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这边,美国那边 >

第13章

中国这边,美国那边-第13章

小说: 中国这边,美国那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饨⑷谌氡镜氐男蜗螅癖唷⒒萜盏染屯ü厥谐」ぷ魇髁⒘撕芎玫谋镜鼗蜗蟆T谡庖坏闵希毡酒放凭筒蝗缑拦V泄镜氐钠放瞥沙さ靡埠芸欤热缌搿CL和娃哈哈等。  人们选择品牌来包装自己,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但有一种现象是,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中国消费者愿意选择超过自己消费能力的品牌。假如不能,就会选择假冒名牌。在北京秀水街就可以看到这种产品。它们看起来与真的差不多,但价格低很多。许多国际友人也喜欢在那里买东西,觉得很实惠。我的女同事们常常告诉我,在那儿买东西要“照脚脖子砍价”,意思是摊贩叫价后,你可以用1/5或1/4的价钱来还价。国际友人就没这个意识,所以普通摊贩更愿意把东西卖给外国人,获利高。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人追求名牌的热情达到高峰,那时候也是雅皮士生活方式流行的时期。从汽车到衣服,选择有名的牌子就会让大家觉得这个人有社会地位。除了这种社会地位的问题,品牌还涉及情感。例如,许多美国人小时候用的牙膏牌子是Crest(佳洁士),与它产生了亲密的关系。他长大后会一直用Crest,因为同样的牌子让人怀念以前的日子,有感情的联系。在美国买名牌产品时,不是为了名牌而名牌,而是为了名牌代表的质量。如果买一双鞋、一幢房子,如果买了名牌,心里就觉得踏实,对质量和售后服务更有信心。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除了名牌以外,美国人越来越多选择没有牌子的东西。这种做法现在成为了主流。比如买菜,除了有牌子的菜以外,也会有没牌子的菜。因为它们在质量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价格却便宜得多。为什么呢?因为美国对质量的控制是有一定要求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购买方式。  袁岳(Victor Yuan):  对于高品质而又同质化产品丰富的产业,无品牌时代也许快降临了。  '返回目录'  

在家做菜的和在外面吃饭的成本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美国人很喜欢在外面吃饭,这是美国娱乐生活的组成部分。中产阶级家庭大部分时间在家吃饭,到了周末或特殊日子时,或心情好时,大家会在外面吃饭。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每个星期在外面吃一两次饭。在外吃饭通常是在晚上,是很愉快的事情。在华盛顿等大中城市吃饭有多种选择,各种菜都有。美国人能找到许多物美价廉的吃饭的地方。  在美国人眼里,最豪华奢侈的菜是日本菜,如生鱼片和寿司等。只有在一些特殊时候才会吃这些菜。还有法国菜和意大利菜,它们出现在一些比较正式的餐厅。在这种浪漫的地方吃饭,价格通常比较贵。这是与中国菜和墨西哥菜比较而言。快餐,美国人经常吃。虽然对身体健康不利,但是方便快捷。麦当劳和肯德基在美国也很受欢迎,但是消费者以年轻人为主。  袁岳(Victor Yuan):  中国人主要在家吃饭,因为在家做菜的成本低。在家做菜的成本和在外面吃饭的价格为一比四到五。另外,在家做饭非常方便。中国农贸市场多,不但靠近家,而且农贸市场的产品非常便宜。各种新鲜蔬菜都能买到。但是,随着年轻夫妇家庭的增多,待客需要越来越多,在外吃饭的次数也多了起来,比如年饭、生日和请客吃饭,更多地在外面吃了。一个普通家庭每星期在外吃一顿饭是很普遍的。  至于中国人的口味,各地区的差别非常大。南方人到北方,觉得北方人不会吃。但北方人讲究吃面条,觉得南方人不懂吃面条。中国八大菜系,每种菜都有讲究。不同地方人的口味被地方菜塑造出来了。菜系本身的做法也在不断改变,变得更通俗化、贯通化,一道流行菜,比如回锅肉,可能各个菜系里都有。菜式越来越趋向于共享。也有一些菜是特殊流行的,如高档菜里有龙虾、鱼翅、大闸蟹,中档的水煮鱼、麻辣龙虾、香辣蟹,这些都是广受欢迎的。  正式的西餐没有得到普及,日本菜的推广比西菜推广得好,特别韩国人做的日本菜,又好吃又便宜。但西式快餐推广得很好。如果孩子考试考得好,则奖励是一顿麦当劳。有个说法是25现象。就是说,在麦当劳吃饭的25个人中:有一个是爱吃麦当劳的,那就是小孩;有一个不爱吃的,那是妈妈;还有半个是跑进去随便吃的。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我注意到,在中国,必胜客的消费者年龄稍大一些。龙虾在美国也很受欢迎。美国人还爱吃阿拉斯加大王螃蟹,它肉多,个头特大。美国人特别怕麻烦,不爱啃,不爱吃头吃尾,也不爱吃下水。  '返回目录'  

