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说春秋第四部(完) >

第47章

说春秋第四部(完)-第47章

小说: 说春秋第四部(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情之后不久,有人拿了一块宝玉来献给他。准确地说,是一块璞玉,没有加工的那种。
  “你拿走吧,我不要。”子罕拒绝了。
  来人以为是子罕没有看出来这是块玉,于是说:“这块玉我请专家看过了,说是上等好玉,因此我才敢来献给你。”
  子罕笑了,之后说了一段流芳千古的话:“我把不贪作为我的宝贝,你把玉作为你的宝贝。你要是把玉给了我,我们就都没有宝贝了,还不如各自留着。”
  来人还不甘心,又说了:“我说实话吧,我有这个宝贝,很怕来往各地不安全,把它献给你是为了避免自己被谋财害命。”
  子罕想了想,收下了玉。之后,他找人把玉加工好了,卖了出去,把卖的钱给了来献玉的人,那人于是发了财,回老家去了。
  子罕那段著名的话原话是这样的:“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予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子罕这人的思维方式很别致,或者说很理智,堪称是个大智慧的人,具有典型的“春秋先贤”特征。
  十年前,宋国太宰皇国父在农忙季节为宋平公修别墅,子罕请求过完农忙再修,宋平公没有同意。修别墅的民工们就唱歌,这么唱:“白脸黑心皇国父,逼迫我们修别墅;黑脸红心是子罕,为命请命把心暖。”
  子罕听说之后,就亲自拿着鞭子去督工,鞭打那些出工不出力的人。于是,再也没有人唱歌了,大家都骂:“狗日的当官的,没一个好东西。”
  有人问子罕为什么这样说。
  “小小一个宋国,如果有人被诅咒,有人被歌颂,这个国家一定会乱的。”子罕说。
  有道理吗?太有道理了。
  宋国就是这么一个国家,一个出傻瓜的国家,也是一个出哲学家的国家。
  世界和平大会之后第二年,宋国闹灾荒,子罕去找宋平公,请求把公家的粮食借给老百姓。同时,子罕也把自己的家的粮食借出去,而且都不要借据。大夫们也被要求把粮食借出去,有的大夫家里确实没有余粮,子罕就把自己的给他们一些,让他们借出去。
  这一年,宋国虽然闹灾荒,老百姓都没有挨饿,而且,整个官场的形象焕然一新,因为好事是大家一起做的,至少老百姓是这样认为的。
  
  ——和平来临
  世界和平大会开得非常成功,但是,也埋下了两个伏笔。
  有两个重要国家没有来参加,一个是秦国,一个是吴国。
  按照双方的约定,各自的盟国各自通知。楚国故意没有通知秦国,原因很简单,他们很乐于看到秦国继续骚扰晋国。晋国也没有通知吴国,同样的理由,他们也乐于看到吴国继续骚扰楚国。
  所以,大国是不能相信的,他们总有很多小算盘。
  不管怎么样,世界和平大会的成功程度还是出乎晋国和楚国的意料的。大会结束之后不久,晋楚两国就分别派遣了智盈和蔫罢到对方国家出访,监督盟约执行情况。
  
  第二年夏天,盟约开始执行了,也就是说,朝拜之旅开始了。
  齐景公、陈哀公、蔡景公、北燕伯、杞伯等国家元首前往晋国朝拜。
  与此同时,郑国派游吉前往楚国朝拜。刚进入楚国境内,楚王就派人来让他回去。
  “你回去吧,好像你的规格不够,我们将派人去晋国问一问,到底该国君前来还是派个大夫来做做样子就行了。”楚国人也没给面子,直接赶回来了。说起来,这不怪楚国人,我这边都派盟国国君去晋国了,凭什么你的盟国派个大夫来就行?
  “哎,这你们就不对了,和平大会上你们说得好啊,说凡事要考虑小国的利益,利于小国的和谐稳定。如今我们国家闹灾荒,国君不方便出来,这才派我出来,怎么就不行了呢?”游吉也挺能说,而且郑国确实闹灾荒了。
  “别说这些,不好意思,我们也是奉命行事,别让我们为难好不好?”
  说来说去,游吉还是被赶回来了。
  原本,中原国家都跟郑国打的一个算盘,都打算派个卿去敷衍楚国人。如今游吉被赶回来了,大家知道要忽悠楚国人是没戏了。
  没办法,秋收一过,中原诸侯们纷纷上路,前往楚国朝拜去了。当然,齐国除外。
  郑简公第一个到,朝拜完之后匆匆回国了。鲁襄公和宋平公出发较晚,在路上听到了楚康王去世的消息,于是宋平公和向戌掉头回国,而鲁襄公还是坚持去了楚国。
  楚康王在位十五年,楚康王薨的前后脚,楚国令尹屈建也卒了。
  天下诸侯都派了特使参加楚康王的葬礼,而赵武派了家臣参加了屈建的葬礼,表达朋友一场的情谊。

