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改变世界汽车工业的六巨头:传奇 >

第13章

改变世界汽车工业的六巨头:传奇-第13章

小说: 改变世界汽车工业的六巨头: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马,即使有数万人最后买了梅赛德斯、奥迪甚至是萨博。宝马的广告帮助他们形成了自己的意念,在20世纪80年代,购买宝马的不仅是驾驶爱好者,整个新兴的年轻专业人士(雅皮士)阶层都在买宝马,而他们的上一代则可能会买凯迪拉克。
  卢茨的这次行动所创造的形象告诉那些富有的美国年轻人,有这样一种东西,他们原来不知道自己需要它……他们几乎不知道它的存在。在这个广告真正开始的时候,卢茨离开了……他在1974年去了福特欧洲部。但是,他是这次时机恰当、影响广泛的宣传活动的发起人。当时,人们认为,冯·金海姆会接管整个匡特帝国,而卢茨将是金海姆的继任者。但是,两人之间紧张的关系让卢茨选择了离开。他们都深知宝马的价值,但是,没有了卢茨,冯·金海姆也可以照样生存,就像当年没有了哈恩曼一样。宝马的品牌质量在他掌权的23年间从未有过哪怕些许的变化,这在汽车业内是绝无仅有的。冯·金海姆将宝马的大旗深深地植根在大地上,它从未动摇过。
  到20世纪80年代,宝马已经成为最受那些富有的、有大量可支配资金的雅皮士认可的消费品牌。1982年推出的小型3系成为雅皮士们梦想的车型。实际上,这款车型与雅皮士的关系非常密切……连同他们所有的负面形象……以至于后来3系的标志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成为一种障碍。在营销过程中,3系与雅皮士之间的密切关系成为问题,而非优势。但是,宝马的品牌力量在当时已经非常强大,它已经深深地嵌入到美国文化当中。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汽车品牌能带来像宝马一样的积极联想,宝马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品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上每一个汽车品牌都渴望自己能有像宝马那样的身份,宝马成为所有公司的基准……卢茨的也不例外。在他加盟克莱斯勒后参加的第一次欧洲车展……1987年3月的日内瓦车展上,面对满屋子的欧洲记者,他知道该怎么说:〃如果把这辆克莱斯勒男爵(LeBaron)翻过来,你会发现,宝马有的它都有。〃
  此外,它还有很多宝马所没有的,比如道路噪音、发动机噪音、敞篷车车窗的颤动、恶劣的自动变速等等。不管怎样,在4年的时间里,它都是美国最畅销的敞篷车。卢茨是一个完美的销售大师,尽管自己对好车的追求容不得有半点瑕疵,但他可以将任何东西推销给任何人,而且他还会继续这样做下去。
   。 想看书来

