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探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焦点问题:对话 >

第13章

探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焦点问题:对话-第13章

小说: 探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焦点问题:对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    衡:对。
  王小丫:你当时有没有想过去参加一个什么比赛?
  孙    衡:我觉得因为不是没上过什么班嘛,所以知道这些参赛这些途径非常少,家里像样的证书都特别少,除了几个学校的。
  陈伟鸿:就听你这么一说爸爸会不会觉得还真的是挺内疚的,孩子平时很少跟你提及他心底的这种愿望,实际上你看他也很想说能够多上几个班,多拿几个证书,未来上理想学校的时候,又多了一个敲门砖。
  孙爸爸:是,是想起来挺愧对孩子。
  陈伟鸿:但是你还是觉得如果有条件,一定也让他去上。
  孙爸爸:对,如果有条件肯定让他上。
  陈伟鸿:那您的想法是什么呢?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上呢?
  孙爸爸:因为不让孩子上将来就是怕耽误孩子的前程。
  陈伟鸿:这个上与不上是不是真的这么的重要,有没有老师和专家可以给我们解释一下。
  周   群:据我所知吧,现在确确实实很多学校有各种各样的特色班,这个特色班在招生的时候恐怕就是,比如说我是民乐或者说是数学,或者英语特长等等,肯定对学生就是在这个方面,他要拿出一些证书来,所以现在我了解到不少学校确确实实因为有这样的这个择校,关于特色班的这种择校的问题,所以孩子们实际上在小学就是要拼命地就去学。比如说我手里带过来的就是有各种各样的证书,那这个是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艺术水平考试等级证书,都是咱们学生获得的。中央音乐学院的这种考级证书,然后还有这是跆拳道的证书,然后还有剑桥英语,刚才咱们说剑桥少儿英语,现在还有什么公共英语等级考试,是吧?另外还有比如说全国少儿计算机考试等等这种证书。其实按我的理解来说,我觉得一个孩子如果真正地说是本着素质教育的这个理念,那么他去学有所长,我自己发展自己特色本身无可厚非,但是现在我觉得可悲的确实就是在于,咱们这些东西已经被拿来做了升入中学,升入高中的一个敲门砖。
  陈伟鸿:而且实际上是不是也给我们的家长,无形当中增添了太多太多的负担?
  周    群:增多了很多的压力。
  王小丫:对,我有一个同事就是这样的,他的女儿学大提琴,那个孩子我觉得跟大提琴差不多高。
  陈伟鸿:但家长也得逼着他学呀。
  王小丫:因为做电视都是要加班嘛,他也没有时间送他去学,然后这个孩子就背着一个大提琴,他还专门给他缝了一个双肩背的一个提琴套让他背着,然后他就挤公共汽车,然后所有的人都觉得的这孩子特别可怜,他也觉得特别可怜,他也不愿意让孩子去学,孩子也不愿意要去学。
  陈伟鸿:但是没办法。
  王小丫:他就说了一句话,所有的孩子都在学,我的孩子不学,那跟人家一比,人家都在这样长,他就只有这么高,那不行,所以还得让他去学。下这大雪,然后那孩子背着跟自己一样高的琴特别可怜。
  

城市择校(5)
陈伟鸿:家长的心态可能都是像小丫说的这样。
  周    群:对,比如说其实我的身份也有家长身份,比如说我的孩子没有去报任何班,到现在为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那么我们的同事都是老师嘛,同事的孩子就在报班,各种各样的班,然后我已经受到警告,就是说你的儿子现在天赋挺好的,你有没有想过几年他们之间的差距会有多大,那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
  陈伟鸿:这句话是致命的打击,我觉得。你听这句话会不会有点心动了?
  周    群:我现在还在咬牙坚持着。
  陈伟鸿:咬牙坚持。
  周    群:对,确实有这样的压力。
  陈伟鸿:我觉得像您这样的家长应该致敬,因为其实报那么多班对孩子来说,确实是承受不了的负担。
  周    群:我也可能会妥协的。
  王小丫:可能会妥协,听见没有?
