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说故事的领导力量 >

第4章

说故事的领导力量-第4章

小说: 说故事的领导力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对内部环境要有一定的掌握度
  对于职场的人际关系、制造和谐的团队精神、后进员工的培育指导、有效运用下属能力、营造充满积极氛围的工作环境等事务,管理者必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见解;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管理者培养及早发现事务异常的能力。也就是说,管理者发现问题的能力,将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得重要。
  3。抱持进取的意念
  管理者最忌讳“只做与自己所学有关的工作”这种固执态度。好的管理者会要求自己专精各种事务,训练自己、养成自我开发的能力,同时具有开创革新的气魄,并且以成为受下属信赖的主管为目标。
  4.勇于迎接挑战,乐于学习
  管理者随时要有打破现状的挑战精神,引进创新的技术、观念和知识,并且时时做好打破旧有框架的心理准备。当其他部门的工作量增加时,管理者绝不可以抱持门户主义,认为自己只要做好分内的工作就好,而应借由机会了解其他部门的运作和管理方式,并且从中学习有益的做法与经验。
  在现今凡事变化迅速的时代,管理者很难依靠一个永恒不变的原理、一个万能良方来处理所有问题,所以,要懂得运用“权变谋略”,抱势必成为一项管理者所必备的能力。换言之,管理者要依据所处环境的条件变化,灵活应变,并从中找出最佳方案,以便取得最为理想的结果。
  不过,管理者须谨记在心的是,尽管死守原则、不懂通权达变的教条主义者,在领导管理的过程中,会为组织带来严重损失,但是,“权变”也只能在一定的原则和基础上灵活运用,予以创造性的发挥,若是毫无原则性的“变”,同样也会让组织承担高度的风险。
  总之,作为一个现代管理者,应要做到既可守又能攻,既能通权达变,又能建立一套具有客观规律、原则清楚的弹性管理模式。也就是在遵循客观规律,遵守基本原则的同时,也应视具体情势有所变通,避免成为一个墨守成规、思想僵化的教条管理者。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四、成为具有发展性的主管
要成为一位具有发展性的管理者,必须先做到三项要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待人处事能切中核心。但是,一个具发展性与不具发展性的管理者,差别在哪里呢?
  一位具有发展潜能的管理者,在日常生活中会以“自我管理”为根本,即使在职场上也不会任意放纵自己,同时对自我的要求也非常严格。那么,一个管理者该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要求呢?知名管理学专家守谷雄司认为,管理者在工作上应做到下列五项的自我评鉴。
  1.挑战:你是否随时对新工作、复杂的工作充满挑战的欲望?
  2.回应:你是否能听出上司所提问题的重点为何?你能否确切掌握上司的指示,并且提出相关的报告?你能否在聆听的同时,也决定好处理事情的顺序?
  3.意见的提出:当你听到有疑点、模糊不清的内容时,是否能马上询问上司,进行进一步的确认?你是否会对上司直言不讳,甚至说出忠言逆耳的事实?
  4.沟通:你是否能试着与下属相处融洽,并且做好双向沟通?
  5.动机:你是否充分发挥领导者的管理才能,并且激发下属的工作士气?
