者些什么。然后找出它们同你的工作或生活之间的联系。例如,当我这么做的时候,就能从《蛋糕装饰》杂志中领会到更好的方法来制作我的名片,看到《发型设计》杂志中的一篇文章便会对于一则时事通讯产生新的想法。要提醒的是,当你抱着一堆杂志回家,诸如《休闲旅游》、《青少年大都会》、《离婚杂志》等,你的配偶可能会向你投以怪异的目光。
绘画
提高交响能力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学会如何绘画。从我自身的经验来说,绘画就是发掘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然后将这些关联整合在一起。我偏向于用贝蒂爱德华的方法来画画,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了这种方法很适合我。布赖恩博梅斯勒和爱德华的其他学生每年都要开设很多次这样的培训班。如果你有空闲时间,五天工作室的课程确实值得投资。如果你没有时间,不妨看看爱德华和博梅斯勒的视频《用右脑画图》(DrawingontheRightSideoftheBrain)。或者看看爱德华的经典著作《用右脑画图》,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超级畅销书(详细信息可以参看网站:。drawright。)。如果你满怀好奇又没有足够耐心的话,可以考虑玩玩五线的自画像——就是只用五根线条来画自画像。这是一个培养综观全局能力的练习,而且充满乐趣(更多信息可以参看网站:。the5line。)。这幅图就是我画的。
记录比喻的日志
写下你遇到的引人注目并令人惊异的比喻,来提高你的比喻能力(喻商,MQ)。尝试一周时间,你就会发现这种练习的好处。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进行记录,比如当你读到,报刊专栏作家说民意测验专家已经“拓殖”了领导人的看法——或者当你的朋友说:“我感觉不到根深蒂固。”你会觉得很诧异。当我坚持做了这样的日志,就发现很多记录下来的比喻和联想让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了。它也将鼓励你在写作、思考或生活的其他方面创造出自己的比喻和联想。
创造一个记录灵感的公告板
当你从事一个项目时,清空你的公告板,将它转变成一个灵感板。每一次发现吸引人的东西——一幅图片、一块织布、一页杂志——将它们钉在这块木板上。不用多久,你就会发现这些图像之间的关联会使你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时尚设计师们很早以前就开始使用这种灵感板了,形成一些怪异的抽象拼贴画,用于扩展思维和激发灵感。你也能这么做。
阅读一些书籍
以下有五本书能帮助你培养和训练交响能力:
威廉班宗(WilliamBenzon)的《脑内交响曲:从认知科学与文化探讨音乐的创造及欣赏》(Beethoven’sAnvil:MusicinMindandCulture)——在这本精彩的书中,作者揭露了音乐与大脑的关联,尤其是音乐如何使大脑的各个部位调和,也让我们与他人的大脑调和。
查尔斯(Charles)和雷埃姆斯(RayEames)合著的《十的威力》(PowersofTen)——作者是一对著名的夫妻搭档,这本书一共有76页,每一页都有一幅图片,每一幅图片都是前面一张图片放大的十倍。一翻开书,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地球的图片,这是从距离上千万光年的太空拍摄的。再翻开几页,镜头瞄准了在芝加哥湖边平地野餐的一名男子——接着镜头往下,深入这名男子的皮肤,一个皮肤细胞,然后到这个细胞的DNA,最后看到细胞中的质子。
乔治拉克夫(GeorgeLakoff)和马克约翰逊(Mark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活的比喻》(MetaphorsWeLiveBy)——这是一本了解比喻作为一个思维过程,无处无时不在的经典著作,语言简洁明了,很值得一读。
《杜绝浪费》(NoWaste)——由废弃的自助餐厅的盘子制成的电视天线,由装过洗发香波、墨水和胶水的塑料盒制成的玩具小汽车,这只是从古巴街头拍摄并整理的照片中的两张,都是些不平凡的小发明,展示了人们极好的组合创新思想。
乔治纳尔逊(GeorgeNelson)的《如何观察:解读人造环境的指南》(HowtoSee:AGuidetoReadingOurMan…madeEnvironment)——这本书在七十年代首次出版,2003年又重新发行,是一本了不起的指南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和了解周围的世界,在我们看到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在更广泛的背景下激发人们创新的激情。
做做并不擅长的事情
我最喜欢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
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我通常会觉得兴致盎然和充满自信。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做,去学习,即使会犯些错误。
如果你想要拥有一种创造性的生活,就要做一些你并不擅长的事情,即使犯错也没有关系。
寻找负空间(NegativeSpace)
负空间是我们在观察图片时最容易忽略的部分,因此要训练你的眼睛来寻找它。当你在街头散步,在商店里闲逛,或者翻阅一本杂志的时候,看看哪儿是比较突出的地方,在实体周围和物体之间存在些什么。要有寻找负空间的意识。这将改变你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你也能发现正空间。例如,在Hershey’sKissesde的包装上,我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负空间。你看见了吗?
