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错误的军旅生涯 >

第71章

我错误的军旅生涯-第71章

小说: 我错误的军旅生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他赶到的时候,我毫不迟疑的上前行礼:“报告大队长,这是我的主意。”
  看得出大队长面带怒容,张彤这时候站了出来,“不,这是我命令的。”
  听到此,我笑了。一方面是高兴,因为我觉得彤哥还是我以前的彤哥,至少还是帮着我的。另一方面是窃喜,我已经不再是两年前的我了,我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了。所以我不再需要保护了。上前一步:“大队长,我觉得这些东西放在这里很不合适。所以是我下令把它们收起来的。”
  “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对于他的这种狮子吼,我在老连长和团长面前早就锻炼过了,虽不敢说绝对免疫,但也不会伤我分毫。“他们是我们的战友在这里留下的最后的东西了!它们是军人的荣誉!”
  政委在他后面说话了:“老许,你干吗发这么大的火啊?小潭是新来的不了解情况。”
  “那张彤也不知道?”
  “我知道这些是什么。可正是因为知道,所以我才觉得它们更不适合摆在这里!”我有点生气的说。
  “你不要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我知道你的情况,也知道司令员很喜欢你。可我要告诉你,这里是特种大队!你现在是在我的手下当兵!”
  他简直就是在威胁我,我能吃他这一套?“我是在您的手下当兵,可您不要忘了。不论我们的官职有多大,我们都是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条例里说的明明白白,枪械、装备用完要入库,所以我认为我的命令没有错!”
  一中队长爆发了:“你不要回避问题!你应该知道他们对于一个军人的意义是什么!可你他妈的怎么能这么干!”
  看到别人发怒,不知道为什么我居然一下子就冷静下来了。异常的冷静,很多的情感都消失,我觉得自己好像是在有意无意的学习黄大。而这种感觉好像就是从黄大那里学来的。冷冷的,没有任何生气的说:“西点军校有一条校训:没有任何理由。我觉得很正确。是的失败没有任何理由,战争不需要理由,只需要结果。”弯下腰拾起刚才张彤曾经拿起过的一个头盔,“听说它的主人是一个20岁刚过的上等兵。听说他退出的时候脚上已经满是血泡了。我还听说,如果不是林峰说列兵和上等兵入选几率小,他也许还能坚持下来。”说到此我有点用情了,突然一声大喝:“狼崽子!把你的衣服给我脱了!”
  我们的举动吸引了很多人,狼崽子也在其中。听我叫他,毫不犹豫的走过来,脱下了自己的上衣。爱因斯坦曾说过,成功是99%的努力+1%的天赋。从天赋上说狼崽子绝对没有问题。就努力来说,他也绝对可以看成勤奋的了。他身上一道道的伤痕,有的是我跟他练格斗时留下的,有的是爬障碍留下的,有的是在攀登墙上留下的,还有的……,算了,这么多谁能记得那么清楚。我没多想再一次向大队长行礼。
  “大队长,我们以前虽说不是侦察大队的,但我们的付出绝对不比在座的各位,以及这些钢盔的主人们少。他也是个上等兵,可今年还不到20。”说到此我有点哽咽了,示意他先把衣服穿好。“我们的选训是相同的,他也同样遇到过这个战士所遇到的所有困难。不!甚至说比这还要多,因为他以前是一个炮兵。而且您也应该知道,选训队的淘汰率比这儿还要高很多!”说到此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使自己的心情能够平稳下来。“我带的很多兵在那次选拔中被淘汰了,其中有的我都不曾看他们最后一眼,和他们道最后一次别,给他们敬最后一次礼。他们什么都没有留下,就这么从我的眼前消失了,可能永远都要仅仅在存在于我的记忆中。”说这些的时候,我已经没有以前的那种难过了。平静的语气好像在说别人家的事情。“他们那些人的牺牲并不比这些人的少,可是他们却什么都没留下。”
  当我说到这句话时,突然人群中爆发出这样的声音。“这里是特种侦察大队,谁叫你们炮兵来插手的!?他们活该!”
  要是一年前,听到这话,就算是出自军区司令之口我也敢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是现在情况不同了。现在我们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对手——黄大——这也是我来这里的目的。想战胜他,内部矛盾不能激化。所以虽然他的话清清楚楚的传到自己的耳朵里,可我什么反应都没有,甚至还兴起了一丝笑容。一种对此态度鄙夷的笑容。
  微笑着继续对大队长说:“这里应该是光荣的所在,不应该被用来纪念失败者。还有这些人是侦察大队的战友,但不是特种大队的!”我的话是要表明一个非常坚决的态度,你虽然还是大队长,他们——那些已经被淘汰了的人——已经不再是你的战友了。你的新战友在你的身边。这里也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侦察大队了,这里是一个全新的部队,它的名字叫特种大队!
  

