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上下五千年1 >

第13章

上下五千年1-第13章

小说: 上下五千年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楚国出了这种 
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楚顷襄王 
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 
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 
ì 
)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的大臣,都挺同情他 这时候,有一 
个经常在汨罗江上打鱼的渔父,很佩服屈原的为人,但就是不赞成他那愁闷 
的样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渔父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 
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 
人;将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 
    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渔父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 
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屈 
原反对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 
掸掸衣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 
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 
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 
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 
尸体。 
    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 
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 
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 
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 
种风俗。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据说就是这样来的。 
    屈原死后,留下了一些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他在诗 
歌里,痛斥卖国的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 
寄托了无限的深情。后来人们认为屈原是一位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37 蔺相如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 
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 

丢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 
定该怎么办。 
    当时有人推荐蔺(音lì 
                        n)相如,说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 
    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来,要他出个主意。 
    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行。”赵惠文王说:“要是把和 
氏璧送了去,秦国取了璧,不给城,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拿出十 
五座城来换一块璧玉,这个价值是够高的了。要是赵国不答应,错在赵国。 
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宁可答应,叫 
秦国担这个错儿。”赵惠文王说:“那么就请先生上秦国去一趟吧。可是万一 
秦国不守信用,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壁留在 
秦国;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赵国。”(原文是“完璧归赵”。)蔺相 
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葡相如把和氏壁 
献上去。 
    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挺高兴。他把壁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 
大伙儿传着看。大臣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 
    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 
襄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 
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 
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 
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 
睛,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使者到赵国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 
的璧。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 
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 
砸碎!”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璧,对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先生别误会,我 
哪儿能说了不算呢?”他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 
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想,可别再上他的当,就说:“赵王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斋戒了 
五天,还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诚意换璧,也应当斋 
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璧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秦昭襄王想, 
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吩咐人把蔺相如送到宾馆去 
歇息。 
    蔺相如回到宾馆,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把璧贴身藏 
着,偷偷地从小道跑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在咸阳的使臣,在朝堂举行接 
受和氏璧的仪式,叫蔺相如上朝。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 
行了礼。 
    秦昭襄王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你把璧拿出来吧。”蔺相如说:“秦 
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骗,丢 
了壁,对不起赵王,所以把壁送回赵国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秦昭襄 
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你?”蔺相如镇 
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 
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块 

璧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 
壁。 
    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秦昭襄王听蔺相如 
说得振振有辞,不好翻脸,只得说:“一块璧不过是一块璧,不应该为这件 
事伤了两家的和气。”结果,还是让蔺相如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回到赵国,赵惠文王认为他完成了使命,就提拔他为上大夫。 
秦昭襄王本来也不存心想用十五座城去换和氏壁,不过想借这件事试探一下 
赵国的态度和力量。蔺相如完璧归赵后,他也没再提交换的事。 



                        38 廉颇负荆请罪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公 
元前279年,他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 
渑音miǎn)去会见。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大将廉颇和 
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 
    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他叫蔺相如随同他一块儿去,让 
廉颇留在本国辅助太子留守。 
    为了防备意外。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 
带兵几万人,在边境接应。 
    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 
兴地喝酒谈天。 
    秦昭襄王喝了几盅酒,带着醉意对赵惠文王说:“听说赵王弹得一手好 
瑟。请赵王弹个曲儿,给大伙儿凑个热闹。”说罢,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 
来。 
    赵惠文王不好推辞,只好勉强弹一个曲儿。 
    秦国的史官当场就把这事记了下来,并且念着说:“某年某月某日,秦 
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瑟。”赵惠文王气得脸都发紫了。正在 
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缶(音 fǒu,一种瓦器,可以打击配乐),突然跪 
到秦昭襄王跟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挺会秦国的乐器。我这里有个瓦盆, 
也请大王赏脸敲几下助兴吧。”秦昭襄王勃然变色,不去理他。 
    蔺相如的眼睛射出愤怒的光,说:“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秦国的兵力 
虽然强大,可是在这五步之内,我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去!”秦昭襄 
王见蔺相如这股势头,十分吃惊,只好拿起击棒在缶上胡乱敲了几下。 
    蔺相如回过头来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件事记下来,说:“某年某月某 
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相会。秦王给赵王击缶。”秦国的大臣见蔺相如竟敢 
这样伤秦王的体面,很不服气。 
    有人站起来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上寿。”蔺相如也站起来 
说:“请秦王把咸阳城割让给赵国,为赵王上寿。”秦昭襄王眼看这个局面十 
分紧张。他事先已探知赵国派大军驻扎在临近地方,真的动起武来,恐怕也 
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国大臣,说:“今天是两国君王欢会的日子,诸位不 
必多说。”这样,两国渑池之会总算圆满而散。 

    蔺相如两次出使,保全赵国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 
蔺相如,拜他为上聊,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立了多少汗马 
功劳。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见到蔺相如,总要 
给他个颜色看看。”这句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正是冤家路窄,老远就瞧见廉颇 
的车马迎面而来。 
    他叫赶车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这件事可把蔺相如手下的门客气坏了,他们责怪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 
怕事。 
    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势力大?”他们说: 
“当然是秦王势力大。”蔺相如说:“对呀!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为了保卫 
赵国,我就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见了廉将军倒反怕了呢。因为我想过,强 
大的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 
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就为了这个,我宁愿容让点儿。”有人 
把这件事传给廉颇听,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他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 
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他见了蔺相如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 
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蔺相如连 
忙扶起廉颇,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 
分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两个人都激动得流了眼泪。打这以后, 
两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39 范雎的远交近攻计 



    蔺相如和廉颇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秦国还真的不敢去侵犯。可是秦国 
从楚国和魏国却得到了不少土地。那时候,秦国的实权操在秦国的太后和她 
的兄弟穰(音ráng)侯魏冉手里。公元前270年,穰侯要派兵去打齐 
国。 
    正在这时候,秦昭襄王接到一封信,落名叫张禄,说有要紧的事求见。 
    张禄原是魏国人,原名叫范雎(雎音jū,一作范雎,音suī)。本来 
是魏国大夫须贾(音gǔ)的门客。有一回,须贾带着范雎出使齐国。齐襄 
王听说范雎挺有才干,背地里打发人去见范雎,送给他一份厚礼,范雎坚决 
推辞了。 
    就为了这件事,须贾怀疑他私通齐国。回到魏国以后,向相国魏齐告 
发。魏齐将范雎严刑拷问,打得他几乎断了气,肋骨被打折,门牙也打掉了 
两颗。最后,魏齐叫人用破席把他裹起来,扔在厕所里。 
    天黑下来,范雎才从昏迷中醒过来,只见一个兵士守着他,范雎恳求 
他帮助。那个守兵偷偷地放走了他,却向魏齐回报,说范雎已经死了。 
    为了怕魏齐追捕,范雎更名换姓,自称张禄。 
    那时候,正好秦国有个使者到魏国去,范雎偷偷地去见使者。使者就 
把他带到秦国。 

    范雎到了秦国,给秦昭襄王上了道奏章,秦昭襄王约定日子,在离宫 
接见他。 
    到那天,范雎上离官去,在宫内的半道上,碰见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