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之暖玉 >

第16章

红楼之暖玉-第16章

小说: 红楼之暖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年无所出的处境来。若是她当年一进林家们就能怀上孩子,到如今,说不定就该是给孙子辈相亲事了。

裘卿妤本身不是个爱摆王妃架子的人,许是跟庄晔处得久了,脾性相投,这骨子里就透着股飒爽的英气,为人处世也都是极爽利的,更何况如今她做的事情,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抢了人家的女儿自己养了,自然不会对贾敏摆什么王妃的架子。

贾敏到底国公府嫡女,自身的气度也是不差的,在裘卿妤面前也不至于没有底气,但到底还是会顾忌对方的身份,言谈之中也是不乏恭敬的。

更何况,看着裘卿妤如今的模样,贾敏也难免对黛玉未来的境况有了期盼,女儿能过得幸福,不就是一个母亲最大的愿望了吗?而且,诚恪郡王府还能察觉到她缺乏好木料的窘境,找了人迂回地给她送了来,也没叫林家失了面子,可见对黛玉也是十分看重的。

至此,贾敏对于黛玉早嫁的而生出的些许不满终究是散去了大半,毕竟就算黛玉由着她好好教养长大了,到了该出嫁的年纪,也不一定就能寻了诚恪郡王府这么一门好亲事。

有了合适的木料,黛玉的嫁妆就不差什么了,贾敏又在城外给她买了几个陪嫁的庄子、在城里买了几个陪嫁的铺子,生怕委屈了她半分。

嫁妆的准备不再有问题了,可看着黛玉稚嫩懵懂的脸孔,贾敏最最担心的,却还是黛玉的教养问题。不是说黛玉不好,可她毕竟还小,甚至才刚刚开始学字,女红针线、管家理事,这些姑娘家该学的东西,她却还没来得及学。也不知她再长大些,诚恪郡王妃会不会悉心照顾她、教导她。

到了如今,贾敏虽然觉得不好,却也是希望诚恪郡王妃以后都没有孩子的好,这样才不会分薄了她的注意力去。可若是王妃不再有孩子,诚恪郡王说不得就必然要纳侧妃的了,这样诚恪郡王府的环境又会变得复杂,玉儿没了她这个亲生母亲涓滴不漏的保护,能不能好好儿地长大。

日子就在贾敏的百般纠结之中渐渐地过去,眼看着婚期将近,林海也被批了假期回了京城,贾敏躲着黛玉,又哭了好几场。

黛玉自中毒之后,虽然健康上面没有问题,但好不容易养出来的一点儿肉,又给瘦了回去,相比起胖乎乎的林霁来,真的像是要被一阵风就吹走的了。

黛玉的亲事到底是办得急了些,贾敏又事事亲为,生怕出了半分差错,到得后来竟是觉得身子有些虚了,若非黛玉哭着说出“若是带累了母亲病倒,女儿又如何安心?”的话,使得贾敏不得不注意将养,保不齐就要真给累病倒了。

贾家这次倒是安分,贾母只跟贾敏略提了提要不要叫两个嫂子过去林宅帮忙,贾敏推辞之后,贾母也就不勉强了。一来邢夫人贪财没本事,王夫人和贾敏更是有些不和睦的,二来也是因为贾府如今和林家到底有些隔阂,贾母不敢操之过急,徒惹不快。只是,在贾母的心里到底是生了些不快的。

当然在重要的日子里,贾家的人都是一个不敢拉的到齐了的,就连王夫人妄图称病,也叫贾母好一通敲打,拿了贾宝玉和贾圆春的前程说事,才使得王夫人终于是僵着一张笑脸到场做起了木头人。

贾母在贾敏回府相劝之后,做足了戏便安心地好生将养起了身体,只是那段日子到底将身子作践得过了火,再加上东平王府事发被抄家,怕连累到了自己身上,提心吊胆良久,如今越发显得老态龙钟。

可即便如此,在黛玉出嫁前两天添妆的时候,贾母还是亲自到了。

贾母等人给黛玉添妆的东西都是极好的,不过贾敏经一事长一智,当晚就叫人仔细验看了所有来添妆之人所赠之物,但凡觉得有些不妥当的,就想法找了类似的替换了去,半点儿不敢叫黛玉的嫁妆里面被人混了不妥当的东西进去,到时候不仅害了黛玉,甚至可能会连累得害了诚恪郡王府上的人,若是如此,这林家就绝对保不住了。

如此做着的贾敏,心底也难免有些苦涩发凉。

贾母虽然不知贾敏对贾府已经防备至此,却也能够察觉女儿待她,甚至不若两人分隔南北不得相见时那般热络,心底不禁生了些埋怨。总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甚至都如此放低姿态了,之前更是大病一场,这母女之间,哪还能有隔夜仇的?贾敏也未免太过计较了。

