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北方之王 >

第199章

北方之王-第199章

小说: 北方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云甫看他眼泪在眼眶中打转的那个样子,心里也不好受,“老伍,现在不是挺好的么?别想那么多了,司令他们也没有办法啊,那地方不归咱们管,不然就是发大灾,我们也不会让老百姓逃荒,也不会死这么多人的。今年听后勤的兄弟说,我们运去给他们救灾的粮食却被他们囤积起来高价出售,获取暴利,还不让咱们的人亲自运粮食过去,就是现在下雨,他们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的。”

    和伍子健认识这么长时间,他是很清楚伍子健家里的情况的,他是四年前才移民到绥远的。相比自己家这些老黑龙江的人相比,他们的遭遇却是悲惨。从自己小刚开始懂事的时候,李成坤将军就开始了土地改革,丈量土地,按户分给无地的农民。那时候,家里虽说谈不上富裕,但是也分了不少良田,家里一下子生活就宽松了起来,吃穿也倒不成问题了。

    后来,打退日本人,安定了段时间,县里就开始组织起村民开始了开荒荒山,兴修水利,挖掘鱼塘,大家养殖。每年都要对那些各行各业表现突出的人进行表彰,发给红旗和奖状,还有纪念品发下来。那些亩产粮食最高的,鱼养最肥胖的,牲口最壮实的……这些原来地主老爷们不屑一顾的东西,他们都加以表彰,而且号召大家一起学习。

    平日里要上缴的粮食就那么些,遇上灾年,不仅可以得到减免而且还有救灾的粮食,所以收获越多,自己得到也越多,这不要别人说,大家也会尽力的。更何况他们不断地宣传那些做得好方法,大家也是容易接受的。再后来,从县里就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农业,自己曾经听县长的讲话说,政府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来指导农业生产,只要能提高产量的方法会加以推广。

    那两年爸爸就曾经说过,这辈子没见自家有这么多粮食,家家的粮仓都堆的老高,记得那时候还经常和朋友一起躲谜藏。据说政府还用很多的粮食和外国换取机器设备,这两年从市到县到乡村屯都有自己规模不等的粮仓,自家的陈粮也一年比一年增多。听老一辈讲,原来有多余的陈粮是要拿去酿酒的,可是政府却不许,很多粮食就堆在粮仓里被老鼠吃了,自己现在还记得老一辈人脸上的惋惜。

    参军以后上了政治课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北方人喜欢喝酒御寒,每年消耗的大量的粮食,而关内即使是丰收年还是有很多人饿肚子,更不要说那些灾荒的年份,稍有灾荒,他们唯一能的办法就是逃荒,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因为饥饿而死去。这些囤积起来的粮食,不仅可以在关内发生饥荒的时候救命,更是可以保证在和日本人的交战中有足够后盾。

    其实,这些粮食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每年数百万人口的迁入,在发生灾荒的年份,人更多。他们刚到的时候,都没有口粮,就是靠这些粮食渡过难关,让他们安定下来。如今现在打仗的时候,抽调了数目庞大的青壮年劳动力来加入到军队中,各种生产活动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今年夏天天气的反常也会影响到收成,可是这些对政府对军队的影响很小,就是因为之前已经做好了预防这种事情发生的准备,庞大的粮食储备足以到战争结束。

    “我说老伍,上次来找你的是不是你小妹?我可是看到了,挺水灵的一小丫头,怎么样,咱们是铁哥们,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要不你回去介绍我认识认识的?”周云甫忽然想起了那次在军营的是时候,来找伍子健的一个漂亮的女孩,一直问他都不肯开口,只是告诉他是他的妹妹。一般参军的人,都是十八、九岁的样子,但是大规模扩军后,大量伍子健这样年纪稍大点的人也开始加入到军队中来。

    周云甫还要两个月才满二十岁,也只比自己的妹妹大上两岁,他那个年龄也是征兵的最佳年龄。这里的教育体系和中国其他地方都不一样,这里的孩子,从小学毕业开始就要决定自己将来的路,是成为军人,工人……还是继续学习以至上大学。如果不是想继续上大学的话,那么就可以考虑上各种专门的技术学校,培训出社会需要的各种技术人才,或者进入军校,他们一般将会在两所学校接受总共长达六年的培训。