  而在管理者的个性方面,守谷雄司则建议管理者,应以自我反省的方式,来检视自己是否具有“导致自我消极的三项苦恼”。
  1.顾影自怜:总因无法跳脱过去的失败经验而烦恼不已。
  2.自寻烦恼:总是过分忧虑将来的事,因担心失败而害怕不已,属于杞人忧天式的自寻烦恼。
  3.烦恼现在:不知道眼前要做什么事,等到要有所行动时,却又害怕失败,经常对事务无谓的担忧。
  想要成为一名具有发展性的管理者,就必须经常进行“五项自我评鉴”以及“三大苦恼”的审视,这样才能促使自己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而管理者也要秉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以长远的眼光来处理事情,如此,才是身为一个管理者所应有的气度。
   。。

五、成为有勇气的管理者
一个有勇气的管理者,会具有下列几项特质:
  1.对于自我价值观、行为模式、思考模式,要时常感到无法满足于现状,并且具备改变自我的勇气,要求自己精益求精。
  2.为了革新自己目前的现状,要能够客观面对自己的问题或职责,不轻易放弃,更不萌生逃避的念头,具有追根究底的毅力与勇气。
  一个有勇气的领导者,为了更上一层楼或者突破困境,要不断地追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直到找寻到答案为止。由于有时光凭眼睛并不能看出真正的原因,因此,不断地探索答案,将隐匿的原因自黑暗处勘查出来,才能达到超越自我的目标。
  3.聆听他人的声音,并且诚实面对自己不足的部分,强迫自己要有学习的勇气。一个有勇气的领导者,往往会拥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胸怀,并且能不断从他人身上吸收新知。
  4.为了改变自己,要能够随时鼓起勇气,跨出改变的步伐。一个有勇气的领导者,对于凡事都不该有“再等一下”的心态,而应把握当下,即时踏出行动的第一步。
  5.面临恶化的事态时,要拥有“再来一次”的勇气与决心。一个有勇气的领导者不会逃避问题,而会勇于面对失败和困境,并且力图振作,在失败中重新开始。
  这种“再来一次”的勇气,在诸多情况下都是很受用的。当你感叹为什么工作量这么多之前,不妨试着“再来一次”,重新检讨自己是否要列出一张有效分配工作的计划表。当你在缺乏足够的时间而开始烦躁不安之前,不妨试着“再来一次”,有效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并重新反省自己的生活态度。当你抱怨没有人愿意协助你之前,不妨试着“再来一次”,反省自己是否曾经帮助过他人。当你感叹与客户的商谈并不顺利之前,不妨试着“再来一次”,打通电话给客户,寻求第二次的拜访机会。
  总结来说,一个有勇气的领导者,只要能舍弃对自己的能力、资质所抱持的先入为主观念,并且抱持着要让自己“向上提升”的进取心,就能订立与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六、管理者的姿态与生活
第一生命会会长矢野一郎的著作《姿势与生活》中曾说:“人类的心灵活动与大脑的活动,在达到正确的姿势时,它们的活动力将能发挥到最高点。”或许我们不是学医的人,所以可能不太熟悉这类医学理论,但若是将“姿势”的活动概括到“心灵的姿势”,也就是所谓的态度、心理建设等精神层面,那在职场中不也是存在着一些姿势不好的人吗?
  举例子来说,当上司下达了一项必须执行的任务,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使得任务的达成越发艰难,这时一般人大多都会心生不满,开始抱怨社会、上级主管、后辈、承办者等等,而这种将责任转嫁他人的心态,正是一种负面的“心灵姿势”表现。
  现在,你也不妨自我检测一下,当自己遭遇上述情况时,你的心灵姿势为何?当你的工作目标,因为某种因素迟迟无法达成时,请试着想像在这样的困境下,你的内心会是怎样的想法呢?
