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开店十年 >

第17章

开店十年-第17章

小说: 开店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在电话里,告诉车主那车牌藏匿的地方。三番五次发生这种情况,可把车主*了,终于有人报了警,警方很快破了案,抓获了那伙为非作歹的小偷。

  顺便说件事。我们都痛恨小偷,但很多时候,我们的胆小怕事,我们的明哲保身,无形中纵容了他们,也使他们变本加厉,有恃无恐。我的店里也被偷过几次,有一次,我还在车上抓住了小偷,但在他把钱还给我后,还是把他放了。前几天,我还亲眼看到三个新疆小偷,不到一分钟,就偷了一位骑车背着挎包的女孩的钱包,他们的旁边,还有三个小偷在掩护。当时,我没有挺身而出,也没有大声叫喊,等小偷们散去,才提醒了那位女孩,但为时已晚。我很自责,也很无奈。如果就一个小偷,我会斥责并制止他的偷窃行为,但他们五六个人,也许身上还藏着刀,我也怕麻烦或伤害,就视而不见了。小偷就在人们的眼皮底下作案,当场有好几个行人看到,可谁也没有站出来。人心真的麻木了吗?我们的社会,真的缺乏正义感了吗?有时,我戏谑地想:是否我弃文从武去,练就一身功夫,学学霍元甲,或是大刀王五之类,为民除害、伸张正义?当然,这也不过是想想而已。

  偷盗横行,我们不能制止,就只能采取防范措施。2001年的时候,沈老板就洞察了其中的商机,他是小镇上第一家销售各类防盗门的,在他之前,人们一般只是安装防盗窗,难得有几家装防盗门,也是从苏州市区采购的。现在的小区,对住宅的安全要求很高,大门有保安,楼道有电子安全门,住户的第一道门,一般都换上了厚厚的防盗门。这可不是前几年自己请人焊制的简易防盗门,现在的更美观、牢固、安全。尽管如此,小偷还是神出鬼没,叫人防不胜防。有好多人家,是失窃后,才想到“亡羊补牢”,重新安装了防盗门窗。

  安全系数,是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这对沈老板的防盗门生意,是个绝对利好的趋势。高档一点的防盗门,通常是1200元到1500元,平常一点的,不到600元。卖掉一扇防盗门,利润在200元到500元。天天有人来买防盗门的,有时,一幢楼的住户都会请他安装。一是他开得早,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相互介绍的比较多;二是他的做工好,沈老板学过木工,他请的帮手以前是泥水匠,装防盗门已是得心应手。安装防盗门,虽然并不复杂,但也需要基本的经验,因为要齐整,开关不能卡,要轻松自如,如果不懂点木工和泥工的活,一个生手是装不来的。

  防盗门的生意,是越做越好了,附近乡镇的居民,也有不少过来购买。现在,是不存在“独门生意”的,有人看到你生意红火,马上会有同样的店开出来。镇上也新开了两家卖防盗门的,但生意都不如沈老板的,有趣的是,其中有家销售防盗门的,只卖不会装,特地要请沈老板帮忙安装。当然是有偿的,装一个门的手续费是150元,这不是给沈老板送钱吗?有序的竞争,本身并不是坏事,对价格、质量和服务,都会有促进作用,只是没想到,竞争对手会成为他的“助手”,不免让人有点意外。

  如今,沈老板的桶装水生意和防盗门生意,都相当的顺利。没有零零碎碎的兼营,就这两项,已使他志得意满。而且,他也不是很辛苦,送水和装门,都请了帮手,下午五点半,他的店就整时打烊,不用开夜店。在他旁边的是个饭店,饭店老板常常羡慕地说:“还是你经营有道,我们饭店,每天开到凌晨一点,赚得还没你多。真是吃力不赚钱,赚钱不吃力啊!”沈老板笑道:“民以食为天,你的饭店也不错啊!我们的门,一家装一扇就够了,吃饭可是顿顿少不了的,你就多做做少赚赚啰!”

  走走看看,做生意的花样,真是层出不穷。很多不起眼的小商店,什么裁缝店、窗帘店、复印社等,其实都很不错的,有的已开了几年、十几年,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如果你资金有限,不妨也从小开始,也许若干年后,你也是位响当当的人物!君不见,叱咤风云的联想电脑,当年只是几个人的小公司;名闻遐迩的春兰集团,当年只是个村办五金厂;享誉中外的波司登羽绒服,当年只是个服装小作坊……我们今天,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是自身难保的穷小子,可是明天,我们也可能开拓一片希望的田野!也可能创造新的辉煌!也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抒写华美的篇章!

