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枪杆子1949 >

第61章

枪杆子1949-第61章

小说: 枪杆子194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掉了,我极端反共,但蒋介石已经朝不保夕,连他都这样了,我反共还能反到哪里去呢?

绝望了。
戴季陶和陈布雷都是蒋介石身边的人,太明白国民党是怎么回事儿了。

10月1日是新中国的国庆节,10月10日是日中国的国庆节,又称“双十节”。
10月10日是衡宝战役发起总攻的日子,四野官兵没让往年这个日子都要欢庆一番的那些人冷清、寂寞,用怒吼的枪炮声为旧中国连同它的国庆日,举行了盛大、隆重的葬礼。
其实,1949年的10月1日,已把“双十节”灭掉了。
就轮到把国家推入一场内战,把社会搞得暗无天日,把老百姓折腾得没法过日子的人,暗无天日地没日子过了。

二、“广东大团结”

这年4月,眼看南京不保,国民党政府即“开府广州”。一时间,各部院要员除少数逃去台湾、重庆外,大都奔来广州。这座南国最大的城市,成了国民党的政治、军事中心,也就顿时”‘热闹”了许多,最惹眼的就是那些奔驰、林肯、雪佛莱轿车了。那时没有电视,市民对从车里钻出来的这些人并不眼熟,可要提起姓名,可是个个如雷贯耳,能吓人一跳。
比起当初天津那“太太集中地”、“难兵集中地”,花城、羊城广州就是“难官集中地”了,当然也是“太太集中地”―这些逃难的大员大都带着家眷。头脑精明些的人,则早把家眷送去大海汪洋中的台湾岛了。
只是无论这些大员那乌纱帽多大,到广州都难玩得转,因为蒋介石早就安排好了。
广东有4300多公里的海岸线,又毗邻港澳,在华中、华南6省中的位置自然十分重要。1948年12月前,作为广东省主席和绥靖公署主任,宋子文在这儿一手遮天。淮海战役后,形势危殆,广东地位益发突出,蒋介石走马换将,让陆军总司令余汉谋来广东当了绥靖公署主任,总统府参军长薛岳任省主席。
余汉谋貌似忠厚,内藏玄机,是那种“扮猪吃老虎”的角色。他早年为陈济棠部下,1936年倒陈投蒋后,钻营有术,颇得老蒋青睐,不然这当口怎能当此重任?但他毕竟不是正宗,就物色个薛岳,与之抗衡。这薛岳是蒋氏嫡系陈诚派系的人,飞扬跋扈,野心勃勃,上任即大肆扩充保安团队伍,自兼省保安总司令。手握军权的余汉谋倒不介意,觉得有这么个人主政也行,可以争得坐守台湾的陈诚的支持。于是,两个实力派人物就大唱起“广东大团结”、“誓死保卫广州”来。

明明“开府广州”,代总统李宗仁却去了桂林,他在为那个“代”字与蒋介石枢气。直到阎锡山和居正亲自迎接,一副撂挑子架势的代总统,才飞到羊城,坐进总统府。
这回撂挑子辞职的,是行政院长何应钦了。这“行政院长”是何等职位,在可不是怄气的事,得立即动作起来。李宗仁看中的是与桂系关系比较密切的居正,蒋介石则属意阎锡山,一场拉票大战,阎锡山出任行政院长。
被火上浇油的代总统,把投票时跑去香港安顿后事的几位桂系立法委员,找来总统府痛骂一顿。
10月1日,代总统也在收听北京开国大典的实况,那心情也与下野总统没两样。无论蒋桂之间如何倾轧,在反共的大方向上毕竟是一致的。让共产党夺取天下,他李宗仁这“总统”还给谁去“代”呀?可别说时局已经到了这步田地,就是共产党还未过江时,他这个代总统又能有什么招呀?
10日,广州近郊已闻炮声。
13日,《中央日报》头版公布了李代总统12日零时颁布的命令:“政府迁广州办公,为时半载,在此期间,政府为巩固广州及西南大陆反共根据地,已有既定之部署。先匪军虽已侵入粤境,但政府保卫我革命策源地广州及西南大陆之决心,决不因此而稍有动摇。兹为增强战斗力量,减少非战斗人员对军事上之不必要负担,中央政府定于本月15日起在陪都重庆办公,所有保卫广州之军政事宜,着由华南军政长官余汉谋负贵统一指挥。”
已经习惯了签署这类官样文章的李代总统,扔下这纸公文就飞去重庆了。
在歌乐山国民党已故前主席林森的官邸住下没几天,吴忠信、张群、朱家骅等一帮蒋介石的亲信,即先后登门当起说客,闪烁其词地希望李宗仁电请蒋介石来渝坐镇。
你下野了,还让我顶特个“代”字,这回干脆连“代”字也要拿掉了!
怒火中烧的代总统,又是一顿痛斥。
从桂林匆匆赶来“护驾”的白崇禧,拟定出前边已经写过一笔的那三条意见,即蒋介石复职,李宗仁出国,由他白崇禧取代阎锡山出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与老蒋讨价还价。结果,老蒋就是他自己的那一口价,只同意第一条。
都什么时候了,还在争抢着当总统,那还能“统”得了谁呀?可除了要死硬地反共到底外,当官总是有好处的,也就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人抢了―更不用说那还是总统宝座了。

