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青春长征路 >

第20章

青春长征路-第20章

小说: 青春长征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爸爸还仔细地给我们介绍了腊子口的背景信息:     
  “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宽约30米,周围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两个悬崖绝壁间夹着一道窄窄的山沟向上延伸,两边绝壁峭立。山中一道腊子河顺流而下,隘口处的河上架着一座木桥,横跨于两岸陡壁之上,过了小桥沿着峭壁就走上了用长铁钉在岩石上高高悬着的窄道,这是通过腊子口的惟一通路。敌人在这里修筑了碉堡,如果红军想要通过窄道进入腊子口,就会遭到碉堡里的敌人猛烈地攻击。”     
  我问:“腊子口是红军长征途中有名的险要关口吗?”     
  爸爸回答说:“对啊,红军长征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险要关口,腊子口是比较有名的,不过红军经过了腊子口就快迎来长征的胜利了!”     
  听说突破了腊子口,长征就快胜利了,阿檬很兴奋:“有志者事竟成,红军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不过,腊子口一战还是打得很惊心动魄。”爸爸说,“当时政委杨成武把战士们召集到一起说:‘我们一定要拿下腊子口,如果腊子口拿不下来,咱们红军就得重新回到草地去了!’”     
  红军从晚上9点开始向腊子口发动了一次次地进攻。突击队员们在我军火力的掩护下冲向腊子口,不过防守的敌人非常狡猾,他们躲在碉堡中不还手。等到突击队员冲过来,火力暂时停止的时候,他们就在碉堡里开始疯狂地扫射。几名战士过了桥,但是却没有办法再前进了。因为敌人凭借险要的地形,红军的兵力没有办法展开,一直攻到半夜,连续冲锋十几次都没有成功,还造成了一些战士的伤亡。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炸裂的弹片,在桥头附近的山路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红六连二班班长杨昌桂先后连续五次率领战士们勇敢地向隘口发动猛攻,但是敌人拼死抵抗,集中火力封锁窄道的入口处,杨昌桂身负重伤,他继续鼓励班里的战士们:‘我负伤没有关系,就算今晚我们一班人都牺牲在这里也是值得的。’     
  王开湘和杨成武决定先停止进攻,他们分析了敌人的情况和我军的形势,认为如果等到天亮以后,敌人的援兵赶到,我们的形势就更加危急了。根据俘虏的情报,敌人的增援部队已经上路了,形势越来越危急了。他们下达命令,先停止进攻,因为继续正面进攻只会造成更大的伤亡。先遣队组织战士对附近地形进行了仔细地侦察,发现腊子口敌人的碉堡没有顶盖,碉堡旁边高高的悬崖和地面几乎成直角,非常险要,敌人集中火力在碉堡附近,两侧的峭壁没有人防守。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55节:第十六章:突破腊子口(3)       
  有人提议,如果能组织一支迂回部队,攀上腊子口上的峭壁,就可以从上面攻击敌人的碉堡了,再配合正面进攻,一定可以攻下这块硬骨头。一位苗族小战士站了出来,主动请战。他介绍自己说,从小就经常爬峭壁悬崖打柴、采药。他表示,只要一根顶部绑着钩子的长竿子,用钩子勾住悬崖上的树根或者石头缝,他就能沿着长竿爬上去。于是红四团集中了一些会爬山的战士,他们在苗族小战士的带领下,由团长王开湘亲自指挥,携带了手榴弹和匕首短刀,慢慢接近悬崖,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之中。苗族战士手持带铁钩的长竿,顺着陡壁最先爬了上去,然后将事先接好的绑腿缠在树干上放下来,后来的战士拉着绑腿一个接一个地全部上去。”     
  趁着爸爸喝茶的空当,春春问:“叔叔,我前段时间在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好像对这一段有点印象呢。这个苗族的小战士叫李小猴,人长得精瘦精瘦的,个子也不高,但是个很聪明的小黑孩子!”     
  爸爸说:“呵呵,具体这个小鬼的名字我记不清了,不过这个小鬼算是立下了大功。没有他,红军说不定就很难突破腊子口了!”     
