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开店十年 >

第7章

开店十年-第7章

小说: 开店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扇途ⅲ灰谕蜒矍暗睦Ь常湍芎芎玫胤吹叵炙挠⒆恕�

  现代人都有挣钱的压力,养房、养车、养儿、养老,甚至还有养情人,让人疲于奔命,甚至疲惫不堪,但你只能挺过来。金钱就像是润滑油,没有钱,生活的轮子就转不了。俗话说得好:“有什么不能有病,没什么不能没钱。”我们是平民百姓,没有生在富豪之家,老爸或亲戚不是公司老总或身居高位,我们要想立足要想发展,必须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幻想既轻松而挣钱又多,是不现实的。“临池羡鱼,不如退而织网。”开一家小店,创业也好,谋生也罢,总比睡在摇篮里做梦好,说不定,若干年后,你也能打下一片天下,让人刮目相看。

  电话卡的销售,已扩散到很多家,虽无原来的盛况,但尚未从高潮跌入低谷,陆续有其它的卡出来,使这一块的收入,持续保持着增长的势头。比如IP电话卡,比较好销的有电信的17908卡,还有联通的17910卡,利润都很可观,卖掉一张卡,基本有20元左右可赚。用IP卡拨打国内国际长途,资费较其它卡优惠。我已有十几位长期的客户,他们都是台湾人,在这边买了房子,过来安度晚年的,他们来我店里购买过IP卡,对我的服务态度很满意,有时还和我聊聊天,每个人一下子要买好几张,还会介绍朋友过来买。有时,他们买卡时忘记带钱,我会欠给他们,第二天,他们就会专程过来还钱。他们的年龄,有的和我爸爸妈妈差不多,有的可以做我的爷爷奶奶,但和我都很谈得来,都亲热地叫我“小李”。

  手机卡的销量,也是与日俱增。移动和联通公司,都有很多品种的号码卡出来。*的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后来又有市民卡。销路和利润较好的是动感地带的号码,这是针对短信比较多的用户,年轻人买的比较多。联通公司的是如意通、世纪行、包月卡、阳光卡等,后来又有特惠卡。联通的通话资费,比移动稍微便宜一点,有一阵还出来单向收费的卡,买的人特别多。只是,联通的网络信号,不如移动的好,移动的手机号码卡,比联通的销量要好很多。记得我店里一天能卖出10张左右的号码卡,每张的利润在20元左右。

  有一些老板,或是有身份的人,他们喜欢号码吉祥的手机卡,希望号码中没有带4,而且尾数最好是带8的,或者是666之类连号的,在商场上,“8”含有“发”的意思,而“66”有“六六大顺”的意思,口彩比较好,有时,谁拥有一个好号码,还是身价的象征。有的顾客迫切需要好号码,多花钱他们也不在乎。我从中看到了商机,通过*、联通公司的客户部,以及他们公司的一级代理商,出高价购进好号,然后转手给需要的顾客。一般来说,移动的比联通的要贵一些,后面三个8、三个6、三个9等,每个价格在数百到几千元,我赚的是进出之间的差价,遇到大方的客户,一个号码我也能赚几百元。有的顾客需要的是含有他们生日的号码,我也会通过渠道关系,尽量帮他们找到。

