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金融业反思与复兴 >

第1章

金融业反思与复兴-第1章

小说: 金融业反思与复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言
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之际,在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地带——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这令许多人始料未及。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关于危机的根源大家见仁见智。我们认为,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利率快速提高而导致的房价下跌,但金融危机的根源则是全球信用软约束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缺陷。国际储备货币(以美元为主)的超额发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金融管制的放松,导致全球范围的流动性过剩,大量资本流入美国,不仅为美国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提供融资,而且还压低了资金成本、助长了投机,造成虚拟资本严重背离实体经济基本面,市场无法结清。此外,金融监管缺位、国际信用评级不公正也都难辞其咎。
  在信心缺失、流动性匮乏的影响下,次贷危机从局部金融市场向整个金融市场蔓延。自2007年8月爆发危机以来,国际金融机构几乎都遭受了较大损失,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特别是2008年9月,美国四大投资银行(不算年初被贱卖的贝尔斯登)全军覆没引发华尔街金融海啸,次贷危机全面升级为信用危机。据标准普尔公司统计,2008年全球股市市值蒸发17万亿美元,其中美股市值蒸发73万亿美元。次贷危机还通过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等途径冲击着实体经济,造成美国、日本、欧元区经济步入衰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出现大幅度下滑。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8年11月份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仅为14%,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收缩11%(美国、日本、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5%、…09%、…12%),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为41%。金融危机还可能造成社会危机,使许多人失去工作、失去家园。2008年,美国有400万人失去住房,260万人失去工作,其中,2008年12月份美国失业率高达72%,是199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针对不断恶化的金融危机,各国都采取了应对措施,从传统的注入流动性、降低基准利率、减税,到非常规的改变股票市场交易规则、政府接管金融机构。更重要的是,国际社会首次联手应对危机,主要工业国家联手注资、同时降息,甚至与主要发展中国家一起首次举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毋庸置疑,上述措施在短期内对缓解危机发挥了作用。然而,引发危机的创新金融产品的复杂性、美国救助措施的滞后性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无所作为,导致危机救助的最佳时机被一再错失。“救市如救火”,但美国政府对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决策却花去近两个月的时间,而此间因信心丧失、投资者抛售股票,两公司股价已跌得所剩无几,导致所有持有“两房”股票的公司资产迅速恶化,这直接引爆了2008年9月份的华尔街金融海啸。面对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的困境,美国政府置若罔闻,任其倒闭,这是引起全球信任危机、信用枯竭的重要因素。
  次贷危机的影响是系统性、全方位的。危机造成了全球性信贷紧缩、美元汇率跌宕起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短短几个月,国际油价经历“过山车”,从最高点每桶147美元跌入30多美元,世界经济也由2008年上半年的通货膨胀担忧转变为如今的通货紧缩担忧。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形成共振,对中小经济体(如冰岛、韩国)造成巨大冲击。
  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之大也是出乎意料的。早先出现的“脱钩论”以世界经济多元化为前提,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能够躲过此次危机之劫,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并将引领世界经济运行在稳定增长的轨道上。然而,从根本上看,世界经济尚未实现多元化,美国、欧盟、日本仍处于三足鼎立状态,这三个区域的经济收缩必然会影响全球有效需求。毫无疑问,在发达国家减少消费需求的情况下,以出口导向为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无异于遭受了“灭顶之灾”——出口减少、外贸企业倒闭、经济下滑、工人失业,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这一切。针对这一情况,我国政府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包括4万亿投资在内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旨在通过大力兴建国内基础设施,特别是与民生工程相关的基础设施,刺激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在确保经济较快平稳增长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客观地说,尽管危机对我国造成较大影响,但从全球范围看,中国仍然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中国有巨额外汇储备,有广大的国内市场,有大量、多层次的人才,中国有理由、有信心克服危机的影响,实现经济较快平稳增长。
  金融危机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更多的是发展机遇。危机期间,国际社会迫切需要中国提供救助,这为中国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在危机救助过程中,中国金融资本可打破过去美欧等地区的投资保护主义的枷锁,按商业性原则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实现长期经济利益最大化。此外,危机带来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如何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等问题再一次成为焦点,迫切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积极部署。短期看,我们应充分挖掘国内有效需求,深化税制改革,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富民强国奠定基础。长期来看,中国最终要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与“狼”共舞,因此当前应促进金融创新、大力发展金融,并通过金融渠道来配置国内、国际资源。同时,我国的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国际财经合作,努力谋取我们的话语权,为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做充足的准备。若如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不遥远。