第一五八章 孟姜女的传说
  世界和平了,这一次是真的和平了。
  连续两年没有战争了,而且也没有战争的迹象。
  不仅和平了,世界人民还很友爱,互相帮助了。
  晋平公给天下诸侯发了一道通知,大抵说杞国人民需要帮助,希望大家出钱出力出人去帮他们修建都城。
  没办法,除了楚国之外,其他国家都遵照执行,离杞国最近的鲁国、齐国和宋国出力最多。
  为什么晋国对杞国这么关怀?说起来,就要说到儿子好还是女儿好了。
  当初晋悼公登基不久,杞国国君杞桓公到鲁国访问,跟鲁成公谈起晋悼公。鲁成公对晋悼公赞不绝口,说是小孩人品好、能力好、帅气十足、有气魄等等等等,把晋悼公捧上了天,而且语气表情都很真诚。杞桓公一听,当时就有想法了。什么想法?
  杞桓公有个女儿,恰好十三四岁,生得聪明伶俐,貌美如花,人见人爱,杞桓公决定,趁别人没动手之前,赶快把宝贝女儿嫁给晋悼公,有了这个金龟婿,杞国还怕谁?
  于是,杞桓公立即派人到晋国向晋悼公提出通婚的请求。晋悼公还是个小孩,听杞桓公的人把个女儿吹得天花乱坠,当时就同意了。
  就这样,杞桓公的女儿成了晋悼公的夫人,晋悼公对夫人也是百般宠爱,后来,就生了晋平公。
  如今天下太平,晋悼公夫人就对晋平公说:“儿啊,反正也不打仗了,大家闲着也是闲着,你舅舅家的城墙都垮了,让大伙去给帮忙修修吧。”
  就这样,晋平公下令天下诸侯给杞国修城墙去了。
  儿子好还是女儿好?儿媳妇好还是女婿好?
  
  ——杞人:天生忧愁
  城修好了,鲁国的功劳最大,于是,晋平公派司马女齐前往鲁国表示感谢。同时,还转达一项命令:把过去侵占杞国的田地还给杞国。
  女齐来到了鲁国,首先表达晋平公和太后对鲁国的感谢,鲁襄公还哼哼唧唧假装客气了一番。但是随后,正题来了。
  “主公,不好意思,我家主公请你们把当年侵占杞国的田地还给他们。”女齐吭吭哧哧说了出来,他自己都不好意思说。
  “什么?”鲁襄公当时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好嘛,不错,世界和平了,我们帮杞国修城,出钱出人出力也就算了,现在还要把田地还给他们,合着世界和平给我们带来的就是这个啊。
  女齐叹了一口气,算是表达自己的同情。
  “太过分了吧?晋国是盟主啊,不关心王室的兴衰,不关心同姓的兄弟国家,却要兄弟国家牺牲利益去帮助异姓小国,今后还怎么当盟主啊?谁还愿意跟你们混啊?”鲁襄公再也忍不住了,一通抱怨出来。
  女齐对鲁襄公的说法深有同感,他也觉得晋平公这样的做法太没道理。
  “主公,算了,其实我们大家感同身受,我们也知道各个国家都有意见。可是我们也没办法,太后一定要这样,大家不敢违抗啊。”女齐帮着鲁襄公说。
  尽管很愤怒,鲁国人最终还是决定“擦掉一切陪你睡”,还感慨呢:“咱们是假睡,人家是真睡。”
  鲁国把侵占杞国的田地还给了杞国,不过,只还了一半,另一半是“历史遗留问题”。
  女齐睁只眼闭只眼,稀里糊涂在协议执行书上签了名,回晋国去了。
  
