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开店十年 >

第23章

开店十年-第23章

小说: 开店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的,这样有品位的店,真是很赏心悦目的。可是,我们不是靠别人养的,我们首先要养店,店才能养人。无论开什么店,都需要精心经营,生意不好,是会影响心情的,影响心情比影响收入更糟糕。

  城市和小镇还是有些区别,十年前,城市里的鲜花店,就开得很兴旺了,而在我们镇上,花店里卖的还是假花,结婚人家买的花瓶,瓶里插的也是假花。我想,花店是想卖真花的,毕竟真花更鲜艳,而且有香味,意义也不同。但这里毕竟是小镇,怕是进了卖不掉吧?鲜花的保鲜期短,卖不掉就烂掉了。只在每年的2月14日,这一天是情人节,花店才会出售真花,能卖掉一百来朵红玫瑰。

  含香花店是镇上开得比较早的,在迎宾路上,原先也是卖塑料花,逐渐的,有不少客户需要鲜花,比如结婚用的玫瑰花,开业用的花篮等,花店的老板娘,当然不会回绝上门的生意,就按客户要求进了鲜花,还试着进了一些鲜切花,并学会了插花手艺。没想到,真正的鲜花有卖后,假花就卖不动了,人们都喜欢购买鲜花了。每天置身于香气馥郁的花店里,心情也会变得美丽吧?

  很多新事物,只要有人带个头,很快就被人们接受了。鲜花的需求量,一挨开发出来,销量很是喜人。公司开会,办公室里会放几盆鲜花;商店开业,门口会放置两排花篮;开工剪彩,也需要鲜花点缀;新婚典礼,玫瑰表达爱情;亲友生病,鲜花水果送关心……特别是那个花篮,利润很高,那个竹篮还能低价回收过来,重新插上鲜花,能重复利用。

  生意刚做出头眼,渐入佳境时,房东要把店面收回,说是要自己开花店了。这种现象很普遍,是很不道德,也很让经营者伤脑筋的。如果租的店面只签一年协议,那到期后,房东很可能会以自己要开店为由收回店面,有的是真的自己开了,有的是高价转租他人。最让人不平的是,房东眼见你生意做得不错,房租到期后,硬生生地把你赶走,做起和你原来一样的生意,这不是明着抢你的生意吗?你这一年的忙乎,成了给房东打基础了,你说冤不冤?

  幸好很快租到了房子,含香花店搬到了马路对面。要是一时租不到店铺,这初尝甜头的花店,就得夭折了。打过交道的顾客,是认人的,就是看到老板才进店;有的是认店名的,认准了这块牌子,直奔目的地而来;如果熟悉的老板和商店都没找到,才会到新的店里消费。顾客看到原来的花店易主,会下意识地四处张望,看到对面有一家含香花店开着,自然一脸欣喜,转身就过去了。房东虽然借了光,但生意并不好,她可能积极性就不高了,整天就和人搓麻将,无心打理花店。一年后,花店就租掉了,开了一家美容美发店。

  含香花店搬到新址,老顾客依然找上门来,新顾客在日益扩增,生意丝毫不受影响。不到一年,她就盘下旁边的店,把花店扩大经营。她还学会了布置婚车,给婚车妆点99朵或999朵玫瑰花,以表示天长地久的爱情。这样的生意,自然有得赚了,在劳动节、国庆节期间和春节前的结婚高峰期,她和家人加班加点地布置婚车。看到喜气洋洋的新郎新娘满意地开走婚车,她的脸上也绽开了祝福的笑容。

  花店确实能陶冶人的性情,满室的花香,满眼的红花绿叶,似乎把春天浓缩在了这片天地,让人的心里也充满了爱心。一个如花的女子,一份美丽的事业,把娇艳欲滴的鲜花和生机勃勃的美丽,通过这个花店,通过这双手,传递给爱美的人们。我并不熟悉花店的老板娘,但花店隔壁的油漆店是我的同学开的,有时经过闲聊时,同学笑着说:“虽然我的油漆店比花店开得早,但我还是有点不忍心继续开在她的旁边,油漆的味道,会杀掉不少花香,我想搬走了。”我笑道:“她的花店开在你的旁边,生意又如此繁忙,对你是有好处的,因为来买油漆的人,闻不到油漆味,只闻到花香了。”

