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做人做事的糊涂艺术 >

第3章

做人做事的糊涂艺术-第3章

小说: 做人做事的糊涂艺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所尊敬的是那些谦逊的人,而决不会是那些爱慕虚荣和自夸的人。如果一个人喜欢自大自夸,看不起他人的工作,就会失去自己的功劳。         

虹桥门户网。  

第8节:适度超脱才是一种境界         

  适度超脱才是一种境界   

  在柏拉图对话集中,加里克莱曾说,〃过分的超脱有害无益,劝人不可迷信超脱而越过有益与无益的界限〃。其实这也间接说明,过度的超脱无必要,适度的超脱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在现实中,其实不乏这样的人存在。他们站在自己的一定的高度,以那个视角去注视他人,深得世间真味,而他人则可能只是浮于表面。也许有人质疑无人能真正超脱,毕竟这个世界上的人,总要在尘世中生活。但仅仅整日只为了吃饭而吃饭,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高人雅士大都有些自我脾气,异于常人,但他们所做的可能恰恰就是适当的超脱,不去理会一些世俗的观念,不能不说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而古往今来,深得超脱精髓的当属一人……庄子。   

  〃鱼儿们在水里,多快乐啊!〃庄子穿着自己编的草鞋,站在水边长长叹息。   

  〃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惠施问他。   

  〃咦?〃庄子严肃地反问,〃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永远都是主观的,而客观只不过是主观的一种概率。你站在历史之外,可以肯定某些事情是必然会发生的,但如果你站在庄子的池塘边,你会知道,事情本来可以有无穷无尽的选择。庄子的意念,穿越了水和时间,和鱼儿合为一体。   

  〃更奇怪了,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是快乐的呢?〃惠施生气了。   

  〃我知道,〃庄子在水底搂着那条鱼笑道,〃我知道,不要和我辩论,我知道你是快乐的。〃   

  因为知觉。因为感受。〃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相信自己,自己便是世间的公理,所以无须与他人计较,应坦然地寻求思想的自由。当然,并非只有退隐尘世才能证明你有适当的超脱,很多时候,舍弃一点,便可以令你更出彩。   

  2000年12月17日,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城,英格兰超级足球联赛第18轮的一场比赛在埃弗顿队与西汉姆联队之间紧张地进行着。比赛只剩下最后一分钟时,场上的比分仍然是1∶1。   

  这时,埃弗顿队的守门员杰拉德在扑球时扭伤了膝盖,球被传给了潜伏在禁区的西汉姆联队球员迪卡尼奥。   

  球场上原本沸腾的气氛顿时静了下来,所有的人都在等待。迪卡尼奥离球门只有12米左右,无需任何技术,只需要一点点力量,就可以从容地把球踢进没有了守门员的大门。那样,西汉姆联队就将以2∶1获胜。在积分榜上,他们因此可以增加两分,而且,在此之前,埃弗顿队已经连败两轮,这个球一进,就将是苦涩的〃三连败〃。   

  在几万双现场球迷的目光注视下,迪卡尼奥没有踢出这个〃决胜的一脚〃,而是弯下腰,把球稳稳抱到怀中……   

  全场因惊异而出现了片刻的沉寂,继而突然掌声雷动。   

  如潮水般滚动的掌声,把赞美之情献给了放弃打门的迪卡尼奥。   

  这举动,对于任何一个期待成功的球员来讲,都是一种莫大的舍弃,而这更意味着一种原则,一种大道,一种自信,保持如此适度的超脱,保持这一点观察的距离,保持非情绪化的客观与全面,使他获得了大家由衷的赞美。   

  超脱,其实就是一种选择。面对一道数学题,你必须学会放弃错误的思路;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必须学会放弃那些不适合自己的路线;面对失败,你必须学会放弃懦弱;面对成功,你必须学会放弃骄傲……这样一种超脱的精神,往往比拥有任何物质东西更重要。   

  然而,往往有盲目者以为成为高人雅士必先学会其异人品性与举止,学其皮毛并夸大,还自以为得了真髓,却不知只是舍本求末,学了形而往往未学会其实,徒惹笑柄。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金庸笔下的韦小宝,十足痞子一个,无赖一名,但得金先生妙笔,成就了一个痞子中的英雄,无赖中的高人。从另一个形式上,小宝也算是超脱之人,因为他无赖却尚知义气为何物,在皇帝与天地会两难取舍时只得避世于无名岛钓鱼。然而受其影响,我们许多人却想把其无赖精神〃发扬光大〃,自以为学足小宝神气,便想像众多美人投怀送抱了。许多人学其义气,却只是放在与人争斗上,把义气变成了意气!   

