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最伟大的CEO耶稣:无人知晓之人 >

第4章

最伟大的CEO耶稣:无人知晓之人-第4章

小说: 最伟大的CEO耶稣:无人知晓之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里的人们不愿意接待他们,粗暴地让他们到别的地方去找住处。
  两个人的愤怒也传给了其他人,大家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偏僻的小村子居然不愿意款待他们的主人—这真是不可想象。他在别的地方可是有名的公众人物,他治好了人们的病还乐善好施。在都城,大家都热情地跟随他,甚至连他的门徒都成了重要的人物,被人们敬仰称赞。然而现在这个破旧的村庄居然不同意接收他们为客—
  “主,这些人实在难以令人忍受,”其中一个人说,“让我们召唤火从天上降下来,毁灭他们吧。”
  其他人也都热烈地响应。火从天降—对!就是这样!让他们从粗野变得聪明点!让他们知道不能就这样侮辱了我们而不受惩罚!来吧,主,召唤火吧—
  一个人无话可说的时候,他的力量甚至同一言不发时一样强大。每个决策人都本能地知道这一点。争论只会把他们降低到同争论对象一样的水平上,耶稣的沉默恰恰判定了他们的愚蠢;他们希望没有把话说得那么快,他们想知道他的想法。耶稣的嘴唇抿紧了,他出色的面容上显露出连续几周的疲乏,而他的眼睛则预示着今后的几周会更加艰辛。他需要一个晚上的休息,但是他一句话也没说。他静静地收拾起衣物,继续向前走,后面跟着他那些愤怒的门徒们。不难想象,他有多么失望。他们已经跟他在一起3年了……难道还没有认识到他在做什么吗?他的时间太少了,而他们总是不停地浪费他的时间……他是来拯救人类的,但他们却要他为发泄自己的怨恨而焚毁一个村庄!
  他们跟随他在干热的路上走着,被他的沉默吓到了,有点意识到他们又让他失望了。“就这样,他们去了另一个村子,”故事就是这样的—没有其他的了。
  没有争论;没有痛苦;没有冗长的对话。在耶稣的脑海里,这件事微不足道,不需评论。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事情要做了,还必须快做,不值得为这些细微琐碎的事浪费记忆。
  “就这样,他们去了另一个村子。”
  1800年后,一个重要的人从华盛顿白宫里出来往战争办公室走去,手里拿着一封总统给国防部长的信。几分钟以后,他又返回白宫,气愤异常。总统抬头看着他,有些奇怪。
  “信给斯坦东了吗?”他问到。
  那个人点了点头,气得说不出话来。
  “他做了什么?”
  “他把信撕了,”他愤怒地说,“更有甚者,先生,他说你是个白痴。”
  总统慢慢地从桌子后面站起来,直到身体完全站直,他揶揄地看了一眼那个还在生气的人。
  “斯坦东真的那么说我吗?”他问到。
  “是的,先生,他还重复了一遍。”
  “好吧,”总统干笑了一声说,“我想那么就是真的了,因为斯坦东总是对的。”
  那个愤怒的人还在等着风暴的爆发,但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亚伯拉罕·林肯安静地回到他的桌子上,继续工作。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被回绝了。在战争开始的前几个月里,当每个信使都带来坏消息的时候,华盛顿没有人知道李将军的军队什么时候会打到近郊,他带着内阁的一个成员去邀请麦克莱伦将军。官方的礼节规定总统不能拜访平民,但是局势紧张,顾不上礼节了;他想得到第一手消息,只有这个人才能提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无人知晓之人(2)
将军出去了,他们在空旷的会客室里等了一个小时。最后他们听到了他在大厅的声音,以为他马上就会过来。但是这个号称“年轻的拿破仑”的将军却过于专注自己的事情;匆匆留下句问候,就傲慢地上楼去了。10分钟过去了—15分钟—半个小时,他们让佣人去提醒他,总统还在会客室里等他。佣人非常吃惊,一会就神色尴尬地回来了。将军参加的一个会议让他非常疲惫,他已经脱衣上床了!
