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权臣之路:帝国大佬的终局自白 >

第23章

权臣之路:帝国大佬的终局自白-第23章

小说: 权臣之路:帝国大佬的终局自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牡谌龉丶省抻笆帧
  说具体一点,就叫善用无形手段。
  当然,必要的时候也要流血,可那是万不得已的。
  这一年秋天,我的应声虫牛仙客死了,我引荐了刑部尚书李适之继任宰相。他是和我同一个宗族的人。至于说他能不能称我的心意,我还得进一步观察。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该年改年为载)的岁末,又有一个人很不幸地触到了我在天子周围划下的红线。
  他叫裴宽,时任户部尚书。他跟皇帝走得很近,大有入相之势。于是我找到机会又施展了一次无影手。
  那是刑部尚书裴敦复打完海盗班师回朝的那几天,裴敦复收受贿赂,为行贿者大记军功。裴宽立刻给皇帝打了小报告。我就把裴敦复找来,说,你惨了,裴宽参你一本了。裴敦复急着说,以前我打胜仗的时候裴宽也经常把他的亲朋好友塞给我啊!我说,那你还等什么?还不赶紧想办法禀明皇上?!
  这裴敦复也是聪明人,知道自己已经被裴宽恶人先告状了,就不敢直接去找天子,悄悄派人送了五百金给杨贵妃的姐姐,请她在皇帝面前反咬裴宽一口。其时杨贵妃正大受宠幸。她的姐姐在天子面前一奏,裴宽当然要完蛋。几天后就被贬为睢阳太守。
  可就是这后面一着,让我隐约感到裴敦复也是一个即将触线的人。原本就屡立战功,如今又搭上了杨贵妃的姐姐,这对我构成的威胁已经不亚于裴宽了!
  天宝四载(公元745年)三月,我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把裴敦复贬为淄川太守。
  〖=BT(〗六〖=〗
  摆平二裴之后,新的威胁立刻接踵而来。
  威胁首先来自我的同宗兼同僚李适之。他刚刚当了半年多的宰相,尾巴就已经翘到了屋顶上,渐渐不把我放在眼里,明里暗里开始跟我角力。他兼任兵部尚书,于是就和兵部侍郎、驸马张垍沆瀣一气,把整个兵部都变成了他们的势力范围。
  其次是太子妃的哥哥韦坚。这小子精明干练、擅长理财,几年来在江、淮租庸转运使的位子上干得风生水起,每年替朝廷增收的赋税多达一亿,大受天子赞赏,两年前被提升为左散骑常侍、水陆转运使,原职照旧,所有属下全部跟着他升迁。这小子又很会献媚,看上去极有入相的可能。
  更有甚者,这两个人为了搞倒我,居然走到了一起。不断有人向我密报说他们过从甚密。
  说起来这两个人都算是我的亲戚。李适之是同宗,而韦坚则是我舅舅姜皎的女婿,所以我才有心提携他们。可如今他们翅膀硬了,就企图联手整垮我。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李林甫:无心睡眠(12)
所以我说这个世界就是一座丛林——像这种恩将仇报的事儿,每天都在发生。
  不过他们也太自不量力了。他们现在自以为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可他们忘了我的无影手。我要是想对付他们,不但会让皇帝毫无察觉,甚至还会假借皇帝之手。
  对付韦坚,我采用的是明升暗降的策略。我把他擢升为刑部尚书,同时撤掉了他原来的所有职务,让我的心腹、御史中丞杨慎矜取而代之。
  老鹰没有了天空,它就会变成一只家禽。
  甚至比家禽还不如,因为它不会从地上啄食。
  理财高手韦坚离开了税赋部门,他就变成了一个庸才。
  甚至比庸才还不如,因为他对律法刑讼一窍不通。
  而对付李适之,我则施展了借力打力的太极。我知道他想巴结皇上想疯了,就给了他一根竿儿。有一天我随口对他说:“华山富含金矿,一旦开采出来,足以富国利民啊!”
