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官运全集 >

第116章

官运全集-第116章

小说: 官运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物极必反,这是事务发展规律,世界上任何事情逃脱不了这种命运。我也是时候该离开了,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

    林锦鸿有些诧异,眼前的老人绝对不是普通的工人,不然不会有这般谈吐优雅,“老人家以前在电子一厂担任什么职务?”

    老人哈哈一笑,“小伙子,你这话问的有些让我难以回答啊,要是你有兴趣,我倒可以现下宝。”

    林锦鸿看了下手表,才八点半没到,时间还很宽裕,遂点了点头,“有兴趣,当然有兴趣,老人家,我们找个地方坐下,随意聊聊!”

正文 第132章 视察电子厂(二)

    林锦鸿和那个老人找了个角落,铺了张报纸就坐下。老人悠悠的吸了口烟,缥缈的烟雾袅袅而上,将他那张满是皱纹的脸遮挡着,睿智的双眼流露着无限的缅怀,一个有故事的老人通常喜欢缅怀过去,眼前这个老人也不例外。老人姓张名庭桂,他一报出自己的名字,林锦鸿便明白了他是谁,就是他张庭桂缔造了电子一厂的辉煌,这个传奇般的人物出身工人家庭,新康县电子一厂建厂时他才十六岁,也是第一批招进厂的工人,他刚进入工厂默默无闻,甚至连**作机器都屡教不会,只得当了门卫,干点杂工。

    张庭桂是个不服输的人,白天干活,晚上便开始自学,拼命收集有关电子产品方面的书自学,从最初的简单电路图都不认识,到后来能基本看懂电子线路板。他终于被调离了门卫、杂工岗位,进了车间当机器**作工人。到此为止,张庭桂并不满足,他继续学习,他要学会自己设计电子线路板,还是白天干活,晚上没有加班的时候便自学。他务实的态度被厂方领导看中,在此期间,从普通工人到小组组长再到车间主任,简直可以说是青云直上,饶是如此,他都没松懈过学习。

    后来那场浩劫到来,他这个好学车间主任也莫名其妙的被批斗了,他再次回到了门卫的工作岗位,每天接受工人的检查,每天要进行思想汇报。他那些辛辛苦苦收集而来的书也全被没收,张庭桂也曾意兴阑珊过,也曾想放弃过,只是每当他看到那一块块的电子线路板,他的信心便没理由的上涨,斗志重新弥漫。他开始重新收集电子书,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用黑布蒙着门窗,就着煤油灯学习。饶是这样,也经常被抓到,被当做典型教材批斗。

    就这样折腾了两三年,有一次,他被老厂长叫到办公室,那老厂长边疾声厉色的批评他,边从抽屉中拿出的电子书示意他悄悄看。那些书正是张庭桂被没收的书本,没想到老厂长都帮他收着,张庭桂感动的无以复加。

    老厂长每次一批评便是一个来小时,张庭桂每天都去老厂长的办公室接受一次“批评”。纸是包不住火的,终究两人的把戏被人知道了,那老厂长也惹火上身,被批斗的相当惨,一病不起撒手西去。老厂长临终前,张庭桂也在,老厂长拍着张庭桂的肩膀,示意他挑起电子厂这一重担,将电子厂带向辉煌。

    那**的年代终于过去,张庭桂也被平反,重新当上了车间主任,在他的建议下,电子一厂开始转型,抛弃电风扇、收音机等这些并没什么优势的项目,向元器件、集成电子线路板等精密仪器生产发展。他的建议被当时的新康县县委、县政府等领导认可,并提拔他为电子一厂的厂长兼党组书记,且由县财政局拨款两百万支持电子一厂的转型,准备将电子一厂打造成新康县龙头企业,成为新康县的标志**品牌,这样大力度的支持,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使张庭桂激动不已。

    经过张庭桂两年的努力,县电子一厂终于转型成功,在第一年的盈利就超过了未转型前那一年的百分之四十几。电子一厂由此开始走向辉煌,在三年后达到了创办电子一厂以来的顶峰,受到省市领导的多次嘉奖。由此,当时的县委书记和县长分别高升,为他们今后的政治生涯中涂下浓重的一笔。新康县新一届领导班子,有些好高骛远,认为一个电子一厂没有竞争**,便又用行政手段,强行将电子一厂分成一部分人力和物力,成立了电子二厂。又让电子一厂的党组成员通过扩大电子一厂规模的决议,当时的党组书记张庭桂强行顶住压力,没有盲目扩建,刚经历分厂,资金周转已经有些困难,如果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电子一厂恐怕就完了。

    县委领导见张庭桂没有服从组织安排,便撤去了他党组书记的职务,另派党组书记到电子一厂,让张庭桂专心负责生产经营。新上任的电子一厂党组书记很快的通过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决议,(电脑阅张庭桂洋洋洒洒的说完,默默叹了口气,“哎,电子一厂倾注了老厂长毕生的心血和希望,没想到就这么轻易倒下了,乱弹琴啊!”

