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向左向右飞 >

第4章

向左向右飞-第4章

小说: 向左向右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丹兜里经常装有火柴,前几天他妈洗衣服就发现过。他妈生气的说:“这孩子拿着火,走到哪点到哪,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惹大祸呢?”

  有个星期天,他们带左丹去姥姥家,大人做饭的做饭,玩的玩,一帮小孩子也在外面玩得开心。突然孩子们都惊惶地跑来喊着说:“着火了,着火了。”大人们放下手里的事急忙往外跑,跑出屋门一看,左丹他三舅家新盖的空房子里浓烟滚滚,老左猫着腰先到屋里看个究竟,发现屋里地中央一堆柴禾,正着着呢。他让大伙儿赶快拿水来,三下五除二急忙把火浇灭了。

  事后追究责任,问来问去都说左丹出的主意,火是他点的,其实他妈早就估计到是左丹惹的祸了。他妈一气之下,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

  事隔不久,他们又来到左丹姥家,全家人正准备要吃饭呢,外面又传来叫喊声:“又着火了。”是左丹二舅家仓房里着的火,大人们七手八脚的把火救灭了,这又是左丹干的,他又挨了一顿严厉的打骂。

  从此,老左两口子把这当成大事,天天跟他讲,一天都得嘱咐好几次。后来左丹长大了,懂事了,知道玩火的厉害,也就不再弄火了。

  1986年老左在电大读书,暑期俩口子都放假,商量要带儿子到大连去旅游,他们计划边走边玩,先到长春、沈阳,再去大连,然后从大连返回。

  当到沈阳时,走的都挺累,就在街头长椅子上做下来歇歇脚。他们吃着冰棍,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就在他们旁边,有几个象师傅模样的人在拆卸一个机器,边干边琢磨。这时老左突然发现左丹站在几个师傅旁边,聚精会神地看着几个大人在干活,给人感觉他和那几个大人好象是一起的,他精力集中和认真的样子,好象也会修理似的。老左拿出照相机在两个大人的腿中间拍下了一个珍贵的镜头。当几个大人组装机器时,不知哪个件往哪里装,左丹就伸出小手帮着拿零件,后来引起几个大人的注意,都说这孩子真聪明,太可爱了。

  左丹才5岁,这一道上从来没让背过,抱过,就是跟着大人走。在旅顺白云山下,他实在太累了,就在公园的凳子上躺在他妈身边睡了一觉。

  这一道,不论走到哪,他都高高兴兴,非常愉快。上火车拉着他妈跑,坐公共汽车他知道看东西,玩的非常开心。

  8月份开学后,左丹上幼儿园了。幼儿园那时正好和电大在一个院,北侧是幼儿园,南侧是电大教室。老左和儿子都在一个院里上学。

  这样一来,左丹就由老左连接带送,他妈这一年省了不少心。

  在左丹的班级里有几个小朋友是他爸同学的孩子,他们一小帮在一起挺好的,也知道和大人的关系,有时候下课时,这几个家长就在院子里看着自己的孩子做游戏,有时候这几个孩子还经常跑到电大课堂上来,逗得大伙哈哈大笑。

  有一天,左丹他妈下班顺道也来接儿子,正好碰见老左电大的几个女同学,她们女人到一起可有说的了,没完没了的唠,主题都是孩子的事。当说到左丹时,他妈说:“别提了,在西台子住的时候,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让一个小子骑自行车给刮倒了,那时已怀左丹6个多月了,当时可吓坏了,结果也没上医院检查,平安无事。”她们说:“这小子命大,将来肯定有出息。”

  1989年暑期,左丹上学了。这6年他都始终和母亲在一起,连作业都在他妈办公桌上写,比跟别的孩子玩的时候还多。在学校学习成绩总是班里前几名,相对比小时候的生活有规律,总算没再去玩火,闯祸。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花儿与少年 7
他知道上进,团结同学,爱劳动,6年级时入了团,经常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生活学习都比较稳定。他最大缺点是从来不参加学校运动会,爸妈也希望他能跑个项目,他就是不跑。有的老师跟他妈说:“你们俩口子都能跑,可在他身上根本看不到你们的遗传基因。”