  我说得很小声,那意思是——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李适之如获至宝,屁颠屁颠地跑去跟皇帝禀报。皇帝就问我有没有这回事,我说:“臣早就知道了,可华山是陛下的本命,乃龙脉所在,不宜开采,所以不敢向皇上提起。”
  皇帝拉长了脸,随后就对李适之说:“今后奏事,应当先和李林甫商议,不可草率轻忽。”
  李适之一张脸涨得像猪肝。
  这就叫活该。
  韦坚和李适之分别被我摆了一道,恨得牙痒痒,于是同仇敌忾,天天待在一起。这样更好,我可以一网打尽。
  我授意杨慎矜使出他御史台跟踪取证的看家本领,日夜监视他们的行动。
  天宝五载(公元746年)的春节,太子的密友、边将皇甫惟明由于击败吐蕃入朝献捷,自恃有功,就在天子面前斗胆议论朝政,并把矛头指向了我,说我擅权揽政,建议天子将我罢黜。我的宫中耳目当天就向我作了汇报。
  我听着听着,忽然间灵机一动。
  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机会啊!久戍边塞的皇甫惟明好不容易回京一趟,而且正逢新春佳节,还不得和故旧亲朋走动走动?!
  谁是他的故旧?
  太子便是,太子妃的哥哥韦坚也是。
  这不是天赐良机吗?!太子。外戚。边将。这三种角色碰在一起,多么容易令人产生某种遐想啊。
  而且是致命的遐想。
  我一想到这一回很可能又是一石三鸟,就不禁在暗室中笑了很久。
  我叮嘱杨慎矜,春节期间必须密切关注这三个人的动向。杨慎矜心领神会。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太子出游,与韦坚会面。片刻后韦坚又赶赴景龙观,在僻静的道士房中与皇甫惟明密谈多时。
  第二天一早,杨慎矜立即向皇上告发。他陈述的理由是:韦坚是皇室外戚,不应该和边将私下密谈。而我则立刻向皇帝指出:很显然,这是韦坚与皇甫惟明密谋,企图共同拥立太子,篡位登基。
  皇帝暴怒。
  自古以来所有天子最敏感最脆弱的那一根神经被触动了。
  不,被触痛了。
  当天,韦坚和皇甫惟明被拿下诏狱。皇帝也认为他们谋反的嫌疑很大,可心里顾及太子,就以钻营求进的罪名把韦坚贬为缙云太守,以离间君臣的罪名贬皇甫惟明为播川太守。
  韦坚一落马,兔死狐悲的李适之大为恐惧,不久后便上表请求退居闲职。于是皇帝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任其为太子少保。
  来势汹汹的韦李同盟就这么被我击溃了。
  朝中的文武百官看在眼里,人人噤若寒蝉。李适之失势之后,他那担任卫尉少卿的儿子李霅有一次宴请宾客,丰盛的宴席摆了一整天,可满朝文武没一个人敢去赴宴。
  谁会那么傻,为了喝几杯酒得罪我李林甫呢?!
  搞掉了李适之,我又引荐了一个人当宰相。
  他叫李希烈,时任门下侍郎,精通老庄之学,为人柔顺谦和,专以神仙符瑞之说讨好皇上。我觉得这种人最适合做我的搭档。崇尚无为,个性冲淡,没有夺权的野心,既懂得让皇上高兴,又能乖乖服从我的意志。
   。 想看书来

李林甫:无心睡眠(13)
这种人不可多得,可谓牛仙客第二。
  他上任后,我也享受了一段清静无争的太平日子。依照旧例,大唐开国以来的宰相,每日办公必须到午后六刻才能退朝。我以前也一直是这样的。倒不是严格遵守上下班制度,而是不待在朝堂上我不放心。我怕同僚私自揽政,把我架空。而自从李希烈一来,我浑身轻松,就上奏天子说,如今天下太平无事,我也可以每天提前下班了。从此凡是早朝散后,巳时(上午九至十一时)我便打道回府,让各省各部的待批文件、一切军国要务都送到我的府上去。我在家中决断后,有关官员再拿去给李希烈签名,也就是走走形式而已。
  天宝五载秋天又发生了一件事情,终于让我逮住机会把韦李一党的人全部赶尽杀绝。
  对付这种在朝中尚有残余势力的人,一定不能让他们有喘息的机会。如果你掉以轻心,让他们有朝一日咸鱼翻身,你自己绝对会死无葬身之地。
  这件事是韦坚那两个傻乎乎的弟弟干的。一个是将作少匠韦兰,另一个是兵部员外郎韦芝。他们上书为韦坚喊冤,结果令皇帝勃然大怒。太子一下就慌了,为了自保,赶紧要求和韦妃离婚,声明自己绝不以亲废法。几天后,韦坚被贬为江夏别驾,韦兰和韦芝流放岭南。我对皇帝说,看来韦坚和李适之在朝中的朋党势力还很庞大啊!皇帝深有同感,于是将韦坚流放临封,贬李适之为宜春太守;同时把韦坚的宗族亲党数十人全部罢黜。
  第二年春,我又奏请皇帝将韦坚兄弟和皇甫惟明全都赐死于贬所。李适之彷徨无计,知道难逃一死,最后服毒自杀。我又让人捏造了一个罪名,将李适之的儿子李霅活活杖死。
