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后宫:懿安秘史 >

第47章

大明后宫:懿安秘史-第47章

小说: 大明后宫:懿安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的猜测在烈火燃起的那一刻已经是多余的。一段前尘过往,将永远埋葬在这熊熊烈火之中,没有人会知道。这将是一个永远尘封的秘密,无人再敢提及。也许,容皇贵妃这个人,也将从此在大明朝的史册上消失了。

  天启七年十二月初十日,皇上下诏,册封慈庆宫的两名宫女小竹、小荷分别为安慧、安然郡主,并为两人赐婚于两名京官。圣旨即下,两人痛哭失声,宁愿死也不想离开张嫣左右。张嫣好言劝说,并许诺,每三年,两人可以回宫一次探视她,两人终于勉强答应出宫。

  天启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小竹小荷以皇家大礼嫁出宫外。

  次日,王之坤来慈庆宫辞行。张嫣笑道,“你个小东西,本宫还正要跟皇上面前把你要了来,也好给我做个伴儿,你倒是抢了先机,同陛下请了旨,去德陵给先帝守墓,倒让本宫无话可说了。”

  王之坤笑道,“这紫禁城里头的宫女太监多了去了,少了小荷小竹她们,您没准儿心疼那么几天,没有我,您才不会在意呢。”

  张嫣嗔怒道,“行了。知道先皇在你心中比我重要。你去守护他,我还高兴呢。只是,我心里就有这么个疙瘩。从来,我总以为,在先帝心中,我是他最放不下的人。没想到,他更离不开的是蓉儿啊!”

  王之坤一听,先是一愣,想了想,却笑了,“原来皇后娘娘也是会吃醋的。不过,奴婢今儿告诉您个实话儿,先帝这一生,心里头除了您,没有别人。”

  张嫣道,“你不要再诓我了。先帝那份遗诏,是你帮着他写的。你作何解释?”

  王之坤恍然大悟,一拍大腿,叹道,“皇后娘娘更是误会了陛下。”说完,又是一声长叹。

  张嫣忙命他速速说明原委。

  王之坤娓娓道来,“先帝对于当年皇后娘娘之元子小产之事一直耿耿于怀。后来,先帝知道了,此事与容皇贵妃有着莫大的关联,一时间,难于接受。后来,皇次子夭折,满朝文武提请册立皇三子为太子,皇上也别无他法。但是,他想到容皇贵妃心机之深沉,恐怕他日不是娘娘您能够应付得来的,故而命臣写下了这封密诏。直到后来,信王受命于危难之间,这份诏书看来似乎没有了意义。但是,皇上偏偏又顾虑到了一些从前的事儿。所以,就没有改变初衷。”

  张嫣听闻此言,仿佛被抽空了一般,意识竟也全无,口中念着“蓉儿”两字,目光迷离。眼前,只有前尘过往,历历浮现。从那一年,容珠初次入宫,到后来的每一次宫廷剧变,在寂寞的深宫之中,两个同样悲苦的灵魂生受着无比的煎熬,也一同见证着一个王朝没落的最后年月。这一路行来,孰是孰非,如何来分辨?自己这一生,果真完美无瑕吗?张嫣第一次茫然了。不经意的,泪水将视线完全的模糊,恍惚中,进入了一个幻境,有一个人在向他招手,“珠儿,朕想念你,朕真的想念你,朕怀念在凡间的日子。”张嫣惊叫,“皇上?”眼前,却早已空无一人,只有窗外茫茫苍天,皑皑白雪,人之于浩瀚宇宙,显得更加渺小。大明后宫的一段血泪史,也许,终将成为后世人的谈资而已。

后记 清风明月总关情(1)
崇祯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新启用了孙承宗、袁崇焕等天启年间被贬谪的忠臣良将数人。整肃朝纲,追查阉党余孽,重设内阁六部,朝廷内外气象一新。

  然而,崇祯的到来并没有挽救大明王朝业已倾颓的大厦根基。崇祯在过往十七年的岁月里形成的独特性格,终究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了一个孤家寡人的境地。他终于没有成为大明的中兴之主,反而成为了一个亡国之君。拨开历史厚厚的尘埃,人们对崇祯皇帝或许更多的是一份同情。他究竟是延缓了抑或是加速了明朝的灭亡,都已经不再重要。更多的,是他登基以后十七年的执政生涯,带给后世人的深刻反思。

  崇祯元年四月,袁崇焕上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七月袁崇焕入都,十四日崇祯帝召见平台。袁崇焕慷慨陈词,计划以五年时间恢复辽东,并疏陈方略。二十四日崇祯赐崇焕尚方宝剑,便宜行事。袁崇焕疏谢并陈方略;崇祯赠蟒玉银币;崇焕辞莽玉不受。此后,赶赴辽东。

  如果说袁崇焕后来的冤死,是因为崇祯皇帝中了后金设下的千百年来屡试不爽的反间计,莫若说,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崇祯二年,己巳之变。皇太极率数万清兵绕道蒙古,直逼京师。此前,袁崇焕对于后金此举已经有所预料,屡次上书,不过并未引起崇祯的注意。事变发生后,袁崇焕挥师南下勤王。长途跋涉,将士一路劳顿,请旨入城休息,并未获准。关宁军只好在城外扎营,并迅速投入战斗。崇焕先后指挥德胜门战役,广渠门战役,以九千关宁铁骑对抗数万后金军队和蒙古骑兵,双方均有伤亡。就在双方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取得广渠门大捷。十一月二十日,袁崇焕又以五百火炮手,潜往海子,距皇太极军营里许,四面攻打,皇太极军大乱,遂移营出海子。

  不料,崇祯二年十二月初,袁崇焕莫名下狱,祖大寿一怒之下,挥师返辽。在狱中,袁崇焕亲自为祖大寿手书,劝其回归京师,继续主持战斗,北京之困终解。半年后,袁崇焕以“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等罪名于三年八月碟刑处死于西市。

  曾经,因为追随袁崇焕而名垂青史的良将有很多。诸如,满桂,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等等。也有布衣程本直,为督师蒙不白之冤,甘同诛之罪,以励忠臣,以成义士! 

