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揭秘高盛 >

第5章

揭秘高盛-第5章

小说: 揭秘高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全球的金融中心而自然具有与众不同的地位。
  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外部顾问委员会3名成员之中就包括1976~1984年间曾任高盛联席主席、高级合伙人的约翰·怀特黑德;前高盛主席约翰·赛恩目前是美联储纽约银行国际资本市场顾问委员会成员。
  美国现任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纳在担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时,高盛对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影响更盛极一时:盖纳的6名非正式顾问之中有3名曾经或者至今仍然是高盛高管。。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节 能源市场中的翻云覆雨(1)
能源市场更是高盛的绝对天下,因为在能源市场中,高盛的角色无处不在:
  能源研究部门作为宣传机器,影响市场对能源价格的预期;
  交易公司杰润公司与高盛的其他基金利用高盛自有资金,进行投机*;
  拥有“洲际交易所” ,为能源商品提供交易平台,收取交易费用;
  作为能源交易中介人,掌握着能源市场交易头寸与资金流向信息,并收取交易佣金;
  拥有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炼油公司Coffeyville,并控制着43000英里的输油管,以及超过150个石油存储设施,影响石油的供应。
  不难想像,高盛可以如何利用自己在能源市场的多种角色、信息与资金优势影响能源价格。
  20世纪90年代,美林等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分析部门与证券承销部门就曾相互勾结——分析师们故意吹捧本公司承销的股票,以引诱投资者购买。曾经被评为互联网/电子商务业最有影响力的分析师、美林公司的亨利·布洛杰特一方面竭力鼓动投资者购买高科技股,而私下在给同事的电子邮件中说,高科技股都是垃圾。美林公司因此而在2002年在被时任纽约州司法部长的埃利奥特·斯皮策指控从事证券欺诈,并被罚款1亿美元;而布洛杰特本人则被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SEC)罚款400万美元,并被永久性禁止从事证券业务。
  高盛影响能源价格的一个明确例子发生在2006年。当时高盛修改了“高盛商品指数”,将该指数中无铅汽油的权重由9%降低到2%,迫使全球交易商出售价值70亿美元的汽油合约,汽油价格急剧下跌,而高盛则合法地赚取了大量利润。
  一、宣传机器
  高盛是2007~2008年这场石油战争中叫嚣得最狠的宣传机器。
  高盛美洲能源研究团队负责人、能源分析师阿尔琼·穆尔蒂从2004年起对油价的预测几乎完全精准。2005年3月30日,当国际原油价格还在42美元一桶的时候,穆尔蒂就预测,石油将在2007年上涨到105美元一桶。他声称,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石油需求高涨,世界将进入“超高油价”阶段。对他的预测,吃惊的人不少,相信的不多。要判断这个预言有多么出人意料,只要看两个事实就够了:一是当时国际油价约为每桶42美元,二是将通货膨胀因素考虑在内,历史最高油价出现在1981年,相当于在2005年达到每桶86美元。
  高盛进行能源战争宣传的手段之一是释放耸人听闻的信息,引导公众舆论。高盛炒作的主题之一就是 “中国和印度的能源需求将急剧增长”。他们引用“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说中国的需求在五六年内将快速增长。这在全球造成了普遍看涨的心理,引导投资者投资原油期货。“超高油价论” 就这样有了合理的供需理论依据。
  甚至美国能源部与美国总统小布什也加入了高盛的能源战争宣传,为高盛呐喊助威。2008年3月5日,小布什也说:“对大家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天然气的需求超过了供应,因此导致价格上涨。”
  在高盛的能源宣传战争下,其他的声音都被淹没了。
  2007年12月11日,奥本海默公司石油分析师法德尔·盖特在美国国会作证时说,“目前的高油价中有50%是被人为炒起来的。石油价格的暴涨是过度投机的结果。”
  2008年4月11日,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CEO范德伟说:“石油业的供需关系没有任何问题。目前石油业的供需关系与石油价格为60美元一桶时的供需关系是一样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节 能源市场中的翻云覆雨(2)