以上图标由马克尔万德思(MarcelWanders)设计,他是一位设计师,自诩为“专业的业余艺术家”(更多信息详见:。marcelwanders。)。
共情能力
昨天我过得很辛苦。从早上一起床我就在不停的忙碌,有做不完的事情等着我。我还要处理一些意外事故,看看我的三个孩子,七岁的小家伙爱流鼻涕,五岁的牙齿还没有长全,另一个八个月大的小家伙总爱惹事,把桌上的瓷器给打翻了。下午我跑了五英里。匆匆忙忙吃完晚饭,我回到办公室,又工作了几个小时,直到我疲惫得无法集中精神。到晚上十点钟,我全身都像散架了似的,于是我准备回卧室睡觉。但是,躺在床上我又睡不着,便开始读书,过一会又累了。但还是睡不着。这样到了凌晨1点左右,我走下楼,给自己倒了一杯葡萄酒,翻开前一天的报纸看。然后又喝了一杯酒,继续看另一份报纸。凌晨2点15分,我回到楼上,尝试着入睡。最后我还是睡着了,不过我记得最后一次看我床头的收音机闹钟,指针已经过了3点06分。
三个小时后,十八个月大的小家伙从他的婴儿床上站起来,开始像往常一样叫唤,要喝牛奶。直到7点钟,全家又开始了早晨的忙碌。8点,我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就是我现在坐的地方,开始面对新的一天紧张的工作。我真的感到很累,很累。事实上,我刚刚打呵欠了。想想我面对的一天,我又开始打哈欠了。尽管刚喝了三杯咖啡,不到30秒,我又感到昏昏入睡了。但是我不能睡,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我只好打着哈欠继续工作。
暂停一下。在过去的几分钟里,你打哈欠了吗?当你看到我以上的描绘,试想出我打哈欠困倦的样子,你是不是也感觉要打哈欠了呢?如果是的话,你很可能具有接下来这个重要能力的自然倾向——共情能力(如果没有的话,为了激发这种天生的能力,你也许需要一个比我过度劳累和睡眠不足更加动情的故事)。
共情能力是设身处地、认同和理解别人的处境、感情的能力。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用他们的角度来看待事情,理解他们的感受。这是一种本能反应,不用经过深思熟虑就能产生。但是共情能力并不是表示同情,同情是对别人的悲惨处境感到不舒服。而共情能力则是换位思考,如果是我的话会怎么样,这是有想像力的表现,也是内心的真实感受——深入到别人的思想里,体验那个人眼中的世界。
因为共情能力要求你体验另一个人的感受,所以它也会有一些模仿的成分,这就是你为什么刚才会打哈欠的原因。德龙大学认知神经系统科学家史蒂文普拉特科(StevenPlatek)说,有传染性的打呵欠有点像“简单的感情移入机制”。他的研究发现,具有传染性的打哈欠者在各种各样衡量共情能力水平的测试中,具有更高的水平。这些人——不用怀疑,你可能也是其中一员——能知道或察觉他人的情绪,虽然不能提供帮助,但是能模仿同样的行为。
共情能力非常重要。它使人类从自然界进化中脱颖而出,使我们能直立行走和独立思考,也对我们的生活意义重大。因为有共情能力,我们能看到不同观点的另一面,安慰悲痛欲绝的人们,体验别人的喜怒哀乐而不是妄加评论。共情能力能树立我们的自我意识,让父母更了解孩子,使我们能一起工作,树立道德规范。
但是,共情能力就像其他高概念和高感性的能力一样,并没有在信息时代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它时常被人们认为是好心肠的表现,但是这个世界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冷漠和超然。
要打破一个传统的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我们来看看,当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发表演讲时说“我感受到了你们的痛苦”时,遭遇了彻底的失败。一些批评家认为克林顿这么说很虚伪。但是还有更加尖刻的批评,认为这番话十分可笑,不像总统说的,而像一个懦弱的小孩说的话。美国人的这种反应促使总统去思考,而不是去感受——去制订战略,而不是去感受或同情。这样的情形由来已久。在这个时代,思维尖锐的知识工作者和高效敏锐的高科技公司并不重视情感的作用,还理直气壮地认为——以感情来做出决策,评估形势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当左脑思维盛行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单一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丹尼尔戈尔曼的力作《情商》(EmotionalIntelligence)出版的时候正值克林顿总统发表以上的讲话,标志着转变的开始。戈尔曼认为,情感的能力比传统的智商更加重要——这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可是,十年后,概念时代的到来映证了他的观点。当戈尔曼写这本书的时候,互联网刚处于幼年时期,第二章提及的印度高技能的电脑程序员也还在上小学。今天,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普及,劳动力越来越廉价,那些拥有高智商的知识工作者也更加容易被替换——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也看到了,不能被复制和替换的能力变得越来越有价值。事实证明了,那些电脑所不具备的能力,对以前擅长电子和数学的工作者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