  我说过,我不喜欢流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不敢杀人。必要的情况下,我绝不心慈手软。
  〖=BT(〗七〖=〗
  天宝六载(公元747年),我的心腹、时任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的杨慎矜又渐渐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眼看又有一个人要触红线了。
  这真是一件让人很无奈的事。
  你要做事情就要用人,要用人就要授予他一定的权力。而任何人只要尝到权力的滋味就会想要更多,然后他就从你的心腹之人变成了心腹之患。所以人们常说,这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我的整个宰相生涯,都像是在为这句话作注脚。
  杨慎矜曾经引荐过他的外甥王进入御史台。王此人颇有能力,后来升迁为御史中丞,已经与杨慎矜平起平坐,可杨慎矜总是拿他当晚辈,在朝堂上也直呼其名,而且与人闲谈时嫌王出身微贱,言下之意是王有今天都是他的功劳。
  王对此怀恨在心。
  其时又恰逢杨慎矜正宠信一个叫史敬忠的术士,史敬忠危言耸听,说天下将有变乱,劝杨慎矜提前在临汝山中买一个田庄避难。杨慎矜对王毫无防备,把这事透露给了他。
  于是我就示意王利用此事搞掉杨慎矜。我暗示王,杨慎矜是前朝隋炀帝的孙子,可利用这层关系做做文章。王便在长安散布流言,说杨慎矜与术士往来密切,家中暗藏符谶,计划复兴祖先的帝业。
  皇帝李隆基怒不可遏,把杨慎矜扔进了监狱,命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进行三堂会审。我命令手下的酷吏吉温前往汝州逮捕了史敬忠,拿到了他的供词。人证虽然有了,却没有物证。有关官员搜遍了杨宅也找不到谶书。我授意侍御史卢铉再去搜一遍。卢铉心领神会,袖中藏着谶书走进了杨宅,片刻后便骂骂咧咧地走出来,说:“这个叛贼原来把谶书藏在了密室里。”
  杨慎矜百口莫辩。数日后,皇帝将他和两个哥哥少府少监杨慎余、洛阳令杨慎名全部赐死,同时株连了数十个朝臣。
  我屡兴大狱,却不能伤及太子分毫,心里颇为懊恼。于是我起用了一个人。他就是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原名杨钊,后赐名国忠)。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李林甫:无心睡眠(14)
这个人十分精明,而且有杨贵妃撑腰,用他来对付太子很合适。我任命他为御史,让他密切监视那些东宫集团的成员。一旦发现有何污点,立即发出弹劾,并交由我手下的酷吏吉温和罗希姡ド笪省>侵稚蠊娜耍负趺挥幸桓鍪乔灏椎摹###成员为此被我扳倒了好些人。无奈太子为人谨小慎微,基本上抓不住他的把柄,而且高力士又经常在天子面前保他。所以终我一生,太子毫发无损。
  事后来看,起用杨国忠也许是我这辈子犯过的最大的错误。
  我并不是低估了他的野心,而是没有充分考虑到他的外戚身份。
  我已经习惯于把手下的人当成一次性筷子,用完就扔。没想到杨国忠这种人一旦坐大,想扔也扔不掉了。因为天子爱屋及乌,对他的宠幸与日俱增。只要杨贵妃恩宠不衰,他杨国忠便可以扶摇直上。而且这小子又跟韦坚一样精于理财,善于聚敛,这点又对了天子的胃口,于是屡获升迁。
  天宝六载,我的仕宦生涯达到了顶峰。天子不但加我开府仪同三司,而且赏赐食邑三百户,并且赏赐众多上等的宅地、田园和别墅,还有天下各种奇珍异宝。岁末的那些日子,由于时近春节,各地贡献的物品先后运送到尚书省,随后天子便全部赐给了我。每当天子不上朝的时候,文武百官全都聚集到我家中,御史台和尚书省都无人办公,只有李希烈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相府里。
  俗话说:盛极而衰,物极必反。在那些日子里,我已经隐约预感到,这也许是我一生中最后的辉煌了。
  我的儿子李岫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有一次我命人在后花园修筑暗道,李岫随我去视察时,指着那些正在劳作的工匠对我说:“父亲大人长久掌握大权,怨仇遍满天下。倘若哪天灾祸降临,想要当个像他们这样的杂役,恐怕也办不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