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倒计时 >

第7章

倒计时-第7章

小说: 倒计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说:“中国之弊,在于习气太浮,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凡西人有利之事,中国效之,皆赔钱之事,必先正中国人之心,乃可行西人之善法。”(《光绪政要》卷二十六,据缪凤林《中国通史要略》转引)
  这是慈禧逃奔西安时,诏议变法的话语。
  这些经翰林、秘书起草的文件,于中国社会畸形病变,认识不可谓不深,而一说到纠正之法,马上就原形毕露了。
  先正中国人之心,乃慈禧之流梦寐以求,依其路径,则永远不会有实现的一天。
  如果先正慈禧之流的心——先行西人之善法,慈禧退出弄权,则正国人之心,乃题中应有之义。但是这一点,恰是中国的瓶颈,也是慈禧之流的命门。价值观头脚倒立,事情就愈出愈奇了。
  当时的政情用一个字来高度概括,就是一个“变”字,万事万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以静止的观点处理政局万难通行。变则通,不变则亡;树挪死,人挪则活。那时的中国已经到了人心思变的关头,政治改革无法回避。
  庚子之变承戊戌之逆动而来,从此中国万劫不复矣。戊戌变法被政变击败,导致政体不进反退,民间更形混乱,各种矛盾错综突出。
  慈禧出于她的棍子的本性,严密封锁开明派,而对众多顽固派网开一面。使得前者在朝中逐渐边缘化。
  经过戊戌变法惊心动魄的搅扰,慈禧对外国人恨得要命,她借义和团做排外运动,没想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是在逃到西安之后,就叫各大臣各抒己见,要求变通政治,她也要搞自强运动了。
  1901年就设置了独办政务处,派奕劻和大学士李鸿章、王文韶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这就是她最大的改革。
  政务处的启动文件长达四五千字,主要就说向来军机处为正式统汇,现在另设一个政务处,由军机大臣来领衔,遣派王公大臣参与,事情很重要,要求内外一心,实事求是,据说转贫为富,转弱为强,都在此一举。
  他们政务处的设置就是所谓救贫自强总的基础,里面还说“以西法论,有西政、西艺之不同。今学西法,欲学其事,先学其心。西人之民公,而中人多私;西人之文简,而中文太繁;西人之事实,而中事多虚;西人之方信,而中人多伪;本原大异,而徒取则于事为文貌之间,虽累万人不为功,累百年难求效”。
  这段话说的相当滑稽,可谓本末倒置,要想攻击西方的政治体制,不料却说出了对方的优势所在,又不知不觉褪下画皮,露出马脚,殊不知西方人的优势正是因为他们的政体上轨道才得以实现的。
  政务处的设置就算是这次变法最大的宣言了,但是朝廷部门权限不明,本以内阁为重,又有军机处,相当于另外一个内阁,后来又设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又是一个内阁,该衙门和南洋、北洋大臣都掌握外交枢纽,但又互不隶属,怪不得外国人要多次抗议呢。慈禧所谓痛定思痛,不过是搞部门设置而已。本来部门之间权限不明,此时增设一个政务处就能转弱为强、转贫为富了吗?真是缘木求鱼,未足为喻。
  政务处的设置是一件大事,但是问题症结之所在恰恰被他们说反了,说歪了,说崩了,说岔了。
  西安变法,企图借此既达到保专制的目的,又钓取宽容的美誉,以蒙骗外界对其垂帘继续心存幻想。自庚子以来,慈禧逐年表演一次变法改制,实际上是年年强调祖制大于变法,以保朝廷稳定。各级马仔皆心领神会,坚持“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于是这班附膻于慈禧的顽固官僚,始终据有对开明派的话语权优势和行政优势。
  清末最后十几年,改良派着迷于对牛弹琴的游戏,不惜对兽谈法,反复向一群*未改的低等政治生物吁求说法,呼叫着要改良立宪,抗议野兽动辄的撒泼,要法治、不要兽治。野兽们立刻用铁链把立宪之路锁住,并说,要保证野兽随时有马骑,要保证野兽对立宪的绝对控制权。
