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左手犹太人右手温州人 >

第20章

左手犹太人右手温州人-第20章

小说: 左手犹太人右手温州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 要有耐性等待最好时机的出现,才做投资;
  10。 当有决定时,便应立即执行,不应犹豫不决;
  11。 对已经获利的投资要有耐性,别轻易将其卖出;
  12。 有纪律地执行预先设下的选股策略;
  13。 要掌握自己易于出错的地方,若犯错时要勇于承认,并设法弥补;
  14。 要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15。 随着经验的累积,回报亦会与日俱增;
  16。 不要透露自己的持货仓位,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心理困扰;
  17。 适当的时候要下放权力,并谨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
  18。 不要只为金钱工作,要拨出部分时间实现理想及做自己想做的事;
  19。 受情绪困扰时,不应硬要下投资决定,应适时离开;
  20。 投资就如呼吸一样,是24小时运作的;
  21。 设法将资金投放于值得信赖的地方上。
  巴菲特和索罗斯两人就靠着这上面的计划成为了巨富,尤其是巴菲特,这个远离市场、从不看股票行情的人,却成了股神,真叫所有整天盯着电脑炒股的股民汗颜。
  ◎ 相信自己的判断
  犹太人很多都是从事金融、证券或者对其非常了解的,他们知道经纪人、理财师所谓的专业和技巧,不是真的能为客户赚多少钱,而是如何把客户忽悠进去收取佣金和其他收益。
  许多犹太富翁对证券经纪人和一些理财服务公司所提出的许多建议并不放在眼里,他们认为,证券经纪人擅长于买进卖出,但是,如果他们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在买进卖出上,那么就几乎没时间去研究投资机会。正如一位百万富翁所说:“如果证券投资经纪人真能够预测未来,那他们就用不着老当证券经纪人。他们不可能是预测家,他们只是用钱买进卖出。”
  而我们很多普通人却极容易被经纪人、理财师惊人的“演讲能力和专业技巧”折服,乖乖地把钱交给他们打理,并深信不疑。
  在中国被消息害惨了的投资者、股民比比皆是,比如听某朋友说哪里有发财的机会,听某个股友说有内部消息,听某个股评家谈论股市走向。有些可能是真的,但大多是不确定的,如果真的有什么内幕消息,你我这样的平头老百姓怎么会知道?人头脑一旦发热就容易产生幻想,往往把事情向最好的方向去设想,什么风险都管不着了。所以投资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要到处去打听什么消息,也许有人和机构正挖着坑等着你往里跳。
  犹太人的建议是:相信自己。投资人往往缺乏好的信息来源和投资参谋,而他日常所接触的其他投资人在多数情况下是坏主意的来源,从他们那里只能得到廉价的观点以及夸夸其谈的评论,这些观点和评论的唯一作用在于干扰投资人的独立思考,将其引入歧途。
  所以人要有主见,有自己的判断,否则就像大海中无帆的小船,随波逐流,随时都可能沉没。
  ◎ 赚钱不难,用钱不易
  犹太人常说:“赚钱不难,用钱不易。”
  犹太人爱钱,但犹太人和很多人一样,把钱当成一种媒介,一种满足生活需求、实现梦想的媒介。金钱本身是不能给人带来满足的,如何让钱发挥更大的价值,如何让钱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成了犹太人必须解决的问题。
  犹太人对金钱是很豁达的,真正的守财奴在犹太人中间已经很少了。犹太人知道怎么运用金钱,他们可以花钱再投资,赚更多的钱;他们也可以花钱在享受上,让自己的人生更充实;他们也可以花钱去资助需要帮助的人,让“金钱发射温暖”;他们也可以花钱去搞社会慈善,这样金钱再次回归社会为社会带来福音,慈善者也会受到人们的赞美。 。 想看书来

