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部军史 >

第26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部军史-第26章

小说: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部军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武器装还是自行研制出来了。但是这一时期,特别是60年代至70年代,世界上科学技术正当日新月异之际,而中国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失去了与国际先进技术交流的机会,因而自行研制的新装备不仅在性能上与世界发达国家海军的差距拉大了,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对军工生产的干扰破坏,许多自行研制的配套装备,在质量上有大量遗留问题没有解决。针对种种情况,海军采取了一系列对策。
  全面整顿现有装备。“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四人帮”肆意破坏装备科研机构建设,把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和合理的规章制度都斥之为资产阶级的条条框框,质量明显不合格的武器装备也强迫部队接收。这一切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早在1972年,周恩来总理就下决心要整顿,但在“四人帮”干扰下难以进行。直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解决军工产品质量问题才真正提上了日程。1977年、1978年,邓小平、李先念对军工产品质量问题作过多次指示。1978年5月,海军装备技术部组成五个小组分别对五种型号主要舰艇进行调查,共查出335个问题。海军提出着重解决鱼雷攻击核潜艇、导弹驱逐舰、常规动力潜艇、导弹艇、猎潜艇等五型舰艇的技术质量和缺装问题。国家计划委员会、国防工业办公室与有关部委商定,于1978年12月成立了五型舰艇工程领导小组。海军自1979年8月起,从上到下集中3个月时间,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质量、技术、安全大检查。五型舰艇的遗留问题,经过工业、科研单位和部队、军事代表室的共同努力,至1985年,除个别技术难度大的项目转入正常科研外,绝大部分项目都已完成攻关,并作了补装、换装的安排,使海军第一代舰艇、武器、设备基本上得到完善。
  为了巩固发展已取得的装备成果,保证海军获得优质顶用的装备,海军在军工科研、生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整顿和加强海军驻厂军事代表工作,军事代表制度的恢复和加强,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军事代表的积极性;建立与健全标准、规范、规程等技术法规;坚持与加强定型工作;开展装备可靠性研究,加强设计、制造和使用中的可靠性管理;人民海军的武器装备,长期以来只有战术技术指标要求,没有制定科学的检修期和贮存期。直到70年代末,海军进行装备技术大检查和整顿时,上述问题才引起了重视。试行经济合同制。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海军同有关工业部门协商,建议在建造新型导弹护卫舰时试行经济合同制。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和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海军的武器装备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有些还获国家金质奖、银质奖或被评为国优产品。
  