贾母自东平郡王府被抄之后,提心吊胆地等了许久,发现没有半丝牵扯到自己和贾府,便觉得她的计策成功了,瞒过了所有人去,这心底倒真把自己当成了爱女心切叫人利用蒙骗了的老太太了,虽然事情有些不妥,却也是情有可原的,便是错了,那也是旁人的错。

东平郡王府被抄家,却是因为前段时间突然有很多人拿着各种的罪证,到大理寺状告东平郡王或与东平郡王府相关的人,强抢民女、包揽讼司、贪腐揽财、威逼恐吓……这事很快就落了幕,东平郡王数罪并罚,判了斩首。东平王府被抄了家,府里的人,也都流放的流放,发卖的发卖。东平太妃虽然因着年迈,被饶了过去,可她毕竟年纪大了,经历了这些,没多久便一病死了。似乎只是一夜之间,这偌大的一个王府,就灰飞烟灭了。

贾母是清楚这里面的龌龊的,这事必然是因为黛玉中毒引发出来的。到了这时,贾母才清楚,在这至高无上的权利倾轧中,一个王府尚且不过如此,他们这个没落中的国公府,又能算的了什么?贾母的心底又坚定了借着黛玉攀附诚恪郡王府的决心。只是她自以为东平郡王府的事情没有牵扯到她便是瞒过去了,并且随着东平太妃的死,她的把柄也已经不存在了,却不知,东平太妃在临死前,恨上了带出这些事情的黛玉,也恨上了贾母,所以把她和贾母之间的交易说了个透透的,就想着给她们添堵。

却是庄晔和裘卿妤顾忌着黛玉,把这件事情瞒了下来。凭着东平太妃临终攀咬,想要就此处置了贾母,实在是有些证据不足。更何况,如今对付一个贾母,于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反正黛玉只要进了诚恪郡王府的门,自有他们护着,一个后宅老太太还不至于叫他们犯难惧怕。若真到了贾母惹怒他们的地步,自有旁的方法去对付了她,何必牵扯出黛玉中毒的事情来?更何况这亲亲眷眷算计利用的事情,闹将出来又有什么好,白白做了旁人的谈资罢了。便是庄晔和裘卿妤向来不惧旁人的言语,也不想让稚嫩懵懂的儿媳妇遭了旁人的非议,至少要等到她成长得足够坚强时,才能让她去顶了那风雨,揠苗助长的事情,却是不能够做的。

当然,在黛玉中毒这个事件中,因着各种原因被放过的人不止是一个贾母,因为这件事情,查到东平王府便算了结了。

这倒不是庄暘和庄晔查不下去了,这件事情其实查到东平王府头上,谁是幕后主使,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但是,庄暘却不得不粉饰太平,不再深究,因为他们其实是明白的,就算真的能够证明这件事情是皇三子庄晟和甄贵妃在幕后主使,光凭这件事情也扳不倒他们,更何况他们压根搜集不到有力的证据。但是一旦他们将矛头指向庄晟和甄贵妃,哪怕占了理,落在玄康帝眼里,也是显得凉薄且没有手足情的。在如今这个紧要关头,庄暘不得不暂时放过他们,只等着将来能够顺利继承皇位,就不怕没有机会收拾了他们。

不过,庄晔的脾气决定了他行事的风格,自然是不可能息事宁人的。就算不能彻底扳倒了庄晟,也不介意给他添堵的。一段时间下来,这庄晔所做的事情简直就跟唱大戏的一样,毫无章法却又让人觉得他是真性情。今日里,找人到庄晟名下的产业闹事;明日里又找借口把庄晟门下得用的人打了一顿;最叫人哭笑不得的,便是唆使庄煜伙同庄焰把庄晟府上排行三、四的两个小儿子揍了一顿——庄晟长子和次子年长,怕庄煜和庄焰打不过,又不能叫侍卫去以下犯上;至于晚上借口找自己府上丢失的小猫带了人整晚在庄晟的忠善郡王府外闹腾这种小事,更是不胜枚举。

直把庄晟折腾得一个头两个大。便是闹到玄康帝面前,玄康帝也不过训斥庄晔几顿,后来庄晔闹够了,收敛了,玄康帝也没有重罚于他。

也因着庄晔这一闹,玄康帝反而觉得没事了。因为庄晔从小就是个横冲直撞的,若他隐忍着什么都不做,反而会让玄康帝一心他和庄暘还留了后手,如今这般闹腾过了、够了,也就该平息了。

庄暘不愧是玄康帝一手教导出来的,猜玄康帝的心思也是极准。玄康帝怎么会是个糊涂的?庄晟的那点心思,他难道真的不懂?尤其是在庄曙出事之后。可这次的事情,到底不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甚至也不是发生在自己的儿孙身上,林黛玉的份量再重,不过是看在她于庄晔子嗣有益的份上,哪里还能越过自己亲生的儿子去?

