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明末清初 >

第26章

我的明末清初-第26章

小说: 我的明末清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以我目前的身份处境,知道这些还早了点,不过,这位赵特使的来历很特别,而且跟我也很有缘分,所以这里先提一下。各位也可以猜猜,赵谦到底是什么来历,猜中有奖,奖秦淮艳妓一名,嘿嘿。

  赵谦此行乃是为邵巡抚入川开路,在忠州便与秦良玉见过面,适逢摇黄各路北窜,刘惟明马超这股因在巡抚进川路线,所以受到各方面的重点关注。秦良玉完胜马超刘惟明,作为一直关注此事的巡抚特使,赵谦到秦营贺捷,也在情理之中。

  秦良玉亲自点燃大帐前的篝火,我、洪春雷还有刘马等人都被邀来作陪,面对着香喷喷的美酒佳肴,我不禁为刚才连喝两大碗稀粥感到失策。难怪进大营的时候看到很多白杆兵只聊天不吃饭,原来等的就是晚上这顿,下次如果再有到了饭点不吃饭的情况,我一定知道怎么做。

  为了减轻肚子里的负荷,装下更多的美酒佳肴,我不停的跟着音乐起舞。白杆兵的音乐和舞蹈都很简单,芦笙竹笛吹奏出明快的旋律,男男女女手拉手围成一圈,绕着篝火摆手踢腿,不时发出阵阵吆喝,有些类似川西彝族的舞蹈。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探讨一下白杆兵的种族问题了。秦良玉、彭玉凤以及秦红瑶等男女侍从,他们都称自己是苗族,而在几百年以后的现代社会,忠州石柱一带好象则是土家族的地盘,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多天,后来随着历史知识的积累,我自己归纳出一个答案:或许古代对种族的划分不够细,比如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统称维吾尔,四川境内的少数民族则称苗蛮土夷,秦良玉等人现在当然是苗族,但是再过几百年,她们或许应该改称土家族。

  说到土家族,以前看过一个纪录片,据说它们就是川东地区的最早居民──巴族的后裔。纪录片还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最尚武的民族,一个是蒙古族,另一个则是古巴族。难怪白杆兵骁勇善战,原来他们继承了古代祖先的尚武精神。

  有了这个认识,后来我在组建自己的军队时,专门将白杆兵编为一个模范军,凡有先进武器首先装备他们,模范军也不负厚望,襄阳大战,一举歼灭两万满州铁骑,北伐战争又偏师出陕,沿李自成进京的旧路直叩北京的西大门居庸关,迫使傅天钧匆匆结束江南战役,重新将精锐的满州军团从江淮撤回北京。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之所以在这里提起,一方面是给各位观众醒醒瞌睡,另一方面,还是因为赵谦──当我们在这里相遇,不但我们的命运发生改变,历史也在这里开始转折。

  或许是我跳舞跳得太嗨了,引起了赵谦及同行武官的注意,有人就问这个年轻人是谁。对于这个问题,秦良玉踌躇了一下,她身边的大侄子秦朝翼代她回答,说这位是摇黄降将李严,与刘惟明马超一道反正过来的。

  当啷,酒碗落地的声音。循声望去,正好与赵谦惊愕的目光相遇。

  若干年后,重新回忆赵谦的表情,那分明是一种守财奴找到摇钱树、哥仑布发现新大陆的惊喜,只是,这种惊喜很快又被忧虑所替代,赵谦换了个碗,一碗一碗地喝酒,显得心事重重。

  赵谦的失态在同来的武官们中间引起一阵骚动。有人就曰了,一个摇黄降将,不老老实实呆在角落反省,却胆大妄为又蹦又跳胡吃海喝,这般嚣张跋扈,可是笑你爷爷的钢刀不利、斩不得你?

  没想到有人会向我发难,微微一愣之后,我这样告诉他,钢刀虽利不斩无罪之人,在下我虽然是从摇黄堆里过来的,但一个月前我也是良民,而且跟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有过交道。另外我还告诉他,摇黄在成为土匪之前,都是安份守己的良民,是什么原因把良民变成了土匪,这个问题值得所有政府官员好好思考,一味迷信用武力解决问题,只会把更多的良民变成土匪。

  我这番话不卑不亢、有理有节,那武官不知我是什么来头,再加上巡抚特使没发话,他也不敢造次。秦良玉应该听彭玉凤介绍了我的情况,这时便重新更正我的身份,说这是我们川东有名的李公子,年纪虽轻,却通晓文韬武略,这次摇黄中的杨梁二贼授首、刘马二人反正,便是他的功劳。

  秦良玉的介绍含有夸大成份,比如我就不知道我在川东这么有名,奇怪的是赵谦,他居然也认同秦良玉的介绍,说什么李公子的大名早在湖广便已听闻,赵某仰慕已久,今日一见真是三生有幸。

  赵谦的这番话看得出来发自内心,并非寻常的客套之辞,我不禁怪道:“学生一向闭门读书,不问世事,没想到江湖上也薄有微名──不敢动问大人,您是在什么地方听说过我的?”