  爸爸讲完了整个故事:     
  “在团长王开湘率领下,几十名战士悄悄地迂回到腊子口右侧,攀登陡峭的崖壁,摸到敌人后面去。同时,负责正面攻击的杨成武也制定了新的进攻方案。他决定重新组织了突击队,率领战士们从正面进行夜袭,夺取木桥。如果偷袭不成就连续发动进攻,达到疲劳敌人,消耗敌人弹药,造成敌人恐慌的目的。     
  杨成武将重新组织的突击队员编成了三个突击小组,然后又将三个突击小组兵分两路,第一路派一个小组的战士沿着峭壁到桥底下,然后接近桥上的敌人展开突然袭击;另一路派两个小组先到桥边,等到第一路打响以后,就增援第一路攻上桥。     
  到了深夜,敌人眼看红军很久都没有动静,以为红军休息了,就放心地在碉堡中睡了起来。这时候,第一路的战士们已经沿着峭壁,悄悄钻到桥下了,他们趟着河水悄悄地接近桥头。突然‘咔嚓’一声,一位战士不小心折断了树枝,大家停止前进,过了半天,敌人也没有反应,于是再次开始行动,没多久一位战士在黑暗中突然跌到水中。     
  不好!敌人真的被惊动了,敌人从碉堡中冲了出来,对着桥下一阵扫射,大家不敢再动,只有躲在岩石后面等待有利的时机。另一路的战士们这时候已经到了桥边,他们趁着敌人向桥下疯狂扫射的时候,马上扔给敌人一排手榴弹,趁着敌人惊慌的时候,又进入了敌人在桥头修筑的工事,向敌人发动了进攻。桥头的敌人面对这突然到来的袭击,不知所措地乱成了一团。     
  躲在桥下岩石边的第一路战士顺势立马跳上桥去,拔出大刀,同敌人展开搏斗。正当正面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刻,忽然敌人后方的山上,升起了一红一绿两个信号弹。原来迂回部队已摸到腊子口右侧峭壁上。马上,空中又升起了三颗标志着发动总进攻的红色信号弹,顿时,四面八方都响起了红军将士们激烈的呐喊和冲杀声。红军突然出现在敌人的后方,吓得敌人魂飞魄散,他们本来混乱的形势变成更乱了。     
  悬崖上面的迂回部队充分地发挥他们居高临下的优势位置,向敌人没有顶盖的碉堡扔下一个又一个手榴弹,又拿起机枪对着碉堡内的敌人扫射,打得敌人四处逃散,有的跌下了悬崖,有的跌进河中,有的被打得头破血流,有的被炸得血肉模糊。桥上的敌人听到后方的惨叫,知道红军已经抄了他们的后院。敌人没有了碉堡的火力掩护,正面进攻的战士们一鼓作气,一个接一个冲上桥头,发起了更为猛烈的攻势。敌人四面受敌,被打得溃不成军,只有丢下枪支到处逃命。两路红军联合行动,把敌人的残部逼到了悬崖边上,他们走投无路,只有老实投降。”     
  爸爸讲完故事后的这天晚上,我在论坛上又看到了春春的帖子:     
  攻克腊子口     
  17日早晨,先遣队红四团攻下了天险腊子口,疲惫的宣传队员兴奋地高唱起凯旋的歌声: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56节:第十六章:突破腊子口(4)       
  炮火连天响,     
  战号频吹,     
  决战在今朝,     
  ……     
  开展胜利的进攻,     
  消灭万恶的敌人!     
