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滇味文化 >

第61章

滇味文化-第61章

小说: 滇味文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北有眼九泉,泉水汇集成池,它又名九龙池。元朝以前,因为滇池水位高,这里还只是城外的小湖湾,明清时期在湖的四周和湖心修建不少建筑,到民国初年,这里被开辟为公园。
  翠湖现在的面积为21公顷,水域面积为15公顷。两道长长柳堤呈十字交汇,把全湖一分为四。其中南北走向的湖堤叫“阮堤”,它是道光年间云南总监阮元仿西湖苏堤修筑的;东西走向的湖堤为唐堤,它是民国时期唐继尧所建。两堤交接的地方就是湖心小岛,以湖心亭为主轴,构成翠湖的中心景区。在湖心岛上有一个亭子,名叫“碧漪亭”,它是清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巡抚王继文所建,此亭飞檐黄瓦,外型十分美观。湖心亭西侧有建于嘉庆年间的莲花禅院和放生池,这里是有名的观鱼处,现在禅院已经不存在了,放生池被改建成一座水上园林,并且建有观鱼堂,楼前有黄奎光所题的对联:“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在湖的西南角有“葫芦岛”;西北角有“来爽楼”;东南角有由三个半岛连成的花园,其名为“水月轩”;在东北角还建造有“知春亭”。
  湖堤上遍植垂柳,湖内植有荷花,在春夏两季景色十分迷人。如今的翠湖又增添了雪白的红嘴鸥,在从头一年11月到次年3月,成千上万只北方飞来的红嘴鸥在翠湖越冬,每年如此,从不间断。成群的红嘴鸥在湖上嬉闹戏水,争抢食饵,为翠湖又增添了很多情趣。
  七、玉 龙 雪 山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城北15公里处,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的现代海洋性冰川山脉。它处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分布地带,山势由北向南,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5公里。高山雪域基本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雪山的面积为960平方公里。玉龙山主峰位于山的南麓,当地人称它为“拖斯般满动岩”,意为卜松毛卦峰,它在纳西人心中是一座神山。从从远处看,它像是一座竖立起来的银柱,近处看又像一把白绫折扇,所以它又有扇子陡和雪斗峰的名称。卜松毛卦峰海拔为5596米,为玉龙山十三座山峰之最。
  巍峨的玉龙雪山
  整个玉龙雪山集亚热带、温带及寒带各种自然景观于一体,并构成独特的“阳春白雪”景观。在雨雪过后的大晴天,山上的雪格外白,树木格外绿,如果在走动中观看就会发现雪不是白色而是绿色的,这就形成了“绿雪奇峰”的奇观。玉龙雪山气势磅礴,它的冰川类型为悬冰川和冰斗冰川,它们大多随着节令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雪山景观因此交替变幻,形成了著名的玉龙十二景,即:“三春烟茏”、“六月云带”、“晓前曙色”、“螟后夕阳”、“晴霞五色”、“夜月双辉”、“绿雪奇峰”、“银灯炫焰”、“玉湖倒影”、“龙甲生云”、“金沙壁流”、“白泉玉液”。这十二个景观也从不同角度、不同节令,描绘出雪山景色的变幻与千姿百态。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天然仙境(9)
在玉龙雪山除了能欣赏到著名的十二景之外,还能看到这里的泉潭水域风景、森林风景、草甸风景,以及玉柱擎天、云杉坪、雪山索道、黑水河、白水河及宝山石头城等景点。玉龙雪山中还有大面积的雪海,它是优良的天然滑雪场,据专家考察论证,这里是世界上最长、最温暖的滑雪场。在这里不但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还能体验滑雪运动带来的刺激和快乐。
  八、路 南 石 林
  石林风景区位于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昆明市100公里,是我国喀斯特地貌较集中的地区,全县共有石林面积400平方公里。石林风景区是由形态各异的石灰岩岩溶地貌组成的,石林面积约为3万公顷,其中精华的游览区约为100多公顷,游路有几千米。按区内风景点的分布情况,大致可分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大叠水、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八个游览区,其中大石林区为主景区。
  在大石林景区的入口处有一个石林湖,湖中有几柱石峰如同出浴后的少女。由石林湖一直向南,就可以直接进入大石林主景区。大石林景区内景观奇特,主要的景点有石屏风、石林胜景、剑峰池、莲花峰、且住为佳、极狭通人、象踞石台、双鸟渡食、凤凰梳翅、望峰亭等。“剑峰池”是一弯碧水藏于石峰之中,在崖峰之间建造有桥梁,在池中有一个突起的山峰,它像一把宝剑,这就是剑峰,而这个水池就是剑峰池。由池边小道而上,过一个天桥就能到达莲花峰的峰顶,在峰顶上横卧着上翘的巨石,好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名之为莲花峰。“且住为佳”是它附近的一个崖洞,环境十分幽雅,游人可以在这里休息片刻。从莲花峰而下,就要经过“极狭通人”,这里的石径曲折起伏,景象纷繁变幻,在沿途还能看到“鸳鸯戏水”、“象踞石台”等,由“象踞石台”往北,攀援可达“望峰亭”,在这里可以环顾远近石林的美景。
  小石林景区与大石林紧密相连,这里的石林相对疏朗一些,这里有最著名的阿诗玛石峰,此外还有咏梅石、石簇擎天等景点。外石林景区在大、小石林之外,有著名的狮子山、狮子亭、五老峰、望夫石、观音石、骆驼骑象、母子偕游等,其中在环石林公路西南,还有一棵“万年灵芝”,它高约12米,形态十分逼真,令观者叹为观止。
  在外石林西南有大叠水瀑布,瀑布的水源为南盘江的支流巴江,瀑布落差近百米。在洪水季节,瀑布气势磅礴,声震山野;干旱季节,飞瀑则分两股下泻,如同银链垂在空中。在外石林东还有长湖,它是一个岩溶湖泊,湖中有蓬莱岛,湖底布满参差错落的石笋、石柱。
  在大石林西北5公里处有紫云洞,它是一种岩溶地貌的地下奇观,主要由大小芝云洞、大乾洞、猪耳朵洞组成。奇风洞位于大石林东北约4公里处,它由间歇喷风洞、虹吸泉和暗河组成。在每年的8至11月,喷风洞就会呼呼地喷出大风,并伴有流水声,几分钟之后,风声和水声就停止了,数分钟后又会再次喷风。
  九、怒江大峡谷
  怒江大峡谷也叫“东方大峡谷”,它比世界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还要长。科罗拉多大峡谷全长不过440公里,而怒江大峡谷的云南段的长度就有600公里。科罗拉多大峡谷最深处不足1900米,而怒江大峡谷深度在2000米以上,有的地段则有3000米,所以它曾号称世界第二大峡谷。