  女齐前脚回到晋国,后脚杞国的使者就到了,说是鲁国只还了一半,另一半说是什么“历史遗留问题”,还说什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类,总之,不肯还。
  晋悼公夫人一听,很生气,当时就对儿子说了:“女齐这人不行,办个事也办不好,鲁国的田地只还了一半他就回来了。要是你爹活着的话,一定不高兴。”
  晋平公也不是傻瓜,他也觉得这么做很过分,所以哼哼唧唧没说什么,私下里,让人把老娘的话转告给了女齐,意思是说这事我帮你扛着了。
  女齐听了晋悼公夫人说的话,本来就一肚子火,当时也不客气,对着晋平公的使者就发了一通牢骚:“你回去告诉主公,虞虢焦滑霍杨韩魏这些国家都是咱们同姓的兄弟国家,依靠兼并这些国家,晋国才渐渐强大起来。如果不是侵略小国,又到哪里去取得土地呢?从晋武公、晋献公以来,历代先君兼并小国的土地很多,后来还给谁了?杞国是夏朝的后代,亲近东夷,鲁国是周公的后代,我们最亲近的兄弟国家。如果把杞国送给鲁国倒还可以,怎么能要求鲁国把田地全部还给杞国呢?鲁国对待晋国,一向是贡品源源不断,珍贵的玩物时有奉献,卿大夫也时常来朝见。如今,为什么要削弱鲁国来增强杞国呢?如果先君知道这件事情,他大概会让太后自己去办理这个事情,哪里会用我这个无用之人呢?”
  晋平公可不敢把这话转告给老娘,睁只眼闭只眼,这事也就算过去了。
  
  说起来,杞国也不容易。我们来看看杞国的历史。
  周武王灭了商朝之后,照例,要寻找历代圣贤的后人加以分封。于是,舜的后人封在陈国,商朝的后人封在宋国,夏朝的后人找了半天,找到了东楼公,就封在了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杞县。说起来,杞国是大禹的后代。
  杞国从一开始就是小国,经常受欺负,因此经常搬家,就人们所知道的,就搬到过今天的山东省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迁到安丘一带。最后,靠跟鲁国通亲,算是安顿下来。不过,鲁国不高兴的时候也常常找他们的麻烦,抢他们的土地。而鲁国欺负杞国的理由很搞笑,通常是四个字:讨不敬也。杞国怎么会不敬鲁国?因为杞国是夏礼,比较简单,而鲁国是周礼,很烦琐,杞国稍不留意,就会“不敬”。
  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弱小就要受欺负,这就是真理。
  说起来,杞国也就这些年跟晋国攀上亲戚之后稍稍扬眉吐气了一些。最终,杞国在战国初年被楚国所灭,这是后话。
  《史记》中有“陈杞世家”,记陈国和和杞国,称“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
  
  杞国在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件事情就是杞人忧天了。《列子》中记载,说一个杞国人整天发愁,担心天塌地崩,于是有人来劝他,告诉他天不过是空气,不会塌;地呢,都是实在的东西,没地方可崩,所以放心活着吧。列子就评价说:担心天塌地崩的没道理,说天不塌地不会崩的也没理由,因为谁也不知道。既然谁也不知道,操这闲心干什么?
  杞人忧天,就这么来的。
  为什么这个故事安在了杞国人的头上?因为杞国人总是被欺负,早上起来不知道晚上会搬去那里,所以整天担忧,终于世界和平了,城墙也有人帮自己修了,田地也还给自己了,没别的好担忧的,于是就担忧天会掉下来了。
  类似杞国,小国的生存都很艰难,我们再来看看另外几个有代表性的小国怎样在夹缝中苦苦求存。


——许国:搬家公司
  许国出于姜姓,是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周初,被封在今日河南许昌一带。许姓就是许国的后人,得姓始祖就是许国开国国君许文叔。
  许国人民在整个西周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可是到了东周,万恶的郑国从陕西搬到了河南,开始激烈扩张,许国就成为他们眼中的一块肥肉。
  许国郑国之间有一块地叫许田,是鲁国的飞地,当初为了方便去周朝朝拜,中间一块休息的地方。为了拿下许国,郑庄公想了个好办法。他派人去鲁国对鲁隐公说:“天子东迁之后,我们前去朝觐,路途遥远,多有不便;而你们去泰山祭祀的时候,沐浴歇息也缺少落脚的地方。不如用我们的‘汤沐之邑’(社左+木)田(今山东费城东南)和你们的‘朝宿之邑’许田交换,这样大家都方便一些。”
  之后,两国就真的交换了土地,不过由于许田较大,郑国又多添了一些玉璧并且承诺,今后郑国不去祭泰山了,而是到鲁国祭周公。这一段,史称“郑伯以璧假许田”。这件事在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