  慈禧对待政体改良那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僵持固守,表明了当局者对“变”的深深恐惧。这种临变的惧怕,既有来自对“前行”——推行君主立宪的恐惧,也有来自对“后退”至并非垂帘时代的恐惧。前行,意味着官僚阶层将逐渐失却特权及其护佑;“后退”至皇帝秉政,则意味着僭越者到手的大权旁落,这绝非将偌大中国当作沙盘驰骋的慈禧所能忍受。
  慈禧在废立问题上,费尽了心机,她也确实大伤脑筋,清廷的亲贵的后人,曾回忆慈禧讲过:“小的听话。”就是说,小皇帝不懂事,可以由她垂帘听政,独揽大权。
  清廷一直拒绝政治性的改良,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大踏步起来了,为什么中国没有?是谁造成了这一切,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是否在跟国际同步发展?没有,影子都没有。根源在哪里,就在于慈禧把持的清廷没有改良的意愿。在光绪帝借重康、谭、刘、杨的时代,仅仅提出了一个不痛不痒的改良方案,就引发了1898年的一场大清洗,整个改良方案全部被抹杀、禁止掉了。清廷从此以皮肤抓痒式的、极其表面的改动为自己寻求统治的合法性。慈禧及其拥趸仍然顽固地防守着自己的*政体,是他们自己并最终把自己推到了革命者的炸药桶上。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河决鱼烂 淫逞不收
中日战争提醒清政府改革军事,日俄战争促其不得不往政改上挪移。从1901年,西太后在西安下诏变法算起,其间经过了成立督办政务处,筹办新政;立宪派人物从沉寂中复苏,要求君主立宪。1904年,张謇致信袁世凯,劝他促成君主立宪。维新人士的论点,以为日本蕞尔小国,在十年内,接连战胜中俄两大国,推求其故,政治制度的现代化乃为关节:日本因立宪而强盛,中国因专制积弱。中上层人士对此认识已没有问题,舆论上则形成声势。清大吏纷纷奏请立宪,一则,可缓和矛盾,阻止革命的怒火,稍加抑制;一则,可自强其体。革命派力主推翻专制皇权。可见革命之力,乃促成立宪之力,如金沙江三江汇流,故非表面。
  1906年8月,清廷召开一次御前会议,大臣发言,讨论立宪的是非。还是铁良、袁世凯之流得势,无非是说,人们程度不够,对民众就是要管制,给他们立宪的政体,反而容易闹出事端。铁良说:“今未经国民要求,而辄授之以权,彼不知事之为幸,而反以分担义务为苦,将若之何?”他以为立宪的呼求是他们的赏赐,人民一定不会领情。袁世凯说:“天下事势,何常之有?昔欧洲之民,积受压力,复有爱国思想,故出于暴动以求权利。我国则不然,朝廷既崇尚宽大,又无外力之相迫,故民相处于不识不知之天,而绝不知有当兵纳税之义务。是以各国之立宪,因民之有知识而使民有权,我国则使民以有权之故而知有当尽之义务,其事之顺逆不同,则预备之法亦不同”,此公所说更跩,完全是价值观头脚倒立的逆动之言,读之让人汪然出涕,想去打烂他那颟顸无智的胖脸。
  这次讨论,有一位张百熙,他的话倒是空谷足音。他说:“国民程度,全在上之劝导,今上无法以高其程度,而曰俟国民程度高,乃立宪法,此永不能毕之事也。予以为与其俟程度高而后立宪,何如先预备立宪而徐施诱导,使国民得渐几于立宪国民程度之为愈乎。”张先生时任邮传部尚书,早在1901年,他就上疏陈述五条革新大计:“增改官制,整理财政,变通科举,广建学堂,创立报馆……”提倡变法自强,他对变法的内在逻辑认识远超诸人之上。
  集权的、帝王专制的统治集团,其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反人道,反人性,无一不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医学上讲一种放射痛,系指病人除感觉患病的局部疼痛外,尚可出现远离该器官的某部体表或深部强迫疼痛。临床上,有很多疾病都是以放射痛为首发症状出现,如不能及时确诊,极易酿成大患。如急性阑尾炎,它的首发疼痛部位是在上腹或肚脐周围,后位阑尾炎疼痛常向右腰及右下肢放射。又如急性胆囊炎除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外,同时可出现右肩及右肩胛下区牵涉痛。
