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夜话三国 >

第2章

夜话三国-第2章

小说: 夜话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人以后对刘备的帮助是很大的。

  在整个求学过程中哥俩的关系还不错。公孙赞年长,又是干部,刘备就拜他做了大哥,自然以后大哥就得照着小弟了。

  公孙赞和刘备的个性窘异,一个是争强好胜的一根筋,一个是心地仁厚的小油条。一次,卢老师带着自己的高徒在山里溜达。农民兄弟们向他们哭诉,山里野猪繁殖过快,庄稼都被这群吃饭不给钱还穷横穷横的二百五(可能是胖翻译官的祖宗)糟蹋光了,请卢老师给想个办法。

  卢老师为了检验学生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就让弟子们想个办法。

  公孙赞当然不让,拿了根棍子就要进山跟野猪拼命。而刘备却想出了一个更绝的主义---招安!

  人能招安,猪也吃这一套?答案是肯定的。招安就是是用一定的利益来诱惑那些不听话的家伙老实起来。只要满足他们的愿望,不论是人还是猪,都完蛋。刘备明白这个道理,而且也成了他以后混世的准则。

  刘同学的注意很意思,先是杀光附近的母野猪,然后将公野猪用食物引到固定的地点,再把家养的母猪放出来一起生活。时间长了,感情深了,也就被同化了。

  多么完美的计划。至于这事成没成,书上没有记载。我也不得而知。但我觉得够戗。

  虽然这个故事,看似荒诞,但是却反映出了一个人的性格。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这件小事映射在两个身上,也就看到了他们的未来人生历程的轨迹。果不其然!

  但是有一点这哥俩是相同的,就是都不是很爱学习。《三国志》云: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由此可见刘备最大的优势,会交朋友,人缘好!这就是他成功的基点。但是他做的比一般人要高深的多。因为一般人缘好也就是多点酒肉朋友,可是刘备的朋友个个都是肝胆相照、敢为兄弟两肋插刀的横人!就凭这个,人家也得成为大干部!也许卢老师看中的正是这一点。

  时光荏苒;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度过了一段轻松愉快的游学时光后;二人背负一身的学问各奔前程。公孙赞回家升官,刘备回家卖草鞋。。。

  然而,命运总是让人琢磨不透,难以预料。几年以后的黄巾风暴,让一个胸怀大志的穷困少年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且一发而不可收拾。真乃时事造英雄啊!。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三章,戡乱
黄巾军于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二月造反,并以锐不可挡之势劫掠中原,星星之火终于燎原了!皇帝震惊,急忙部署兵力剪灭黄巾。

  灵帝的第一反应是保命要紧!派自己的大舅哥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封慎侯,率左右羽林(皇帝侍卫)、五营营士(卫戍京师的部队)屯都亭(洛阳城外),装备精良的兵器铠甲,镇守京师。

  三月,派北军中郎将卢植征讨张角、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隽)讨颍川黄巾。

  这些人中,除了何进是靠他妹妹何皇后的裙带关系,登上高位的庸碌之辈,其余三个人都是能征惯战的当世名将。虽然在《三国演义》中没有什么戏份,沦为彻彻底底的配角,但是在实际当中,却是大汉此次平叛的主角。

  三月间,张角的一部攻打幽州,太守慌忙召集部下商议对策。校尉邹靖献策,由于州府兵力不足建议招募义兵。

  《三国演义》中记载,此时的幽州太守是刘焉。然而我翻阅了一些书籍,觉得存有疑问。

  《三国志。蜀书》、《后汉书》等等中都没有记载中平元年黄巾贼反时,刘焉为幽州太守。倒是刘虞在中平五年被任命为幽州牧,但这是四年后的事了。黄巾乱初时的幽州刺史是郭勋,同年四月被黄巾军攻杀。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幽州为当时全国十三个刺史部之一,行政长官应该是刺史,怎么被罗贯中记载成太守了呢?