  左丹脑子里还有点封建意识,有一年夏天,他跟妈妈去医院检查身体,医生掀开她妈的裙子,用手按了按肚子,他在一边看着很不高兴,检查完后,他说:“妈,大夫非的掀开衣服检查啊!不掀不行吗?他可合适了。”他妈听了好笑,忙说:“人家不是大夫吗,看病就得这样。”后来他妈心里想,这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意识了。

  孩子永远是父母的骄傲,是父母的神经,是父母的体温计。无论是他生龙活虎地健康成长,还是他头痛感冒发烧,无时无刻不牵挂着父母的心。他取得了成绩,父母为之兴奋,他有了失败,父母宁愿为他去扛着。家,永远是孩子的避风港湾,父母永远是孩子的保护神。作为父母的那颗朴素的心灵,宁愿自己的孩子不去摘取那大富大贵的果实,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平平安安,脚踏实地,做好人,做好事,这是天下做父母的一种祈盼!

  1995年7月,左丹小学毕业了。27日那天,正赶上老左单位劳动服务公司去长白山旅游,单位要求可带家属,不让带小孩,为的是减少麻烦保证安全。左丹他老爸是经理,他也要跟着去,左丹说:“我听话,我又不是小孩了,都快上中学了。”就这样左丹随他爸单位的叔叔阿姨一起乘车出发了。

  他们到了长白山脚下,首先看到的是一棵棵粗壮挺拔的美人松,每棵树上都有标记,是国家重点保护树种。他们几个人高兴地一起去围抱这美丽的大松树。

  大自然是美丽的,空气是新鲜的。青山绿水让所有的游人都赞叹不已。

  他们继续向长白山顶进军,边走边说边唱,如同有一种重归自然的感觉。当他们来到长白山中部地带,眼前发生了很大变化。山脚下高大茂密的原始森林不见了,看到的却是弯弯曲曲,老态龙钟的岳桦林,这个林带也是原始森林的一个组成部分,景观优美。岳桦林长的不高,树下长满了杜鹃花,林子呈灰白色,杜鹃花鲜红鲜红的,对比中很有特色,象一幅图画。这时拍照的拍照,赏花的赏花。左丹找了棵比较粗的树爬了上去,岳桦树枝多叶少,照出像来,人就象淘气的“小猴子。”

  再往上走,距顶峰没多远了,眼前又出现一道清新的风景线。这就是长白山又一个绝色,美丽松软的草坪。这草坪上的草长的不高,非常有生气,如同绿色地毯,隐蔽处还能看见一朵小小的冰凌花。这时大家都累了,有的坐下来,有的躺在草坪上,以不同方式来亲近大自然的美色。

  长白山海拔高度2000多米,但是在这却能看见世上少有的在不同海拔高度垂直生长的不同植物和植被。

  休息过后他们一直冲向山顶,都想第一眼看见长白山天池壮丽美景。走过草坪地带就是火山岩溶石了,象炉灰渣子一样,天池周围的大小山峰,一座座美不胜收。每年7月中旬开始到8月中旬是游长白山的最好季节,有的年头就在这一个月中,赶上好天气的时候也不多。据说长白山全年经济收入都在这个月的旅游旺季中,这几年,冬天雪上运动也多了,有不少冬季体育运动训练基地也设在这里。

  他们今天非常幸运,天气晴朗又没有雾,能见度好,站在长白山顶一眼望去,天池美景尽收眼底。忽然,有人提议说;咱们也找一下*站过的地方,以祖国大好河山长白山天池为背景照张相做个永久纪念。

  左丹毕竟是个孩子,他显得不如大人那么累,东跑西窜的。不一会,他回来跟大家伙儿说:“我看见当兵的了,不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象外国当兵的,还拿着枪,好象是站岗放哨的。”老左说:“那是朝鲜人民军。”并解释说:“长白山天池是中朝分界线,是中朝人民友谊的象征,是两个国家共有的神圣宝地。”

  他们趁着好天气,下山向长白山瀑布奔去。他们到瀑布时,已是中午了。他们随便吃了些随身携带的食品,继续尽兴的游玩。

  在长白山温泉边,他们用手试着从温泉里流淌出来的热水温度。在温泉边有不少鸡蛋皮,还真有人在温泉里煮鸡蛋。左丹问人家卖不卖,于是就花3元钱买了一个扒开吃。可能煮的时间还不够,只有蛋青凝固了,蛋黄还稀溜溜的,吃的左丹满嘴鸡蛋黄子。