玄康帝会想着粉饰太平,保下庄晟,也属人之常情。杀子毕竟不是什么好名声,杀了一个,玄康帝反而心软了,不想在自己手上再折掉一个儿子了。玄康帝想着,只要他将来把位子传给了庄暘,庄晟见没了指望,便会死心了。不求他们兄友弟恭,只求他们能够平安相处吧。

作者有话要说:居然已经过了十二点了…… QAQ

下章一定要成亲啊成亲啊成亲啊……我发四!

22第21章

外界的纷纷扰扰,对于稚龄的小黛玉来说,是全然不知、不关心的,她只是近乎贪婪地腻在父母的身边,度过她还能留在这个家里最后的日子。

她不知道诚恪郡王府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所谓丈夫又是什么,她只知道,一旦离开了父亲和母亲,还有弟弟,她就真的是一个人了。母亲叫王嬷嬷教导她成亲时该行的礼节,她也乖乖地学,因为父亲和母亲都说,诚恪郡王府不同于他们家,千万不能错了规矩。

也因着林家所有人都珍惜这样的日子,所以这段时间母女父子几人之间,一直洋溢着一种脉脉的温情,让黛玉许多年都不曾忘记过。

可无论再怎么不舍,日头的升降起落,是绝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改变的,成亲的日子,到底还是到了。

黛玉一早就被叫醒了,被小心翼翼地抱起来打扮,因着是个小娃娃,这妆容便没有化得很浓,但黛玉长得好,只略略施了些脂粉,便越发粉妆玉琢地可爱。凤冠是特地做的,精致小巧,看起来华贵,但礼冠上的金银都是定制的空心的,为的就是减轻分量,毕竟小孩子的骨头比较脆弱,凤冠太重怕会压坏了,即便如此,打扮妥当的黛玉也几乎迈不开步子去。

来给黛玉送嫁的人不少,贾母带着邢夫人和王夫人都进了黛玉的屋子,而贾母身边,居然还赫然地带着一个同样穿得红彤彤的小男娃,不必说,这必然是贾母的心肝肉儿贾宝玉了。

贾敏见贾母居然把贾宝玉带了进来,脸上的表情不由得沉了一下,却也碍于场合,不便发作,只好当做了没看见。

因着贾母曾经有意要两个玉儿做亲,虽然没成,贾敏却一直没让黛玉和贾宝玉见过面,所以这次算是宝黛第一次见面。

贾宝玉早就听老祖宗说过这个表妹最是个钟灵琉秀的,对黛玉也就向往已久,几次三番吵着让贾母接黛玉到贾府去住,却一直没得,这次黛玉成亲,贾母本也不想带他来的,可贾宝玉又是哭又是闹,还不肯好好吃饭,心疼得贾母只好遂了他的意。

贾母自然是看到贾敏的脸色的,不过她本人觉得不过是小孩子家家的,而且贾宝玉还小呢,又不是什么大事,便觉得贾敏未免对娘家人太过疏远了。

贾敏心里藏了不快,倒压下了几分黛玉出门的不舍,指挥着人迅速地给黛玉打扮好了,蒙上了红盖头。

贾宝玉自进了门,这双眼睛就没离开过黛玉的身上,他从没见过这般绝美的姑娘,就是连仙子都比不上的,那面容、那神态,一种熟悉感就此侵上心头。

好在贾宝玉到底只是个小孩子,这般直愣愣看人,也没让人觉出亵渎来。

直到黛玉的面容被红盖头盖上,贾宝玉才仿佛如梦初醒一般,大声道:“这个妹妹我见过的。”

贾敏脸色一寒,却又听得贾母笑着对贾宝玉道:“这傻孩子又胡说什么?这是你姑妈家的女儿,瞧来可不是和你姑妈长得仿佛?必然是你见了你姑妈,便瞧她也觉得眼熟了。你这个表妹啊,是个有福气的,今儿就要嫁人了,到时就是诚恪郡王世子妃了,以后宝玉见了你妹妹,可是要行礼的。”

贾敏听了,脸色稍霁。却又听贾宝玉作大人状地叹息一声,摇头道:“好好儿的女儿家,本该是颗无价的珠宝,怎么偏要出嫁?这嫁了人的女孩儿,虽仍是颗珠子,却会变得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子了,再老一些,就要变成鱼眼睛了。姑妈真不该叫妹妹嫁人的,送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