  我觉得有必要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东汉末年的地方行政区划分制度。

  我们都知道秦统一中国后,取消了所有的封国,建立了单一的郡县制。郡为一级行政区,行政长官成为太守;郡下设县,行政长官为县令或县长。到了西汉宣帝元封五年(西元前106年),在郡之上又设了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称为刺史部。

  
  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东汉末年,地方多事。中平五年,朝廷选重臣出任部分行部的长官,称州牧,掌一州军民,上马官军、下马官民,权盛一时!州正式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虽然不甘寂寞的刺史们早就开始行政地方了,但至此他们算正式转正)。

  
  至此,中国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县两级制度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十三个州为: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益州、荆州、扬州和交州。兴平元年(194年),又分雍州。直到汉朝灭亡,全国有十四州。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在幽州刺史部治下还有一个幽州郡,那么自然也可成为幽州太守了。但是很遗憾,没有这么个郡。

  
  三国时代幽州刺史部下辖11个郡,即:代郡(今陕西阳高)、上谷郡(今河北怀来)、涿郡(今河北涿州)、广阳郡(今北京西南)、渔阳郡(今北京密云)、右北平郡(今河北唐山)、辽西郡(今辽宁北票)、辽东郡(今辽宁辽阳)、辽东属国(今辽宁以县)、玄菟郡(今沈阳)、乐浪郡(今朝鲜平壤)。

  
  所以《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所描述的幽州太守是不存在的,如果按太守说,那么应该是幽州的行政中心广阳郡(今北京)太守刘卫,如按幽州说,其最高长官也不是刘焉,而是郭勋刺史。

  我们了解这段之后,继续讲下面的事。

  此时,全国的兵马和人民都被国家的战争机器调动起来了。刘备的主要对手和朋友们也差不多登上了历史舞台,也只不过是起步早晚的问题。

  曹操官拜骑都尉,与皇甫嵩、朱俊征讨颍川的张梁、张宝。与曹操同岁的孙坚随军出征,为朱俊的佐军司马。而刘备刺史还是“白身”。混得虽然不好,但是成功不在早晚,是金子总会发光。

  关于刘备随邹靖出战黄巾军,《三国志》中是有记载的,“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任命为中山安喜县的校尉)。”《三国演义》上也是这么说的,只不过添了很多枝叶,将别人的事也按得刘备身上了。

  但是,有一个疑点。《三国演义》说刘备起兵时为二十八岁。而从其出生日期公元161年算起,到公元184年应该是23岁。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国时期魏国郎中鱼豢所著的《典略》,是一部业已失传的中国古代野史著作。内容上起周秦,下至三国,纪事颇广,体裁驳杂,系作者抄录诸史典故而成。清代名士纳兰容若辑有佚文。《典略》的作者鱼豢在正史中无传,生平无从考知。但是他记载了有关于刘备的一段文字。

  中平四年,中山相张纯因为不满太尉张温的人事任命,勾结同郡张举及乌桓丘力居等人叛乱,领军劫略蓟中,杀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人,聚众至十余万人,屯兵肥如,掠夺幽州、冀州。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

  十一月,张纯与丘力居钞略青、徐、幽、冀四州。《典略》中记载如下:

  “时平原刘子平知备有勇武,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平原,子平荐备于从事,随于相随,遇贼于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后以军功,为中山安喜尉。”

  此时,公元188年、189年,刘备正好虚岁28岁。

  难道,刘备在天下共讨黄巾贼的时候,没有出山?一直等到5年后才经人推荐而出头?而且记载中把刘备说的也太惨了点。“备中创阳死”什么意思?就是受了伤装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张纯的部队走后,故人用车把他拉走,才得以幸免。故人是谁?关羽、张飞?不得而知。但实在是惨不忍睹,有失一代伟人的风范。

  关于这两段记述迥异的记载,我们该遵从哪个呢?我想,《三国志》是经过一千多年无数历史学家印证过的历史典籍。而《典略》虽然也被人推崇,但毕竟已经找不着了,我们也无法根据前后文,或是其他蛛丝马迹去论证。

  故而,我选择了《三国志》中的描述,至于《三国演义》中,刘备年龄的问题。我们就当他记错了吧。毕竟这本书里的硬伤实在太多了。抛开一切疑虑,以事实为依据,我们继续开讲。

第四章,结义
刘备看到募兵的榜文,心中兴奋异常。作为汉室宗亲、作为有志青年,他看到了希望。那应该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激动,他不能再等了!