第5章 对抗福特家族(1)
亨利·福特二世经营福特公司的时间越久,在聘用和解雇最高级助手的时候他就变得越反复无常。福特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政治气氛很浓厚,这与亨利二世的冲动行为有密切的关系。他经常会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炒掉高级管理人员,有时可能仅仅因为他不喜欢他们服装的剪裁。和他在一起,你心里永远别想踏实下来。
  〃要让你手下的人随时都感到焦虑和不安,〃福特二世有一次这样告诉艾科卡。在福特公司,要想获得成功,你不仅要有进取心、取得良好的业绩,你还需要避开公司权高位重的财务部门,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要保证跟老板之间不发生任何冲突。在另外一个城市的通用汽车公司当时也在形成自己的官僚政治,一个人要想往上爬,必须要遵守严格的规定,但是通用的各项规定都非常容易理解,就像书里写的那样明白,如果去机场接到上司,那就为他准备好他向自己的上司做报告的内容,完成自己的财务目标,不要太张扬,等等。而在福特,公司的规定总在变……人也一样。邦基·克努森(Bunkie Knudsen)可能今天还担任管理职务,但明天就被撤掉了,亨利今天如果心情好的话,可能会跟你讲笑话,看到你的优点,但是你很有可能明天就人头不保了。
  每个人的好运似乎都会逐渐用完,在20世纪80年代菲利普·考德威尔(Phillip Caldwell)接替亨利二世任福特公司董事长之前,亨利二世的每一名副职都以某种引人注目的方式缩短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1978年,亨利二世与艾科卡之间的冲突达到了白热化,这在福特公司董事会上已经是司空见惯的常事,但是对整个汽车业,这次冲突却是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它令全球汽车业务发生了巨变。艾科卡在这次冲突之后离开福特,转投克莱斯勒门下,从此,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随着亨利二世年龄的不断增长,公司里产生了两代人之间的派系分别。艾科卡一代的一些人……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对一心关注财务的精明小子(他们全部出生于20世纪前10年)产生了质疑。无论在销售还是设计部门,甚至在财务部门,年轻一代都更注重市场,而不像上一代那样重视财务数字,公司中似乎产生了一种两党派局面。
  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年轻一代开始敦促老板开发一款小型前轮驱动轿车与不断增长的外国竞争势力相抗衡。到20世纪70年代末,本田在CVCC发动机上取得突破之后,从日本进口的小型前轮驱动轿车开始大规模地侵吞福特的市场份额和收益。一群年轻的管理人员开始对亨利二世甘愿将这一市场拱手让给对手的做法提出质疑。这些批评者当中,有一个产品负责人名叫唐·弗雷(Don Frey),他与艾科卡同时代,曾非常深入地参加过野马的具体开发工作,进入福特公司之前,他在密歇根大学任工程设计教授。弗雷非常爱看书,而且喜欢跟别人讨论他看过的书。〃他可能是个天才,〃亨利二世曾经说,〃也可能不是。但是,他显然是个讨厌鬼。〃
  随着年龄的增长,亨利二世对他手下管理人员的要求似乎就是,只要他们不令他感到讨厌就可以了。20世纪60、70年代,在亨利二世那里失宠的人,几乎每一个都是因为他们或多或少令魔鬼老大感到不安。在福特公司,这是最大的罪,如果老板觉得你讨厌,那么即使你取得过某些成绩,迟早也会被抹煞,至于你还没来得及使出来的那些劲,就更不用说了。
  最令老板讨厌的,当然是艾科卡。
  不管一个人多有才华、多聪明、多有创造性、有多么高的生产效率或者取得过多么大的成功,只要他令老板不舒服,那么他在福特的日子就不多了。
  亨利二世进入福特汽车公司以后,呼吸到的第一大口空气不是开发出多么有突破性的车型,也不是解决了什么生产问题,而是除掉了哈里·贝内特和他的党羽。接管公司的时候,亨利二世只有27岁,由于缺乏自信心,他被搞得心力交瘁,尽管他的行为从未表露出自己的不自信。但是,到20世纪50年代末他年过40的时候,他开始不再像一个缺乏自信的王子,而更像一个君主,而且,他对任何干扰他的人都变得越来越不能容忍。他的自信心越来越足,开始逐渐疏远他的顾问,他的最后一位导师是厄尼·布里奇,这位通用汽车公司资深管理者是他在1946年聘来指导公司日常经营的,当时他还很年轻,跟这位导师学到很多经验。
  在布里奇的指导下,公司形成了井然有序的管理架构,亨利二世让精明小子们充斥了整个财务部门,并最终掌握了公司的财政大权。财务部是年轻的亨利二世处于对混乱和失败的担忧而精心组织的,这个部门让他在老福特留下的烂摊子上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到20世纪60年代,担任财务部负责人的是小爱德华·伦迪,这个害羞的单身男人非常诚实,是当年精明小子团队的一员,后来成为福特员工崇拜的偶像。他一贯低调,但是却能够行使富有传奇色彩的权力。
  20世纪50年代末,伦迪和他的精明小子同伴罗伯特·麦克纳马拉被提升至重要岗位,亨利二世开始非常倚重他在财务部门的这些爱将。当时的环境极端注重成本原则,福特公司一位前管理人员将其称为〃老大哥〃式环境,艾科卡在这种条件下练就了一种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出其不意效果的本领,20世纪50年代他制定了巧妙的销售计划,1964年他又将表现平平的福特猎鹰(Falcon)重新包装,改头换面之后成为名噪一时的野马。在20世纪50年代,数十名有才气的年轻工程师和管理者在福特公司的精英领导下成长起来,艾科卡则是他们的领袖。在艾科卡的影响下,他们中有很多人后来将克莱斯勒从危机中拯救出来。
  