  

开店十年 (26)
23、电脑培训

  据说,如今我国的网民,已有一亿多。如此庞大的数目,意味着什么?对于相关的电脑生产商、软件商、游戏商、门户网站、电信行业、SP服务商、计算机教学、以及企业和个人,都蕴含着巨大的商机。现在拥有一台电脑,已不足为奇,这和现在拥有一台彩电、一个手机,从普及率来说,相差无几。可是,1995年时,谁能拥有一台电脑,绝对是让人刮目相看的,电脑价格昂贵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电脑在人们的意识里,是精密的高科技产品,一般人根本不会接触它。

  94年下半年,我还在老街上开店,距离我20米的地方,新开了一个店,也是个租书店。店老板是一对夫妇,女的是上海人,上山下乡时,去新疆支边,在那边和一位姓宋的青年结婚了,几十年过去,小宋已变成了老宋。上世纪70年代末,知青返城时,女方并没有回城。1990年,他们举家回到了上海,可户口虽然迁回了城市,却没有住房,几个兄妹也帮不上忙,他们只能自找出路,想做点事,攒点钱,好在上海有个落脚的地方。

  他们夫妇,带着一位残疾的女儿,在上海的周边找事做。不知怎么的,就来到了这个小镇,并且留了下来,还开了个小店。老宋夫妇每人有几百块退休金,原先在新疆工作的厂里,每月会给他们卡上打钱,这点钱,可以勉强维持生活,但女儿让他们操心,他们想在有生之年,尽量积蓄一些钱,好合计女儿以后的生活。他们的店和我的店距离很近,我过去看过,还和他们闲聊,他们坦白承认,是看到我的租书店生意不错,才学样也开了一个,投资不多,以为好做的。

  他们的生意远没有我的好,一则他们刚开,书还少,二则我是本地人,熟悉的人多,一般租书的都来照顾我的生意。老宋喜欢下象棋,棋艺精湛,我和他下过几盘,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他们坚持了两个月,支撑不下去了,把书都盘给了我。他们一家三口,就住在店里,没了经济来源,生活很清苦。过了不久,我看到他们夫妇在帮人带孩子,两个小孩,很小,还不满一周岁。外企里白领阶层的,夫妻都在上班,生了孩子没人照看,就有好心人牵线,介绍给老宋夫妇,老宋夫妇满心欢喜。

  老宋的女儿叫宋志英,那年20岁,一条腿是瘸的,但没用拐杖。准确地说,宋志英是身残志不残,她虽然没有去上班,但也能凭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了。她很聪明,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笔好画。老宋说,他心疼这个女儿,但父母终归要老,照顾不了她一辈子,所以,在女儿小时候,他就请人教她学画、写字,女儿也争气,刻苦用功,学得很出色。他们在店里的墙上,贴着她的字画,还在店门的玻璃上,贴着“承接写字、画画业务”的广告。著名的罗马磁砖公司,就请她画过很大的壁画,一些蹓冰场、舞厅和工厂,也陆续有人请她画广告。

  这年临近春节时,宋志英连着三天,在人流集中的菜场门口,摆上桌子,当场写春联。当时还没有印刷好的广告,家家门上贴的春联,有的是自家涂鸦的,有的是请会写字的老先生写的,过年前,以前也有人来卖过写好的春联,买的人挺多的。宋志英是当场挥毫,吸引的人就更多了。她的字确实很好,轻盈中透着骨气,有刚柔相济的笔韵。而且,她还有一手绝活,上下对联,她可以左右手同时书写。两只手同时写出不同的字,笔法又对称,没有差错,这是很新鲜的,大家齐声喝彩,纷纷解囊。年前三天,从早上六点到晚上五点,她就专门写对联卖,一天可以售出将近200幅春联,每幅5元,去掉成本,三天也能挣2000元左右。