第一章 天然仙境(10)
怒江峡谷位于云南西北部,是从雅鲁藏布大峡谷继续向东南,在云南境内的又一处地理奇观。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往东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进入贡山后,它由北向南纵贯云南的怒江洲、保山市、临沧县、德宏州后,流入缅甸。云南段的怒江,奔腾于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两岸的山岭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这里的河道比较狭窄,所以水急浪高。经过多年的水流撞击,此处形成了一个山高谷深的怒江大峡谷。
  怒江峡谷中最险要的地方是齐那桶峡谷,它位于怒江上游丙中洛至齐那桶的那恰洛一带,全长65公里,而且在这里找不到一块平地。在峡谷的两岸是直立的石壁和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在江东与牙关河之间还有一些壮观的瀑布。由于怒江大峡谷主要受印度洋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所以气候比较温湿。但是由于地理落差大且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这里又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在峡谷内,经常是河谷地带茂林葱绿,天气炎热如同夏天;山坡地带则绿花如茵、山花烂漫,景致如同春天一般;再向上草木稀少,好似秋天;而峰顶则是冰雪世界,一派寒冬景象。
  怒江峡谷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居住在这里的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都完好地保留着本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族习惯,尤其是生活在独龙江峡谷内的独龙族人,他们的与世隔绝更为这里增添了神秘色彩。
  十、勐仑植物园
  勐仑植物园又称热带植物园,全称是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热带林海中勐腊县勐仑镇的葫芦岛上,当地人称勐仑植物园。
  长势茂盛的热带植物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带领很多年轻的植物学工作者创建的。现在园林的占地面积为135万亩,内部保留着大片原始森林,并引种栽培4000多种热带植物。目前这里已经形成了13个专题园:热带果树资源园、荫生植物园、棕榈植物园、水生植物园、民族植物园、药用植物区、龙脑香植物区、香料植物区、竹类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区、榕树园、树木园、名树名花园。
  在各个专题圆内,又分为好多个植物专业养殖区,比如在碧潭的水生植物区里,有很多种类的睡莲和王莲;在小巧的兰花种植区,有地生兰、附生兰等多个优良兰花品种;在百竹园中,200多种不同的秀竹竞相争荣;在占地面积很大的棕榈林中,生长着120多种棕榈科植物;在药用芳香林里,种植着大量檀香、丁香、龙脑香等香料植物;而在龙脑香林内,羯布罗香、西双版纳青梅、娑罗双等珍贵树种争相比奇;在珍稀濒危植物林区,可见到板根大王四数木、烫手灼人的火麻、林中巨人望天树、巨叶植物海芋、老茎生花、树缠树等;在裸子植物林区,生长着苏铁、水杉、鸡毛松、肉托竹柏等稀有植物;热带果木林中,有当地名柚曼赛龙和勐仑早……在奇异树木中,还可以看到神秘果、跳舞草和猪油瓜。此外,在植物园内可以观赏到很多的植物奇观:世界上最轻和最重的木材;号称“见血封喉”的箭毒木;形似罗汉的佛肚竹;被佛教奉为“神树”的菩提树、无忧树和娑罗双;让酸水果变甜的神秘果;按时开花的时钟花。
  即使到了冬天,植物园里如炮仗花、蔓陀罗、叶子花、瓷玫瑰、硬枝黄蝉、长蕊合欢等珍奇花卉,也是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如果碰上好的时节来植物园,还可以品尝到西蕃莲、香蕉、菠萝蜜和芒果等水果。现在的植物园内还建有科研大楼、植物展览馆、植物标本馆、蔡希陶纪念馆、蔡希陶塑像和民族度假村等人文景观和接待游人的各种服务设施。
  