  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未来发展趋势值得继续关注。因水平有限、时间匆促,文中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许多专家的指导,在此一并感谢。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央银行的救助措施
注入流动性
  直接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是次贷危机爆发后各中央银行首先采取的措施。2007年8月9日早晨,欧洲中央银行率先向金融市场注资1300亿美元,第二天又追加注入流动性资金836亿美元。美联储紧随其后,9日注资240亿美元后,又于10日一天三次向银行体系注资380亿美元。自欧洲央行注资后的48小时内,世界各地央行累计注资超过3262亿美元。2007年8月20日—22日,日本央行向银行系统注资1万亿日元,美联储向金融系统注资375亿美元,欧洲央行追加400亿欧元再融资。8月23日,英国央行向商业银行贷出314亿英镑,美联储又一次向金融系统注资70亿美元。各国央行大量注入流动性有效缓解了金融体系流动性匮乏的现象,然而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下跌,次贷危机继续蔓延。
  2008年3月,贝尔斯登深陷困境导致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再度紧张。鉴于此,3月13日,美联储以短期贷款拍卖方式注入2000亿美元资金,英国央行继续提供近100亿美元的3个月期贷款,欧洲央行以及瑞士央行和加拿大央行等也都跟进,分别注资数十亿乃至逾百亿美元。
  2008年9月15日,因雷曼兄弟破产以及美林证券被收购,次贷危机升级成金融海啸,次贷危机转变为信用危机,国际货币市场信用枯竭。为了防止国际金融形势继续恶化,欧洲、美国、日本等主要国家央行联手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资金。9月15日,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分别向金融系统注资430亿美元和90亿美元。16日,欧洲央行、英国和瑞士央行共向金融系统注入了超过1300亿美元的资金。同日,日本央行、美联储分别向金融市场注资240亿美元和700亿美元,俄罗斯财政部和央行向金融市场注资4750亿卢布(1美元约合255卢布)。10月8日,英格兰银行宣布将提供2000亿英镑的短期贷款,为银行提供流动资金。
  在注入流动性对象的选择上,作为中央银行,美联储多次突破最后贷款人救助范围,2008年3月中旬将救助对象先由商业银行扩展到投资银行(贝尔斯登),8月份进一步延伸至政府支持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10月份又拓展到其监管职责范围之外的保险机构(美国国际集团),最后干脆干预商业票据市场直接向企业提供流动性。
  降低利率
  降低利率是次贷危机救助的又一重要方式。降息既可向市场增加流动性,又可刺激有效需求以促进经济增长,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幅度不同的降息措施。次贷危机爆发后,2007年9月18日,美联储首次降息50个基点,此后8个月内又连续6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2%。英格兰银行分别于2007年12月、2008年2月和4月减息25个基点,至5%;欧洲央行停止升息过程,维持4%基准利率不变。
  在2008年9月份次贷危机转变为金融海啸之后,为稳定市场信心,10月8 日,美联储与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加拿大央行、瑞典央行和瑞士央行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共同降息50个基点。澳大利亚央行10月7日降息100个基点。11月6日,英格兰银行将基准利率一次下调了150个基点至3%;欧洲央行将再融资操作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325%。与此同时,许多新兴市场国家也纷纷选择降息应对危机。
  随着全球经济衰退状况不断加深,2008年12月4日,印尼、英国、欧元区、瑞典以及新西兰五家央行先后出台降息措施拯救经济。印尼中央银行在通胀压力尚未消除的情况下出人意料地将其基准利率下调了025%,2008年以来首次降息。同日,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将其基准利率下调100基点至2%,这是该国利率自195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由于11月份英国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以历史上最快的速度收缩,英国财长达林认为“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经济活动中信贷如何能够正常运作”。他于11月25日甚至谈及了将利率降至零的可能性。瑞典中央银行更是破天荒地将利率大降175个基点至2%,创下该行自1992年以来利率的最大降幅。一向盯住通货膨胀目标的欧洲央行也出乎意料将其基准贷款利率下调75个基点至25%。即便如此,仍然有经济学家认为降息时机太晚。为缓解国内经济压力,新西兰央行将基准利率史无前例地下调了150个基点。此次减息使得新西兰央行的官方现金利率降至5%。这次的减息幅度是新西兰央行自1999年3月采用官方现金利率以来进行的最大幅度的利率调整。
  2008年12月22日纽约股市开盘前一小时,美联储戏剧性地大幅降息至少75个基点,使得联邦基金利率处于0~05%的历史低位。这也预示着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空间荡然无存。
  2009年1月8日,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将基准利率由20%下调至15%,创下自英国央行1694年成立以来的最低利率水平。这是英国央行四个月来第四次减息,旨在提振英国日益黯淡的经济前景。
  危机尚在扩散和蔓延,预计降息行为还将继续。但随着基准利率的不断降低,降息的空间逐渐减少,利率作为危机救助手段的作用也越来越小。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财政部门的救助措施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特别是美国财政部采取了减税、国有化等各种措施恢复市场信心,刺激经济增长。2007年12月6日,布什总统宣布冻结此前两年来发放的浮动利率抵押贷款利率,期限为5年。2008年2月,美政府宣布实施1500亿美元的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对受次贷危机影响的家庭提供直接帮助。2008年9月,美财政部支持援助并最终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同月,美财政部支持援助美国国际集团,并在9月19日宣布:布什总统批准财政部可动用“汇率稳定基金”中最高可达500 亿美元的资金,为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提供担保。2009年,只要符合条件的公开发行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都可支付费用参与这项计划。同日,美国财政部宣布推出7000亿美元的金融援助计划,最终在10月3日获国会通过,并经布什总统签署生效。11月12日,美国财长保尔森表示,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计划的另外一半将用来缓解消费者信贷压力,放弃收购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方案,大约4100亿美元将用于向金融企业注资,缓解车贷、助学贷款、信用卡信贷的压力,以及避免住房抵押贷款抵押品赎回权丧失率进一步攀升。
  随着危机不断蔓延和扩散,其他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减税方案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