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金融危机深度解读 >

第2章

金融危机深度解读-第2章

小说: 金融危机深度解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普尔将其信用等级降到了BBB,重创了美国乃至全球的资本市场,道琼斯指数下降了约195点。
  美联储之所以这样做,无疑是想保住贝尔斯登,防止金融市场上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然而这个做法却并不讨喜,投资者们对投资银行的经营已经产生了怀疑,各种赎回请求使得多家投资银行都面临着“挤兑”风险。这个时候,仅仅短暂的流动性注入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收购在所难免。而这时候的最佳人选,便是摩根大通公司,在这次危机中遭受损失最小的一家公司。
  3月16日,在美联储的撮合下,摩根大通证实,将以总价约亿美元(每股2美元)收购贝尔斯登,以换股形式完成收购。这个报价无疑是超级“贱卖”了,贝尔斯登的股价在2007年曾达到170美元,即使受到了重挫也收于30美元,而据称其在纽约总部的大厦就值12亿美元,于是此次报价引起了贝尔斯登的大股东和员工的强烈反对(员工持股约占30%)。
  愈演愈烈的贝尔斯登收购案,在美国东部时间3月24日上午再次发生戏剧性转折,摩根大通同意将收购价从每股2美元提高到每股10美元,使得协议购并总价达到10亿美元。
  然而贝尔斯登的董事长姆斯·凯恩3月27日向外界公布,抛出持有的570万股贝尔斯登股票,每股价值美元。愤怒的贝尔斯登员工指责他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他没有和股东们并肩作战,而是选择离开。
  贝尔斯登被收购之后,高盛、美林以及50多家对冲基金都受到了关于控制贝尔斯登、雷曼股价的指控,并开始接受审查。在这次崩盘的同时,也有一些机构因为做空而难掩喜色。据向监管机构提交的文件和知情人士称,随着贝尔斯登的股价跳水和各种空头头寸价值的上升,多家大型对冲基金从中赚到了数百万美元。
  这个已经有85年历史的投资银行就这样草草收场了,而摩根大通在收购后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裁员。据悉,在日本,只保留了10%的员工,而从全球来看,约有55%的员工被辞退,华尔街金融危机以贝尔斯登的倒下作为导火索而一发不可收拾,并最终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最艰难时期是否已经过去
  在贝尔斯登倒下之后,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市场,包括注入流动性。5月初,美联储主席保尔森表示,3月以来,陷入动荡的信贷市场的前景持续改善。他还称,美联储在防止贝尔斯登崩溃中扮演的角色和其他援助性行动是“这场危机的转折点”。 次贷危机最坏时期已经过去也成为华尔街的共识,因为最坏的情况已经发生。华尔街认为,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正是金融动荡接近尾声的重要标志。市场的乐观情绪也反映在了股票市场上,但是回头来看,这种乐观情绪无疑是虚妄的和有害的,贝尔斯登垮台不能算是最坏的情况,与未来几个月出现危机的几家金融机构相比,它也不能算是“大型金融机构”。