  在60多米的瀑布下,他们看到了阳光照射反映出来的彩虹,横跨在长白山山顶上,象五彩缤纷的大拱桥。这就是松花江的源头了。

  还有最后一处要去的,那就是顺着瀑布山间崎岖险峻的小道往上攀爬,爬上山顶往前走,一直来到长白山天池边。他们来到天池近前,看见人们到此一游扔进天池里的硬币,一眼望去,岸边水里一片白色。

  来到天池近前,还真有一点恐怖感,有传说这深不可测的天池里有过怪物出现,一想到这些,再看看墨蓝色的深水,谁都感到有点冷。

  为抓紧时间,他们带着未尽余兴下了山,又到温泉室里洗个澡,就匆匆的往回赶路了。

  回来的一路上始终下雨,又是夜间行车,开车师傅精力十分集中,眼睛都不敢眨一下,他们到家都22点多了。

  从那天开始,这天就象漏了似的,一连下了好几天雨。在他们庆幸游完长白山的时候,整个桦甸从上到下都忙于紧张的防汛工作之中。

花儿与少年 8
7月31日那天,是桦甸人民深受水害灾难的一天。由于辉发河桦甸上游雨水过于集中,至使河水瀑涨,眼看着洪水如恶狼猛兽就要平槽了。

  在政府的领导下,能组织起来的人员都上了大坝。副市长张起在电视、电台上多次不间断地向全市*告水情,并恳切动员市内居民迅速撤离,接近中午时洪水没有一点减退的意思,并接到上游通报,雨量仍然加大,市领导说:“以对全市人民负责的态度,向全市人民发出立即大转移的命令。”

  左丹,这时和他妈先把两家老人和亲戚家住平房的孩子们接到楼上,又忙着准备水、粮食、食品、卫生纸等等,表现的象个大人似的,也知道轻重缓急了。

  下午,快14点时,前方传来不幸的消息,说:“在大坝8公里处,洪水过坝决堤了。”人们这才意识到桦甸遭殃了。住平房的老百姓马不停蹄的往城外撤,楼房都承担起避难的场所。

  洪水是在桦甸下游决口处奔向市里,后来报道在文字上定性为“百年不遇特大洪水倒灌全城,”如果是上游决口那桦甸损失就更大了。

  第二天,全市一片汪洋,市里水位一般在2楼平台下,平均达到2—3米深。

  老左有个朋友姓程,家住桦甸下游辉发河岸一个村子里,他发现辉发河水位突然下降,就意识到不是吉林丰满水电站放水,就是桦甸大坝打炮了(决口的意思)。

  于是,小程划着老左帮他买的木料排成的鱼船,逆水20多华里来到桦甸市里老左家的楼下,说啥也要把老左一家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老左说:“在楼上很安全,不缺啥。”对小程的到来一家人表示衷心感谢。经小程再三劝说,洪水不知道啥时候退,楼上老少三辈儿十多口人,也实在不方便,又怕灾后有疫情发生,所以,经商量,老左同意让小程把岳父和左丹他们几个孩子送出去,与难民一起到了吉林。

  左丹与外公和小姐小弟由他程叔送走后,在路上他就是个领头的了,随外公先到吉林他二姑姥家,当时坐车很方便,吉林市大小车辆全部免费都来桦甸接送难民,左丹他们在吉林住了几天,后来又随外公到长春他大舅家,直到桦甸灾情解除,他们才返回故乡。

  桦甸这场大水后,家乡破旧的小房屋不见了,灾后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辉发河大坝得到集中治理整修,该加高的加高了,该加宽的加宽了,该加固的加固了,全线都用石头护坡,上下双车道,这条大坝改建的如同公园一般,成为桦甸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真是一场洪水“破”在前,“立”在后,为子孙后代造福了!

  左丹上中学了,这是全家一件头等大事,父母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

  妈妈特意为他买了一套新服装,打扮的漂漂亮亮,嘱咐他上中学不能贪玩了,一定要注意听讲,好好读书,他都答应了。吃过早饭,背起书包上学去了。

  他被分配到桦甸一中一年三班,全班80名学生,一个教室满满的,最前排的学生离黑板还不到两米。老师要求的很严,课程多了,环境变了,时间更紧了。从那时起,左丹开始起早贪黑,刻苦认真的去读书学习,确实很辛苦。

  他妈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每天都为儿子做些他愿意吃的饭菜。谁家的孩子上中学后,父母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