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华尔街之死 >

第17章

华尔街之死-第17章

小说: 华尔街之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早在5年前,刘备托孤的时候,就已经专门提醒过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还得好好考察一下。”但诸葛亮并没有在意,还下定了决心让马谡同志当先锋,王平做副将。

  诸葛亮同志之所以会在马谡身上栽跟头,估计还是由于自认为智商很高,于是在关键时候忘记了“三思而后行”的古训,以至于“一失足成千古恨”。

  马谡同志和王平带领人马到了衔亭,张郃的魏军也正从东面开过来。马谡同志看了地形,对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街亭旁边有座山,正好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

  王平提醒他说:“丞相临走的时候嘱咐过,要坚守城池,稳扎营垒。在山上扎营太冒险。”

  马谡同志压根没有打仗的经验,自以为熟读兵书,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王平一再劝马谡同志没有用,只好央求马谡同志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

  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同志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暗暗高兴,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

  马谡同志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是由于张郃坚守住营垒,蜀军没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人。

  魏军切断了山上的水源。蜀军在山上断了水,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自己先乱了起来。张郃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同志要禁也禁不了,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逃跑。

  王平带领一千人马,稳守营盘。他得知马谡同志失败,就叫兵士拼命打鼓,装出进攻的样子。张郃怀疑蜀军有埋伏,不敢逼近他们。王平整理好队伍,不慌不忙地向后撤退,不但一千人马一个也没损失,还收容了不少马谡同志手下的散兵。

  街亭失守。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据点,又丧失了不少人马。诸葛亮同志为了避免遭受更大损失,只好决定把人马全部撤退到汉中。

  马谡同志,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太看重由山势险恶所带来的战略优势地位。但马谡同志却压根没有想清楚,再好的地势,如果让一堆吃不饱饭,喝不足水的人来把守,迟早也是要玩完的。

  马谡同志知道,如果把军队驻扎在一个地势险恶的山上,那么很难被敌人打败。但问题在于,如果敌人不选择来正面攻击你,而是选择把你围起来,然后等着你自己活活把自己饿死,你又该怎么办?

  的确,现在美国拥有哆啦作为世界货币这一天然的优势。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指望让自己的货币取代哆啦的位置,都将面临一场殊死血战。因为,这个国家除了面对美国的绞杀之外,还要面对其他国家虎视眈眈的伏击。

  但如果所有的国家都不去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做出正面挑战,却在实际国际商贸流通中开始寻找一条没有统一货币的道路。如果,所有的国家都开始达成一种默契,放弃建立一种统一结算单位的打算,那么美国的哆啦就只能在形式上主宰世界的国际商贸流通。

  一旦,所有国家都只是在形式上认同哆啦,而不在实际商贸流通过程中使用哆啦,那么所有的哆啦都会逐渐回流到美国。那个时候,美国滥发的哆啦绝对足以淹没好几个珍珠港,那个时候,美国再来“挟哆啦以令诸侯”估计只会出力不讨好。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祸起萧墙”,意思是让一个国家由强大走向衰亡的,不是外部的威胁,而是内部的不均衡。

  中国古圣人孔子在告诫自己的学生冉求曾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现在,不管是从社会层面还是从经济层面看,美国的内部矛盾都已经激化到了不能不重视的程度。

  目前,美国每年有万多人被杀害——按人口平均,比其它任何工业化国家都高得多。这一比率与美国平民人口武装到牙齿一事可能有关,也可能无关。美国的监狱也比其它任何一个大国都人满为患。每8个美国人中就有将近1人被判犯有重罪,20个人中有1个进过监狱(黑人的这一比率是1比5)。美国的人口虽然才占世界人口的5%,囚犯人数却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  

  经济方面的矛盾同样突出。对于美国这么一个富国来说,贫富差距算是很大的。例如,1998年,8个美国人中大约就有1个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约20%是儿童——这两项的数字都比西欧大约多一倍。没有国民保健计划,意味着4000多万人得不到健康保险。可是,富人的情况却格外好:占美国家庭1%的最富有家庭所积累的财富比占95%的整个底层的财富还要多。

  如果,美国不看到自己国家内部的矛盾,而盲目寻找把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的机会,那么迟早有一天,美国要承受“祸起萧墙”的苦果。 。。

引言:美国就是个假先知
美国现在正在面临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的挑战。这次的金融海啸让美国经济陷入了自二战以来的最低谷,而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也因此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这让美国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美国人试图摆脱困境,扭转颓势,获得新生。但美国人正在沿着一个错误的方向上执拗得采取着错误的行动。美国人变得不再自信,变得不再像过去那样敢于趾高气扬得通过推动全球化来扩张对全球的经济与文化的影响。美国人开始变得保守,变得孤立,变得敏感而脆弱,变得凡事畏首畏尾。

  在美国人看来,这场金融海啸的原因不在于自身社会与经济矛盾的激化,而在于全球经济结构的失衡。而事实上,就算是全球经济结构出现经济失衡,始作俑者也是美国,而不是欧洲、俄罗斯或者中国,因为只有美国具有全球经济霸主的地位,只有美国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的运转机制。

  美国经济患上这场重感冒,核心的原因是美国经济内部免疫系统失调,其次才是美国由于过于热衷于操控全球经济运转机制而导致全球经济处于一种非常极度动荡的不平衡状态。但美国似乎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过错,因为美国人总是觉得自己是世界的霸主,自己不可能犯错。美国人担心一旦自己在公开场合认错之后,那么世界将不会像过去那样在乎自己。于是,美国人开始在各种场合推卸和转移责任。并且,美国开始想脱离于全球经济体系走一条独立自主的闭关锁国状态。