去酒吧是一种生活方式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大部分美国人爱喝酒,视之为与朋友在一起打发时间的办法。美国的酒吧有两个作用:第一,一起上班的人下班以后很想放松一下再回家,于是去酒吧。但是这种做法跟英国人、日本人甚至中国人比,要少得多。因为绝大部分美国人下班后就直接回家了。第二,年轻人或各年龄阶层的人想认识一些新朋友,也可以去酒吧。大家到酒吧碰运气,看能不能遇到女孩或男孩。20年前,许多酒吧只有大学生才去。在大学城或邻近的夜生活区,大学生去酒吧很正常。后来,政府把喝酒的合法年龄提高到21岁,大学生去酒吧就减少了一些,但大三和大四学生照常去。  美国酒吧的礼节是轮流买酒。这种请客方式在欧洲很流行,在美国也是一样的。在酒吧,有一个很有争论性的话题,就是以何种方式问一个女孩她是否是一个人,是不是可以邀请她跳舞。怎样说第一句话(pickup line),这时大家总是辩来辩去的。  袁岳(Victor Yuan):  酒吧在城市中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兴起也就五六年时间。北京的酒吧集中在三里屯、后海和朝阳公园;上海的在衡山路、新天地;还有一些零散的酒吧区,主要在高校附近,如北大、清华和复旦等。酒吧的形式还有变种,如餐吧、聊吧、书吧和电影吧。这种变形的酒吧可以给你一个社交聚会的空间,通常有主题。比如,电影吧放一些另类小电影;酒吧以带有雅皮色彩的白领和学生为主要客户。另外,它是典型的西化生活的表现,其标志有:啤酒、爆米花、有趣的海报、新的乐队和音乐明星。总的来说,酒吧在中国是熟人酒吧,也有的通过酒吧聚会让朋友相识。酒吧里出现的不认识的人有时会被误认为是性服务者。酒吧中的确有一些性服务者。  经常去酒吧会被看作是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表示。特别在上海,某人会说,昨天晚上我去了某某酒吧。这话能显示他的生活品味和文化品味有一定的先进性。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在美国,各种酒吧都有。体育酒吧非常受欢迎,此外还有钢琴酒吧,有人弹钢琴,有点贵族味道。还有跳舞吧,主要是跳舞的人光顾。  袁岳(Victor Yuan):  在美国,我看到许多以文体明星名义办的酒吧,如NBA酒吧,可以在里面看篮球。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类似的这种饭馆,如硬石等,也很普遍。  袁岳(Victor Yuan):  酒吧的治安怎样?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还可以。不像有的电影里表现的那样。  '返回目录'   。 想看书来