金融危机的爆发(5)
华尔街巨变
  华尔街,一条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区,全长不足1/3英里、宽不足11米的街道,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金融中心。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华尔街经历了从它得到这个名字以来最为巨大和令世人瞩目的变化,可惜这种变化却是令人叹息和深思的。
  两房国有化
  房利美(Fannie Mae),又称联邦国民住房贷款协会,1938年由政府出资创立,目的是从事金融业务,以扩大在二级房屋消费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其主要业务就是将联邦住房委员会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住房抵押贷款按期限、利率进行组合,作为抵押或担保,发行住房抵押债券,也就是我们在危机爆发后经常听到的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房地美(Freddie Mac),又称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1970年由国会成立,旨在开拓美国第二抵押市场,是仅次于房利美的规模第二大的政府赞助企业之一。
  根据债券市场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房地美、房利美以及吉利美(Ginnie Mae)提供担保的抵押担保证券共达兆亿美元,占美国债券流通总值的16%。
  2008年7月,房地美、房利美身陷700亿美元亏损困境。之后美联储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迅速联手出击,对美国股市的稳定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从当日起接管陷入困境的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
  雷曼破产
  2008年3月,贝尔斯登在短短几天内,命运就被改写。如果说美联储当时出手救济的时候就是怕市场的恐慌传染并导致金融机构的灾难,而在之后的几个月里,情况也似乎是得到了改善。谁也没有想到,9月,事隔半年之后,一次更大规模的危机爆发了。
  雷曼成立于1850年,它的发家史就像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电影,让年轻的人找到了为梦想而奋斗的灯塔。长期以来,债券一直是雷曼兄弟的骄傲,雷曼也一直认为自己有丰富的处理固定收益证券的经验,没想到正是次级债券业务导致了整个公司最后的垮台。看到贝尔斯登和雷曼的倒下,不得不让人感叹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008年4月,同很多华尔街人士一样,雷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富尔德曾乐观地表示:“美国次贷冲击最猛烈的时候已经过去。”
  6月12日,雷曼曝出二季度预计亏损额约28亿美元,即每股收益美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一年时间落差约为200%,成了纽交所表现最差的股票。其后,雷曼撤换了总裁和首席财务官,以期恢复市场对其财务信用的信心。富尔德也表示,公司没有将自身出售的需要。他认为,雷曼兄弟的“历史、意志和能力足以使其能够继续寻求独立生存”。
  6月30日,雷曼股价跌至美元,8年来首次跌破20美元,跌幅高达11%,跌至2000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7月11日,雷曼股价暴跌16%,投资者预计它将成为贝尔斯登第二。
  9月保尔森不愿援手,雷曼股价跌至14年新低。9月10日,雷曼兄弟公布2008年二季度损失39亿美元,是它成立158年来单季度蒙受的最惨重损失。由于找不到买主,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等待清算,此时其负债高达6130亿美元。此后一周内,雷曼北美核心业务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售予巴克莱,欧洲和亚太区核心业务则被日本野村证券购得。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金融危机的爆发(6)
雷曼兄弟的杠杆率一向很高,在第一季度末曾达到了倍,也就是说次贷损失率的微小变化都可能使净资产出现巨大亏损。雷曼曾试图发行60亿的新股却没有成功,而当其准备出售母公司的少数股权或者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时却因为要价太高而未遂。
  在雷曼倒台的过程中,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的买空卖空机制所起到的作用(在贝尔斯登的案例中也非常显著),并且引发了后来关于高盛操控贝尔斯登、雷曼股价的控告。在危机爆发前,高盛的策略是:做多原油,做空次级债,做空美元,同时也做空雷曼(高盛因而在2007年盈利116亿美元,与此同时美林、花旗等则曝出了10亿美元左右的亏损)。而雷曼的策略则是唱空原油并做多次级债,两种策略的反差引发了雷曼的巨大亏损。就在这个时候,为了获得一口喘息的机会,雷曼选择了做空房利美和房地美,在雷曼公司发布了一份不太合乎道理的看空两房的报告后,成功地使自己摆脱了被关注的目光,但是由于其未能尽快卖出次贷相关资产,雷曼最终还是自己走向了坟墓。
  美林被收购
  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是世界上最大的证券经纪商和第三大投资银行,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成立于1885年。自1988年起连续十年成为最大的债券及股票承销商,是首家获邀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的美国投资银行。
  自从雷曼兄弟可能破产引发恐慌以后,2008年9月12日,美林证券的股价暴跌35%,市值缩水约150亿美元。相比2007年1月时美元的高价而言,已暴跌80%。美林被迫为自己寻找买家。
  2008年9月14日,美国银行与美林证券达成收购协议。交易将以换股方式进行,每股29美元的价格比上周五的收盘价(美元)高出了70%,却不过是美林证券股价峰值的30%。9月15日,美国银行发表声明以将近500亿美元收购全美第三大投资银行,这样,已有94年历史的美林证券被收购了。
  在此之前,美国银行本准备收购雷曼,但因为美国政府并不准备为交易提供资金帮助,相关的谈判并没有结果。美国银行作为全美最大的个人银行和吸储机构,一直以来都非常想进入投资银行业务领域,此次收购也有望造就新的银行业巨人。交易后,大多数分析员都给出了肯定的意见,因为相比雷曼来说,美林的运营仍是健康的,优质资产的吸引力也更大。花旗集团9月12日的分析报告指出,美林公司的价值约每股40美元。
  AIG被接管
  提及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恐怕人们都会想到金融创新。正是由于这些华尔街“天才的精英”们设计出的MBS、CDO、CDS,甚至是CDO2、CDO3……CDOn,投资银行家们以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学加以证明,向投资者们兜售成“低风险、高收益”的超值投资品。
  CDS(Credit Default S)即信用违约互换,根据投资银行家的数学公式,以及建立在历史数据(房价一直在涨)的评级机构评级的基础上,AIG参与了大量的CDS交易,并且使其陷入了次贷危机中。
  2008年9月15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AIG拟改组企业业务并出售旗下资产以获得融资,同时他们还向美联储求助。自年初以来,AIG的股价已经下跌了79%,并且由于其严重的财务危机,标普公司可能会给它的评级下降1~3级。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RBC Capital Markets)在一则研究报告中表示,一旦AIG宣告倒闭,行业损失总额可能高达1800亿美元。