  仙人也好,高人雅士也好,就算是如小宝之流,其所行所为,都有其一定的原则标准,并不逾越。我们为人处事,应行自己之路,有自我之格,定自善之准,坚持下去,那么适度的超脱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9节:不可耍小聪明         

  不可耍小聪明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出口成章,被誉为:〃有李太白之风流,胜曹子建之敏捷。〃苏东坡官拜翰林学士,在宰相王安石门下做事。王安石很器重他的才能,然而,苏轼自恃聪明,常常出言多有讥诮之意。   

  一次王安石与他作解字游戏,论及坡字,坡字从〃土〃从〃皮〃,于是王安石认为〃坡乃土之皮〃。苏东坡笑道:〃如相公所言,滑字就是水之骨了。〃王安石心中不悦。   

  又一次,王安石与苏东坡谈及鲵字,鲵字从〃鱼〃从〃儿〃,合起来便是鱼的儿子的意思。苏东坡又调侃说:〃鸠可作九鸟解,毛诗上说:〃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就是说鸠有七个孩子,加上父母两个,不就是九只鸟吗?〃王安石听了不再发话,但心中对苏东坡非常反感。   

  苏东坡在湖州做了三年官,任满回京。想当年因得罪王安石,落得被贬的结局,这次回来应投门拜见才是。于是,便往宰相府来。此时,王安石正在午睡,书僮便将苏轼迎入东书房等候。苏轼闲坐无事,见砚下有一方素笺,原来是王安石两句未完诗稿,题是咏菊。苏东坡不由笑道:〃想当年我在京为官时,他写出数千言,也不假思索。三年后,正是江郎才尽,起了两句头便续不下去了。〃把这两句念了一遍,不由叫道:〃呀,原来连这两句诗都是不通的。〃诗是这样写的:〃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在苏东坡看来,西风盛行于秋,而菊花在深秋盛开,最能耐久,随你焦干枯烂,却不会落瓣。一念及此,苏东坡按捺不住,依韵添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待写下后,又想如此抢白宰相,只怕又会惹来麻烦,若把诗稿撕了,不成体统,左思右想,都觉不妥,便将诗稿放回原处,告辞回去了。第二天,皇上降诏,贬苏轼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东坡在黄州任职将近一年,转眼便已深秋,一日忽然起了大风,风息之后,后园菊花棚下,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东坡一时目瞪口呆,半晌无语。此时方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不由对友人道:〃小弟被贬,只以为宰相是公报私仇。谁知是我的错了。切记啊,不可轻易讥笑人,正所谓经一事长一智呀。〃   

  苏东坡心中含愧,便想找个机会向王安石赔罪。想起临出京时,王安石曾托自己取三峡中峡之水用来冲阳羡茶,由于心中一直不服气,早把取水一事抛在脑后。于是便想趁冬至节送贺表到京的机会,带着中峡水给宰相赔罪。   

  此时已近冬至,苏轼告了假,带着因病返乡的夫人经四川进发了。在夔州与夫人分手后,苏轼独自顺江而下,不想因连日鞍马劳顿,竞睡着了,等到醒来,已是下峡,再回船取中峡水又怕误了上京时辰,听当地老人道:〃三峡相连,并无阻隔。一般样水,难分好歹。〃便装了一瓷坛下峡水,带着上京去了。   

  苏东坡先来到相府拜见宰相。王安石命门官带苏轼到东书房。苏轼想到去年在此改诗,心下愧然。又见柱上所贴诗稿,更是羞惭,倒头便跪下谢罪。   

  王安石原谅了苏轼以前没见过菊花落瓣。待苏轼献上瓷坛,取水煮了阳羡茶。王安石问水是从哪里取的,苏东坡说:〃巫峡。〃王安石笑道:〃又来欺瞒我了,这明明是下峡之水,怎么冒充中峡的呢。〃苏东坡大惊,急忙辩解道误听当地人言,三峡相连,一般江水,但不知宰相是怎么辨别出来的。王安石语重心长地说道:〃读书人不可道听途说,定要细心察理,我若不是到过黄州,亲见菊花落瓣,怎敢在诗中乱道?三峡水性之说,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太急,下峡水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如果用来冲阳羡茶,则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相宜,今见茶色半天才现,所以知道是下峡的水。〃苏东坡敬服,王安石又把书橱都打开,对苏东坡说:〃你只管从这二十四橱中取书一册,念上文一句,我若答不上下句,就算我是无学之辈。〃苏东坡专拣那些积灰较多,显然久不观看的书来考王安石,谁知王安石竟对答如流。苏东坡不禁折服:〃老太师学问渊深,非我晚辈浅学可及!〃   