  但此时他却一声喟叹,突然听见后面有人大声斥责道“大小伙子不为国出力,干嘛跟这长吁短叹呢!”刘备吓了一跳,回头看到一个身高八尺(约合185CM,东汉时,一尺约合23……24CM),豹头环眼(形容人相貌凶狠),燕颔虎须(相貌威仪,),声若巨雷(声音洪亮,类似男高音)的家伙。

  试想当时政治混乱,战乱四起,百业凋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很低,营养普遍不良;能长到一米八五也是鹤立鸡群了。而且长相凶狠,这样一个人冲着你吼两句,不被吓一跳才怪呢。但刘备很快平静了下来。

  我们知道,刘备最大的长处就是很有亲和力,不管什么样的人,起先对他的印象如何,只要看到他都会被他的魅力所折服。

  他微笑着问道:“先生贵姓?”

  注意,这时的张飞看到形象佳、气质好的刘备,就已经被折服了,连忙说道“我姓张名飞字翼德,本地人,干宰猪卖酒的行当,家里有钱,最喜欢交结江湖朋友。刚才看见先生对着榜文发叹,所以问问您为何如此。”

  刘备摇了摇头道:“  实不相瞒,我乃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姓刘名备,很想破贼安民,可是我痛恨自己势单力薄,力不能及,所以感叹。”

  张飞笑了,拍着胸脯,一脸自豪的对刘备说:“没事,我有钱,可以帮你招募兵马,你看怎么样。”

  刘备甚喜!不高兴才怪呢,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我想那一刻的刘备,应该像咱们五六时年代电影里的镜头一样,饱含深情的握住张飞的手,双眼忽闪忽闪,声音哽咽地说道:“同志。。。。。。”潜台词“你咋才来呀(郭德纲语)。”

  既然一拍即合,那咱们就谈谈吧。哪谈?酒馆啊!

  俩人越聊越起劲,一边喝一边规划起美好的未来。正在这时,看见一个大汉推着一辆车(据说是一车枣)停在酒馆门口,大步流星走进酒馆叫店小二点菜。

  这时,刘备又发挥了他另一个特长,相面。

  只见此人,身高九尺,这可不得了了,两米一左右,跟易建联一边高,去NBA打篮球都行了。髯长二尺,髯就是沿鬓角留的头发,注意不是胡须。在古代,长在嘴唇上的毛称为胡,长在下巴上的称为须,长在两鬓的称为髯;面如重枣(脸红,忠臣之相),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一看就是块打仗的料。

  刘备为眼前这位无可挑剔的人深深的吸引了。他连忙邀请关羽同坐一桌。

  关羽自我介绍说“我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郡解良县人。因为杀了本地的恶霸,逃难江湖五六年了。听说这招幕军队对付黄巾贼寇,所以前来应聘。”

  刘备此时心里乐开了花,这么多年了一直不顺,今天这是怎么了,想什么来什么!看来我要发达了。

  真可谓,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 。。。

  可对于刘备来说,痛苦才刚刚开始,等待他的是漫漫征途和残酷的角逐!

  但这时候的刘备,完全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向关羽所说了自己的心声,并邀请他一起创业,而这个英武的人才,爽快的答应了他的请求。

  此时,正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桃花盛开。三个有志青年来到张飞的庄园,在一片*的桃花林中,歃血为盟,焚香发誓,义结金兰。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