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走出华为:一本真正关注中国企业命运的书 >

第13章

走出华为:一本真正关注中国企业命运的书-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洲制式———WCDMA。华为也曾赌过,1999年年底突然在公司内部网上公布了一个“3030项目组的任命”,项目组人员春节不放假,封闭在深圳特区关口外的“华为员工培训中心”集中工作。这就是CDMA95的项目组。  但是,3030项目组后来悄悄地就没了,华为还是对CDMA95的发展心存疑虑。当CDMA95的大旗终于在中国祭起的时候,华为只有CDMA95的交换机部分,而缺少最核心的“移动翅膀”:基站。中兴成了移动的大哥,华为被CDMA95所抛弃。  可贵的是,华为并没有放弃,当中国联通要把2G的CDMA95升级为的CDMA1X时,华为在早前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把1X的产品进行了商用,并且经过测试以及一些省市的技术评标,华为CDMA1X的技术达到了先进行列的水平,在若干个省竟然排名第一。这时,华为似乎又和竞争对手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但是这已经晚了。联通最后决定全部采用在已有CDMA95设备的基础上平滑升级到CDMA1X的办法,如果采用华为的产品,就意味着要把原来已经启用的CDMA95的基站系统全部搬出去。这中间是不是还有其他因素?不去论它,仅凭这点,中国联通怎么会作出有利于华为的选择呢?  华为再次铩羽而归。华为扭转自己CDMA在世人面前形象的战略又一次遭到了重大失败。  在技术领先的情况下,即使你已经赶上来了,仅仅因为曾经错过了一班车,你的整个行程就全部被斩断了。  华为,你怎么能不令人扼腕痛惜呢?  

第24章 人浮于事(1)
战略上失误有人的问题,也有一些机缘的问题。华为战略上出现的重大闪失,当然也有部分机缘的因素,因此有些方面尚可原谅。但是,2001年以来,华为在管理上出现了一些本来不该有或者情况应该轻微许多的问题,这就有必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了。  1。 搞,搞定,一定搞定  · 华为过去的管理优势是相对优势。准确地讲,华为不是管理得太好,而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普遍薄弱  · 现在华为的中层出现了一类“邮件转发干部”,回复下属的邮件,只写上有板有眼的7个字:“搞,搞定,一定搞定”  近年来华为的不少管理行为,可以适用“人浮于事”了。华为过去的管理优势是相对优势。准确地讲,华为不是管理得太好,而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普遍薄弱,如果华为不能进一步革新,如果国际巨头随着中国市场、市场管制的进一步开放而觉醒起来,如果一些国内企业管理改进能够提速的话,华为遭遇更大的失败不是没有可能。所以,华为对于“人浮于事”的提法不要觉得刺耳,起码应该有些触动。  华为的一些高层人士,可谓“少年得志”。青春年少便获得巨大的财富,在公司内部也一言九鼎,呼风唤雨,骄傲、颓废的情绪便自然滋生。别墅、高尔夫是如今某些高层的重要话题。  华为的中层干部,从总监一直到部门的主任、科长,其中少数是闲职,少数是“个体户”,更多的是领导着几个下属的“基层”管理干部,类似于部队里的班长,村子里的妇女主任。现在华为的中层出现了一类“邮件转发干部”,回复下属的邮件,只写上有板有眼的7个字:搞,搞定,一定搞定。  部分基层员工,开始不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工作上,而是关注待遇问题了,2000年后进入公司的新员工更要严重一些。客户工程部的接待人员拿着签单到酒店等消费场所与相关人员勾结兑换现金,员工拿着公司发的电影票到电影院门口倒卖,以及员工大量虚报发票,这些已经不算秘密了。我曾多次看到员工报销“××水饺馆”的发票,更有甚者,员工话费超额还颇费周折地写上说明:与客户交流太多,话费超标,请求全部报销云云。你知道,华为话费报销标准是多少?每月1000元,加上话费赠送,额度更高,这还只是移动,固定长途随便打。1000元的电话费,还有人说不够!关键是,这不是健康的思维方式,就算本月电话的确全都打给客户了,扪心自问,平时我们多少倍于公话的电话是私话啊。  客观地说,这些只是少数人的所为,但是它说明组织的肌体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病体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它扩散开来的危害就更大了。至于说职能部门把表格隔三岔五升级,文件朝令夕改,近几年来,在华为也已经有些司空见惯了。  