    林锦鸿也暗自叹了口气,虽然之前也曾收集过电子一厂的有关资料,但是始终没有张庭桂亲口讲的那么动听。电子一厂几代人在努力,几代人付出了毕生精力,几代人寄托了无限的希望,却被一群饭桶就这么轻易的败掉了。电子一厂的故事不是极个别的,在全国同样的故事不知道有千千万万。如何走出一条富有特色国企改制之路,恐怕国家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停的**索和积累经验吧。

    “张老,你认为现在的电子一厂如果能得到外来资金的支持,还能走出这条‘死路’吗?或者说盘活这盘棋,需要多大的紫金支持?”林锦鸿再次弹出两颗烟,递给张庭桂一颗,帮他点燃,自己的那一颗也点燃,吸了口后缓缓的道。电子一厂要改制,不仅仅为了安置那几百的工人,也为了让曾经寄托过无限希望的那几代人不失望、不寒心!

    “这资金便是无底洞,贷款就达到三千多万,工人工资各项福利都好长时间没发了,欠外面的欠款也不少,各项机器设备都已陈旧,都要重新购买,那些建筑都快成危房了。林林总总的,投入的资金能少得了吗,最关键的是这根本就是个烂摊子,投入资金收不回来,谁也不希望拿钱打水漂啊。”张庭桂没有报出个具体的数字来,但林锦鸿一听到那些账目就已经头皮发麻,这还真是一滩深水啊。难道真的要老妈拿出几千万来这玩打水漂不成?

    “张老,难道我们电子一厂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吗?这些机器、这些生产出来的产品一点用处都没了,再说电子一厂曾经也辉煌过,品牌还是有点价值的吧?”林锦鸿不解的问道。他早已经完成经济学的自学考,取得了经济学本科毕业证书,对这些方面还是知道的,只不过不了解电子这方面而已,因此这些机器有没有价值他还真的不清楚。

    “这套机器虽然过旧,但用还是可以用的,当初买来时总价值一千五百多万,现在还可以抵价五六百万左右吧,仓库中原材料也还价值三四百万,生产的半成品如果找得到厂家,大概也可以抵价一千来万。这些产品本来是出口的,但对方以生产的产品不符合他们设计要求拒绝了。其实这些产品跟他们要求的没多少误差,产生这些误差也是在允许范围内的。可惜……”张庭桂没说可惜什么,但也能猜得出来,估计是厂里领导不作为吧。

    站在旁边的赵铭相抬手亮了下手表,林锦鸿见状知道时间就快要到了,遂起身道:“张老,等下还有个会议要开,就不打扰你了。最后问你一个问题,请问你有没有厂长的好人选,能带着电子一厂走出困境的人选,敢闯敢拼、思想觉悟高、经营能力强的人选!”

    张庭桂闻言呵呵一笑,“林书记,你终于问出这个问题了,我还以为要自己去找呢。我觉得现在的一号车间第三小组组长卢晓明同志是根好苗子,毕业于电子技校,曾自学考获得管科毕业证书,业务能力强,谦虚好学。”

    林锦鸿点了点头,对于张庭桂能猜出自己的身份也不感到好奇,“那好,多谢张老坦承相待,卢晓明同志我会找个时间去和他交流一下的。张老放心,给政府点时间,我们有信心让电子一厂重拾昔日的辉煌的!”

    “我相信林书记的决心和能力,不过我有句话不知道当不当讲?”张庭桂笑道。

    “但说无妨!”