普通居民投资类型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许多中国人对美国家庭的财务状况没有认识。我先谈一个误解。大家总觉得美国人赚钱多,也很富有。但美国人的实际消费能力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高,因为各方面的费用都很高。以一个普通美国家庭为例,家庭的平均每月收入是4 000美元,但其中1/3是税,你见不到那笔钱。扣税后还有2 600美元,交房租或买房贷款花1 000元,余下1 600元。买菜做饭花600元~800元,还余下1 000元。这还没有考虑医疗保险、买衣服等,中产阶级剩下的钱只有几百元,处理方法是银行储蓄。另外,50%左右的家庭直接或间接购买股票或公共基金。比如,很多退休金包含公共基金,等于间接购买了股票。  美国人对投资的看法是买股票是为了长期利益,而不会是今买明卖。今天的股票可能是为没出生的孩子上大学买的,是为20年之后、30年之后买的。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想得很远了。从长远观点来看,看得越远,回报越大。但是最近三四年,美国经济不景气。2000年一月和二月份,股票缩水,许多人失去了大量财富。不管怎么说,有50%的家庭愿意用这种方式创造投资的可能性,为未来的生活做一些安排。管理家庭财务方面的挑战是复杂的。为了买房子、教育孩子、退休,达到理财目的,夫妻俩会共同管理,创造美好的未来。  袁岳(Victor Yuan):  中国城市家庭收入上升的幅度高于农村。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穷人和富人收入差距在拉大。在谈到家庭投资的时候就要分城市、乡村和穷人、富人来谈。作为平民,最主要的家庭投资方式是储蓄。这是因为中国社会保障网的覆盖面很小,大病统筹在全部人口中的覆盖面不足20%,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也只有20%。所以,普通人需要为自己提供防病、防老和防失业的保障,储蓄自然成为了一种较稳妥的方式。第二个原因是为子女积攒教育经费,现在,教育费用越来越高了。要想进入好的学校,就需要存更多的钱。第三个原因是大额消费,如买房买车等。  总的说来,目前中国家庭的投资方式除了存钱之外,其他方式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居民不太了解其他投资形式。普通人对买股票和债券等投资形式还比较陌生。在股票投资方面,普通人主要的投资模式是跟风和被消息操纵。大户放出什么消息,散户和小户经常跟风而被套住。所以,在股市上真正表现利好的是少数。综合起来,普通居民投资类型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依次为储蓄、保险、国债、股票和房地产;富人投资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则依次为房地产、股票、保险和储蓄。  '返回目录'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先买房,再买车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买车买房对美国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他们会很具体地思考这个问题。买房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你搬到一个新的地方,没有房子,就可能考虑买。第二,你的家庭人口变得更多时,或更少时,很可能买新的房子或换房子。比如,孩子独立了,上大学走了,你原来的房子太大,现在需要更小的房子了。买汽车不如买房复杂。两万美元左右的汽车很普遍。而房子的价格一般会在十几万到几百万美元不等。这取决于你想在哪一个州、哪一座城市买房。  换车换房与你能够承受的经济能力有关。比如,你新生了一个孩子,可能会换车。你会考虑换一辆能够让婴儿更安全的汽车。你的家庭人口多了或者少了,都可能考虑换车。或者,如果汽车开始出现问题,也可能会换。在买房子时,重要的考虑有几个,一是地理位置,二是地理位置,三还是地理位置。房子在哪里是最重要的,房子如果只是漂亮,位置不好,那么价值不可能上去。买房还要注意买保险,以防止万一发生问题,可以有钱重买或重建。买汽车的最重要考虑是安全,air bag(安全气囊)和其他框架是否结实。还有,是否省油。当然,还有汽车保险的问题。  袁岳(Victor Yuan):  中国的年轻人在二十七八岁就要考虑买房。一般与结婚有关:如果没房子,就娶不回老婆。先买房,再买车。现在,大都市里约70%的人拥有住房产权,有些人是通过住房改革而取得的产权。其中,30%的人会买第二套房子,这时,他们会注重面积、区位和空间功能设计,以改善居住条件,这样,他的第一套房子就可以出租了。在第二次买房的人中,有8%的人会第三次买房,那时,最主要的目的是投资。比如,在商业繁华区和办公白领较多的地方买房,因为那里需要租房的人很多;或者,买滨海产权度假酒店,买完后交给经营商做度假经营。买房的最主要考虑是区位,除了好的自然区位外,还要有好的社区服务和医疗教育条件等。社区中的教育也是考虑的很重要因素。这几年,住房开发不规范,因此消费者在买房时也很注意产权的问题。  买新车有两种情形:第一次买的车是商务用车,第二次买的车是家庭用车,体积小而轻便。也有人第一次买便宜的家庭用车,比如吉利和奇瑞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