  苏州园区有位朋友,他的妻子也是开花店的,前年就听说,每天能做3000元的生意,如果只有一半的利润,也有1500元,有能力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了。女人如花,花店是适合女人开的,男人“拈花惹草”就有点另类了。有时,一束鲜花,就能赢得一份爱情。开一家花店,是带点浪漫色彩的,但千万记得,你不只是一个欣赏者,更是一个经营者。眼前虽是“花花世界”,脚下却是“滚滚红尘”,我们要像经营爱情一样,经营花店,让它花香四溢,天长地久……

  

开店十年 (33)
30、把握现在

  我们的人生之旅,不过百年,也就三万个日夜,在无穷尽的岁月里,不过是白驹过隙。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同的是各自生命的精彩。如果生命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将如何面对?昨天的已经过去,沉湎和懊悔,都于事无补;未来的尚未来到,着急上火也没用;我们能把握的,只有现在,把现在打理好,规划好,我们才有幸福美好的今天与明天。

  有时,我们会有困惑:人为什么活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的生命并不仅仅属于自己,要珍惜,还要传承。活着的意义,可以仅仅是活着,这是基本的生存权利,也可以广泛地延伸,为己为人为国为民等。人的肉体是相等的,有区别的是信仰和品德。有的人争权夺利无恶不作,有的人舍生忘死为民请命,有的人为富不仁一毛不拔,有的人慷慨仗义慈悲为怀……不管为什么,既然活着,你可以选择活着的方式,也可以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当然,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法制和道德,是规范社会秩序的两把标尺。

  幸福是什么?幸福只是一种感觉。幸福和地位、学历、美貌、金钱,都没有因果关系。幸福是心灵量杯的水达到沸点的一种升腾;幸福是情感相熔出现火花的一刻欢呼;幸福是历尽风雨后天空出现的一道彩虹;幸福是合家团圆平安健康的一张合影;幸福是久别重逢喜极而泣的一双泪眼;幸福是冰释前嫌重归于好的一次拥抱;幸福是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几十年后的一次深吻……幸福买不到,抓不住,但能从内心感受到。

  每个人都有光亮,无论耀眼还是暗淡,都可以照亮自己照亮别人。如果是一支蜡烛,那就照亮一间屋子;如果是一盏路灯,那就照亮一条街道;如果是一把火炬,那就照亮一座广场;如果是一轮月亮,那就照亮一片星空;如果是一个太阳,那就照亮整个世界……世界就是这样奇妙,无论伟大还是渺小,都有存在的价值,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没有人会看不起。

  开店的门类已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要找到一个新项目,确实不亚于找一个恋爱对象,但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孕育着无穷的商机,有时,商机是突如其来的,甚至是莫名其妙的。持续下雨时的雨伞雨披,连日酷暑时的风扇和空调,寒流突袭时的御寒冬衣,红眼病流行时的眼药水,非典流行时的药物和口罩……畅销就是这么轻而易举。一个偏僻的地段,可能由于城市改造的新设计,而成为中心商业区,濒临倒闭的小店,变得炙手可热。商机有时就来源于气候变化、时事新闻和内幕信息。

  今年的中秋节后,在苏州地区,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兄弟姐妹之间,要给哥哥或弟弟,送一件红色的衣服,还要送西瓜子、南瓜子、香瓜子、松子、桔子、柿子等六样带“子”的食品,还要送一箱方便面,送到以后,要放爆仗,说是避祸祈福。起因据说是中秋节那天,吴江发生了一起车祸,除死伤多人外,其中有一人幸免于难,那人对着记者的镜头说:“可能是我身上穿的这件红衣服保佑我的吧?这是姐姐送给我的。”有一些迷信的观众,看到节目后,就想到也给兄弟送件红衣服,保佑他出入平安,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弄得沸沸扬扬。

  人们给兄弟送衣送物保佑平安的愿望是好的,但这种行为带有迷信性质,而且影响面极广,一发不可收拾,出乎人们的想象。现在苏州的一些乡镇,盛行这种送红衣服的做法,不论年老还是年轻,只要亲友中有兄弟的,都要送,因为别人家都送了,你要是不送,就显得不近人情。有的老人有兄弟几个,要送好多东西,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加上要燃放爆竹,此起彼伏,从早到晚,影响他人的休息,实在不能提倡,要予以澄清和制止。电视台多次提醒市民,这种送红衣保平安的说法毫无根据,大家出门遵守交通规则,小心谨慎才是道理,可人们置若罔闻。