第二章 云南石窟(1)
云南石窟是古老云南的代表,记录着云南厚重的佛教文化,体现了云南人民在雕刻、建筑、绘画、造型等方面的智慧和才能。它是云南宝贵的文化积淀,更是中国乃至世界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代的后人。
  一、兰坪金鸡寺石窟
  金鸡寺位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金顶镇箐门乡石登村东面的灰龙山,是兰坪著名的佛教圣地和风景游览区。该寺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有观音阁、弥勒殿、玉皇阁、三官祠、龙神洞等庙宇,统称为金鸡寺。寺院的阁殿,大部分是依穴而建,精心雕砌。有的是凿穴成阁,雕石为佛;有的钻岩为隧,劈峭成梯。其中观音阁在悬崖上,观音像与供台均用岩石雕就,三清阁、宝藏库、地母祠都是石构建筑。
  要观看金鸡寺的石窟,就要从金鸡山下的山村出发,依山路而上,首先到达的是龙王庙水井。水井是用四方石砌成的,井台高约3米,井内雕有逼真的石龙头、石鱼、石龟,清澈的井水从龙嘴流出。过龙王庙水井往南不远,穿过一个大溶洞就可以看到一个四方石殿,在它的前面雕刻有两尊巨佛。这个石殿就是弥勒殿,它选建在溶洞中,殿堂依山顺石,外面进行了一些人工的雕刻,使原石和方石浑然一体。弥勒殿内供着三尊大佛,正中的是用原石雕成的、高6米、盘坐在莲花台上、坦胸*、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左右分别是泥塑的如来佛和燃灯佛。
  出弥勒殿往左有一道石拱门,从这里可以到石望台,上面有镌刻着“万家在抱”和“登斯台忧民之忧乐民之乐,观夫山高者见高低者见低”的石刻,还有一个叫地母洞的小石窟,里面塑有五谷大王的造像。在弥勒殿不远的地方是观音殿,也是顺石建造的石窟寺院,选址险要,建筑结构十分精巧,远远望去,楼阁好像是凭空架立的。大殿内塑有千手观音、金童*,还有文殊、普贤等菩萨的石像。紧挨观音殿的是龙神构,那是一个小花园,内有假山游鱼、石桌、石缸、石井等物。出了小花园南行就到了金鸡山巅的三清阁、玉皇阁、宝藏库。最先见到的是三宫殿,里面塑有高约3米,凶神恶煞般的天、地、水三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