  周    群:可能会妥协。
  陈伟鸿:我白致敬了一下。我们的杨教授是不是曾经了解过,一个孩子手中握有多少证书?
  ###:是,这个事前两年新华社有个报道。南京市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小学生,他获得了44个各种证书。
  陈伟鸿:天哪!44个各种证书!您觉得这种出发点是不是也是为了让他上一个理想一点的学校?
  ###:对,现在小学生当中的这种奥数热、考证热,是当前应试教育的一种新变种,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现在小升初的考试,就是升初中的考试禁止进行考试,这是国家的规定,这个规定本来也是从加强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的,但是因为学校初中学校事实上存在着,刚才讲的是种等级化的一个制度,有好学校、有普通学校、有薄弱学校,所以家长为了进入好学校,那么就要显示你的这个孩子有不同的才能,所以对各种证书的考核和奥数成绩的考核,就成为升中重点初中的一个条件,所以很多家长不择手段给孩子施压,就是为了进入重点初中获得一个敲门砖,大概齐这么个情况。
  ◆希望择校热不要愈演愈烈
  陈伟鸿:我觉得这个是家长常受的一个苦,现场的其他家长还受过什么样苦,我们不知道的。这个考级的、考证的,现在我们都明白了,还有没有别的?这个也给我们打打预防针。
  观    众:我觉得最大的痛苦,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
  王小丫:是对孩子、还是对家长?
  观    众:我觉得主要是对家长。
  王小丫:都怎么折磨?
  观    众:因为我就是通过择校现在这件事,我就不知道为什么,老让我想起以前咱们中国女人缠小脚这件事情。
  王小丫:为什么呢?
  观    众:为什么呢。
  陈伟鸿:这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    众:所有的孩子的家长都为了自己的女儿将来有个好前途,有个好出路,所以下定狠心把自己孩子的脚给它缠骨折了,缠畸形了,为的就是未来将来有可能有朝一日嫁入好人家,有个好前途。那么如果她真是说缠完了以后嫁入好人家了,没准还行,可是万一要赶上解放了,缠完了小脚以后最后小脚没人要了,这个东西怎么办?所以我觉得太痛苦了。
  陈伟鸿:这真是家长深刻的心声。
  观    众:他太痛苦了。
  陈伟鸿:这是一位遭受了精神上痛苦折磨的家长。还有没有其他家长,为了孩子的升学问题,为了所谓的择校问题尝过很多苦?
  家    长:您好,我是一个孩子家长,我们家小孩今年上刚上一年级。
  王小丫:小学一年级吗?
  家    长:小学一年级,对。但是说我从他4个月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给他学习打下基础了。为什么。
  王小丫:4个月学什么?
  家    长:4个月,为什么?有点恐怖吧!他4个月的时候,我们家刚搬到朝阳区一个比较好的学校附近,然后我们马上就把家里人的户口,加上他的户口马上挪过去,挪到当地的派出所。为什么?因为我听别人说,说如果你一个家长在这儿,或者另一个家长在这儿,或者专就一个孩子在这儿,上学都要交择校费。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城市择校(6)
王小丫:所以您得把所有的隐患都解决了。
  家    长:对对,3个人的都挪了。
  王小丫:就孩子4个月的时候,都已经打下了这个基础,做好这个准备了。
  家    长:对。
  陈伟鸿:所以会安全顺利地进入你认定的那所小学?
  家    长:对。
  王小丫:您刚才一说4个月就打好底了,我突然想起一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
  家   长:这个确实是那么回事。
  陈伟鸿:谢谢这位家长,谢谢实话实说的家长。
  王小丫:就在刚才这位家长说这一番话的时候,我注意到了我们很多,我觉得有孩子的家长都在点头。
  陈伟鸿:对,我觉得她是展示了一种比较典型的家长的心态。
  王小丫:其实我们都看过一部电视连续剧叫《中国式离婚》,那个里头关于这个孩子的教育,它不仅是一个婚姻的问题,还涉及孩子的教育的问题。
  陈伟鸿:对。
  王小丫:个里头我觉得有很多非常精彩的对话,我们来看一下。
  陈伟鸿:有个细节看看。
  王小丫:这其实根本就不是电视剧,我现在总算是明白了,听了刚才那么多家长说,他们遭受的这种折磨。
  陈伟鸿:精神上的折磨。
  王小丫:我觉得艺术真的是源于生活,但是真正的艺术就在生活当中。
  陈伟鸿:你看刚才他们说的那些话,大家不用想都能接得上来。
  王小丫:对。
  陈伟鸿:这是一个连串的过程。我想问一下孙衡的爸爸妈妈,你们在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刚才哪句台词你们感受最深?跟你们的想法一模一样的是哪句话?
