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IT五年-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验,谁也不能替谁拿主意,只能是相互牢骚一顿然后各自去面对各自的局面。这其中也有个性较强的,为了自己应有的管理权益和行政总监据理力争,但他所带的部门业绩同时也是顶呱呱的,所以说话时自然有底气;也有的真的是心态极为平和,随行政总监爱干嘛干嘛,只管先做好自己部门的业绩,一段时间下来,公司上轨道了,他也名正言顺地把销售职权接管过来,双方皆大欢喜。可是我两者都做不到,我既抹不下面子去和行政总监争取什么,也定不下心做自己部门的业绩,最后也就注定了我的失败。
第四章 行政总监迎头赶上来了(2)
在这期间,C公司也有以前的同事仍然关注着我,给我打电话问我是否还愿意回去,但我觉得这么回去太没面子、太不仗义了。一直以来我都是成功谢幕,不会以失败收场。所以我总是咬着牙在电话里说:
“我过得很好,我不想离开!”
实际上,我超级郁闷,比在C公司青岛分公司带部门时还郁闷。我也逐渐发现行政总监其实是个很强势的人,简单说来就是霸道。这是我在烟台公司和他共处时还没有来得及了解到的一面。因为两个经理都是新经理,人员都是新招的,他把整个销售部门都当成是蹒跚学步的小孩子,一言一行无不要受他的指令。这让我十分不适应,很是怀念以前在C公司青岛分公司时大家群策群力的日子,每一个人的意见都很重要。而现在,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更多的是形式,最终还是要以行政总监的意见为最终意见,连我的意见也时常被封以“不成熟”、“不可行”而被PASS掉。其他两个经理无所谓,反正他们刚做上管理,反正他们也还年轻。但看到我一样要对行政总监唯命是从,他们更认为我是没有什么实际能力的。
工作变得愈加沉闷和压抑,甚至直接影响了我带的部门。原本在C公司带部门的挫败感就一直影响着我,这种阴暗的心理也一直影响到我走进M公司带新部门。平心而论,我并不是一个很张扬很激情的人,相对而言在管理中也不见得多强势,说不好听点是没有魄力,说好听点是有亲和力。同样的性格和方式在烟台公司取得过成功,但这样的成绩也被行政总监抹杀掉了。他曾经很郑重其事地跟我分析,之所以在烟台能取得一定的成绩,是因为烟台公司的人员层次太低,在青岛公司能持续第一是因为老部门有所沉淀,而真正考验我的才是现在的部门,全新的,没有任何沉淀的。这样的分析似乎很有道理,当时在那样的复杂形势下我原本就底气不足,他越这么分析我越觉得自己做得太差,产生了更严重的挫败感,业绩更加一蹶不振。
眼看着部门的业绩徘徊在4万左右,我觉得自己亲自做都不至于此。在对于我行使总监职权问题上,行政总监更是对我断言:我只有将才没有帅才!我承认我当时定力不够,太在乎我在这个合作伙伴心里的位置,也太在乎他对我的看法。在C公司带青岛一部时,在培养新人上就出现过问题,使得我对带新人就有所顾忌,生怕带不好。越这么想带不好,越带不好我就越觉得行政总监分析得对。于是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否定,这样的否定几乎让我崩溃:部门带不好,总监也就无法胜任下去。那我当初的放弃和选择是错了吗?除了坚持,我如何回头?