  但是,却也有这样两个人,正史上找不到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传奇故事却在野史中代代相传,在小说家的笔下不断的演绎。一位是佘姓的义士,甘愿世世代代守候忠魂烈骨,延续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爱国情怀。还有一位,他甚至没有留下一个姓氏。在袁崇焕蒙冤致死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朝廷上许多曾经弹劾袁崇焕的奸佞小人,莫名的惨遭暗杀。无人知道是谁所为。只是,自此之后,有一个曾经追随袁将军的草莽英雄,隐匿江湖,再无踪迹。

  崇祯后期,吏治*,奸相误国。边关无人可守,民间义军四起。大明王朝积重难返。

  公元1636年,后金降服漠南蒙古,察哈尔部率众投降。同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正式建立清朝。

  崇祯末年,皇帝嗜杀成性,群臣动辄得咎。兵部尚书陈新甲在崇祯的示意下与清朝议和。事情败露后,崇祯为推卸责任,将陈新甲赐死。皇帝感到身边无一人可用,遂重新信赖起来阉人,派太监督师关外。

  公元1640年,明清松锦之战爆发。两年后,洪承畴降清。此后,明朝在辽东的防御体系完全崩溃,在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后记 清风明月总关情(2)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攻北京。明军无力抵抗,城破。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临终前,身边只有一个贴身太监王承恩。

  李自成大顺王朝的左制将军李岩一马当先,率兵闯入紫禁城。他入宫后的头一件事,很是离奇。他径自赶往后宫,去寻找懿安皇后。李岩原名李信,开封人。与懿安皇后是同乡。年少时彼此均有耳闻。同时,张嫣的表哥刘康也是李信的异姓兄弟。那个时代,他们曾经在开封大地上行侠仗义,产生过不小的轰动。只是,从来,李信与张嫣并无缘见面。他们没有想过,此生的第一面也是最后一面,会在紫禁城的慈庆宫里,以这样的方式。但是,张嫣也没有想到,李岩会对他如此恭敬的态度。那个时刻,张嫣正准备自尽殉国。李岩拼力相救,将张嫣扶起,安抚她坐在凤椅上。紧接着,李岩双膝跪地,接连叩头。“臣李岩叩见懿安皇后,千岁千千岁。”张嫣早已心如死灰。她无力的摇摇头,“你是大顺王朝的制将军,我是前朝的皇后,你拜我,不合礼数啊。”李岩听得出张嫣口中的讥讽,却毫不在意,只是慷慨陈词道,“娘娘是大明的一代英后,他日,也是我大顺王朝最尊敬的人。娘娘尽管安心居于此处,您的一切都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张嫣冷冷的笑了,“谢谢将军的好意。倘若你果真敬本宫一分,就最后答应本宫一件事。明日清晨,准备车驾,送我回开封太康伯府。”

  李岩闻言,更是高兴,笑道,“那样更好。如此说来,我马上就命人准备车驾。请娘娘暂且歇息一晚。明日会有专人来接娘娘归乡。”说罢,告辞而出。

  当晚,一个身着青衫,风尘仆仆的年轻人闯入李岩的大帐。李岩先是一愣,紧接着惊喜非常,“大哥!你怎么来了?”

  来人并未回答,只是焦急的说,“我要见她!”

  李岩心中了然,“大哥要见懿安皇后?”

  来人十分不悦的说,“明朝已亡,她不再是什么懿安皇后。她只是我表妹!”

  李岩也就不再说什么,带着他赶往慈庆宫。

  当两个人匆匆的闯入慈庆宫正殿的寝宫,脚步仿佛突然被什么力量牵绊,都站定不动了。

  张嫣身着明朝皇后的盛装,安然的躺在床榻上,嘴角流露着若有若无的微笑。那样子,并不像是一个已经香消玉殒的人,反而活生生的,只像是睡着了,让人不忍心打扰。

  终于,刘康还是忍不住,冲上去,抱起了张嫣。就这样,他一步一步的,走出去,走出这慈庆宫,走出这大明后宫,走出这紫禁城,走出这个困锁了她半生又最终夺走了她生命的牢笼。“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回家。”他就这样抱着她,没有任何人敢过去拦阻,没有人。沿途,月光下,有人燃起火把,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有的人,跪下来,含泪目送懿安皇后归乡。

  从此,青史上有了一个张嫣,她在大明朝风雨飘摇的最后年月里,苦苦支撑一面正义的旗帜。她最终的结局对于她来说,何尝不是最幸福的归宿?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优雅”“刚正”“严直”“城府”……也许,所有美好的字眼在她的面前都已经黯然失色。她最终的归宿为她的一生划上了一个足够完美的结局。她终于留给后世一个无暇指摘的人生,也许,她真正的家乡并不是开封,而真的就是那个遥远的天堂。

  明崇祯十七年九月,李自成败逃陕西,清军入关,顺治迁都北京,历史展开了崭新的一页。

  次年春天,前明天启年间出宫的两名朱姓宫女,偶然在京畿地区遇到一名女子,容貌颇似当年明宫里的容皇贵妃。于是,两人惊诧的上前攀谈,询问前事。那名女子摇头,称其家世代居住京畿,她本人从来不曾入宫。两名朱姓妇人也只好摇头叹息,归家后,左右难以想通。待后来再去此地寻访,早已再难寻那位女子的踪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