后记
说来可笑,第一次写小说的我居然不知道什么叫后记,或者说不知道在那里面写些什么。可为了给自己的东西一个留念,我还是决定以后记的方式记录下写这本小说的点点滴滴,也算是对自己,对小说,对读者的一个交待。
  既然是记录点点滴滴,那第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会写这本小说。对我来说这还真是不好回答。仔细想想一定和在现实中受挫有关系。一个已经快毕业的大学生,课业压力已经很小了,但是没有本子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可谓四处碰壁。心中的积郁多了就想发泄出来,其对象自然不能是辛苦工作的家人。于是,最初日记本就成了我最好的倾诉对象。也许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直抒胸臆的议论文。当然,这样的牢骚发多自己也会觉得无趣。那么看看小说也会成为排解的一种方式。不知道自己是中了什么病,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居然一口气看了七八本小说。当然,大部分都是军文。坦诚地说,因为是饥不择食,所以其质量也参差不齐。好的如《亮剑》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我,差一些的就像是冲锋队员,给我带来勇气。于是,在这种近乎疯狂的阅读中,我似乎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这种方式更含蓄,更具空间感,也更有味道,它使我着迷,甚至使我疯狂。说道此,就不能不感谢我的一个围棋棋友——木三。是他叫我知道在网络里还有一种网站是专门经营原创小说的。在我固有的概念里,写小说恐怕只是那些大作家的专利。
  素材通过阅读获取,网络提供了平台,本人又有写点什么的精力和愿望,这一切的机缘巧合使我大着胆子,很冒失的在键盘上开始了这本小说的写作。那是在三月底的时候,开始的几天说来也很有意思,父亲和奶奶去了上海,母亲每天去股市。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是背着所有人,独自在家里随便打点东西,也没校对就直接上传上去了。没想到会有人看,更没想到没过几天就有读者抱怨错字错句太多了。虽然点击和推荐都很少,但看到他们的留言我真的是在电脑前偷着笑得。
  也许是因为一开始写小说手生,也许是因为仓促上马,也许是因为我压根只把写东西当作一种发泄的方式。所以后来很多读者和书评员都表达了对开始部分的不满,这其中也包括了当时所在网站(起点)的编辑。人家说第一印象是最关键的,我想正因为如此才叫我和起点失之交臂了吧。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小说的成长,我也在不断成长。逐渐的我自己都能感觉到似乎没有了一开始的滞涩,似乎也可以融入到故事中了。有这样看法的人明显不止我一个。开始有读者很认真的看小说,并且很认真的写下了自己的想法。我把这些都记录了下来,并且很认真回复,它们如今一并都存在了起点我小说的最后部分了。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这些热心的读者、这些热情的留言以及满是鼓励的电子邮件,我一定不可能坚持到现在。所以大家现在去起点的话依然能够看到我写了三十万字的前半部分。三十万字啊,一分钱没有收。不知道有多少写手不能熬过这如冬的严酷环境。没有网站推荐,没有更多的点击,没有再多的关注。我一次次的要求网站推荐,可一次次的回复都是那固定格式的否决。
  终于有一天,我再也不能忍受这份打入冷宫一样的命运了。于是在写完当天的小说以后,我叫通了铁血编辑的QQ。说起来一切都是巧缘。像我这样两眼一抹黑的人怎么会知道铁血呢?说来可笑,在起点同一时期有一本书,和我分类是一样的。他的成绩没我好(我当时平均一天的点击差一点两千),书我也看了,感觉质量也没我好,但他的主页上却赫然写着铁血签约作品,希望大家去铁血支持。毫不隐瞒的说,我当时就觉得,既然他能成为vip自己也能。所以我就自己跑去毛遂自荐了。不过后来才知道,铁血vip作品大都是铁血编辑到各网站挖来的,自己跑来的还真不多,于是注定这又将成为我的一桩糗事。
  我和那个编辑谈到很晚,但总的说来其实很简单。她希望我停掉起点的更新,独家法在铁血上。至于说进vip嘛,标准也很明确,只要我能进日点击排行榜(那时候是前20名)。说真的我当时顾虑挺大的。我不想对不起起点的热心读者,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这本小说。而且我对铁血的实力心里也很没底,毕竟原创文学中起点才是老大。在起点每天也点不到,到了铁血能一下子上榜——四千吗?不过她鼓励我要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而且还许诺给我推荐。于是我就被她的花言巧语给骗来了(这可是她事后的原话)。
  那一晚对我来说注定是无眠的。和她谈完之后,我第一时间把在起点的所有章节都在铁血上传了。三十万字,八十多章,而且我还对一开始部分的进行了粗略的校对。那一晚我搬书直到第二天早上五点多钟。大家不要质疑,因为铁血的服务器证明了一切,免费章节是不需要审核的,所以当时上传当时就能看到。
  老天又一次眷顾了我,就在我上传的第二天早上(因为铁血的统计数字有一天的延迟),我惊异的看到自己的作品日点击居然达到了八千多(好像是这么个数字)日点击排行第三名(这个记得却很清楚)。在之后的半个多月里,我感觉自己的小说像井喷了一样,一度摸到了第二名、小两万的点击。说到这里不得不查一句,就在要和我签约的前夕那个联系我的编辑离开了铁血。致使从答应和我签约,到作品收费托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幸好有雷厉风行的书库管理员杀灭,不然还不知道这件好事儿要多磨到什么时候。不过有趣的是,开通vip当天正好是06年06月06日——一百年才会遇到一次,这不能不说是有一个巧合。
  来到铁血,成为vip作品,正好是我小说的第三部分。我力求在故事性、作品深度和政策面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这样的尝试显然和第一部分有这不同。尽管我不能说这种尝试是否成功,也不能说是不是达到了自己预期的目的,但这毕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就像爱迪生发明灯泡一样,最起码我们知道这种材料是不适合作灯泡的。
  在这里我特别要感谢hcxy2000。他不仅一直关注着我的小说,给我写了很多有意义的书评,而且在我小说出现困难期、走入歧途的时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令我惭愧的是,同样作为一个写手,我居然到现在还没有看一看他的作品,就更不用说提出什么建设性意见了。
  写到这儿,也算是大致回顾了一下小说过程,正如我在给很多热心读者回的书评中说的。我只是一个新手,掌控文章最简单,最不容易出事儿的方式就是简明的单线叙事,第一人称视角,所以连这个后记都是这样。最后仅以此书纪念给我的写作、我的人生巨大帮助和指引的爷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