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探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焦点问题:对话 >

第8章

探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焦点问题:对话-第8章

小说: 探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焦点问题:对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识一下。
  马雪梅:大家好。
  王小丫:大家好,介绍一下你自己。
  马雪梅:我叫马雪梅,今年10岁了。
  王小丫:几年级?
  马雪梅:三年级?
  王小丫:这张欠条你当时知道吗?是你写的吗?
  马雪梅:是。
  王小丫:来,雪梅抬着头说话好吗?告诉我们家里都有什么?家里是不是很困难?都有什么?
  马雪梅:家里都有。
  王小丫:想想,有什么?比如说家里有几头牛?
  马雪梅:我家有一头牛。
  王小丫:还有呢?
  马雪梅:两只羊。
  王小丫:还有呢?
  马雪梅:再没有了。
  王小丫:没有了,你们家有几个孩子,还有几个兄弟姐妹?
  马雪梅:我是老大,妹妹、弟弟。
  王小丫:妹妹多大了?
  马雪梅:妹妹7岁了?
  王小丫:弟弟呢?
  马雪梅:弟弟3岁。
  王小丫:那谁管他们呀?
  马雪梅:妈妈管弟弟,爸爸没在家,出去打工。
  王小丫:那妈妈特别辛苦是吧。
  马雪梅:是。
  王小丫:一年了,妈妈能够在地里干活挣多少钱呢?你知道吗?
  马雪梅:一年爸爸妈妈把粮食卖了,到了上学的时候给我们交学费。
  王小丫:你知道妈妈能挣多少钱吗?丰收的时候。
  马雪梅:也就挣个700元左右。
  王小丫:一年是吗?
  马雪梅:是。
  王小丫:爸爸妈妈辛苦吗?
  马雪梅:辛苦。
  王小丫:你帮他们吗?
  马雪梅:帮。
  王小丫:你都怎么帮他们?
  马雪梅:早上起来给他们做饭。
  王小丫:你每天早上几点钟起来给爸爸妈妈做饭?
  马雪梅:早上六点半起来。
  王小丫:做完饭你再去上学是吗?
  马雪梅:是。
  王小丫:雪梅的日子就是这样过下来的,城里的孩子这个时候可能六点半的时候还在睡懒觉。而这张欠条欠的是46块钱,这46块钱对于很多小孩来说可能就是去一顿麦当劳、肯德基,或者说是看一场电影。那我们认识了雪梅之后呢,我们再来认识另外一位就是雪梅的校长,就在这里。马校长您好,想请问校长像雪梅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多吗?
  马跃龙:我学校两百多人,打了130多张欠条。当然这个欠条不是一个学期打的,是几个学期打下来的。
  王小丫:那您的日常开销怎么办呢?
  马跃龙:原来日常开销特别的困难,学校只能保重点、保正常运转,有时候学校也欠外账。
  王小丫:欠谁的债呢?
  马跃龙:各方面的都有。
  王小丫:也就是说您老收到欠条,同时您也给别人打欠条?
  马跃龙:我也给别人打欠条。
  王小丫:您打欠条打的最多的一次是欠了多少钱?
  马跃龙:我现在还欠着新华书店的钱呢。
  王小丫:欠多少?
  马跃龙:这个数字我现在不能跟你说。
  王小丫:为什么不能说?这个数字要保密?
  马跃龙:这个数字时间太长了,欠的也太多了。
  王小丫:看到雪梅,还看到雪梅的校长,我觉得他们无论是学生还是校长,他们真的都是挺难的。
  陈伟鸿:听到这番话的时候,我想我们大家的心情可能多少都有一些沉重。因为这样的事情并不仅仅发生在马雪梅同学的身上,不仅仅出现在马校长所在的学校,并不仅仅出现在宁夏的固原。现在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民,他们的人均收入是不足800元的,可是如果你要负担一个小学生,一年他的学习、他的生活的话至少都需要一两百块钱,我想即便是在中部和东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农村,这样的负担对家庭来说也是非常非常沉重的。在做节目之前我看到过一个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全国来进行的,就是在农村地区。如果这个家庭当中有孩子要上学的话,那么你在学费的支出上,已经占到了全家收入的%,这种负担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当面对着一个又一个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时候,很多学校的校长我相信跟刚才的马校长一样都只能是说很痛苦,很痛苦。甚至有很多的校长就根本无能为力,想不出办法来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农村九年义务教育(3)