  政治中枢若病象日笃,则其放射性危害更擢发难数,且由于私心自用的阴谋家窃得大位,一意孤行,极易发展到以中华文化为敌,以中国人民为仇,甚至演绎专制迷信、引进外来邪说,入主出奴,*专制。这样的政府——无论是晚清朝廷,还是袁氏内阁,革命党与之绝无信义和平可言。
  晚清社会,步履蹒跚如病骨支离的病夫,而其肢体(各部门)却各自恶性进补。这种进补并非*、自由、法治的医疗,而是各自为政,大肆掠夺民间资财,孜孜与小民争利,贪污腐化,徇私舞弊,一时间弥漫泛滥,官官相护,更极逾常。官场正途无望,保举捐官,多如过江之鲫,“部夺额外司员,少者数十,多至数百,补缺无期,各省候补人员较京中倍蓰,捐一县丞佐杂,不数月即正印也……他省岁计亦不下千人。时吏部投供月多至四五百人,分发亦三四百人,吏途充斥无轨道至此,官方如何得振”(钱穆《国史大纲》第八编,第46章)。政府法令对照社会情形恰为尖锐讽刺。中枢不能调整一切活动,等于瘫痪。作家萧乾先生《未带地图的旅人》曾谈到西方国家的福利从下往上做,东方国家之福利反而从上边开始,西方国家的低薪人员可以住进政府盖的廉价房,而在中国,官做得越大,福利越多。这是极有见地也非常沉痛的思索。当时社会,也即如此,小民噍类,略无喘息机会;人命形同草芥,毫无保障。而清廷治国之术,完全违反天赋*和人类本性,人是万物之灵长,但在诸多方面,又远较禽兽更为卑劣。基督认为君王及其手下“地位较高的,更像服务员”(路迦福音,22章)。这在清廷的官吏看来,真幼稚可笑。他们标举立宪的诱惑,只仿佛主人手中逗狗的骨头,晃来晃去,永远不让沾边,有眼光胆识的知识分子深知他们同特权阶层决无蜜月可言,愤而踏上采取特殊手段不归之路,为着人的价值与尊严,去做断其恶补、剜除毒疮的险峻工作。英人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尝试暗杀之性质“暗杀的存在,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任何信任”。而这种不信任的人际关系,实因国家不能维护基本的*自由以造成。
  清朝末年,经过四五年的预备仿行宪政,资政院粉墨登场,立宪丑剧走马转灯,复规定九年完成立宪准备工作,而其“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依然享有神圣不可侵犯之尊严。筹备宪政的名义下,变本加厉编练新军,收拢各省督抚的军权财政,假立宪之空名,以涂饰天下之耳目;大小满族人,握有绝对之特权,实际参政之事丝毫不容假借。
  社会大环境在逐渐发生变化,形势有形无形地威迫。当局似乎隐约有所感,然而他们的承诺实际和约定之间一开始就产生差距,并逐渐扩大。中国的政治远景只是梦幻,证据显示,愈来愈多的政改契约,最后的收场是令人失望的。
  当专制下的精神*殃及一代又一代人以后,政治上的撒谎已经成为生存必要条件,道德的堕落就成为一种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社会里,磊落自守、政治上坚持原则的人是活不下去的,生活中诚实的人是活不好的。那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社会,是罪恶和狡诈肆行的社会,是助长机会主义,助长市侩哲学的社会。
  

袁世凯搞宪政不如说是家政(1)
袁世凯长得一副莽撞的样儿,眼鼓欲出,脸胖如豕。但他的心眼极细。
  那是一个讲究文章的时代,他的幕僚群中,能文之士多如过江之鲫。恰值张之洞七十岁寿辰,要送寿屏十六幅,每幅上头都有文章,他命幕中张一麐先生执笔撰文,张孝谦书写。张先生初不解,文章比他好或至少不在他之下的大有人在,何以独独选中他呢?他的同事某某就对他说,这还不好理解吗?张之洞是文章泰山北斗,又善骂人,不好的文章敢在他面前露吗?你张一麐和张孝谦都出于张之洞的门下,寿屏送去,假如他要给文章挑刺,那就是自骂其门生,那就和袁世凯无关!张一麐恍然大悟。心想,袁世凯如此细小的事情尚且钩心斗角深入骨髓,那他用于政治角斗的精力可想而知(《古红梅阁笔记》)。
  考察政治的大臣回国后,一时间舆论界莫不希望尽快立宪。
  张謇将他自己比作小室信夫,而将袁世凯比作大久保。
  张一麐一天到袁世凯办公室,直接对他说,各国潮流均趋向立宪,中国若再拖延,恐怕在国际上的地位更加艰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