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星堆文化大猜想 >

第6章

三星堆文化大猜想-第6章

小说: 三星堆文化大猜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著名的古城耶路撒冷。大卫是个极其善战的以色列古代英雄,力大无比、勇猛顽强,据说在他即位的40年中几乎天天都在打仗。所以〃大卫盾〃应该是个非同一般的器物。将这么一个重要的器物设计成一个六角形不是偶然的,一定有更古老的传统。最大的可能是,在以色列本土或者闪族人中间就有六角形的城市,而鱼凫村不过是一种对故乡风俗的效仿而已(见 图)。   。。

五  中东人与中国少数民族(3)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以色列人有〃天地六合〃的古老思想,一直到今天还作为一种民族意识显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中国的《淮南子·要略》中有言,〃原道者,卢牟六合,混沌万物〃。万水千山之隔的两个民族的古代贤哲在〃6〃上面达成了一致和重合,假如不是同族同根,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雷同?  而秦始皇在中国北方改制多以〃六〃记。或许我们可以从秦代的〃南五北六〃来追溯生活在中国的先祖们的部落秘密,从而揭开中华民族的真正起源之谜。虽然在长江上游地区〃五〃、〃六〃被频繁使用,但它们的重叠很可能是由于部族之间的频繁战争引起的政权更迭造成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六  三星堆文明的起源与消亡
(一)三星堆文明的起点  三星堆遗址(指两个祭祀坑)的时代上限被学术界确定为距今5000年,肖平说过有3700年。如果三星堆人确实是包括犹太移民在内的闪族人,那么笔者认为三星堆人的出现上限有可能在大约4000年前,下限可能是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这个文明体系中的人很可能分几批来到中国,并且中间可能还夹杂其他的少量非闪族。  首先,从以色列人称谓的产生时间看,这个上限接近雅各出生的时代,实际上也是〃以色列〃这个名字出现的年代。之前可能叫希伯来,也可以叫犹太人,但从此他们可以叫〃以色列人〃了,发音接近英语的Israel。如果彝族人的确是以色列人的后代,那么三星堆人,至少是大多数的三星堆犹太人应该在自称为〃以色列人〃后才来到此地。同时也不排除他们是埃及人与埃塞俄比亚人。最大的可能是他们当时根本不分部族共同携手来到了中国这个第二故乡。今天的人才有清晰的国家概念,人类的祖先只有一个根,并且这条根系假如按照流行的考古发现与生物比对结论确实就在埃塞俄比亚的话'1',我们就更没有必要分得如此清晰了,只说他们是红海两岸的闪族就可以了。其实从哪里起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相。假如真相得不到确认,许多后来的一系列历史线索就会越走越歪。  其次,从三星堆人的宗教崇拜看,至今彝族、羌族等都保持着原始宗教崇拜。根据两个祭祀坑的偶像出品情况可以断定,三星堆人不信仰犹太教,当然更不可能信仰公元1世纪才产生的年轻的基督教。因为无论犹太教还是基督教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反对偶像崇拜。偶像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大敌,而这两个祭祀坑都属于偶像崇拜。由此判断,要么这批古蜀地区的主要外来移民是受到犹太教迫害的异教徒,要么他们从中东出走的日期在3200年前犹太教产生之前。二者必居其一。  另外一个重要的证据是,3000年前的闪族人恰好就有金牛崇拜的古老传统,并且在犹太教产生之后双方产生了极大的冲突,还因此产生几次大的血案,摩西曾经一次就杀害了3000人。所以无论是信奉偶像崇拜还是信奉金牛崇拜的以色列人都会在公元前1200年前后遭到信仰犹太教的同胞的排挤和迫害。在羌族和彝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很幸运地都发现了他们至今保留有牛崇拜!而三星堆祭祀坑中除了人脸偶像之外,其中最明显的动物头像恰好都是牛脸。这绝非偶然。假如不怕过细的分析会把我们引入歧途的话,我们还可以确定祖先的具体来源,或者说这批三星堆人是从上埃及还是下埃及而来。因为上埃及与下埃及信仰上稍有不同,一个地区信仰白羊,另外一个地区则信仰金牛。而信仰犹太教的以色列人则彻底出走了埃及。'1'  (二)三星堆文明的消亡  《消失的地平线》这本英国人写的小说的故事发生地在中国云南。书里讲述了一个道理:高级而神秘的特殊文明,其维护发展只能在一些特殊的种族之间进行,所以他们需要源源不断地从外界寻找愿意来这里的同族加入他们的团体。一旦这个〃人才通道〃中断,则这个文明也就随之衰落消失,或者发生变异。  据考证,三星堆文明逐渐消亡的起因是水患。三星堆古城呈北窄南宽布局,东西宽2000米,南北宽2000米,面积约平方公里,城内居住人口应在3万…5万之间。城墙墙基宽约40余米,顶部宽约20米。有专家认为,由于三星堆的古蜀先民〃择水而居〃 的理念,它可能毁于一场大洪水。  笔者认为,三星堆文明消亡的根本原因是被原住民同化和中国北方文明的征服。中国的文明随着政治中心北移而变迁了,一部分三星堆人也(被迫)上山独自发展了。  三星堆逐渐消失和被遗忘、被同化的时间笔者推断在西周晚期;三星堆文明比较发达,政治上占据主动的年代应该与商朝同期。这时期依然在我命名的〃文明大迁徙〃时期'1',但这个大迁徙却在西周晚期就停止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就是说,由西周晚期开始,中华文明开始真正实现〃本土化〃了,这也是中国历史失去对上古的记忆的开始。  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由于特殊的原因在大约2500年前中断,使中国南方长江流域文明逐渐式微,而黄河文明却在逐渐兴起。中原的强大之日就是古蜀灭亡之期,不仅政治上的强弱变化导致了战争,而且几百年后的秦国更是一举灭蜀。从此三星堆人树倒猢狲散,漂流四方。  