  孙妈妈: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这孩子这一辈子就完了。
  陈伟鸿:你看这都不用背,直接脱口而出,孙衡的爸爸对哪句话感触最深?
  孙爸爸:也是这句话。
  陈伟鸿:也是这句话?
  孙爸爸:也是这句话。
  陈伟鸿:我估计可能家长的这个心声都是相通的,在这句话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愈演愈烈的这种择校大战,刚才这个主人公的朋友要上实验一小,虽然要上实验一小。
  王小丫:交赞助费。
  陈伟鸿:对,要交很多的钱。很多人也像男主人公一样有这个困惑,这到底是怎么了?
  王小丫:而且人家当当才6岁,耽误了什么?我原来也觉得6岁的孩子哪儿耽误了,不过今天我听了这位母亲,孩子才4个月就开始做准备。
  陈伟鸿:所以当当确实耽误了。
  王小丫:我觉得6岁已经耽误得太多了,真的。
  陈伟鸿:确实是耽误了。当然这个玩笑之余,我们还是得来看一看这个严峻的现实,我们来继续请教一下我们的专家,告诉我们这究竟是怎么了?杨教授来给我们回答一下。
  ###:择校热愈演愈烈已经成为一个老百姓难以承受之重。高昂的择校费,炽烈的择校大战,那么这个现象我想主要是由于我们长期实行的这种等级化的学校制度造成的,就是刚才讲的,人为地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在北京市因为它的教育资源比较好情况还好一些,那么在各地都有,有省级重点学校、市级、区级,然后普通学校、薄弱学校,等级森严,待遇、资源、政策各不一样。所以刚才讲到其实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到薄弱学校,除了学校风气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升学率。因为好的学校升学率比较高,所以在这么一个升学率导向下,就拼命追求到好的学校,但这个现象是严格地说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就是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全体儿童的一个一视同仁的教育,不应该分成三六九等。
  陈伟鸿:两位专家还有没有不同解释?简单补充一下?
  王晋堂:刚才有一位家长打了一个非常好的比喻,他把学生去参加这个班那个班,拿证书比喻成裹小脚,然后他要问什么时候这个小脚就不裹了。我想从这个会场上就可以看出来,咱们这个会场上是有一种潮流,是不裹小脚的,但是我们现在很多家长有这种从众心理。因为小学都在校门口,早早地去接孩子,然后家长就互相聊聊,你那孩子报什么班了,他这孩子报什么班了,结果有一家长说什么班都没报,然后旁边的家长都有一种有怀疑的眼光看着他,说你是后妈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城市择校(7)
王小丫:怎么那么负责任?
  陈伟鸿:就完全不符合潮流了。
  专    家:周老师这个孩子也很有天赋,但是她没工夫,她太忙,所以也没有给孩子。
  王小丫:没有,没有,周老师是亲妈,但是周老师她是另外一种观念。
  陈伟鸿:周老师自己在家里教他就行了。
  专    家:从这个会场上已经看出来,大地微微暖气吹,这不是“春天的约会”嘛!这个报班热会被埋葬的。
  王小丫:会被埋葬?您估计,您觉得以专家的身份觉得要什么时候差不多?
  专    家:我想这次“两会”就要通过《义务教育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它是使我们这个教育走向均衡的一个禁军令,那么随着人们的认识变化深入和教育的,大家从糊涂中逐渐清醒过来,我认为到“十一五”,2010年这个小脚就差不多不要再裹了了。
  王小丫:现在的孩子真的是挺可怜的,那所有的孩子听到刚才您说的这个消息,我觉得他们都会很高兴,家长也会高兴,其实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