  赵谦微微一怔,似乎有些慌乱:“我也是偶然听人说起……不过,传闻说李公子一向知行并重,喜好遍访名山大川,体察民生疾苦,闭门读书不问世事之辞,不知从何说起?”

  “这……,就当学生我谦虚好了。”好不容易有人帮我圆谎,这种机会我可不能往外推。

  “听说公子知交满天下,有几位豪杰之士,不知公子是否认识?”赵谦开始发问了。

  “大人所说的豪杰之士是谁?”

  “一位名叫杨鲁,据说是流落中原的女真贵族,一位姓林名俊杰,闽南漳州人士,还有一位则是西域人士,名叫阿丝努依维娜……”

  “阿丝努依维娜?!”洪春雷惊讶地重复一遍。

  “不错,”赵谦道,“据说是古突厥语,翻译成汉语就是天命圣女的意思。”

  “天命圣女?!”洪春雷眼睛瞪得老大,声音微微有些颤抖。

  “这位姑娘是谁?”赵谦开始对洪春雷好奇了。

  “这位是李严公子的异姓姐姐,姓洪名春雷。”秦朝翼简单地介绍。也许是得了他姑姑的指示,他并没有提及洪春雷与秦良玉的关系。

  “原来是洪娘子,幸会,真是幸会!”

  赵谦哑然失笑,目光放肆地在洪春雷身上游走。若在平时,遇到有人用这种目光打量自己,洪春雷必定视为性骚扰,并立时还以颜色,但今天不知为何,洪春雷脸色苍白,仿佛身体不适,赵谦用目光将她骚扰了个够,她竟然失魂落魄的毫无反应。

  “洪姐,你怎么了,”我望了望四周,压低嗓门小声问,“你是不是那个来了,要不要先回帐篷休息一下?”

  “没有,我没事。”洪春雷两眼发直,一看就是有事。

  赵谦笑了笑,不再理睬洪春雷,望着我道:“李公子久在湖广,一向如闲云野鹤,又如神龙不见首尾,不知为何会突然回川?”

  我真的有点奇怪了,我和洪春雷等六人明明才来到这个世界,这姓赵的偏偏好象跟我很熟,还知道我们用来掩饰身份的那些鬼话,搞不懂为什么会这样,只好含含糊糊答道:“学生乃是川人,祖上因避祸离川,时过境迁,叶落归根,有机会当然还是要回到故乡。”

  “原来如此。”赵谦的目光很深邃,还有点捉摸不定,不知在打什么主意。

  “听说李公子武艺高强,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今天有幸相遇,不如我来陪李公子玩上两招,也好为在座的诸位大人佐酒!”

  随着话声,一名外形凶恶的武官走下场来,呛啷一声,一口长剑脱鞘而出,剑身映照着篝火,在夜空中发出夺目的寒光。

  “这位英雄,这位大人,你们恐怕搞错了吧?”

  我忽然明白了赵谦为什么跟我客气,武官为什么向我挑战,只有一个原因,他们认错人了。就我所知,这世上还有一个名字的发音跟我相同的人,那就是李岩,姚雪垠的《李自成》、金庸的《碧血剑》中都有记载,此人跟随李自成造反,文武全材,是个大大的英雄……可是,且慢,李岩应该是河南杞县人吧,赵谦明明知道我是四川人,刚才在谈话中也提到这一点,应该不会误认……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位大人,李公子是个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你若要比读书写字,倒也罢了,你却要跟他比刀子,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说这话的是刘惟明,经过生与死的考验,他也算我的铁哥们了,见有人不利于我,他便开口替我挡驾。

  “必反王,你自己还是一个待罪之身,何苦来淌这趟浑水!”武官冷冷地说。

  “我知道我造反有罪,可我们既然放下武器,就是朝廷的良民了,这是秦帅亲口答应我们的!”刘惟明据理力争。

  “秦帅答应你们,并不等于朝廷也会答应,你们杀人放火,为害四川,朝廷就算接受你们投降,也要追究你们这些年来犯下的恶行!”