一  三星堆与中华文明(1)
(一)三星堆的文化传播路径  历史上从三星堆到中原一直存在着交往的可能通道:一条是走汉中,一条是走湖北神农架'1',还有一条是顺长江而下然后登岸辗转北上。另外,还有一条道路,可以经青海转往北方。原始式样的独木船形墓之所以在青海也有发现,是否在几千年后暴露了当初三星堆人曾经北上的试探?实际上三星堆人到达青海可能还有其他特定的任务,比如淘金。  我们还忘记了一条重要的道路,这是一条海路,沿中国南部海岸线一直东行而后北上到达胶东半岛一带。  青海是北方地区,为什么会出现三星堆人呢?我们可以考察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黄玉和玉料的来源而获得答案。三星堆周围没有金矿,在附近的河流中也没有发现金砂。因此,金砂应该从别的地方开采运回并进行冶炼。  在成都平原周边有三个产金地区,一是位于四川西部雅砻江和安宁河之间的丽水,二是云南金宝山和三面山一带'1',三就是西藏地区。青海之所以能看到相当多数量的悬棺,可能就是因为青海东南地区有金矿。而金在闪族人(古埃及也一样)那里是如此重要的一种装饰物品,以至于产量需求之大足以让大批人前往青海并永远留在那里。这里的金子不仅中国人可以使用,还可以沿着丝绸海路返回到中东。从埃及、埃塞俄比亚、巴比伦以及以色列人的古代金饰的成分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从而也可以确定这条丝绸之路的形成时间以及古蜀文明的建立时间。  补充一条信息,河南嵩县的〃高都川〃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产金地,最著名的典故是汉代张良在此采金,并留下了大量废弃采金洞,我婆家后山上就有一些古代采金洞,这些洞〃深不可测〃。那么这里是不是商、周时代(包括三星堆人)采金的场所呢?需要说明的是嵩县今天金的年产可高达10万两,是〃全国产金八强县〃之一。  笔者认为,楚国可能是当时南北文化的交会点,因为楚可以东探蜀国,北接中原,事实上古蜀国的最后一个朝代〃开明〃的君主就是从荆地而去的鳖灵。湖南境内的长沙郡与黔中郡应该受到重点排查,因为这里距离南丝绸之路的终点(番禺)很近。丝绸之路在这里伸展出一段一定有其重要的政治或经济背景。其实由此看来,楚文化完全可以〃自生〃!其根源就自〃南海〃(广州)来,不用从三星堆拿来。  与此印证的是,湖北随州出土的著名的尊盘与河南出土的另一件工艺品,常常当做中国运用失蜡法制作的工艺难度极大的复杂器皿范例。而随州就是楚文化的代表。马王堆的出土文物就是楚文化发达的一个很好例证。  失蜡法工艺在中国失传了。它失传的时间是在春秋战国时吗?很重要的一个线索是,非洲人今天还在继续运用。我在2003年凤凰电视台与CCTV组织的《走进非洲》系列节目中亲眼看到了这一工艺在非洲的使用过程。  (二)三星堆与商朝文化  我们先按照传统中华文明的解读方法来推想,即中原文明一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政治中心,长江流域在中华文明史上并不重要。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历史假设〃呢,并且中国人已接受了2000多年。  作为一个文化中心地带,作为当时中原文明代表的商朝(中心在河南省)肯定会吸引周边一定的人群,或出于经济或出于文化的要求而与外界进行交流。假如是两个相对成形的国家,比如南北各有国家雏形,则这个交往的规模就更大,也会更频繁。假如闪族人真是在大约4000年前来到中国的话,那么他们带着远远高于当时中国南方的发达文明,完全有可能影响了整个长江流域的文化发展,与中原之间有交往也顺理成章。  