    这些都是针对那些从小就开始接受新式教育的人来说的,这其中还是有一个比较长的过渡阶段的,就例如军校,可以从高级中学毕业后去报考的,也可以从军队中报考,还有很大部分是对军队现役军官和预备役军官的大规模培训。周云甫原本在去年就高中毕业了,那个时候就可以报考军校的,但是被自己的一群狐朋狗友诱骗下直接进入了军队当起了小兵。

    他也不以为意,反而认为他的那些狐朋狗友说得很有道理,要进入军校的话,很可能是三到四年才能真正加入战斗,就是情况紧急的时候起码也要训练一两年,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还是非常之小的。那个时候就是考上了军校,也没有办法上战场的,反而直接参军,从士兵干起的话,只需要半年的加强训练就可以了上战场了,如果以后想留在军中,继续考军校也不是难事,可是错过这次打仗的机会下次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周云甫对伍子健也是真心的佩服,伍子健年纪比他要大上四岁多,有一身好力气,枪法极为精准,各项训练都在连队中属于前茅。营长来连队的时候看到了他的表现也称赞,要是再练个一两年,要进一师也不是难事。他是和周云甫一起进入军队的,然而从班长到排长,对他都不错,听班长说,要不是没有什么战斗经验在军队呆的时间还短了点,估计就他的表现当个班长像玩似的。

    在军队中,最让周云甫觉得心安的是,有一批战斗经验丰富军官和士官,就像自己的班长,就是原来参加过战斗的老兵,后来为了训练出更多的士兵,服役期缩短为两年,为数不少的部队甚至缩短为一年,要扩充的时候,这些退役的士兵一下子就可以组建成新的部队。经过了新兵的三个月魔鬼般的集训后,被分配到了各个部队,在这里等待他们的还是三个月的严酷训练。

    不过训练的针对性和专业性要强得多,远非新兵训练的各个兵种皆宜的基本训练。在这里,是由那些有丰富战斗或者带兵经验的老兵来亲自教导,伍子健各项训练都没有话说,可是在对抗演练中还是被班长这样的经验丰富的老兵吃得死死的。班长曾经说起过,他的老班长原来告诫他的话,能从战场上活下来的人都不简单。要么,这个人的确有本事,要么这个人的运气比较好,无论是哪个,都是值得尊敬的。

    战场上运气还是很重要的,要是运气不好,敌人随便放颗炸弹就有可能扔在自己的头上,要运气好的话,这颗炸弹或许就是颗臭弹,这就是区别!当时说的,把这些新进军营的新兵蛋子哄得一愣一愣的。可是更多的是告诉上战场的微小的细节,如何在战场上保养自己的枪支,讲的最多的是,要注意使用手榴弹,注意掩护自己,不要随意将自己暴露在之下,在训练中,只要有人在战壕中运动的时候露出了脑袋,他就会让你跑个累死让你“记忆”深刻了后才罢休……

    按照班长的话,训练也马马虎虎像个军队的样子了,可是是驴子是马的拉出来遛遛,训练的哪怕最好的军队不能打仗那也是空架子,是摆设。东西教是教会了,可是还得会用才行啊。没上过战场一切都等于零,在休整的时候,部队加强了思想教育和动员。将整个部队的士气鼓动了起来,新兵要是没有了士气,就是能使兵败如山倒。

    现在部队内看得最多的还是从双辽收集资料整集起来的纪录片,大家对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义愤填膺,看电影的时候就高喊起反日口号,群情激奋,个个都嗷嗷叫,恨不得立刻就上战场杀了那些***禽兽不如得东西。可是纪录片最后播放的那个片断给他们的刺激更大,大家看了之后都没有人说话,眼睛中充满了悲哀,可是手中的枪却握得更紧了!