金融危机的爆发(7)
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授权联邦储备银行向处于破产边缘的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贷款窗口期限24个月,利率为3个月期LIBOR加850个基点。作为提供贷款的条件,美国政府将持有的股份,并有权否决普通和优先股股东的派息收益。这也意味着美国政府仿照接管“两房”模式接管了该集团。
  独立投行消失了……
  自从华尔街五大投行的贝尔斯登破产、雷曼兄弟倒闭、美林出售之后,剩下的两家——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似乎也逃不出这次危机的魔掌。
  2008年9月2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批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从投行转为传统的银行控股型公司,自此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都消失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从此将接受中央银行的监管,必须达到各项资本金要求,也就是说同时可以得到最后的贷款人的保障。至此,美联储几乎拥有了所有美国金融机构的监管权。
  如今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不再只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而是将面临多家联邦监管机构更为严格的监管。美联储将监管母公司,财政部通货监理署(OCC)将负责国家银行特许,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很可能会扮演更大的角色,因为预计公司们将寻求更多得到联邦支持的存款。
  长期以来,投资很行依靠短期货币市场为自己提供资金,而通过这种方式借贷变得日益困难,尤其是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之后。作为银行控股公司,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将获准开展储户存款业务,这可能是一种更为稳定的资金来源。
  与其他投行相比,高盛更好地渡过了信贷危机,摩根士丹利次之。但是高盛依赖短期融资的业务模式却受到了攻击。一些股东担心摩根士丹利借钱进行大规模投资的策略总有一天会失误,这样该行要想获得优惠的贷款条件就难上加难了。有些问题还会促使大型对冲基金等该公司的客户将其资产转移到其他银行,包括更大的商业银行。很多商业银行也在高风险抵押贷款上栽了大跟头,包括花旗集团、瑞士银行和美联银行。它们得以存活下来的原因在于其庞大的规模和可靠的日常资金来源,也就是银行存款。
  金融危机仍在蔓延
  华尔街巨变之后,人们再也不相信危机很快就能过去的说法了,更多的金融机构曝出亏损,实体经济也受到冲击,人们谈论的更多的是危机什么时候结束,但是这个问题似乎没有答案。
  华盛顿互惠银行(Washington Mutual Savings Bank)倒闭
  2008年9月25日,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成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