“小诸葛”那条“李宗仁出国”,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大哥,时局如此,为了党国,就顾不得你了,暂时委屈一下吧。再说了,那“代总统”不就是个牌位吗?有什么舍不得的?只要小弟我有了实权,撑过这段艰难时期,那好事不还是咱家桂系的吗?
而纵观“小诸葛”一生的反共史,特别是后来到底还是去了台湾,对于他的伸手要官,要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这样的大官,是否应更多地理解为期望挽狂澜于既倒的自信与死硬?还是对党国(那不就是老蒋吗?)的忠诚?
聚散合分,原本是一种自然与必然。眼下的国民党,则是树倒猢狲散了。只是一向精诚团结得像铁板一块的桂系,尚且如此,从未团结过的国民党,又何来什么“广东大团结”?被逼到墙角了,就算真的大团结了,又顶个屁用!
10月11日,广州白云机场和天河机场,陈纳德航空大队的飞机频繁起降,“难官集中地”的难官们,急慌慌、闹哄哄地又开始了新一轮大逃难。
这一天,就在行政院长阎锡山“以身作则”,带头逃往台湾的同时,两天后逃往湛江的余汉谋等人,还在召开“誓师大会”,铁嘴钢牙地叫喊“誓死保卫广州”,还有什么“广东大团结”、“两广大团结”。

三、白崇禧回老家―仍续“战犯录”之五

白崇禧在桂林开会。
参加会议的有各兵团司令、省主席及各厅厅长,还有一些退职的高级军政官员。
白崇禧将全省划为桂北、桂南、桂东、桂西、桂中、黔桂6个军政区,委任在职或退职的高级将领为军政司令官,每个军政区给个新编军的番号,由司令官兼军长、专员兼师长、县长兼团长,实行“一甲一兵一枪”,征兵征粮,破坏交通,坚壁清野。
白崇禧将其称为“总体战”,要和共产党打一场人民战争。
同时将残缺不全的正规军,加以补充、编练。
此时桂系仍是国民党在大陆最有实力的集团之一,有正规军5个兵团12个军,听着怪吓人的,那数量仅及四野的3个军。
士气呢?
广西是个穷省、小省,却是个出兵大省,且民风强悍,尚武好勇。广西战役后,曾在广西征兵参加抗美援朝的四野部队老人,都说广西兵勇敢,不怕死,能吃苦,能打仗。
以往桂系败下阵来,退回老家,总能迅速恢复元气,重新杀出广西。新桂系在广西经营30多年,也颇有一些手段,各种组织健全,民团底子深厚,青壮年给支枪就是战士。
衡宝战役,被林彪一口吃掉4个师,那都是桂系的精华呀!白崇禧疼得心尖儿都哆嗦,可他不认输、不服气,那底气就是以往的历史经验。

白崇禧要在老家和共产党见见高低。不错,依托广西的山水、人气,桂系屡败屡战,一次次起死回生。可他忘了,共产党是怎么起家的?发动群众,武装群众,那是共产党的老本行。你“小诸葛”那点本事,也就能在军阀混战中占点上风。况且此一时,彼一时,一本老黄历会永远也翻不烂吗?至于广西兵能打仗,那也得看站在哪支队伍里,为谁打仗。
白崇禧无疑是想在老家打“主场”,只是早已民心丧尽的国民党,哪里还有主场可言呀。