小感悟:真正能够实行双轨制的公司需要行政和销售良好地配合。按照老总的意思:双轨制就是两个总监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在工作的不同中求和!但客观来说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真正能做到的少之又少。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似乎对业绩影响并不是特别的大,很多时候各分公司就在这样的矛盾和纷争中前行。
第五章 期权是什么东西
2004年的国庆节,M公司召开了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总监会议。会议上,老总在例行讲话中给大家阐述了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和目标,研发中心则汇报了公司产品和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5个月的运营,M公司基本初具规模,情势也稳定下来了。当然未来还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和坚持,老总如是期望。
这次会议除了传达总部精神和各分公司学习讨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给第一批进入M公司的*级人物发放期权。这是从青岛临行之前行政总监透露给我的,这多少让人有些激动和期许。虽然没有什么经济常识的我不知道期权是什么东西,但我知道那代表一种认可和荣誉,要知道即使是参会的总监也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会议中的一天下午,大会议程安排各分公司代表分享经验。这时我发现老总秘书在悄悄安排着几个人陆续进出会议室,老总又不在会议室,我想肯定是老总在单独要求见面。会是什么事呢?我心里疑惑着。正在这时,老总秘书走到我面前,对我悄声耳语道:
“老总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
我诚惶诚恐地起身离座,以为是因为青岛的业绩老总要找我单独训话。走到老总办公室时,老总一个人坐在那里,见我来了,对我招招手让我进去。进去落座后,老总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了一番话,大致是对我这几个月的工作表示感谢,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要求。末了,他拿出一个信封对我说:
“这是当初承诺过大家的,现在先给你们。等公司赢利了或者上市了,你们可以凭这个分红,配股。”
我接过那个信封打开来看,期权书一式两份,写着我的名字,写着我的分配数额。老总又说:
“期权的数额不一定是一样的,更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所以不要相互打听,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我点点头,他指着期权书签名处对我说:
“你看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在这里签个字,我也签上字,然后你保留一份。”
我按照要求郑重其事地签上字,拿着我的那一份,走出了办公室。
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当时有多少人拿到了期权,也没有刻意去打听过,对于这些看似敏感的事情我从来没有太多的好奇心。倒是后来总是不断有人告诉我,我才知道销售总监的份额比行政总监少得多,但我的份额还不算最少的。
会议结束后回到青岛我就把那张期权书压在了箱子底下,从此没有去翻过它。心里对那些期权仍然没有太多想法,只是觉得自己既然选择了跟随老总,就要尽一切所能去做好。可惜事与愿违,后来发生了很多不堪回首的事情。在这些过程中,也许老总认为那些期权应该是可以对我不断提出要求的资本,三番两次明里暗里总是跟我提期权怎么样,暗示公司分配期权是对我的一种优待,我应该珍惜。我心里只能无语地暗自发笑:尽责工作是我的本性,跟有无期权不相干。当初决定跟随他的时候也不知道有期权这回事,现在别说期权尚且是无确切时日的一个饼,就算真的是实股在手里,我真要决定放弃这一切也不会受这些东西的牵绊。我仍然只会凭自己的能力尽心去做事,不会因为一些奖励而禁锢自己让自己不自由。这和我淡泊名利的性格有关,也跟我不喜欢受约束有关。可惜当时我不善于表达自己,也不敢于说什么,所以在处理一些事情上少了很多魄力和果断。
。 想看书来
第六章 办公室政治卷土而来
开完总监大会回到青岛以后,业绩依旧没有起色,和两个经理之间的关系也依旧没有缓和的余地。
我一直觉得二部经理和三部经理还是小,至少比我小很多。所以能忍让能回避的事情我尽量不去和他们产生冲突,不仅如此,平时我也尽可能地和他们保持友好,毕竟总是要一起共事的。我不希望用总监的名头去压他们,但实际上,他们不这么想。两个年轻人处心积虑尽其所能地制造着一些事端试图能扭转他们不想要的局面,不让我出任总监。
三部经理先是在公司内部有意无意地透露我在C公司青岛一部时管理上的不得力,说一部的所有人员都和我顶过嘴吵过架,以期证明我的管理是多么的失败。也许别人不见得全相信,但大家也会想,两个经理都曾经是我的兵却这么对待我,也可见我在原来公司的不得人心。最有戏剧性的是这个消息是二部经理告诉我的,还替我愤愤不平地说:
“怎么可以这么说嘛!歪曲事实!”