几十年前,郭沫若看完三星堆出土的玉器图片后就写信说到:〃你们在汉州发现的器物,如玉璧等均与华北、华中者相似。这就是古代西蜀曾与华北、华中有过文化接触的证明。蜀这一名称曾先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当周人克商时,蜀人曾经前往相助。〃当时由于考古发现的局限,郭沫若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认识到如此多的可能性。  三星堆出土的器物尽管与殷商时期的黄河文明器物有着明显的区别,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但是,在许多地方可以看出是有交流的,尤其在纹饰方面等更可看出一些端倪。甚至在今年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上,也看出了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那个青铜器上〃回纹〃其实在埃及象形文字中是有特定含义的,所以南北才会如此渐渐流行)。  笔者认为,商朝时期南北双方确实在青铜器方面进行过相当充分的交流,但互不干涉内政,所以〃鼎〃、〃杖〃各随其政。到后来,鼎文化得到充分发展,以压倒性优势消灭了〃金杖〃文化。还有一种可能是,最初的中东闪族人居住在长江流域,带着他们新鲜的闪族故乡痕迹;随着他们逐渐北迁,时间久长,就渐渐脱离了中东母体,发展出了自己的鼎文化,并因为一些特殊的政治事件而彻底忘记了金杖祖先。  不仅埃塞俄比亚古代有铜鼎,而且蜀国也有铜鼎,楚国的鼎就更多了。但南方鼎的外形确实与我们经常在中原看到的稍有不同。尽管它的外表有些圆,但依然不能否认这确实是鼎。古蜀既有金杖也有鼎,而中原却只有坚定壮实的方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  三星堆与中华文明(2)
这些外表灵巧的三星堆圆鼎是否也从造型上面暴露了制造者善艺的性格?北方的生冷通过他们笨拙的大方鼎显示出来另外一个与蜀人不同的种族来。尽管在艺术与意识形态方面分得很清,但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一小部分三星堆蜀国艺人留下来成为中原的永久居民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在河南发现的三星堆文明的影响而得到印证,甚至陕西、山西出现的文化的融合也是毫不奇怪的。  洛阳西郊的山坡上,也就是我老家嵩县,曾经有过悬棺的遗迹。假如一家人有足够的钱财给死者做棺木,就说明这家人有足够的财力请人挖掘坟墓,这样掩埋更安全,比赤裸裸放在山洞里也更庄重。假如是真正的穷人,买不起棺木装殓死者,则卷个席卷把人草草埋掉是经常有的,断不会发生既有经济能力置办棺木同时却无力埋人之事,这不合常理。这一地区属于丘陵地区,没有多少险峻的高山悬崖。那些山洞实际上都能很方便地爬进爬出。所以,洛阳西郊的人把棺木悬而置之只能作为一种独特的有别于中原土葬的风俗习惯。  伊河源头尽管距离洛阳市区很近,但也可谓闭塞而偏僻,至今不通火车,30年前才通公路、通电,属国家级贫困地区,教育一直很落后,但是中国商朝第一名相〃伊〃正出生在此。为何这条河被命名为〃伊〃,是因为这个名相呢还是因河而得人名?难道两者都是来自中东的〃伊〃(太阳神)吗?我们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