在小布什认为石油价格上涨是因为供应不足的当天,全球最大石油公司之一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CEO雷克斯·蒂勒森说:“石油价格的创纪录性持续暴涨主要是与投机与美元的疲软有关,而不是与市场中的供需关系有关。从供需关系这一基本面来看,对石油供应可靠性的担忧被夸大了。”
  然而,在高盛的能源战争机器全力动员下,这些声音没有被人们重视,而石油的价格也一路上涨。2008年7月1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中石油价格达到了创纪录的147美元一桶。石油价格的一路上涨又似乎反过来证明了高盛的预测是如何地准确。
  国际油价在2008年7月11日到达147美元的最高点后急转直下,而高盛对原油价格的预测也完全改变。9月中旬,穆尔蒂将2009年原油目标价从每桶140美元下调至110美元。10月15日,高盛又将其从每桶110美元下调至75美元。
  二、投机商
  2007~2008年石油价格的暴涨是否为投机导致的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高盛公司一直坚持,石油价格的供需关系导致全球将进入超高油价时代。2008年6月30日,高盛能源报告说:“目前石油的高价是由供需基本面决定的。 商品市场不存在投机性泡沫。”
  然而,2008年6月27日美国联邦参议院报告《市场投机在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中的角色》说:“大量的证据表明,目前市场中大量的投机导致了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
  更具说服力的是2008年9月22日石油价格的波动。当天石油价格首先上涨了25美元——历史上最大的单日涨幅,然后下跌9美元。美国CFTC前交易部主任迈克尔·格林贝格尔说:“难道是印度与中国在9月22日这一天突然出现了巨额石油需求?不可能。没有人会同意,供需关系能在一天内导致石油价格上涨25美元。”
  很多人将美元贬值作为石油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但是,虽然美元贬值是石油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从2002年以来,美元贬值了大约30%,但是同期石油价格上涨了500%。
  德国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在《石油战争》一书中说,油价波动的60%~70%是投机和操纵市场引起的,而高盛就是最大的投机者之一。
  美国商品市场监管上的漏洞为高盛等公司的投机大开方便之门。
  1991年,在高盛的推动下,美国市场监管当局放松了对商品交易的监管,并最终建立了“安然漏洞” ,使金融衍生品、能源商品的柜台交易与电子市场交易几乎不受监管。
  2002年4月,美国*党联邦参议员戴安娜·范斯坦曾提出议案,强化对柜台交易的能源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要求交易商向CFTC报告持仓信息,但在金融机构、交易商、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等的反对下,该议案无疾而终。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节 “金砖四国”与越南神话
高盛多次扮演国际炒家魔鬼代言人的角色。其惯常手法就是先忽悠小国,将其列为投资圣地,希望他们对国际资金大门洞开,然后等资金进入建仓拉抬股价完毕,就突然调转枪口,大肆唱空。 高盛创造的“金砖四国” 一词的流行及其在越南等新兴市场的表现就是最经典的例子。
  一、“金砖四国”
  2001年,高盛全球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Neill)首次创造了“金砖四国”(BRICs)这个词,四个英文字母分别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四个国家英文名的第一个字母。奥尼尔预言:“金砖四国” 总共占据全球25%的陆地面积、40%的人口,是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到2050年,“金砖四国” 的巨大发展潜力将导致它们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经济力量,它们的GDP总值将超越目前的发达国家。
  此后,高盛连续发表报告,鼓吹“金砖四国” 理论。 