白崇禧将黄杰的1兵团3个军和徐启明的10兵团46军,沿湘桂铁路全州至桂林一线布防,10兵团56军置于龙胜境内,为第一防御体系。将鲁道源的 11兵团两个军放在荔浦、龙虎关地区,张淦的3兵团3个军位于恭城、阳朔、信都地区,以桂林为中心组成第二道防御体系。将刘嘉树的17兵团集结于湘桂黔边的通道、锦屏一带,余汉谋残部坚守粤桂边地区,以确保进入云贵和经雷州半岛退往海南岛的两条通道。
利用广西多山多水的地理优势,联合云贵川国民党残军,白崇禧组织个“西南联防”,希图阻挡共军,争取时间,等待美援,乃至第三次世界大战到来。倘若防线崩溃,即可向西北进入云贵,又能向南退往海南岛。实在不行,还可越界躲进越南。
11月15日,贵阳被二野夺占,白崇禧的“西南联防”已不存在,向西北退人云贵也成泡影。这时,他发现南路共军有支部队相当突出,立刻眼前一亮,就想故伎重演,集中兵力发起“南线攻势”,吃掉这支共军,取得局部主动,同时也可确保退往海南的通道。
当即决定,10兵团放弃桂北,退守西江上游,掩护“南线攻势”;1兵团、17兵团停止援黔,转为阻遏解放军南进。
21日,白崇禧下达“南线攻势命令”
一、第十一兵团除以一部占领羊澳及其东北高地之线外,主力由容县向信宜攻击。二、第三兵团以一部沿郁林、康江会路向太平抒攻击,并协力第四兵团攻占康江外,主力向化县、茂名攻击。三、攻击发起时间,为十一月二十三日拂晓。

白崇禧在动员令中这样讲道:“此次南线攻击乃我生死存亡的关键,胜利则大t美援立即可获,败则涂地。”
从两湖到两广,林彪是就怕你不打。
双方调兵遣将,结果粤桂边一仗之后,桂系基本就稀里哗啦“涂地”了。
白崇禧始终念念不忘美援,而林彪从东北到华北,再到中南,那美援可是源源不断。
而毛泽东的“大迂回、大包围”战法,就是要在桂系的老家,把桂系送回老家。

代总统李宗仁从南京“代”到广州,又“代”到重庆,那架双引擎“追云号”又从昆明飞到桂林,在文明路他的公馆里,与白崇禧、夏威、李品仙、黄旭初等桂系要员,商谈桂系的出路。他再也不想见到蒋介石了,准备取道香港去美国治病。他要白崇禧将部队撤到海南岛去,不要去台湾。白崇禧说可以去海南岛,也可在广西上山打游击。
12月4日,终于去掉了那个“代”字,也就不是总统了的李宗仁,已在香港打点行装,准备去美国当寓公了,“小诸葛”白崇禧还在北部湾东北的钦州龙门港.等待他的军队。
白崇禧3天前飞去海口,用金条租回几十艘舰船,准备接应部队去海南岛。
6天6夜,无线电呼不出回音,也不见一兵一卒到来。
一生热衷于统兵领将、也真打过些好仗的“小诸葛”,成了光杆司令。
“鹰犬将军”宋希濂,说1949年是他“有生以来最不幸的一年”,只有42岁头发就脱落了不少,两鬓也开始发白了。这年56岁的白崇禧,且不说这一年是怎样从武汉退到桂林,衡宝战役又如何创却他的心头肉,就在这龙门港的6天6夜里,头发早已脱光倒不会像伍子青那样愁熬白了,可那张脸呢?
宋希濂说他活下去没什么意味了。不知光杆司令‘”小诸葛”,可曾听到北部湾涛声的呼唤,是否想过向那波涛中奋力一跃,谁都知道的是,他到底还是去了台湾。
若论狡兔三窟,谁也精明不过早就往台湾打点行装的老蒋。
倘若及早退往海南岛,甚至衡宝战役后就干脆去了那里,使守岛部队增加一倍,以后来四野两个军的兵力,能否拿下海南岛,也是个未知数。那样,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甚至副总统什么的,会不会就是他“小诸葛”的了?即非如此,老蒋占住个中国第一大岛,“小诸葛”把着个第二大岛,再与老蒋叫板、讨价,岂不更好?可他总惦着桂系那本“主场不败”的老皇历,也实在舍不得丢下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结果是什么都丢个精光,只有在那北部湾不息的涛声里,五内俱焚地呼天不应,叫地不灵。 
衡宝战役后,原桂系国民党立法委员黄启汉,从北京经香港转来桂林,见白崇禧,欲劝其改弦易辙,走和平道路。这都什么时候了,共产党仍对他怀抱一线希望。黄启汉一到,白崇禧二话不说,就将其囚禁起来。李宗仁来桂林后听说了,出手相救,才使其脱险。
我老白首先为了桂系,然后是国民党,和你共产党是不搭界的。有时搭搭界,那也是为了桂系,或是国民党。
当那么多可以称蒋介石为“校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