王小丫:对,只能是摇摇头说没有办法。
  陈伟鸿:对,这真是无奈的选择。
  ◆“全能”的乡村教师
  王小丫:不过我在两年前去我的老家四川采访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老师,他是我的本家,也姓王,我都感觉我跟他有点像亲戚了。他是全国的优秀教师,他有办法,我就看到他的学校呀,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受教育,小学生同时还能够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今天我特地把他请到了我们的演播室。来,王老师您好,又见到您了,来,这边请。这就是王守奇老师。
  陈伟鸿:欢迎您,请坐,请坐,小丫特别把王守奇老师,隆重地推荐到现场,而且你已经告诉我们说王老师是有办法的,对不对?
  王小丫:对。
  陈伟鸿:我们待会儿就来探讨一下,王老师的办法究竟有哪些?现在您给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吧,小丫认识了您,我们还不认识您呢。
  王小丫:对,王老师,人家都说我们四川人说普通话吧,就是那个口音不是特正。王老师,展现一下您的普通话。
  王守奇:好。
  王小丫: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王守奇:我叫王守奇,来自四川省比较偏远的山区,也就是南部县。我就只说我那个乡是25平方公里,我那个村子就占15平方公里,所以我的家在8个小岛的中间,是岛上的学校。
  王小丫:8个小岛。
  陈伟鸿:您是岛主。
  王小丫:岛主。
  陈伟鸿:小丫,王校长的普通话真是给了我一种惊喜,因为我也有很多四川的朋友他们说普通话真的都没有王老师说得那么好。
  王小丫:那当然,这是我们本家,王老师是通过了普通话考试了,我特别笨,因为我是四川人嘛。
  陈伟鸿:你没有通过吗?
  王小丫:我经常说卷舌的时候特别痛苦,我有的时候会忘记掉,然后我考试的时候考了两次,您考了几次?
  王守奇:我也考了两次。去年才拿到省语委的二级等级证书。
  陈伟鸿:祝贺,祝贺,我们称您为王老师,首先还要了解一个问题,您究竟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还是体育老师?
  王守奇:我那儿年年都是三级复式班,我一个人,一个学校就我一个人,既是校长又是教导主任,还是老师,又是炊事员、管理员。
  王小丫:我们四川人就是能干,掌声送给王老师。
  陈伟鸿:小丫,我特别想问一问您推荐的这位全能型的老师一共任教多少年了?
  王守奇:我是1982年由村上的团支部书记下来兼任的教师,到今年是24年了,如果算整年,算虚年就是25年,因为我是1982年1月份上的。
  陈伟鸿:25年教出了多少学生了,应该也是桃李满天下了吧?
  王守奇:从去年的7月20日算,我已经送走了469个学生。
  王小丫:有多少考上了大学?
  王守奇:大学生有30个。
  陈伟鸿:小丫我对你刮目相看了,这一次采访就已经挖掘出这么样的一位校长,但是我更好奇的就是他说他有办法让这些上不起的学的学生来上学,咱可不能吹,真的得有办法。
  王小丫:校长、老师、全能冠军,给我们大伙儿说说您的办法。
  陈伟鸿:首先我问的一个问题是,刚才马校长他手里有100多张学生的欠条。
  王小丫:您的手里有欠条吗?
  陈伟鸿:是不是也用欠条的方式啊?
  王守奇:我1982年刚代课的时候也打欠条,打了一个学期,到第二个学期去收欠条,还是个欠条,后来我就想到这欠条不起作用,不打了,我不要家长打欠条,这个欠条我来打。
  陈伟鸿:所以我们现在在大屏幕上看到一个王守奇签字的欠条。
  王小丫:学费、杂费800元。
  陈伟鸿: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变成您打欠条了?
  王守奇:我打欠条主要是因为我有工资做抵押,如果学生家长确实困难,我就不收了,我把学校中心校的债务弄清楚了就算了。我就从来不要了。
  