  人们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希望亲人平平安安,适当送点东西联络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这也是好事,但这样愈演愈烈的做法,似乎还在蔓延,却是有点愚昧了。便宜的是那些商家,恐怕是捂着嘴偷笑了。且不说副食品店里各类瓜子的畅销,就那红衣服,简直是卖疯了,让服装店狠赚了一笔。镇上所有服装店里的红色棉毛衫、T恤衫、羊毛衫,全被抢购一空,纷纷去紧急进货,弄得红色衣服成了这里的紧俏商品,一时还进不到呢。市区的商场,这几天,蜂拥而来购买红衣服的人,也是如潮水一般。

  店家见红衣服如此好卖,大多漫天要价。因为是送人的心意,人们很少还价。刚开始还送便宜的,几十元一件,几天后就水涨船高,大家都挑中档以上的,价格低的不好意思出手。一件红衣的羊毛衫或T恤衫,单价在150元到200元,有几家服装店,一天的销量都有一二百件,少的也有几十件,如此供不应求的盛况,店家做梦也没想到的吧?数钱都数得手软了吧?当然,这种荒唐的商机,来得快,去得也快,估计半个月就可能冷下来了。

  虽然来势汹涌,但赚钱的服装店仍然是少数。有很多店是隔岸观火,以为不会形成销售热潮或马上就会过去的,也就没有跟风进货。这好像股市中的一波牛市行情,看似“全国山河一片红”,但赚钱的股民只占少数,大多数按兵未动,或者动了几下就退守了。这样的商机很难把握,只有那些有经验和有闯劲的老板,才会全线出击,美滋滋地捞上一票。

  商品在流通中产生效益,即便是古董,如果你一直藏在箱底,那么,一个陶罐只是陶罐,一幅字画只是字画,其价值只是象征性的。做生意不能太死板,要灵活机变,该出手时就出手。如同股市一般,我们不能正确预测到最高价,只要在自己的心理价位内,就可以出手了,要是捂着,犹豫不决,很可能陷入“高位不舍得抛、低位不舍得卖”的困境。商品也是如此,你想奇货可居地卖个好价钱,一件想赚上几百块,结果销路不畅,而人家薄利多销,一件只赚几十块,早就出手几十件,赚得反而比你多了。

  记得小时候,父亲带我去苏州玩,顺便还带了5只老母鸡,想拿到苏州的菜场卖。到了苏州的葑门菜场,鸡贩子一看是草鸡,都围过来争着要。于是讨价还价,鸡贩子肯出一斤一块八毛五,父亲想多卖几个钱,一口咬定一斤一块九毛五,少一分不卖!几只鸡,相差不过二三块钱,数目不大,但父亲很固执,咬定不松口。当时,人们收入低,喝一碗馄饨才一毛钱,挣钱不易,也难怪父亲斤斤计较。等到菜场落市时,一斤一块八也没人要了,再便宜父亲也想卖,于是,我们就拎着个蛇皮袋,离开了菜场。由于没卖到钱,父亲不舍得乘坐公交车,从城东到南门到观前街到北寺塔,我和父亲就走着逛了半个苏州城,走得脚底都起了泡。幸好半路遇到个男青年,要给怀孕的妻子买只老母鸡补补身子,总算卖掉了一只。要是父亲肯让步,这几只鸡早就脱手了,不会跟着我们逛了一回苏州城。

  我的数码店,已于前天转给了一个浙江人,她卖东海水晶工艺品。今天过去拿钱时,我看了看,也问她生意如何?她笑着摇头说:“不好做,两天就卖掉一个玩艺,房租也做不出。”我笑着安慰她:“慢慢来,等商城有稳定人流后,生意会好起来的。”她笑道:“生意好做,那你怎么要转让给我?”我笑着说:“我想换个行业做做。”旁边做化妆品生意的老板和我闲聊,他说:“那卖手机的柜台生意不错,昨天卖掉六部手机,你当初怎么没想到卖手机?”

  其实,我是想到的,数码产品和电脑配件的生意冷清,我就想添加点别的卖,当时就想做手机,因为手机的利润可以,我征求了弟弟的意见,他这几年一直在做手机和配件生意,对这行比我熟悉。弟弟说:“恐怕不太好做,你这店面小,又卖其它东西,做手机最好是做成专业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