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北方之王 >

第91章

北方之王-第91章

小说: 北方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听了,眼睛湿了,良久不语,望着日本的进攻方向脸上充满就坚毅,有这样的军队这样的百姓中国就永远不会亡,中国一定会重新屹立在东方。他知道这绝不是一个士兵敷设上级,而是出自肺腑之言,军队中有很多士兵都有类似的经历。他们上战场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权,不是为了利,他们只是分清善恶,知道国家危难之际正是自己挺身而出之时,面对武装起来的野心狼只有毫不犹豫的痛打才能保护自己……他们不是不知道战争的残酷,不是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儿子上了战场就很有可能再也回不来,可是他们还是义无返顾的他们上了战场,他们是感恩戴德,是对政府的信任,才这样毫无条件义无返顾的将自己的亲人送上了战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的的确确的感受到了政府是真心实意的为他们好,也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好处,人与人再也没有高下之分,子女都受到了最好的照顾,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最大的保障。所有的农民都得到了自己需要的土地、房子、牲口,这是千百年来所有农民的梦想,不仅实现了,而且已经实现了六年以上,相比中国其他的地方,这里简直是世外桃源。三民主义高举了几十多年,民国建国也有二十多年,可是没有谁做到最基本的“耕者有其地”,黑龙江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这也是为什么别的地方千方百计的征兵,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黑龙江的士兵却全部是自愿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有比较高的学历,这在中国也是无出其左右的。

    将军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一个年轻的面孔,这些年来他的一切都带动了自己的心。在王军长在世的时候不止一次的提到,如果出了什么事情一定要去找他,加上多年听到他的事迹对他也十分的景仰。在少帅发动事变的时候王军长也一再的说要是有他这些事情就不可能发生,在王军长为少帅之事奔走的时候,一再的告戒说,要想重现东北军的军威,赶走日本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跟着他走。想起他和日本决战的时候的那种气压山河的气势,在王军长被杀后带着部队就找到了他。几年下来,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对他完全的敬佩,虽然原本他和那些高级指挥官不是那么有经验,可是他们的灵活变通和永不言弃的精神使他们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快进而立之年的他越发的成熟起来,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阻挡他的雄心壮志了。还记得他第一次给原东北军士兵的训话:五年后成为东亚雄师,称雄亚洲,重现东北军威!今天是时候了,日本侵略者将成为他们的磨刀石!

    北平的春天来的迟去的也快,所以特别短,雨雪融化用不了多久就要到夏天了,但是雨季到来是对后勤的严峻考验。负责北平支援后勤沈雨天成了最繁忙的人,刚刚从负责淞沪后勤保障调到北平的他深深知道身上的责任的重大,不仅要克服冬雪天气造成的不料的影响,现在又要防止即将要到来的雨季造成的问题。虽然北平郊外春意昂然,在日光里颤抖着的嫩绿的波浪,油光光,亮晶晶,仿佛一个淡绿色的海洋涛浪。要是在平时,作为北平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他一定会细细的品味,也许会马上联想起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的文章。可惜现在九一八将一切都打乱了,他投笔从戎,由于具有相当突的协调管理调度的能力,经过专业训练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后勤军需官员。他明白很快就要受到实战的严峻考验了,如何在恶劣的条件下保证大批部队的补给和后勤线路的畅通都让他焦头烂额。吴克仁将军的指挥部已经连续打了七个电话要求落实保证并询问了后勤状况,天气不仅对后勤有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到防守和反攻的顺利进行。在后勤机关工作多年的他深知每耽搁一天付出的代价都是巨大的,几百万军队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更何况只是三省民众在支撑而已。在战争期间尤是如此,这些军队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多年囤积的物资,而这些物资必须要坚持到战胜日本人,这其间重大的关系沈雨很清楚,如果在一年之内不能结束陆地战争,所有的战备物资将被消耗干净,经济也将完全崩溃。