  不想在佣人面前失态,内阁成员克制着自己,直到他们到了人行道上。然后,他爆发了,要求立即将这个狂妄的暴发户撤职。林肯把手放到他的肩膀上,让他平静下来。“好了,好了,”他露出深邃,哀伤的笑容说,“如果他能带给我们胜利,我愿意为麦克莱伦牵马。”
  历史上还有其他领导人能够超越个人的恩怨和烦恼,这些都是伟大的表现;但是耶稣却大大超越了他们所有的人。他知道心胸狭窄会自食其果。补偿法则是铁面无私的,无论是报答还是报复,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实现的。
  卑劣的人最终会把卑劣留给自己。那个不肯接受他的村子不需要天火,他们已经受到惩罚了。病人不会得到痊愈,饥饿的人仍然填不饱肚子,贫穷的人得不到激励和鼓舞,这就是对他们的粗野的惩罚。而他自己,则很快把这件事忘了,他还有工作要做。
  神学剥夺了他生活中的紧张和刺激,认为他从一开始就什么都知道了3年的公共工作就像是一种服装预演,没有任何问题和危险。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和刺激可言呢?读到这些,你们对他会有自己的理解,我也有我自己的。现在,让我们把所有的理解都忘了,就按照简单的故事叙述来看一个可怜的小男孩,生于农民家庭,在木匠铺干活,逐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开始在周围的邻居中有了影响力,收了几个追随者,不断受到失望和重复的困扰,最后被处死。故事是这样的完整和恰当,而死亡仅仅是他的影响力的开始!抛去所有的教条,这是个最成功的故事!在这本书里,让我们就这样作吧。
  如果因为这样作,我们被批评过分强调了他性格中关于人性的部分,我们也很高兴我们的过分强调能稍稍弥补对他性格中其他部分的过于着重突出。
  将他描述成上帝的儿子的书太多太多了,我们当然有一些卑微的权利,认为他最希望自己被称为人类的儿子。
  拿撒勒,他长大的地方,是偏远省区的一个小镇子。耶路撒冷的上流社会对拿撒勒的嘲讽十分盛行—说它的风俗和言语简陋粗鄙,说它的礼节过于简朴等等。“拿撒勒能出什么好东西呢?”当他们得知从那个农村小镇里出了一个新先知时嘲弄地问到。而这个问题也恰巧成了对他们自负无知的反驳。
  加利利人对城里人的蔑视知道得一清二楚,但是他们并不在乎。对他们来讲,生活是快乐,随和的。太阳每天都是那么明媚,土地是那么肥沃,要维持生活并不是件难事。他们有充裕的时间走亲串友。各家去拿撒勒郊游的时候,可以把它当成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年轻人在月光下散步,在泉水中陷入爱河。男孩在游戏时放声大笑,也为他们的恶作剧付出代价。而耶稣,这个在木匠铺里工作的孩子,就成了他们的头儿。
  重点:内在力量意识的觉醒
  以后,我们还会再提到这些孩童时代的经历,注意到这些经历是怎样铸造他们强健的体格,为日后工作取得成绩创造条件的。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们遗忘了时间顺序。我们没有按照大家都熟悉的故事梗概入手,即以伯利恒的天使唱歌为开端,以十字架旁哭泣的老妇人作结尾。我们要在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中来回穿梭,从这个地方拾起一个事件,从那个地方截取一段对话,引用这个戏剧性的接触和那个大胆的决定,把它们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论证我们的观点。我们不是要写一个传记,而是要画一幅肖像画。所以在第一章里,我们迅速地掠过他30多岁的人生,只留意在这些年里,不知什么原因和在什么地方发生的不朽奇迹—耶稣内在力量意识的觉醒。
  