农村九年义务教育(4)
陈伟鸿:您这么多年来一共代垫了多少学费了?
  王守奇:这个我没算过。
  陈伟鸿:没算过,可能成千上万了吧?
  王守奇:可能有几万吧。
  陈伟鸿:那你的工资这二十几年能挣到多少钱呀?是不是全部都得代垫?
  王守奇:我的工资从1994年未转正以前都是86块五,转正以后拿400多,一级教师400多,我前年评了高级职称,现在工资拿850多,你说靠我的工资来垫支学生学杂费够么?
  王小丫:我觉得不够。
  王守奇:这是不可能的。
  王小丫:对呀。
  王守奇:我们门前有个大水库神州水库,在1982年建成蓄水以后我就造了一个小沟,用来养鱼。
  王小丫:您就占了水库的一角养鱼。
  王守奇:有5亩。其实我那个水面不止5亩,3个5亩都不止,可能这里面每年光养鱼接近1万,纯收入。除此以外我还养了1000多只鸡鸭,还养了5头肥猪每年。
  陈伟鸿:养鱼、养鸡、养鸭、养猪,又一个全能冠军产生了,您在各个领域都有突破。
  王小丫:副业高手。我们现在很关心一个问题,我在想我们现场的观众朋友可能都想问王老师,就是说您做了一些副业,那学生们他们也可以让您替他们垫一些学费,而且您的学生是全寄宿的,吃住都在学校,那一个学生一学期要交多少生活费?
  王守奇:1982年到1986年那个时候办学是这样办,因为大山里的人都是这样想,孩子读不读书无关紧要,因为他爷爷奶奶乃至他的爸爸妈妈都不认识字,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对于书读不读他无关紧要,所以我就去接送。到1986年以后,为了减轻劳动的强度,我就跟我爱人商量是否把学生住下来,让学生搬到我这个家里面来。学生自己带粮,有米就拿米,没有大米就装苞谷面、拿苕杆。
  王小丫:那我们家只有洋芋呢?
  王守奇:有洋芋、酸菜都拿来。
  王小丫:洋芋也可以带来?
  王守奇:都带来。大家拿来的东西,我们统一装在小饭盒里蒸,蒸了一段时间,有的小孩次次都吃苞谷面,天天都吃苞谷面,还有洋芋把它磨成粉拿来调。当时家庭好的就吃大米,看到后来我感到很心痛。所以从1990年过后我又改进了一次,我说我们来个规定,学生在我那儿每一期是4个半月时间,每个学生每期35公斤大米,必须交。
  王小丫:怎么带来?
  王守奇:从家里带来,你就是再穷,我不要你交学费都可以,粮你必须交,你把这35公斤交来,我就来统一安排。
  陈伟鸿:统一食物、统一标准。
  王守奇:统一标准。
  陈伟鸿:这35公斤大米够用吗?对于生活费来说。
  王守奇:如果是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就说三四年级吧,可能35公斤大米两个星期就吃完了。
  王小丫:对,那个时候孩子很能吃。
  王守奇:农村孩子特别能吃。就现在吧,这么大瓷碗,可能小孩要吃3碗。
  陈伟鸿:所以这些不足的部分就还要靠您去补,是不是前面您说的养鸡养鸭养猪,这些全部都贴在这个上面了?
  王守奇:对,对。
  王小丫:不过校长,我又在想一个问题,您说就收35公斤大米孩子就可以来上学,我要是家长的话,我觉得我肯定让孩子赶紧去、赶紧去,这多好啊。
  王守奇:但是第一个学期在我那儿住下来的不到一半。
  王小丫:为什么?
  王守奇:他说你要把我的孩子饿着了、冻着了咋办?晚上冻着了、生病了咋办?
  王小丫:还不放心。
  陈伟鸿:还挺心寒的。
  王守奇:就是啊。我就带着承诺走遍全城,翻山越岭给他家长打保票。凡是到学校,学生医药费、生病一律我包干,所以到现在都如此,我还要负责学生的医药费。
  王小丫:后来学生就多起来了?
  

农村九年义务教育(5)
王守奇:后来学生逐渐逐渐地又多起来了。
  陈伟鸿:王老师每天要干这么多活,我实在很难以理解。您每天又要教书,又要管孩子的生活,还要养鸡、养鱼、养鸭、养猪,您每天的时间表怎么排呢?能干得过来吗?
  王守奇:我是这样安排的:冬天4点钟必须起床。
  王小丫:四川的冬天可冷了,因为那个地方很潮。
  王守奇:4点钟起来把面和好,和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