第5章 对抗福特家族(2)
艾科卡在福特公司中逐级攀升,他笼络了一批新的年轻管理人员,包括弗雷、诺曼·克兰德尔(Norman Krandall)、伯特·安德雷恩(Bert Andren)、汉斯·马赛厄斯(Hans Matthias)以及哈尔·斯珀里奇等。他们大都是汽车爱好者,他们逐渐认识到,公司在重要的新型车概念开发方面不进行投资,这将是非常危险的。他们渐渐与伦迪所掌管的财务部门站到了对立面上。
  41岁那年,亨利二世爱上了出生于意大利的克里斯蒂娜·奥斯汀(Cristina Vettore Austin),两人是在1960年为摩纳哥公主举行的一次宴会上相识的。1963年,他跟妻子安妮(Anne)离婚,并在1965年与克里斯蒂娜结婚。就是在那几年,迪尔伯恩的福特高管人员开始注意到,亨利二世对比自己年轻的那些产品策划人员和工程师们变得不耐烦起来,他不再像最初时那样跟他们一起开很多会。他不再关心各种观点的产生过程,并从这些观点形成的初期就开始持赞成的态度,相反,他只去了解那些已经成形的想法,一旦这些想法让他感到吃惊,那么他立即会迫切地急于否定它们。亨利二世变了一个人。1960年,麦克纳马拉的离去可能与这个有关,〃我在福特的时候,亨利二世太忙了,他根本没空遇到什么麻烦,〃麦克纳马拉说,〃他在逐渐摸到窍门,并做得非常好。〃
  福特新的精明小子们都在仿效艾科卡,这一点也开始激怒亨利二世。
  在20世纪60年代末,诺曼·克兰德尔成为策划Mini/Max项目的领头人。这一车型内部很宽敞,没有货厢,是一款小型家用面包车,驾乘感觉与轿车相近,可以放入家用车库,它最后可能会发展为一款普及率非常高的微型面包车。20世纪60年代末,克兰德尔收集了有关数据来表明,该车型的市场空间将达到80万辆。福特财务部门的人不相信这一点,他们不愿意冒险投入数十亿美元去打造一个平台,生产这款新的前轮驱动车。由于Mini/Max项目进展缓慢,克兰德尔非常失望,后来他跟伦迪摊了牌并在1978年离开了福特。
  同时,亨利二世自己也被周围所发生的一切搞得头晕目眩,越慌乱他就越容易发怒。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福特参加的无数次会议上,年轻的工程师和产品策划人员(他们大多都是艾科卡的人)都希望公司能够制造小型前轮驱动乘用轿车。在别的会议上,他还会听到一些提议,这些提议跟他一直以来所坚信的一个观点相矛盾,他认为,小型车的利润空间也很小。福特希望继续生产后轮驱动大型轿车,因为这种车有很高的利润率。他的财务人员否决了生产小型车的提议,但是,斯珀里奇和克兰德尔这些反叛者继续进行新的调查,他们找到新的数据来证明,不制造小型前轮驱动轿车,福特汽车公司势必将走上歧路。
  这简直快让亨利二世发疯了。1982年在接受福特历史研究人员的一系列采访时他说,〃过去,甚至如今仍有很多人可能要说,看,这是用调查数据在说话,然后他们就会放心地做出决策。我认为那是废话。如果不知道公众想要的是什么,那么他们就不应当处在那样的职位上。〃20世纪70年代,艾科卡接任福特公司总裁,在政治手段上,他比斯珀里奇和克兰德尔更高明,但是到70年代中期,他也加入了小型车的争论。他跟斯珀里奇一起,力荐公司开发前轮驱动车。亨利二世拒绝了……他不赞成为美国市场、但是赞成为欧洲市场开发这一车型。这就是后来在1976年7月问世的嘉年华,公司第一款小型前轮驱动揭背车。
  艾科卡后来说,时任福特欧洲公司董事长的考德威尔(也是他后来接替艾科卡的职务)不同意嘉年华项目,但是,艾科卡却不得不去跟亨利二世针锋相对地争吵,尽管后来嘉年华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件事仍然为艾科卡最终在福特的毁灭埋下了祸根。
  艾科卡与亨利二世之间的战争充满了谋略和两面性。但是,这并不是一场公司内你死我活的争斗,因为有太多东西与这次战争密切相关……实际上是整个汽车业的未来。如果艾科卡留在福特,那么福特公司的产品种类将在20世纪80年代有极大的改观……无论业绩好坏,福特将同本田公司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