    相比日本大部分还是比较原始的依靠畜力运输来说,依靠铁路和汽车为主体的后勤体系要比他们先进、快捷得多了。也只有这样才能大兵团高消耗的战斗,在大规模的交战中仅仅靠人畜力来运输是远远不能得到保障的,拥有数量非常庞大的补给队伍又另当别论了,就目前而言日本人还没有如此的实力,对他们也是不现实的,也就是说离开了铁路,日本落后的后勤保障体系将很难维持战争机器,我们却可以支撑一段时间。只要抓住机会我们有非常大的把握赶走日本侵略者,光复被占领的土地。现在要反攻日本本土的时机还很不成熟,缺乏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跨海运输力量,而日本这方面实力强大无比,目前而言能威胁到他们的只有靠空军部队了。将来从陆地赶走日本后最重要的就是发展海上运输力量和加强海军的建设,跨海作战对后勤的要求更加严格,稍有疏忽就很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如果连目前的情况都不足以应付,就更加不谈以后的跨海作战了。

    沈雨还清楚的记得淞沪战场的惨状,日本一百多条军舰,四艘航空母舰对淞沪的狂轰乱炸,日本的海军实力何止是中国的几十倍,中国海军沉船阻塞航道令人心痛,这何尝不是日本海军强大的真实的写照。早在两年前日本的海军军舰吨位已经突破了二百万吨,中国不过六万吨,其中老破旧舰占绝大多数,战斗力非常低下,作战能力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日本在海军的强大是世界公认的,他们几十年重视海军建设绝不是国人可以想象的,他们依靠甲午、日俄海战得到了巨大的回报,更加重视起海军的建设,终于使日本这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海军强国,这点连一向高傲的美国人也对他们忌讳甚深。和这样的强大的敌人作战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日本陆军在三军建设中投入的比重是比较低的,他们的武器虽然比贫瘠的中国军队要强得多,相比欧洲和美国军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装备比日军更先进、更强大的武器并有着良好训练的北三省军队并没有把日本陆军放在心上,考虑得更多的是日本的海空军。

    在淞沪战场上的陆军只有黑龙江的士兵情况还好点,有源源不断的补给,而其他省的军队情况之凄惨让人心酸。很多省的军队在中央的调配下从全国各地来到了淞沪战场,除了中央军和少数地方部队依靠铁路运输过来以外,相当多的部队甚至是全靠自己的双脚跋涉千里耗时数月赶来参战。他们的武器更让人看了心痛不已,除了中央军有机枪每个师还有四门步兵炮以外,其他部队均没有任何的火炮,各省很多军队连机枪都没有,都是步枪。那些参战的部队有师的刚参战头一天就伤亡过半,有的部队还没有参加战斗就被炸垮了,这其中的惨烈很难让外人了解。各个部队的伤亡之大简直是难以估计,就连蒋委员长最看中的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德国师在淞沪会战中之惨重也是历次战争中所未闻。

    中国军队在这场战斗中一个很大的失误就是后勤保障非常差,各个参战部队都只有自己携带的弹药,打完了就没有了,很多部队就是没有弹药才被消耗干净的。如果说政府中还有很多贪生怕死之辈,可是这些参战的军人都有一腔鲜红的热血,他们做到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体来抵挡敌人的炮火。无奈武器实在相差太大了,空有报国之心而无报国之力,几乎每天都有师旅被消耗干净,有的部队刚刚生火做饭就被日本人发现,接踵而来的轰炸、炮击让他们损失惨重。而司令只派遣三个整编师参战考虑很是周到的,中央军平日战备有限也无力支撑如此众多的部队消耗,更何况他们的确有些偏袒自己的部队,给其他地方部队的补给支援是很有限的。一打起仗来谁都顾不了谁,谁不想要武器弹药补给,可是就那么多,后勤力量薄弱再还加上日本的空军轰炸,炮兵封锁,真正可以运输到前线的弹药严重不足。