  美国的这种心态多少有些像当年大清帝国由鼎盛转向衰弱时期乾隆皇帝的心态。当1793年,英国商人来华要求与清朝贸易关系的时候,乾隆皇帝要英商捎信给英王乔治三世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而乾隆这种傲慢的最终结果就是满清帝国在八国联军的军事侵袭下备受蹂躏。

  历史将证明美国这种刚愎自用,固步自封的状态不会挽救美国已经日趋衰弱的帝国霸权,相反只会让美国经济进一步恶化,之后让美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力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美国如此偏执得追求世界霸主的虚名多少有些像中国古代的那个假先知。那位先知为了试图证明自己有着超强的法力,把所有的乡亲都带到了泰山面前,信誓旦旦得对所有人说:“我能够利用我超强的法力把泰山从大家眼前移开。”接着,假先知就给每个人发了一片叶子,然后让每个人用这片叶子遮住自己的眼睛。然后,假先知就问:“大家是不是没有再能看见泰山了。”乡亲们的眼睛因为被叶子蒙住了,因为接受不到阳光,自然就无法再看到泰山了,于是齐声回应道:“是的!”听到乡亲们正面的回应,假先知立刻趾高气扬起来,振臂高呼到:“大家看,我已经用法力把泰山从大家的眼前移开了,我的力量无比强大。你们赶快拥戴我为王吧,我可以带领你们成为世界的统治者。”

  乡亲们一时之间还没有明白假先知的诡计,一听说有人可以带领自己成为世界的统治者,立刻兴奋了起来,于是大家一起把假先知团团围住,在假先知的周围高声欢唱。直到有一刻,一个乡亲蒙在眼睛上的叶子掉了,阳光重新进入了他的视线。当他重新看到依旧巍巍耸立的泰山之后,立刻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周围所有人。在他的建议下,其他乡亲也把叶子都把蒙在自己眼睛上的叶子摘了下来。于是,真相大白了,假先知也在乡亲们愤怒的声讨声中灰溜溜得离开了。

  但那个假先知似乎没有因此而接受教育改过自新,反倒因此抱怨乡亲们的意志太容易受外界环境波动了,于是开始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岛上,过起了远离尘嚣的“鲁滨逊”式的生活。

  现在的美国所作所为和这个假先知又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呢?美国经济受创不是因为全球化出了问题,而是因为美国自身对自己在全球化过程中该承担何种角色的认识上出了问题。而且,美国这次遭遇百年难遇的经济危机,核心原因不是因为全球化的波动对美国经济内在稳定性产生了冲击,而是因为美国经济结构内部出现了严重失衡。

  美国要从这次百年难遇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最重要的不是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抵制全球化,而是利用一场彻底的社会变革来重新塑造已经被“裙带资本主义”蛀空了的政治体制,来重新构造被“非理性繁荣”压垮了的经济模式。

  尽管,美国一直向外兜售自己的“*政治体制”和“自由经济模式”,但是这次金融海啸让我们看到所谓的美国式的“*政治体制”实际上是一种已经被癌化了的“*政治体制”,美国的“自由经济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被泡沫化了的“自由经济模式”。

  美国如果真的希望重现走向经济繁荣,重新获得世界的尊重与认同,就必须放弃成见,拿起“过而改之”的决心勇敢得和自己“犯了错”的过去说再见。

  我们希望美国做到,但美国真的能做到吗?

美国泡沫经济背后的癌化
美国人一直喜欢标榜自己的“自由经济”和“*体制”。但是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利以及2008年华为收购3搁浅都足以证明美国的“自由经济”只是一种“叶公好龙”式的摆设,而2003年小布什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就发起了对主权国家伊拉克的战争则足以表明美国的“*体制”不过是一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一种强横。

  2005年3月7日,中海油决定向优尼科提出一个每股59…62美元的报价区间。该报价属于意向性报价,不具有约束性。随后由包括董事长威廉姆斯在内的优尼科13名高管组成的特别小组杀到北京,进行谈判。

  3月30日,是按照约定由中海油向优尼科提交准确报价的最后期限,但在董事会会议上,中海油的四名外籍独立董事均拒绝对该并购计划表态。部分独董表示,因时间仓促、未能对收购方案有深刻理解,他们担心公司管理层一味追求规模而进行不理智的兼并。5天后(4月4日),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横刀夺爱,宣布欲以25%的现金加75%的股票收购优尼科,报价折合约美元/股。

  5月21日,中海油与独董终于就收购一事达成一致,董事会最终授权管理层在65美元到69美元之间给对方进行报价。6月23日凌晨12点半,傅成玉向优尼科董事长威廉姆斯进行了口头报价——67美元/股(总价现金185亿美元)。

  在随后的竞购中,政治因素时刻发挥着关键影响。谈判中,当初曾主动向中海油示好的优尼科显得犹疑起来,表示中海油的报价虽然比雪佛龙高,但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中国政府的态度和美国的《埃克松-弗洛里奥修正案》法案,该修正案以是否危害国家安全为标准衡量外国投资,若答案肯定,则监管机构有权中止一切投资活动。

  在7月19日雪佛龙被迫加价到美元/股后,中海油的价格优势已经基本丧失——4美元的差价不足以补偿“政治风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