  有人会对成本高、利润薄的生意,不屑一顾,认为那是小儿科,不足挂齿,销售充值卡,就是其中的一种,当时很多人看不上眼,但我率先去做了。按利润的比例来看,充值卡的利润率,确实是毛毛雨,一张50元的手机充值卡,还挣不到一元钱,一张100元的充值卡,不过赚一元多。但你的店面位置如果不错,而手头资金宽裕的话,不妨试一试。卖充值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方便,同时,“给人方便自己方便”,多少能挣一点。有的充值卡,可以为外地的手机充值,解了出差人员的燃眉之急。银行、邮局等交费点,他们打烊早,下午五点钟他们就下班了,而且,有时还要排很长的队,浪费时间,而我们这些小店,营业时间长,充值又很方便。到后来,包括电信、移动、联通,几乎所有的通讯资费,都可以用充值卡支付。卖充值卡,不是每张能赚多少,主要是靠量的累积,像我每天能出售充值卡30张以上,合计也有30元左右的收入。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顾客是在充值前给钱,有的是在充值后给钱,这个一定要记清,免得充好了说不清楚,这种情况,我曾经也遇到过的。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件恼人的事,我在这里说一说,借此也提醒大家,出门时要留意,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那是冬天的一个下午,我批发了手机号码卡、充值卡和电话卡,经人民路,想去拙政园那边买把大的香木扇,是外地的一位朋友托我买的。为了进货方便,我在市区常常租一辆自行车来往。下午2点钟,我经过接驾桥那儿,是在人民路和西中市的交叉口,正遇上红灯,突然感到车轮动不了,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我下车弯腰检查,低头一看,果然,是几截铅丝卡在了前轮中,我就动手把铅丝掏了出来,跨上车正要用力一蹬,猛然发现,我放在车篮里的那个包,那个装有刚进的1万元卡的小包不见了!我吃了一惊,想必刚才有人捣乱,故意卡住我的车轮,趁我不备,把包偷走了!这种事,以前在电视报纸上看过报道,没想到发生在了我的身上,说明我的警惕性不高。我赶忙报了警,警车去找了一阵,没发现可疑人物。至今也没有破案,我遭受了意外的损失。

  书架的中间几层,也就是读者视线上下的三层,出租率是最好的,因此,我常要把图书做些整理,把下面的放到上面,把上面翻旧的放到下面。另外,同一排书,右面的也比左面的出租快。大多数人是右撇子,习惯用右手拿东西,所以,靠右边的图书,是最先进入读者视野,最容易受到关注的,也是最多被读者挑选的。

  租书店开久了,原来的那些书,会有很多淘汰出局,无人问津。这些书有点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把它们堆在书架下面,时间长了,上面落了一层灰尘,有天我在拍打灰尘时,心想,这些书难道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吗?它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吗?它们的命运,只能是进废品收购站吗?正在我为这些书考虑后事的时候,居然有人找上门来,说是别的乡镇的,想新开一家租书店,问我能否卖些旧书给他们?这样的戏剧结果,我当然是求之不得。我就以每本二元的价格,卖给他一千多本。过了不久,又有人来买旧书,我又卖掉近千本。这样,我既腾空了部分书架,又避免了库存浪费,还能用这些卖旧书的钱,购进新书,给书店补充新鲜血液。

  除了来收旧书的,还有昆山那边有个租书店,也不知她是怎么知道我的书店的,她提出要和我调剂图书,还带来了二百多本的言情书。这个方法本是可行的,可以互通有无,节约购书成本,但我的书店开得早,进的书又多,我每个星期都要进两次图书,图书市场上出的言情小说,港台的、国内的、有名无名的作者写的言情小说,我几乎都买过,也就是说,别的书店里有的言情书,我书店里几乎都有,读者也多见过。可是,这些书挺重的,她又特意过来,让她白跑一趟于心不忍,我就把她的书留下了,让她挑了二百本书,只是笑着对她说:“以后你还可以来,只是不要带那么多书了,我这里缺的不是书,和你一样,我缺的是钱。”

  书架有了空余的地方,我也想到要利用一下小店的空间,就准备兼营图书销售的生意。我在办理图书经营许可证时,就把出租和零售同时写上了,所以,我销售图书,并没有超出经营范围。但主要还是以出租为主,只用一个书架做零售,并在店里拉了两道铁丝,用来挂杂志之用。市区的文化市场搬到了新艺城,地方更大,批发的门店更多,图书品种也更多了。置身在花花绿绿的书海,我却有些茫然:好书在哪里?