    因为要和苏联作战,能派遣三个师南下作战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更不要说后勤的压力了。好在三省全部动员了起来,转入战时状态,全力军队的行动这才保障了淞沪战场的作战的顺利进行。淞沪会战是两个国家的碰撞,打的全是国力。日本比中国先进,他们军队飞机大炮军舰都比我们中国军队要强大得多,在前线的将士对此体会最深。日本每一次炮击都会造成中国军队上千人的伤亡,中国军队武器的落后只有靠人数来弥补,几十万活生生的将士就此埋葬在那里。在运输孙立人将军部队的伤兵的时候看见友军的情况实在惨不忍睹,大批的伤兵因为没有地方治疗只好就放在了火车站,在日军飞机轰炸几乎没有活下来的,即使运输到后方很多人也因为医药缺少而牺牲。下雨天气在阵地里大批的伤兵因为日军的封锁无法运输出来的那种呻吟声让所有的人刻骨铭心,他们其中绝大部分人就在这种呻吟中牺牲了。条件最好的是孙立人将军的部队,所有的弹药补给从来都没有缺过,伤兵和新补充的士兵也能顺利的运输,伤兵都可以得到后方妥善的安排,就连附近几个部队的阵地上的伤兵也沾了光只要受了伤就可以得到医治,弹药也从自己这里得到了一些补充。几乎所有的部队都把伤员票都发完了①,战争的激烈由此可见一斑。孙立人将军自己都说,这和日本人打完全是靠后勤,在如此狭小的地域上集结了如此众多的部队,中国也不缺乏热血军人,只要火力够强大能够下去就……可惜中央军过于乐观的估计自己的实力了,也过于轻视日本人了。

    和苏联作战就是另一回事了,完全是天壤之别了。苏联武器虽然先进可是他们的补给线经常受到我们的骚扰,弹药补给一直不足,我们却可以可以得到充足的保障,实行了对苏联军队严密的火力压制,苏联人很大的程度上是败在了我们补给上面。当然面对要从几千里之外补给在远东的几十万苏联军队,他们的压力之重也是显然易见的,我们正是抓住了他们的三寸所以才将他们逼入我们计划好的决战中来的。苏联远东地区居民人数不过百万而已,他们要从本地补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坐火车到莫斯科也至少要一个星期以上,只要时机成熟苏联无法分身来主义远东,在消灭苏联在远东的守军后,远东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措手可得。日后苏联即使想夺回也不是那么容易了,至少中国如此靠近远东,他们离这里是如此的遥远,要想再打也要好好思量一下,如果实行的排俄、大规模移民或者采取民族融合等方式那么基础就更加稳固了,再加上布置上能抵御苏联进攻的部队,那苏联人想回都回不来了。

    突然一声报告,惊醒了陷入沉思的沈雨,沈雨回过头来看见是气象分队的士兵,知道又要变天了。果然士兵报告最近两天内将有小到中雨出现,未来三天也将是连绵的阴雨天气。沈雨听了不由大骂这该死的鬼天气,好在部队早已为这种天气做好了准备,路面也进行了简易的维修,各种防雨防滑设备都准备妥当了,应付突发情况的小分队也准备就绪,如果没有严重的问题,虽然辛苦点还是能撑过去的。诡变的天气向来为兵家所重视,善战者必善于利用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气候条件来增加自己的胜算。想必现在田峻六和吴克仁将军也在为这个天气变化绞尽脑汁修改自己的作战计划吧。

第一部 第一百零七章 反攻2

    吴克仁看着北平的城墙心里一阵叹息,这个两朝故都很有可能在这场战斗中毁灭,北大、师大、清华的一些老教授纷纷上言要求将这些几百年积累下的文化财富转移,就现在日军三面封锁的严酷形势下仅可以保证军用物资运输,这些文化遗产可以运输的也只有少部分,大部分都是不能运输走的文物,而北平随便那里都可以找到历史的遗迹,所拥有的文化财富不可估量。日军目前的进攻态势来看,北平在战争过后遗留下来很可能是一片废墟和无数无家可归的贫民,这就是战争的代价,可是相比日本的嚣张跋扈,野蛮屠杀,这无疑是唯一最好的选择。

    田俊六得知矾谷廉介的第十师团在抢占昌平不成后,马上改变了自己的军事部署,把目标瞄准了离北平更远的永定和石家庄,企图形成一个更大的包围圈围歼城内的守军。矾谷廉介的第十师团和稍后赶到的铃木混成旅团、春深旅团一起负责牵制在昌平的中国第五师,命令从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