  1995年春,有一天下午,我和老宋下棋,老宋对我说:“小李,我女儿想买台电脑,这东西贵得很,对我们又没用处,所以,我们不想买,可她闹着非要买,说是她要学电脑,你说,我要不要给她买,值得吗?”我对于他家来说,不过是一个外人,老宋能如此坦诚地征求我的意见,是出于对我的信任,我对电脑一窍不通,但当时的潜意识中,却有一种预感:学会电脑,肯定是非常有用的,就像是知识储备,将来会用得着的。于是,我说:“好啊,既然她有这个积极的想法,应该支持她!”不久,他们就把电脑买回了家,听说花了八千多元,几乎花尽了他家的积蓄。

  当时的电脑,听说还是386、486的配置,是采用dos命令操作的,操作起来较麻烦,还需要记忆键盘。微软的Windows95刚发布,但很多电脑还没装这个操作系统。宋志英买了很多电脑书,用了两个月的时间,通过自学,基本学会了操作电脑。我去他们店里,(可能不叫店,而是他们家了,)对这个高科技产品,是很敬畏的,从不敢上去摸一摸,怕它娇贵,摸坏了可不好,这是他们家的宝贝。有时,看到宋志英坐在电脑前,啪啪地打字,很是敬佩,不只是敬佩她的聪明才智,更因为她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心灵。

  经过他们家的门前,可以望见里面的电脑,曾有几位女孩,可能是去应聘文书,需要熟悉掌握电脑操作,而当时一般人是买不起电脑的,她们以前学过电脑,但不是很熟练,想再巩固一下,于是提出来,希望借用宋志英的电脑,让她们操作几个小时,她们愿意付酬。电脑放在家里,除了自己用时发挥作用,闲置也是一种浪费,既然有人愿意付钱学一下,何乐而不为?宋志英同意了,以每小时20元收费,她们练习打字,二三个小时,自己因此有几十元的收入,真是不错的一条财路。

  这种临时借用电脑的人,毕竟极少数,一个月不过碰到一二个,如何才能让电脑发挥更大的作用呢?正当宋志英跃跃欲试却找不到办法时,机会上门了。苏州同创电脑公司的一位负责人,某天偶然经过宋志英的店前,看到了里面的字和画,大为欣赏,在欣赏的同时,也看到了那台如新娘一样盖着红盖头的电脑。经过和宋志英的交流后,他主动提出,可以和宋家合办电脑培训,办班初期,公司提供培训所需的电脑,另外派一名培训师常驻,提供初级和中级的培训辅导,利益五五分成,到她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技术,公司退出管理,电脑可以赊给她,等她赚钱了再付电脑款。

  这等好事,简直是在她正感到饥饿的时候,天上掉下个馅饼,岂有不吃之理?她不用担心这是陷阱,因为她只是提供培训场所,别的都由同创公司铺垫,再怎么着,她也不会吃亏。说做就做,1995年6月,15台电脑搬进了她家的店面,她也在菜市场、居民小区、女工住宅区、邮电局等外,张贴培训广告,正式开始电脑培训的生意。说明一下,当时的乱贴乱画,几乎没人管理,现在是不允许这样胡乱张贴广告的,城管部门会进行处罚,人们对这类“城市牛皮癣”,也早已深恶痛绝了。

  培训生意一炮而红。当时,镇上就她一家开办培训,很多有理想的外来妹,也喜欢来学电脑,本地的年轻人,也都报名学电脑。随到随学,学员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为期一个月,每人不少于30课时,若到时没学会,可以免费再学,直到学会为止。宋志英的服务态度好,认真耐心,为人和气,尽管,她那里的培训收费高,初级400元,中级500元,而市区的培训收费,通常只要150元,但人们还是喜欢到她这里来学,很多学员成了她的朋友。更为有趣的是,有好几对男女学员,是同来参加培训时,相识、相知、相爱的,她这个培训班,还是一座鹊桥呢。

  到1995年的年底,电脑培训班,已由她一人操持了,同创电脑退出经营,并把电脑作价卖给了她。1996年上半年,她不但付掉了同创公司的电脑欠款,又添了五台电脑。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同时教几十名学员,他们的学习进度又各不相同,她感到很吃力,于是把一个优秀的学员留下来任教,又请了一个夜班的电脑老师。那时,我的店已搬到了新街上,宋志英的妈妈,常来我店里借书看,跟我聊到她家现在的电脑培训班,她说:“生意是不错,就是女儿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