商钱篇(10)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成为了亿万富豪,按理他应该更高兴太对,毕竟有这么多的钱,这么辉煌的成就。但洛克菲勒却为钱而发愁,因为钱,他失去了家里的脉脉温情,因为钱,许多人对他恨之入骨。
  有人劝他把这些钱留给他的孩子们,洛克菲勒激动地回答:“哦,他们不需要这些钱,这些钱是从大众那里来的,因此也应该回到大众那里去,到它们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去。”
  洛克菲勒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洛克菲勒基金会”,主要投资在医疗教育和公共卫生上面。他帮助成千上万的食不果腹的孩子,让他们可以吃上饭,并且让他们上学接受教育,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的基金会先后投资达亿美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而且他还让自己的孩子们尽可能地把钱花在那些需要它的人们身上,他的孩子们秉承了他的愿望,整个洛克菲勒家族的捐款和赞助达到了10多亿美元。
  对于洛克菲勒来说,金钱对他已经不重要了,他用金钱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他拥有的金钱是他作出了巨大社会贡献的标志。而且他要别人明白,金钱只是他美满人生的一个尺度,是他高尚人生信念的一种表达。
  四、温州人的理财观
  ◎ 借钱必还
  民间有句很流行的话:“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有借不还,全家败完!”
  这是说明借钱一定要还的。在温州商人中也有这样的潜规则,“借钱不还就没法生存。”  
  温州很多中小企业都是通过借贷起家的,温州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个:银行和民间。在创业初期,亲戚、朋友或者通过介绍的投资者都愿意借钱,做亏了也没关系,在一定金额内大家都可以包容;但如果借钱者有一次故意不还,在整个经营圈和生活圈中就将成为被唾弃的对象,再难生存。靠着这种“潜规则”,在银行贷款不能满足小企业发展甚至是个人创业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温州的民间融资便成功地发展起来。
  在温州,有一批仅凭自己的签名就可以从银行贷款上千万元的“诚信老板”。美特斯?邦威老板周成建,手中就握有一支含金量颇高的金笔,他的第一笔签名贷款由工商银行温州分行发给,额度为2700万元。工商银行方面认为,除了这家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外,主要是看重周成建的个人信用魅力。工商银行温州分行在给民营企业的贷款中,这种“签名贷款”已经占到8%。在温州所有的金笔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的含金量最高,仅农业银行温州分行给他的授信额度就达2亿元。
  温州的“金笔效益”是基于温州树立的诚实守信的形象,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温州地区的不良贷款比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信用成了温州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信用就是生产力”在温州得到了最好的验证。“祸莫大于无信”,温商恪守信用,不仅赢得尊重、信任和合作的机会,更吸引了各方资源为其所用,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现在有很多人借别人的钱,不是用于创业而是用来挥霍,到时钱没了,债主追上门来,借钱的就成了大爷,我没钱还不了。这样一个老赖便产生了,以后谁还借钱给他?
  在温州人的账单中,除了生活账、生产账、交际账,还有债务账,并且温州人总是把债务账放在第一位,提前还钱成了温州人的一大习惯。温州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之所以提前还钱,一个是为了建立自己的信用,一个是以后能借更多的钱。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商钱篇(11)
◎ 吃亏是福
  有时你看似是一件很吃亏的事,往往会变成非常有利的事。
  ——李嘉诚
  温州人有时是极其豪爽的,他们可以动辄上亿元,投资于慈善事业;他们对客户,坚守着“吃亏是福”的指导方针,他们认为知识是无价的,不能赤手空拳地开始行程,必须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另一方面,他们表现得极为吝啬,他们视节俭为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宴。
  凡是到过温州的外地人一致认为,温州人具有北方人的豪爽与义气,温州人穿着良好、饮食讲究、腰板挺直、笑声爽朗,与人做生意时,这些要素给对方以极大的好感与信任感,豪爽是温州人在残酷的商海中最具优势的人文与性格特点。
  在人们的眼里,温商给社会“输血”是极其豪爽的。
  在胡润推出的《2005年中国慈善家排行榜》的50位慈善家中,温州企业家占据6个席位。而《2006年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中9位温州商人上榜,共计捐赠两亿多元,其中,排名第13位的王振滔捐赠5300万元,在温州9位企业家中捐赠金额最多。
  面对客户时,温商的豪爽表现为:吃亏是福。
  温州印刷业的名人叶茂西曾经说过:“吃亏就是占便宜。”他深得兵法之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他认为,在为客户的满足而奋斗的目标指引下,任何错误都不属于客户,所以,要接受客户合理的要求,有条件地接受客户不合理的要求,敢于承担甚至乐于承担客户的纰漏。
  有一次,他在印刷一批海报时,因客户自己校对失误,几万张海报报废了。他说:“不能让客户吃亏,这几万元的损失就当是我们让工人熟练技术交的学费吧。”于是,他毅然决定无偿重印。就这样,他轻描淡写地承担了几万元,却招来了摩托罗拉、诺基亚、可口可乐、柯达等各大公司的订单。
  温州人的这种吃亏就是福的观念确实为他们带来了好运。用钱去做慈善,使得自己的社会形象好了,企业的品牌也树立起来了,消费者对温州人的好感也加深了。
  ◎ 精打细算
  “数中有术,术中有数”,在温州人看来,把钱计算得清清楚楚才能有计划地用钱,有条理地赚钱,有目的地花钱。
  温州人对犹太人超强的计算能力很是佩服。在犹太人看来,凡是挣钱的人,绝不能稀里糊涂,必须要有精确的算钱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极小的数字都异乎寻常的重视。一次,他打电话时借了秘书5美分,归还时秘书不好意思要,洛克菲勒教导说:“记住,5美分是1美元一年的利息。”做买卖,一切活动离不开精确的数量计算,只满足于“估计”、“大概”、“差不多”,容易产生偏误,甚至会成为一笔糊涂账,最终导致经营的失败。
  温州人有独特的算钱规则,有时他们宁可做赔本买卖以树诚信。倪树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当初就是由赔本买卖奠定了自己在安庆的电缆生意基础。1985年,倪树松与安庆第二毛纺厂接触,他和该厂签订的第一份订货合同只有98元,扣除温州往返安庆的旅费,这笔生意几乎没钱可赚。抱着不放弃任何一次商机的理念,倪树松虽然赔本,但仍在预定时间内送上货物,他诚信经营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该厂的负责人,第二年该厂所有机电设备的订单全部落到了倪树松的手中。
  温州人的草根文化决定了他们的赚钱法则是无规则的、无系统的,他们可以赚小钱,也可以为了赚钱而赔钱,也可以什么人的钱都赚。