二、海上长城……人民海军(10)
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成果。海军在整顿装备的同时,有计划地利用国内较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新技术,对现役舰艇和部分武器装备加以改进和提高。
  精心组织科学试验,新型装备在研制生产过程中都必须经过科学的、周密的反复试验。除了试验基地承担海军装备的试验任务外,海军还安排各舰队、海军航空兵部队承担相当数量的武器装备试验任务。据统计,仅1981年到1986年,海军部队共承担计划内科研、鉴定、专题等试验项目1084项。1982年10月,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试验成功。这是中国继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氢弹、远程远载火箭飞行试验和发射人造卫星以后,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里取得的又一新的重大成就,它表明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国防实力有了新的加强。中国首次潜艇水下运载火箭试验成功,在国际上引起震动,各国纷纷发表评论。1988年9月27日,又进行了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
  发展新一代武器装备。到1986年,先后完成了新一代18类装备发展系列及一些战斗舰艇、海军飞机、武器、电子系统等论证研究任务,总计499项,获奖95项。仅1987年就获各种成果奖55项,其中军队科技进步奖42项,约占海军全年成果奖的1/4。这些论证使海军新一代装备发展建立在战术、技术、经济可行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打破装备研制的封闭状态,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引进必要的先进技术装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海军围绕新一代驱逐舰、护卫舰、常规动力潜艇、反潜飞机等装备的研制,引进了多种短期内难以突破的关键技术装备。对这些关键的技术装备,海军组织力量,在认真消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仿制、借鉴创新,有效地提高了研制起点,增强了自主开发能力。
  海军武器装备正处在更新换代的发展时期,根据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和中央军委赋予海军的战略任务,海军装备建设的重点抓好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研制和更新工作,适应未来作战的特点、环境和作战模式。海军装备技术是多学科、多专业、多系统、多层次的综合科学技术,在当前世界海军装备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人民海军努力跟踪世界新技术,发展适应未来反侵略战争需要的新一代装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军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使海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2、院校建设新发展
  海军遵照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以及中央军委的有关指示、决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海军院校的建设。各院校坚持为部队服务的方向,调整了训练任务和专业设置,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既重视培养满足当前需要的人才,也着眼于培养21世纪初叶与海军装备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关于教育体制的改革。一是重建具有海军特色的培训军官的体制,由原来的三级培训发展为四级培训。培训技术指挥军官;培训海军各兵种战术指挥军官,即舰艇长、飞行大队长和陆勤部队营、团指挥军官;培训海军各兵种战术指挥军官,即舰艇长、飞行大队长和陆勤部队营、团指挥军官;培训海军合同战术指挥军官;培训海军战役指挥军官;另有团职政治军官班和基层政治军官班,招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军官和具有高中毕业水平的现职政治军官分别进行培训。此外,专门设立了海军士官学校,有关院校还附设了士官班。这样,自1987年以后,海军指挥军官的培训体制逐步形成了上下衔接、左右联系、具有人民海军特色的教育体系,并逐步实行未经院校培训不能提升为军官和未经本级院校培训不能进相应领导班子的规定,确保部队人员的素质。
  二是舰艇部门长实行通科培训。潜艇部门长由原来的航海观通部门长和鱼水雷部门长分科培训改为通科培训。水面舰艇部门长也由原来的航海、枪炮、水中兵器、导弹、观通、雷声分科培训改为通科培训。全面打好基础,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有利于从中选拔和培养中高级指挥军官。
  三是部分专业实行指挥军官与专业技术军官合训。
  四是招收研究生,培养海军高级人才,使海军军事专业技术军官的培训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了中专、大专、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多层次的教育体制。
  五是广开学路,开办函授教育。仅1983年到1987年,经过统一考试,先后招收3400余名在职军官作为函授学员,共14个专业,含大专13个,中专1个。其中1400多名学员经过考试合格领到了毕业证书。90年代以来函授教育又有新的发展。
    3、后勤综合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新时期海军后勤部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后勤战线的各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局面。
  保障设施的整顿与改善。“文化大革命”中,打乱了正常工作秩序和放松了业务管理,海军后勤保障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海军后勤部门用很大力量从各方面进行整顿和建设。
  一是军港的整顿和建设。军港是舰船停泊、补给、修理的基地,是海军后勤建设重要的组织部分。在整顿的基础上,1986年以后,在旅顺,青岛、吴淞、定海、三都、黄埔、麻斜、榆林等大的军港进行了管理改革,由过去的分散管理改为集中统一管理。通过整顿和改革,海军军港码头逐步向管理有序、技术先进、环境优美、保障充足、补给迅速、生活方便的目标前进,供应保障能力有很大提高。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海上长城……人民海军(11)
二是机场的整顿和建设。除有计划地新建一部分机场外,重点加强了原有机场的改建、扩建和补缺配套。与此同时,场站各项制度逐步健全,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尤其是广泛开展了“优质安全场站活动”,对于全面加强场站管理和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海军航空兵系统又进一步开展了正规化保障建设,强调各场站要搞好“六有”,有效地提高了保障效率和安全性。
  三是仓库的整顿和建设。仓库整顿的内容包括组织、思想、业务、安全以及军容、库容等各个方面,其中的核心是业务整顿。仓库在不断改善管理的同时,围绕着实现作业机械化、自动化,广泛开展了技术革新活动。
  四是医院的整顿和建设。海军在1952年底,总共只有7所医院,至1986年,已有医院21所,疗养院5所。各医院在恢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推行科学管理,使医疗工作逐步做到标准化、秩序化,病区陈设做到规范化,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五是供应站的整顿和建设。它的整顿和建设,起步于青岛,发展于麻斜,完善于威海。到1986年,全海军已建立起各种食品的加工间、冷库、储存库,添置了各种加工机械和专用车辆,初步形成了舰艇主副食品加工供应网。大多数舰艇部队实行了主副食品“四个统一”,并向生产、加工、供应“一条龙”的方向发展。另外,流动舰艇供应实行了“凭证补给”制度,做到舰艇部队“四海有家”。在舰艇部队普及食品供应站做法的同时,空、地、陆勤部队也建立了与舰艇部队食品供应站相似的生活服务中心、供应中心、大食堂、供应点等,这对改善部队筹措供应起了重要作用。
  保证重点工程建设。新时期海军遵照中央军委关于“保障战备,兼顾生活,注重质量,厉行节约”的方针,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的指导思想,对工程建设多次进行调整,逐渐扭转了以前“点多线长,重点不明,计划不周,缺乏通盘规划”的状况。调整压缩工程项目,集中力量搞好重点工程的建设。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和建设规模,下决心停建设、缓建一批项目。对于必要的新建项目,在布局定点和工程结构上注意周密规划,既能满足技术要求,又能适应平时训练、生活和技术勤务保障的需要,尽可能把经费用在部队最急需、见效最快的工程项目上。重点建设的工程,包括舰艇基地建设,专用飞机场建设,重点作战方向的岸防建设,保证潜艇和大、中型水面舰艇作战训练需要的指挥通信工程建设,以及学校、修理厂、航海保障建设等,最突出地位的是核潜艇基地、大型水面舰艇基地的西沙群岛设防工程的建设。除保证重点工程外,还加强了原有工程的补缺配套,使之成为较为完善的工程系统。与此同时,开展了工程管理改革,工程管理工作逐步做到科学化、现代化,使之具有最好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改革,尤其是实行包干责任制以后,海军工程管理不断加强,工程效益明显提高,扭转了以往工程建设周期长、效益差的状况。
  舰艇修理工作的改革。“文化大革命”中,海军修理工作遭到破坏,许多舰艇严重失修。从70年代后期开始,海军舰艇装备修理部门一方面组织抢修失修的舰艇,恢复海军的战斗力;另一方面恢复被破坏了的各项规章制度,恢复舰艇维修工作的正常秩序,并着手进行维修管理体制、修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以寻求适合现代化特点的海军装备维修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舰艇装备维修保障能力。
  加强舰艇维修力量的建设。在整顿、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按照“划区定点,专业配套”的原则,着重对老厂进行了扩建和技术改造,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建设了缺门的专业配套厂。到1985年海军新建成的舰船、雷达和军械等修理厂共7个,还建成了技术比较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