  苏东坡乃一代文豪,诗词歌赋,都有佳作传世,只因恃才傲物,口出妄言,竟三次被王安石所屈,从此再也不敢轻易讥诮他人。   

  苏东坡尚且如此,而那些才不及东坡者,更应谨言慎行,谦虚好学。一个人读不尽天下的书;参不尽天下的理。正如古人所说:〃宁可懵懂而聪明,不可聪明而懵懂。〃         

←虹←桥书←吧←。  

第10节:〃忍〃是收伏人心的好办法         

  〃忍〃是收伏人心的好办法   

  俗话说:〃两斗皆仇,两和皆友〃。如果双方为小事计较起来也就心存隔阂,不欢而散了。同样在一些是非原则问题上,如果双方你让我让也就双方双赢,皆大欢喜。   

  隋朝时,有个大臣叫牛弘,他好学博闻,待人十分宽宏大量。隋炀帝很器重他,曾允许他与皇后同席吃饭,这在当时是很高的礼遇了。但牛弘依然车服卑俭,对人宽厚谦让。他不但仕途关系处理得好,而且家庭也搞得十分和睦。他家庭中发生的一件小事,就可以说明他的为人。   

  他有个弟弟叫牛弼,经常酗酒闹事。一次牛弼喝多了酒,酒后将牛弘驾车的牛射死了。牛弘从外面回到家后,他的妻子迎上前,对他说道:〃叔叔喝醉了酒耍酒疯,将牛射死了。〃   

  牛弘听了,什么也没问,只是说将牛肉做成肉脯算了。他妻子做完之后又提杀牛之事,牛弘却说:〃剩下的做汤。〃过了一会儿他妻子又唠叨杀牛的事,这时,牛弘才说道:〃我已经知道了。〃一点生气的样子也没有,脸色像平时一样温和,甚至连头也没抬,继续看他的书。   

  妻子见丈夫这样大度,感到很惭愧,从此以后也不再提牛弼杀牛的事了。弟弟也因此收敛了许多。   

  由此看来,人与人和平相处的秘诀在于一个〃忍〃字,俗话说:百忍成金。不仅如此,〃忍〃还是收买人心的好办法。   

  孟尝君曾经担任齐国宰相,在各国声望很高。他家中养了许多食客。其中有一位食客与孟尝君的妾私通。有人将情况报告孟尝君说〃身为人家的食客,暗中却和主人的妾私通,实在是太不应该了,理当将他处死。〃孟尝君听后淡然地说:〃喜爱美女是人之常情,不必再提了。〃过了一年,孟尝君召来那位食客,对他说:〃你在我门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到现在还没有适当的职位给你,心里很不安。现在卫国国君和我私交很好,不如让我推荐你到卫国去做官吧。〃临行前,还给他准备了车马银两。这位食客来到卫国后,受到卫王的赏识和重用。后来齐国和卫国关系紧张。卫国国君想联合各国攻打齐国。此人于是对卫君说:〃臣之所以能到卫国来,全赖孟尝君不计臣的无能,将臣推荐给大王。臣听说齐、卫两国的先王曾经相互约定,将来子孙绝不彼此攻伐,而陛下您却想联合其他国家来攻打齐国,这不仅违背了先王的盟约,同时也有负孟尝君的情谊,请陛下取消攻打齐国的念头吧。不然,臣愿死在大王面前。〃卫君听后佩服他的仁义,于是打消了攻齐国的念头。齐国的人听后赞颂道:〃孟尝君可谓善为事矣,转祸为安。〃   

  当然,这里忍的前提是要有开阔的胸襟,宽宏的度量,以此来为人处事,则必然〃两和皆友〃。         

BOOK。←红←桥书←吧←  

第11节:有些事情不必太认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