  1.陷入困境,马上自暴自弃。
  2.不至于自暴自弃,但已经决定要放弃努力,并随着外在状况随波逐流。
  3.心中虽然愤慨世间的不公平,不过仍会把痛苦忍下,继续咬紧牙根努力。
  选择1的人,属于下下之人。这类型的人,不管遇上任何事,总是抱持着逆来顺受的态度,并且经常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永远难成大事。
  选择2的人,属于下上之人。此类型的人遇到困难时,大多会用“没有挽回的机会”、“运气不好”为借口,心里虽然明白懊恼也没有用,但是一想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任何回馈,仍然会感到莫名的沮丧。
  选择3的人,属于中上之人。这类型的人对于困难即使感到懊恼,但仍会努力让自己振作起来,并且会咬紧牙关、持续奋斗,以求突破困境。而大多数杰出的管理者,往往也会选择第三个选项。
  一般来说,要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管理者,除了要经常以“作为中上之人”为目标外,同时也要懂得学习对人生抱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如此才能具备正确的工作心态与生活态度。而以下十点有助于你培养正面、积极的处事态度。
  1.沮丧时,在纸上写下自己的优点和才能,并试着互相比较。
  2.以一边行动、一边思考的模式,作为处事的原则。
  3.不要等待资讯自动上门,而要主动将资讯散发出去。
  4.检视过去的生涯经历,找出往后想要实现的目标。
  5.确认工作网络的设立。
  6.即使失败,也要具备振作奋斗的精神。
  7.换个角度,不妨尝试看看背负风险的滋味。
  8.对于唯唯诺诺的人,试着要他说一次真心话。
  9。凡事不要怠忽最基本的训练。
  10.抱持严以律己的精神。
  作为管理者,往往要背负比他人更多的压力与外界期许,所以,不要认为自己已达到某种程度,就可以感到满足了,也不要因为遭遇了挫败,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能力所造成的差距不大,而努力所造成的差距,则大到你无法想像的地步;往往比他人多一点努力,多一点辛劳,人跟人的区别就划清了界限。正如许多卓越的管理者,也都是在历经多次挫败后,仍依然对于目标努力不懈,才能迈向成功的康庄大道!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七、管理者应具备的六大能力(1)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曾说:“一个管理者的能力表现并不在于指挥别人,而是在指挥自己跳出最美的舞蹈。”意即新一代的管理者,除了指挥他人为公司缔造业绩,以及充实自身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基本的六大领导能力,如此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沟通能力
  为了了解组织内部员工互动的状况,倾听职员心声,一个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其中又以“善于倾听”最为重要。惟有如此,才不至于让下属离心离德,或者不敢提出建设性的提议与需求,而管理者也可借由下属的认同感、理解程度及共鸣,得知自己的沟通技巧是否成功。
  所谓的沟通(munication)即是在于将自己的资讯、情感讯息传达给他人,并且希望借此得到对方反应的一种言语行为。以下罗列的六大重点,就是主管与下属沟通时,所必须注意的重要事项。
  1.当你有事情必须求助下属的帮助时,最好能明确告知下属你的用意,像是你希望他如何进行,又为何会挑选他执行这项任务,以及其他相关的具体事项。若是抱持着“既然是上司所指派的工作,下属无须知道太多,只要听命行事即可”的态度,那么,负责协调的中间管理者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而这往往也是最为笨拙的沟通方式。
  2.管理者与下属沟通时,最好避免抱持“高度主管立场”的自我意识;事成之后,不要忘了任务或工作的成功,也是源自于下属辛苦的执行,故应当给予部属适当的奖赏与鼓励。
  3.身为中间管理职位者,除了要消化上级的命令外,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将讯息传递给下属,让其明确得知。然而,包含动机因素的建设性谈话容易为一般人所忽略,所以,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上级发布命令,再传达给下属的传声筒,也应避免人云亦云的说话方式。
  4.管理者与下属沟通时,不妨在进入谈话主题之前,先询问下属的意见,才能充分掌握下属对于接下来的谈话内容,所抱持的关心度、兴趣,以及理解的程度。
  5.遇到迫不得已的状况,导致计划变更时,管理者必须对下属坦诚相告,让其明了情况,并且尽可能告知下一步可能会采取的应变措施,以便让下属有时间做好准备。
  6.当你发现下属在你下达命令时,脸上总是“按照你说的去做,不就得了”的不耐烦表情,或是让你感觉到他有一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受辱感时,你就必须开始反省自己平常的言论是否过于独断专行,是否因而忽略了下属的想法与感受,造成下属对你的不信任。
  此外,管理者若要在工作上有效地与下属沟通,也要有为下属设想的认知。换句话说,管理者应该试着以下属的角度,看待下达命令者所传达的讯息内容,并且试着易地而处,去发现自己能否从下达命令者的声音、姿态、视线,得到理解、认同,以及共鸣。
  ◆协调能力
  优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