我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不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也许他们是在结成同盟的同时也不忘防备彼此。就好像原本是甲乙丙三方作战,为了先战败甲,乙丙决定先联合起来,等把最强有力的甲淘汰后乙丙再决一雌雄。
一开始两个经理当着我的面还对我和睦以待,我也总是觉得他们还小,年少方刚气盛,对他们背后的手脚视而不见。我的忍让演变到最后,使得两个经理已经在所有人的面前毫不掩饰对我的不屑了。每周的中层干部管理例会上,对我的发言或者观点他们要么满不在乎,要么直接顶撞。事后行政总监私下也说过他们,可收效甚微,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实质。行政总监也让我不要太介意,说日子久了他们知道这样无济于事就会有所收敛了。但后来的很多事实证明,这两个年轻人远远不止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最让我叹为观止的还是他们居然能打着正义的旗号,本着拯救公司的目的联名上告一事。事情发生后我还浑然不知,直到总部调查组要来公司了解情况。这也是因为平时行政总监总是要我放下心来做好自己部门的业绩,不要管公司的事情,说公司一切有他;当然跟我自己仍然缺少办公室政治的革命警惕性有关。
不过上告之事说起来与我无关,因为他们联名上告的是行政总监。奇怪吧,其实两个经理针对的是我,怎么又会想要把行政总监拉下马呢?所以我说两个年轻人真的比我们考虑深远。他们不是没有试过让我下马,但发现我有行政总监帮我挡着,他们的计谋不太容易得逞,还不如干脆让行政总监下马,这样我失去了屏障,自然好对付得多。所以由他们牵头,联合了青岛公司一共八个人(多数是干部)联名上书给总部,控诉了行政总监诸如“一言堂”、诸如排除异己的莫须有罪行。
新公司成立时发生这样的事还是震动了总部,总部自然不会相信行政总监是那样的人,毕竟有多年的了解。虽然如此,但闹得这么大,说明青岛公司内部还是出现了管理问题,总部就需要出面来整顿这个局面。总部来人之前的一天,我才从行政总监那里了解到居然发生了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完全就是C公司青岛公司陋习的翻版!我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达到他们的目的吗?年轻人终归是年轻人,后来的结局也足可以让他们后悔那次的轻举妄动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总部来人后,开始找人逐个谈话,先不动声色地找了联名上书的八个人,大家一看机会可来了,纷纷尽其所能列数行政总监的种种不是,并且以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来作证,两个经理也不失时机地提出对我的不满和希望总部把我也一并撤换的要求。结果可想而知,总部作出了两个批示:严厉批评了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联名上书;坚决表明立场——总部绝对信任两个总监,不会作任何掉换。这下让所有联名上告的人都傻眼了,大家面对面时仍然强装镇静,内心却有说不出的沮丧。但在这次事件中,我却成为最终的解决关键。
总部调查组最后也找我谈了话,对我的单纯和不谙世事也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那一晚,我和调查组负责人聊到很晚。对这次事件的最终处理方式是没有给他们记过也没有扣薪降职,而是把我调离青岛公司。
负责人如是跟我分析:
“他们这么做其实是针对你来的,尤其是牵头的两个经理。我们对他们暂时不处理不代表公司任由他们妄为,只是目前任何举动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整个青岛公司的工作,而你继续待下去也对这个状况于事无补,还不如回避一段时间。老总的意思是让你去北京学习一个月,暂时避过这个风头,这也是公司对你的一种保护。这个经历也很难得,多少人想去北京还没有这个机会呢。”
对这样的决定,我哑然了,也愕然了。怎么也没想到事情的初衷是因为我,事情的最终解决也是我。想起在青岛公司这半年来的磕磕碰碰,想起行政总监因为我的原因在工作开展上行进艰难,我默默地点了点头。
行政总监是第二天知道总部对我的安排的,他对我的离去既感慨又气愤,不无伤感地说:
“也好,你去吧,只是暂时离开而已。青岛公司等你回来!”
对这样的安排我能做的只有服从,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