  攻克了腊子口,红军占领了敌人的一批碉堡和几个堆满战略物资的弹药库。     
  先遣队又乘胜追击了几十千米,占领了大草滩,缴获了敌人50吨粮食和1吨盐。     
  长期缺盐少粮的红军终于得到了补充。     
  腊子口的总指挥梁应奎躲到了达拉山,他本来还企图等待国民党的援兵来收拾残局,没想到只等到鲁大昌从岷县派来的一个副官,这个副官声称师部已经没有援兵了,只送来几箱迫击炮。梁应奎仰天长叹,只有下令把迫击炮拉到山上,对着赶来追击的红军一阵乱轰,然后率领残兵,仓皇逃走了。     
  天险腊子口是红军长征途中遇到最著名的险隘之一,突破了腊子口,为中央红军主力最后走出雪山和草地,胜利完成长征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也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     
  红军迅速地通过腊子口后,9月20日,进占到甘南的哈达铺。至此,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终于走出了雪山、草地的藏民区域,打破了蒋介石妄图利用恶劣的自然条件困死红军的阴谋。     
  作者:剑走偏锋     
  2006年3月20日     
  长征大事记     
  1935年9月9日张国焘为改变北上方针,提出南下主张。     
  同日,中共中央电张国焘,恳切地指出,目前方针只有向北是出路,向南则敌情、地形、居民、给养都对我极端不利,将要使红军受空前未有的困难环境。中央认为:“北上方针绝对不应改变,左路军应速即北上。”     
  9月9日张国焘背着中共中央电令右路军政委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按:用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表述)。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发现这份密电后,立即送达毛泽东手中。     
  中共中央在巴西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决定率领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脱离危险区域,当天晚上从巴西出发北上。     
  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指出:张国焘与中央的争论,“其实质是由于对于目前政治形势与敌我力量对比估计上有着原则的分歧”。     
  9月13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七八千人,离开俄界,向腊子口前进。     
  9月17日红军陕甘支队攻占天险腊子口,击溃国民党新编第十四师鲁大昌部三个团。       
→虹→桥→书→吧→。  
第57节:第十七章:长征中的女子(1)       
  第十七章      
  长征中的女子     
  “喂,我是小白,春春,好久没在网上碰到你了。”     
  “开学了嘛,不能总在网上晃荡了。”     
  “找我有事情?”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学校号召我们组织一些纪念活动,我们想搞一个图片展,申报上去了,老师也很支持。我想问一下你的意见,你以前在大学社团不是也搞过影展吗?”     
  小白说:“哦,那你是问我哪一方面的意见?你们的素材都找好了吗?”     
  我一手拿着电话,一手移动鼠标,点开“长征图片”的文件夹:“我们小组分头去找的,已经总在一起,挑选了一些。大概有三十张长征有关的老照片,除了经常看到的,还找了一些‘红小鬼’、‘长征途中的女干部’等,感觉还比较丰富。还有一些行军路线图、漫画和诗词。”     
  “听起来还不错啊,等你们办的那天,我肯定要去捧场,哈哈。”“可是之前没办过,很多事情不了解,还想多问问你。”     
  “办影展其实很简单啦,一个是图片,一个是展板。你们最好用统一的展板,我一个兄弟在学校社团混,展板可以帮你们解决。”     
  我兴奋地说:“真的?太感谢了,小白大哥!”     
  “图片如果是洗出来的照片就比较贵,你们是准备打印还是用照片?”     
  “照片当然比较好,不过我们办活动批的资金很少。今天我试着打了几张,效果也还行。”     
  “那就没什么问题了,到时候我把展板拿给你。”     
  和小白通完电话,仔细把图片看了一遍。我又点开论坛,想找找有没有什么新发现,一下子就看到了一个刚被标成“精品”的帖子:       
  长征中的女红军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一些红军女干部及谢觉哉、徐特立、林伯渠等老同志,组成了红军总卫生部干部休养连,随中央红军一起长征。这支连队被称为‘特殊连队’,除了‘特殊连队’里有女红军以外,还有一部分女同志被分到了卫生部,一共是三十名。长征中的女红军们用她们非凡的毅力和行动一次次向世人证实了中国女性的坚强与伟大。     
  长征中女红军的任务一点都不比男同志们轻。她们不仅没有获得特殊的待遇,而且很多人还承担比男同志更多的任务,比如照顾伤员、宣传教育、筹措粮草等。她们通常身负10公斤重的行装,包括武器、干粮等。做工作的女同志,绝大多数自背行李,包裹一卸,马上又要去做群众工作。很多女同志都分到了马,但是她们却很少骑,马背上不是伤员就是其他同志的行李。有的女同志整个行军过程中没骑过一次马,全靠两只脚走过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