  “金砖四国”理论具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它假定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事实上,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正在枯竭。以中国为例,2008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来自进口;钢铁业每年消耗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铁矿石,2007年所消耗的铁矿石中55%来自进口;三分之二的国有骨干矿山已经进入中老年期,400多座矿山因为资源枯竭而濒临关闭。“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还将对全球环境带来无法预测的后果。在地球的承受能力有限以及目前的科技条件下,“金砖四国”的经济几乎不可能持续高速增长数十年。
  然而,在高盛的忽悠下,“金砖四国”一词仍然迅速流行起来,而四国也成了全球资金关注的热点。例如,巴西股市指数从2002年9月的9000点暴涨到2008年5月的73000点。
  二、越南神话
  2005年底,高盛第134号投资报告以“还有更多金砖吗?”为题,找出成长潜力相当的“NEXT—11”新兴市场。高盛将这些国家称为“新钻11国” ,它们包括巴基斯坦、越南等。
  在高盛等的鼓噪下,越南被看成是仅次于“金砖四国”的第五个新兴经济体,成为国际投资机构的宠儿。在国际上看好越南的声音高涨之际,越南国内也逐渐兴起了“超过印度,赶上中国”的豪情。外资的大量涌入直接提高了越南的资产价格,并且形成泡沫。在外资的推动下,越南指数从120点大涨至1200多点;胡志明市的房屋价格从每平方米200多美元上涨到600多美元。
  就在新兴市场的概念最火爆的时候,高盛却又开始减少在新兴市场的投资。2007年11月,高盛就停止了在巴西和墨西哥股票上的头寸,并给客户发送了一系列通知,指导客户谨慎行事,短期获利了结,离开巴西市场。
  而对于越南市场,高盛在2008年夏率先发布报告称,越南可能会加快其货币越南盾的跌势,因为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越南盾已“过度高估”。
  2008年以来,越南股市开始持续下跌,股指从1000点附近跌到6月4日的点,跌幅接近60%。同时,胡志明市等地高企的房价也出现了大幅下跌。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节 由来已久的影响
高盛对美国的影响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1932~1936年间,高盛高级合伙人悉尼·温伯格是华尔街上为数不多的支持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人士之一,而罗斯福也将他视为自己的非正式顾问。温伯格先后为罗斯福、杜鲁门以及艾森豪威尔三位美国总统搜罗人才。因为温伯格对华尔街的巨大影响,《纽约时报》曾称他为“华尔街先生”。
  威迪尔·卡钦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高盛的高级合伙人。卡钦斯创建的“高盛贸易公司”曾经是华尔街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但1929年经济危机导致该公司破产,高盛也因此声名狼藉。卡钦斯是一位很受欢迎的经济学家,他的著作以及他的观点影响了包括美国总统罗斯福、马里纳·埃克尔斯等在内的很多美国决策者。马里纳·埃克尔斯是美国银行家、经济学家,曾于1934~1948年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罗斯福曾经借用卡钦斯的名言“三分之一的人食不果腹,三分之一的人衣不蔽体,三分之一的人无家可归” 来描述“大萧条” 中的美国。
  

第二节 无所不在的影响(1)
一、政界要员
  高盛向美国*、共和两党政治候选人提供的捐款总额在美国(包括公司等在内)所有的机构中排名第四。高盛在美国*党、共和党两党中左右逢源——*党克林顿政府的罗伯特·鲁宾与共和党小布什政府的亨利·保尔森就是显著的例证。
  1、“商而优则仕”的高盛文化
  在高盛,“商而优则仕” 已成了高盛文化的一部分。不论在高盛挣了多少钱,但只有进入美国政府,担任要职,才能成为高盛真正的明星。因此,除了罗伯特·鲁宾、亨利·保尔森等之外,更多高盛出身的人士曾经或者仍然活跃在美国政界。例如,斯蒂芬·弗里德曼于1966年加入高盛,1990~1994年担任高盛联席主席。1994年,弗里德曼从高盛退休。2002年12月~2004年12月,担任小布什总统的经济政策助理,以及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2005年12月开始,担任小布什的外国情报顾问委员会主席与情报监管委员会主席。
  2、高盛前CEO的最昂贵竞选
  在高盛出身的美国政界要员中,乔恩·科尔金在政界的经历最富色彩。
  2006年以来任新泽西州州长的科尔金于1975年进入高盛,从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