第24章 人浮于事(2)
2。 华为人,你忙吗?  · 而华为的市场人员则更不能嫁了,嫁了他,意味着后半夜你还会独守空房  · 华为人均劳动生产率不要说无法和国外巨头们比;在国内,也只是UT和中兴的2/3左右;你能很忙吗  · 还有一部分华为人不仅不再加班,而且上班还苦于无事可做,华为人无事可做的程度是令我们看到华为极其优秀的一面后难以置信的  华为加班是出了名的。在深圳,甚至有些女孩曾经不无认真地说不能嫁给华为人,因为嫁了,就意味着前半夜你将会独守空房。而华为的市场人员则更不能嫁了,嫁了他,就意味着后半夜你还会独守空房。  华为的办公室夜幕下还是灯火辉煌,华为不久前还在实行5天半工作制,华为给外界“魔鬼”般的印象就是来自于华为人没有休息日的工作热情。  应该说,华为曾经是这样的。但近一两年,华为的“忙”和“加班”已经大不相同了。  一起来分析,一起来看看:  (1) 华为人均劳动生产率不要说无法和国外巨头们相比;在国内,也只是UT和中兴的2/3左右,你能很忙吗?  (2) 华为是个彻头彻尾的高科技公司,生产人员只有10%左右,生产线已经完全流程化和自动化,你能很忙吗?  (3) 华为的品牌在国内是老大哥,和国际巨头也可以分庭抗礼,客户主动找上门的事屡见不鲜,你能很忙吗?  (4) 华为的办公已经全面实现IT化,公司遍布全球的NOTES系统互联办公,手机、便携电脑几乎人人都配,你能很忙吗?  (5) 华为的管理系统已经达到世界级的水平,事务性的工作全部由几百个秘书承担,你能很忙吗?  (6) 华为公司近3年创新工作已经基本上轨道,大多日常工作已经例行化了,你能很忙吗?  (7) 华为的部分职能部门开始习惯于在总部“做文章”,基层已经感受不到他们的存在了,你能很忙吗?  (8) 请自己人吃饭比请客户多,去酒吧的次数比去客户的办公室多,你能很忙吗?  (9) 白天和朋友谈论买房、买保险、买车,晚上准点回家,你能很忙吗?  (10) 当事人回家休息或外出旅游,从岗位上消失1个月后无人知晓,你能很忙吗?  (11) 数个月等待新岗位,闲得可以天天睡觉,你能很忙吗?  (12) 在国外呆了3个月,销售人员就请客户吃过1个汉堡包,你能很忙吗?  以上说的只是少数人的极端行为,但是总体来说,现在的华为人是不忙的。逻辑很简单:华为这么多优秀的人才,这么优秀的管理,这么尖端的高科技,人均生产率却很底,员工怎么会忙得起来呢?  华为人,加班又在干什么呢?有真有假,大体如下面一些:  (1) 学习或开会,华为规定学习和培训不能安排在上班时间。  (2) 白天工作太吵闹,晚上写东西安静。  (3) 领导今天心血来潮加班,我们也要向领导学习,其实领导今天可能就是来坐坐,不为别的。  (4) 吃完饭,不巧把班车误了,公司基地在关外,离家太远,干脆坐晚上9点的班车吧。  (5) 干些私活,还有免费空调和电话,于是办公室一派温馨的气氛,这是驻外机构的场景。深圳等地的员工就没有这么温馨了,绝大部分已经涌回了家。不过,这更利于有些人打电话了,华为一个小时的长途不算过分,曝光过一起长达5个小时的私人电话。还有人竟然图快,利用公司的proxy上黄色网站(你也太心急了吧,拨个号上网不行吗)。  (6) 有时是在加班。不过,你想想,销售人员不就是谈项目时最忙吗?除了我们需要陪着憨厚的笑脸外,能比###的工程师们忙吗?比如说浙江###的工程师吧,他们要轮流听5个厂家做汇报,轮流和下属11个地市确认方案,轮流和5个厂家谈判,最后还要写报告给领导,工作量绝不在华为之下,人家也就3—5个人,而华为一去就一屋子,可以组织一场完整的篮球赛,连啦啦队都不缺。  我上面各条所指的仍然还是小部分人,但是把各条整体加起来,华为在同类型的企业中,特别是按照最优秀企业的生产率标准来要求,华为肯定不能用“忙”来突出自己。我不否认有一些华为人很忙,特别是当一个研发或者市场的项目开始时。但是,还有一部分华为人不仅不再加班,而且上班还苦于无事可做,华为人无事可做的程度是令我们看到华为极其优秀的一面后令人难以置信的一面。  这更多的不是指华为具体的管理问题。其中深刻的原因我将在“华为危机的凶手”中论述。   。。