商钱篇(12)
潘江涛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4年9月,有朋友提议:发行一种*员服务与购物折扣于一体的学子卡,面向大学生肯定有赚头。潘江涛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商机,他立即采取行动,向父亲打了张10万元的“借条”,筹集到了注册资金。
  公司起步后,首先面临的是资金周转的困境:学子卡的注册、装修、租金等花去8万多,公司账上运作的资金只剩1万余元。但是,潘江涛仍然充满信心:“虽然我一直在赔钱,扣除成本,卖卡的钱都不够公司开销,但我相信这个生意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我的目标是在五年里赚回1个亿!”
  经过一年多的运营,到2005年12月,“学子”的加盟商达到1000多家,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慕名而来,“学子”的前景一片看好,事实证明,潘江涛的算术题做对了。
  温州人在计算金钱的时候,更多考虑到了“人”的因素。有人这样总结:世上只有三门知识能赚钱:生物、哲学、历史。生物学研究人是什么,哲学研究人为什么,历史研究人能干什么。生意就是研究人的,把人研究透彻了,生意就通了。事实证明,这种算法更加适合中国现有的“熟人文化”。更有甚者,有人提出了一种“811原则”:如果生意人赚了十元钱,就要有八元钱返回给关系户,一元钱分配给身边掌握机密的幕僚们,最后剩余的一元钱才装入自己的口袋。利益同盟被看作是商人成功的根本法宝。
  温州人的算钱法促使他们在实际运营中极其关注细节。2003年,温州人周光弟在临淄齐鲁化学工业园购得50亩土地后,于2004年投资3000万元,建起了淄博雄峰包装有限公司。在实际运营中,他从头到尾贯彻“细节是魔鬼”的观念,对流程中各个方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