无人知晓之人(3)
不朽的奇迹!大卫·劳埃德·乔治在纽约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午餐聚会,来参加的都是绅士名人,大约有两百人在场。食物非常精美,演讲也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激发人们想象的却是对那些坐在发言桌上的人的研究。他们就坐在那里—他们是现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但是他们从前是什么人?坐在一边的是国际金融家—贫穷的乡村牧师的儿子。坐在他旁边的是一个知名报纸的所有人—他来自缅因州的一个小镇子,到纽约的时候,身上的钱不超过100美元。再远一点的是世界印刷协会的主席—最初只是乡村新闻办公室送稿子的小工。坐在中央的那个人,在不知名的威尔士村子里长大的穷小子,在历史的重要转折阶段变成了大英帝国的政治指挥家。
  这些人生命中的不朽奇迹是何时何地而又如何发生的呢?在什么时间,是早上,下午,还是在寂静漫长的夜晚,这种大胆的想法进入了他们每个人的脑海,使他们觉得自己可以冲破这个乡村小镇的限制,他们的生活可以比父辈的更美好?这种想法又是何时进入耶稣的脑海的呢?是清晨,当他站在木匠用的长椅上,阳光从山顶照射下来的时候吗?是在深夜,当家人都已熟睡,而他悄悄溜出来在星光下散步和惊叹的时候吗?这一切,没有人知道。我们能肯定的只有—神力的觉醒一定是他在面对大自然,感到孤独、敬畏的时候产生的。西半球在物质进步上较为先进,但是所有的伟大宗教都来自东方。沙漠象征着无穷尽,把人类同星斗区分开来的广袤空间给人类的灵魂带来无限的幻想。在某个地方,在某个不可忘记的时刻,这种大胆充斥了他的心田。他知道他比拿撒勒还要大。
  在附近长大的另一个年轻人开始逐渐被外面的世界所了解,他就是约翰。这两个孩子以前曾见过多少次面,我们并不知道。但是年纪较小的耶稣显然敬仰和崇拜他那英俊无畏的表兄。我们可以想象,当他得知约翰在首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时,会产生多么强烈的兴趣啊。他是当时最轰动的人物,城里上流社会的人蜂拥到河边听他的劝诫,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接受他的要求进行悔改,并受洗。他的声誉一天天大起来,他毫不妥协的演讲传到了更远的地方。到过耶路撒冷的拿撒勒商人将这个消息和约翰劝诫的话带了回来。像往常一样,这件事引起当地人相当多的议论,这些人在约翰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认识他了,人们几乎不能相信,他已经像外界传说的那样长成个大人了。但是有一个人对此却深信不疑,那一天,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去木匠铺,街头巷尾传出的消息是,他去耶路撒冷找约翰受洗了。
  重点:借助约翰的力量,他顺利地开始崭露头角
  约翰对他的接待令他受宠若惊,在受洗仪式以及以后的几天里,耶稣一直都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没有任何疑虑减退他的热情。他要做约翰做过的事情,他觉得身体里有力量在激励他,他热切地盼望着这一切的开始。然后白天过去,夜晚降临了,疑虑也随之而来了。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三重诱惑,又让撒旦参与进来,以增加这个事件的戏剧性。而对我们而言,我们不须把时间用在对撒旦的描述上。我们不知道是该把它当作一种人格还是一种非人格的内在经历。没有了它,诱惑变得更为真实,更接近于我们自己的疑虑和考验。总之,无论有没有它,这个过程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它的意义在于:那种有着无上保证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着可怕疑虑的日子。
  什么样杰出的天才才被允许脱离这种日子?你觉得林肯的灵魂经过了多少天多少星期的折磨?他感觉到了来自身体里的力量,但是机遇会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出现呢?他一定要每天在村子里骑马兜圈子,或是坐在光线黯淡的办公室里处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吗?他会不会看错了自己?会不会终究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公正的乡村律师,会讲不错的笑话呢?那些跟他一块骑马的人证实了,他曾有过可怕的沉默。是怎样沉重的思想让他陷入那种可怕的沉默呢?是对失败的恐惧吗?还是为他短暂的一生中那也许只是徒劳的反抗?
  

无人知晓之人(4)
耶稣的疑虑整整持续了40天。不难想象,他经受了怎样的孤独挣扎。他已经放弃了那份不错的工作,离开了那些认识他、信任他的人,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变成一个四处游荡的传教士,跟那些从没有听说过他的人讲道吗?他要讲什么呢?他并没有什么经验,要怎样才能把他想说的说清楚呢?他应该从哪儿开始呢?谁会来听呢?他们会听吗?这一切会不会只是他犯的一个错误?故事里说,撒旦是这样引诱他的:“你饿了,这儿有一些石头,把它们变成面包吧。”—这是物质上取得成功的诱惑。他从此不再可能会被饿着了,他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他非常清楚他的组织才能比约瑟夫要好得多。他能建立一个更盈利的大买卖,获得舒适和财富。为什么不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