    “要想电子一厂重铸辉煌,厂里的领导班子搭配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张庭桂点到即止,并没有多说。

    “我会牢牢记住张老的良言妙语的,我就不打扰张老了!”说完和张庭桂握了下手,从厂房出来,找了个工人问明二号会议室的所在地,便直奔二号会议室而去。

正文 第133章 座谈会

    子一厂二号会议室,四十三人济济一堂,二号会议室是个中型会议室。既然是个座谈会,彭玉中也没在上面设主席台,而是将所有的桌椅都围城一个圆圈的形式,就好像圆桌会议一样。这样的摆设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领导与下属之间的距离,让大家畅所欲言,使座谈会达到最大的收获。林锦鸿一进入会议室,看到这布置,便暗自满意的点了下头,这彭玉中总算还有点能力,当然溜须拍马的能力更是强。

    “大家欢迎林书记莅临指导工作!”这次说话的不是彭玉中,林锦鸿微微皱眉,向着说话的人看去,只见一个中年人正站在彭玉中身边,身材高大,国字脸,两道剑眉,看上去很有几分威仪,但是他那双眼睛却有些阴翳,闪烁不定。林锦鸿心中立时闪过一丝警惕,这样的人恐怕与君子剑岳不群很相似吧,绝对是个喜欢在暗中施放冷箭的伪君子。林锦鸿不由自主的在心中下了个定义,将那人列为不受欢迎名单之中。

    林锦鸿不喜欢那人,不仅仅是相貌长得矛盾,而是他刚才说的那句话给林锦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句话将彭玉中努力所营造的气氛冲得淡然无存。刚还坐在下面比较自然的众人都站了起来,双手使劲的鼓掌,看得出,大家都有些紧张。林锦鸿挥了挥手,淡然一笑,“这位同志说错了,今天我来这,不是为了指导工作哦!说句实话,我对电子方面的东西可是七窍通了六窍,真的一窍不通啊。我来,就是想和大家聊聊天,听一下大家的意见,集中众人的智慧,解决目前电子一厂所存在的问题。来,来!大家都坐下说话,在这,也就不认识厂里的领导了,反正今后有的是时间嘛,我们就随意聊聊。”

    他说着,在其中一个位置上坐下,赵铭相也忙在他身旁坐下,掏出笔记本和笔,准备记录,林锦鸿挥了下手,“也别记录了,就随意的聊聊而已,不要弄得这么正式嘛!”

    在场的所有人个个都有些诧异的看着林锦鸿,狐疑的坐下,刚开口出声的人听了林锦鸿的话,脸上有些红,讪讪的坐下。

    “林书记,真的什么都可以聊吗,和平时聊天一样?”一个年轻小伙子站起来问道。

    “当然,说说吧,你想聊些什么?”林锦鸿笑道,既然有人开头,那接下来就好办了。座谈会就怕大家干坐着,谁也不敢发言,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发问,别人勉强回答,这样的座谈会就是相当失败,大家都能畅所欲言,自己要成为倾听者,从大家不注意的地方获得自己需要的消息,才是最真实的,不然官面文章哪个不会做呢。

    “林书记,我过段时间就要娶媳妇了,可是现在电子厂还没开工,工资发不下来,结婚时摆酒席的钱还没着落呢。我父亲也是电子厂的老工人了,一家几口就等着厂里开工发工资呢!”小伙子愁眉不展的道。

    林锦鸿愣了下道,“要娶媳妇了吗,那真得要恭喜你了!今年我也要结婚了!对了你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结婚?如果有空的话,我也去喝杯喜酒啊!”

    小伙子眼前闪过一丝喜色,激动的道:“我……我叫林锡蒙,如……如果有……有钱的话,下个月初九结婚,还有二十来天呢!”

    “林锡蒙,下月初九,恩,我记下了!放心,会有钱,到时候真的没钱,我可以先借你,等你发工资了还我就行。”林锦鸿哈哈笑道。“好啊,两代人都是为电子厂做出了贡献,如果你们这样的家庭结婚都没钱,那会令曾经辉煌的电子厂蒙羞的。大家都要努力啊,为林锡蒙同志顺利结婚而奋斗!”

    “谢谢林书记,谢谢林书记!”林锡蒙坐下,脸上还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人开了头,接下来的座谈会开的相当成功,几乎做到了真正的畅所欲言。大家所反映的问题大都集中在工资和福利上,电子一厂已经三个月没有发工资了,曾经有工人要将那些机器设备和原材料拿出去低价卖掉,以抵工资。虽然最后被厂里制止了,但也有人偷偷将东西拿着出去变卖。甚至有些人以此发家致富的,林锦鸿闻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