    原本这个片尾要不要接上去,新闻科的争议很大,有人认为可以更加激励起士气,也有人说这会打击士气,不宜播放出去,至少对前线的部队不宜播放。可是上报道指挥部后,批文立刻下来,如实报道。这个纪录片是日本人自己拍摄下来的,当日本人第一次看见的时候也甚为希奇,所以在其后特地找来了一个摄影机拍摄下来了那一幕,这也是从那场屠杀中找到日军唯一的影像,其余照片倒是不少。

    在那段记录片开始的时候,播放的是日本兵胁迫老百姓自己挖了一个大坑,挖好后在旁边有,几十个五花大绑的中国老百姓排成纵列,还有三五个手持步枪的日本兵。刚开始的两名中国人还是被日本兵踹下去的,但后边的立刻心领神会,未等日本“皇军”脚起先已跳下。越往后越熟练,一个个衔接紧凑、鱼贯而下,如饺子下锅、企鹅入海,煞是好看!

    当时所有的人都被这一幕惊呆了,半天无言。这是何等的懦弱,何等的耻辱,何等的麻木?何劳日本人的威逼恐吓?知道的是活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有什么好东西这样争先恐后的往下跳。伍子健看了牙齿咬得咯咯直响,双手把枪握得紧紧地,就恨不得立马冲上去。周云甫看了也是火冒三丈,不仅为日本的屠杀,更是为了自己同胞的麻木、逆来顺受、见大义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周云甫就搞不清楚,同样是死,那些中国人咋就不知反抗呢?你不是绑住我吗?我用脚踢你。你看砍掉掉我的腿,那我爬过去咬你。哪怕我就冲着被你一刀死了死了的也比活活闷死强。要使中国人都这么干了,那也没小日本逞凶的份了,那小鬼子再有能耐也不可能再这么短的时间内将整个城市的人都屠杀殆尽!一时间莫名的悲哀涌上了心头。

    早已预料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的营长这个时候走到了前面,用他洪亮的大嗓门,对着几百号的士兵高声问了句,“你们是愿意和这群禽兽血战英勇战死,还是愿意像这些人一样给自个挖个坑自己跳进去闷死?”年轻狂热的士兵里可以他们整齐的呼喊声回应了他们的长官,“宁作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宁作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声振九霄之外……

    周云甫对这些也算是长了见识,有些东西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要看你怎么运用,运用得当会因势利导当然朝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原本是个民族耻辱的事情,经过了这一番之后,恐怕很少会有投敌之人,只会看见英勇杀敌之辈!这同时也让人认清了中国人自身的怠惰和劣根性的巨大危害,而去努力克服,避免发生见利忘义之士,防止滋生寡廉鲜耻的洋奴。

第二部 第六十章

    这场大雨来的异常的猛烈,到半夜时分仍然没有停下的意思。伍子健看着一旁周云甫抱着枪小睡的样子,嘴边微微一笑,没有去打扰他,中间班长和排长都来过了,只呆了会就回去了。这些日子和日本小规模的接触不断,那些被击溃的日军和小股部队活动非常的活跃,尤其这样的进攻中,穿插到日军活动范围内的部队,和日军的交手也是互有胜负,打得难解难分。

    手中的步枪防水布缠得紧紧地,从包裹的凸现的特殊外形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带有瞄准镜的狙击步枪。国产的光学玻璃质量还是无法和外国相比,使用起来也没有多少不便,仅仅是清晰度要差,可是价格便宜,才能把这些带瞄准镜的狙击步枪普及到了连队。这玩意就是自己生产的也不便宜,部队还是花费了不少的代价才让正规军每个班勉强有一支这样的步枪,因为比较缺乏有不少部队还没有,坏了也不容易再给补上,所以这就是他的心头肉,每次都小心的呵护着。师团级别的侦查分队中装备的光学瞄准镜就是使用,价格昂贵,质量要好些的德国或美国货。

    就这他已经觉得很满足了,伍子健现在还记得当初连队把这支狙击枪发到他手中的他心中的兴奋。这支步枪他不知道已经拆装了多少次了,即使闭着眼睛他也能分辨组装出来,里面的每一个零件他都熟悉万分,出征这么长的时候,他都是抱着枪睡觉的,周云甫有次问他为什么射击那么准,他笑着开玩笑说,天天抱着枪睡觉,人和枪有感情了,当然就打得好了。

    那个傻小子,小时候也听说大人说有养马的,就是从小陪马一起睡觉,来培养感情,很多良驹都是这么养出来的,感觉也有些道理。为了想自己的射击水平也赶快变好,也不管枪支和马的区别,也跟着伍子健学了起来,每次都是抱着枪睡觉。不过,这么过了段时间,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