第26章  华为,一个寓居的公司
· 我们什么都想过,就是没想过再搞IT  · 华为也是,华为给员工提供了中国任何企业所无法给予的收入和成长机会,但是它却忽视了最能唤起共鸣的人性元素:家园  · 深圳,一个寓居的城市,必然有人迁徙。华为,一个寓居的公司,必然有人逃离  我爱清谈。在我即将离职前的半年里,我时常和华为做市场的兄弟们在茶馆里清谈。我们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其中最甜蜜的,就是畅想离开华为后干点什么。  我们什么都想过。开茶馆、开餐厅、开礼品店、开洗衣店、开幼儿园、开酒吧……钱不够,钱若够,还想开KTV、桑拿。甚至,我们还想过卖肉(加盟河南双汇的放心肉加盟店)!  我们什么都想过,就是没想过再搞IT。我所认识的华为市场人员,每个人都信誓旦旦地说:以后再也不搞IT了,太耗费青春了!  IT有罪吗?它是多么令人羡慕的行业啊!它绝对是财富和素质的代名词啊!难道是我们见异思迁,生在福中不知福?  不过,客观地说,外人更多地看到的是IT的光彩,其实对于业中人来讲,他们是在财富、智慧和兴奋中体面地耗尽了青春。当然,完全怪罪IT业显然有失公允,每行都有每行的艰辛,IT业毕竟是知识经济的产品,最起码,能获得更多的回报与体面的声誉。  我们是被华为的生活方式给折腾坏了,转而把罪责转嫁给了IT业。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华为给了我们这么高的收入,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成长机会,甚至如果撇开华为危机的话题不谈,华为的工作量、某些工作环境甚至非常舒适!  《深圳,你被谁抛弃》是篇不错的文章,但我认为它的视角是有些偏差的。深圳真正的危机,人们“抛弃”深圳最主要的原因是:深圳是个没有安全感、没有品位的城市,它最脆弱的软肋是深圳没有一个让人们诗意地栖息的大地上的家园。  华为也是。华为给员工提供了中国任何企业所无法给予的收入和成长机会,但是它却忽视了最能唤起共鸣的人性元素:家园。  华为,没有家园。高薪、公平、互助、宽厚、沟通,还有“百草园”都能把人才吸引过来,但是要把他们长久地留住,这些都还不够。  家园的本质:稳定,安全感。  我曾经说,如果我不在华为,我可能买不起房,但如果我不在华为,我肯定有了房,有了家。面对杭州超过深圳的房价,我曾经后悔过,2000年我到杭州时为什么不买一套,甚至多买两套呢?后悔的不只是我,几乎所有的销售人员都有同感。后来我说:我们不要后悔了,各种因素决定了我们必然不会想到买杭州的房子。看看杭州办事处所谓的买房高手都是谁?不就是在杭州定居,有家有口的那几个本地化销售人员嘛 。他们比我们聪明吗?他们最初只是想买房子自己住,后来是一不小心,发现房价竟然扶摇直上可以赚钱时才想起炒房子的。  我们呢,我们这帮单身汉,不知道自己在华为的下一个客栈会在何处。一到晚上,别人在家里和老婆商量在哪买房?怎么个买法?而我们呢,天一擦黑,一帮漂泊的男人就往酒吧里钻。就算杭州的房价涨了个底朝天,我们也不会想起去找房子!  IT业让我们漂泊。但人终究要筑起自己的家园。与其说我们在背叛IT业,不如说我们在背叛华为的IT业。因为我们通过华为认识了IT业。  深圳依然精英荟萃,华为依然人才济济。但是也有不少人正在背起行囊离开深圳,走出华为。为什么呢?最关键的是,无论深圳,还是华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