  刘惟明沉默,冷冷打量那名武官,忽然恍然大悟,指着那武官道:“我认得你,你是八大王张献忠的亲随,过去在八大王的营中我见过你!”转过头来看着我,似乎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那武官被指破身份,脸色大变,回头张惶地看着赵谦,赵谦淡淡的道:“梅参将过去确实身在贼营没有错,可是他早就弃暗投明,归顺朝廷,反倒是你,必反王,光是听你这匪号就该斩首!”

  赵谦的声音隐含杀气,刘惟明一惊,目光转向秦良玉。

  对方一再在秦良玉营中生事,等于冒犯秦良玉的威严,想必秦良玉心里也不舒服,这时候便冷冷地说:“必反王,赵大人既然在意你的匪号,你便给大人解释解释,你为什么要自称必反王?”

  刘惟明咬了咬牙,说道:“小人原住汉中,家境也算殷实,可恨贪官恶绅相互勾结,逼得小人走投无路,不得不反,必反二字,便由此而来。”

  “赵大人,刘惟明的话你可听清楚了?”秦良玉和颜悦色地说,“刘惟明身在摇黄,心怀忠义,此次又火并了杨秉胤梁时政二贼,为国家立下殊勋,不说他是有功之臣,起码也算浪子回头,若有人容他不下,再将他逼得走投无路,重新拾起必反王的名号,不知你我谁来负这个责任?”

  秦良玉这话太厉害了,赵谦担不起逼良为盗的责任,赶紧赔笑道:“秦帅多心了,敝人也就随便一说,绝无越俎代疱之意,请秦帅明鉴。”

  见自己顶头上司服了软,那姓梅的武官也只好罢休。刘惟明向我介绍,那武官名叫梅勇,以前是张献忠的亲卫,说到这里,刘惟明又激动地道:“早年我等初会八大王,八大王便向我等问起过公子的大名,只是时隔多年,一时忘怀,不是今日遇见这姓梅的,我竟想不起公子便是八大王也十分钦佩的大英雄!”

  等等,我今天都快晕了。难道我中头彩了,为什么人人都一付老早就认识我的模样,而且还争着跟我攀交情?

  我苦笑说:“你们是不是搞错了,八大王钦佩的英雄是李岩没有错,但那位英雄是岩石之岩,并非我这严厉之严;还有,那位英雄是河南人,小弟我是四川人,拜托你们问问清楚再烧香,否则进错了庙门拜错了菩萨,岂不是大家尴尬?”

  刘惟明转头跟马超低语几句,马超看了看我,摇头道:“八大王虽然也向我打听过李公子,可那已是多年以前,我观李公子的年纪,那时还是一个小孩子,不可能是八大王也想结交的英雄。”

  哎,这就对了!总算出来个明白人。

  我这边的公案刚才了结,那边姓梅的武官又开口挑衅:“听说摇黄在世时,身边各有一支亲卫,专一收纳悍不畏死的好汉。杨秉胤曾任黄龙的亲卫头领,武艺高强,当年黑水谷一战,黄龙身边的五名亲卫头领相继毙命,自己也落入法网,唯独杨秉胤单枪匹马杀透重围,当真凶悍之极,方才秦帅说杨秉胤死于必反王之手,不知必反王用的什么手段?”

  “这……”刘惟明踌躇起来。

  谁都听出梅勇的意思,他先夸刘惟明杀死武艺高强的杨秉胤,接下来就会以切磋的名义跟刘惟明单挑,至于是灭秦良玉的威风还是杀刘惟明的傲气,那就只有天晓得。

  杨秉胤死于洪春雷之手,刘惟明本不想捡这个功劳,可能顾忌梅勇武功高强,他掉头看看洪春雷,想知道洪春雷是个什么态度。洪春雷却沉吟不语。我见洪春雷闷不作声,一付魂不守舍的模样,似乎没把握斗那姓梅的,也有些手足无措。马超轻咳一声,向我使了个眼色,我心头一喜,顿时领悟。

  “杨秉胤虽然武艺高强,不过我们这边也有高手,”我笑嘻嘻的拍拍马超的肩膀,“马超和杨秉胤,以前都是摇黄的亲卫头领,你猜他们两个谁更厉害?”

  关于马超的来历,我听刘惟明说过。当年刘惟明杀官造反,马超便是他左膀右臂,后来一起投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