   。 想看书来

开店十年 (13)
10、和平共处

  刚开始卖书,对哪些书好卖,还不是很了解,虽然,以前有帮读者代购图书的服务,但那毕竟是零风险的,并不算得是经验。先是进了《读者》、《知音》、《家庭》、《女友》、《时尚》、《电脑报合订本》、《读者精华本》等十几种杂志。图书的品类数以万计,我不能贪多求全,只能“沙里淘金”。武侠和言情,我不用另进的,读者可以在我店里借阅,若需要收藏,我可以代他们购买。进的书籍方面,世界名著,中国古典名著,《围城》、《边城》、《抉择》、《玉观音》等几十种小说,《苏州风俗》、《苏州状元》、《苏州园林》等地方风情的书,还有电脑操作的书,《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对照小词典》等词典类的书,也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儿童图书方面,感觉花里胡哨的,就进了一套《科学家的故事》,漫画书之类没进。小学生、中学生的作文辅导也进了几本。在销售过程中,会倾听读者的意见,看他们需要什么书,再进行调整。

  由于小店的面积有限,卖书这一块,也没想怎么做大,只是希望出租和零售“相得益彰”,就如兄弟一样,能相互促进。就是出租过的书,有的读者也愿意买下来,一则是书店里他暂时买不到,二则我这里卖得便宜,租过的书,不论原价多少,每本最贵不会超过10元。很多读者希望能买到有关人生、职场方面的书,比如《方与圆》,比如《卡耐基成功之道全书》。《疯狂英语》当时卖得也不错。想消遣的话,他们来租书看就行了,而买书,是希望对他们的成长有所帮助,有所启迪,是要珍藏的。一本好的书,能影响人的一生。可惜现在的书市,糟粕多,精华少,都是些野草杂草,很难有芳草,书的内涵越来越缺失了。书的厚度,只与书的价格有关系,和书的价值没有关系。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不知不觉,已到了1999年的年底,算起来,前前后后,我开了六年的店了,开始两年在老街,收支基本持平,挣钱是从搬出来开始的。经商之船,在生活的河流里,没有大起大落,相对平衡地行进着。翻翻存折,也有20多万的存款了。小店的生意虽然不错,但在大家的眼里,并不起眼,不过是一个小书店而已。我也不喜张扬,在同学朋友中,我在中游,比我过得好的有,比我落魄的也有,我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暂时达到了安居乐业的目标。让我感到惋惜的是,有一位姓支的同学,在这年患上肾癌,不幸去世了。“生命诚可贵”,可叹人生无常,才走到半路上,我们就永远走散了。

  2000年春天,又一个对手出现了。仅仅距离我20米的地方,新开了一家书店。那里原是一家化妆品店,店老板是昆山千灯镇人,千灯是顾炎武的家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就是顾炎武提出来的。这位店老板原来在染织厂当技术员,会调色配方,这回有家染色厂要聘请他,月薪高出了他开店的收入,于是他就把店转让了,让给了现在开书店的。

  这位开书店的,年前曾来过我店里,问过开书店的一些情况,我当时料想他有开书店的打算,但没想到就开在我的旁边。后来听说,他没有开店的本钱,是他的哥哥和姨父资助他的。他的哥哥在市经委开车,他的姨父原来在中学当教导主任,现刚调到小学做校长。有了这层背景关系,我想,他开书店是可以赚钱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愁资金,二是不愁销路。

  我之所以乐于租书,而没有做大卖书,主要顾虑就在销路上。开书店和开服装店差不多,总有一些卖不掉的,就会成为积压,日积月累,这数量可不容小觑。开零售书店,藏书量很多,但积压会蚕食小店的空间,又压死了流动资金,如果事先没有把握,开书店还需慎重。要么是开在学校边上,卖教辅书、考研书之类,利润高,还能撑活;或是开在闹市区,卖报刊和畅销书,反正闹市区卖什么都可以赚钱;除此之外,当三思而后行。

  我的店面也可以卖报,但由于卖报比较琐碎,每天有新报,流量又很大,本来我办理租书就很繁琐,就不想在卖报上花费更多精力。我是人,不是机器,总得让我也有点空闲吧?开店挣钱没错,但我也不想为钱卖命,要是钱挣到手了,人累趴下了,值得吗?我挣的这点钱,可能自我感觉良好,但当时在我们镇上,有些开厂的搞房地产的承包工程的,拥有百万、千万、甚至上亿元资产的人,已经不在少数了。但我不想和他们比。和他们比有什么意义?钱是挣得完的吗?“山外有山楼外楼”,外面的世界大得很,我们只要走好自己的路,就可以了。没有倚天屠龙,难道就不能笑傲江湖吗?

  我并不怕竞争,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