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宫廷往事:大明三百年(下) >

第33章

帝国宫廷往事:大明三百年(下)-第33章

小说: 帝国宫廷往事:大明三百年(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几天,神宗的孝端皇太后崩逝,而光宗的郭皇后也随之病殁,光宗帝因丧母又丧妻,悲伤过度,就此染起病来了,当然以此为病的理由是很体面的,若是说这位皇帝太任性,太任由着性欲而行乐,那多有失天朝大国的尊严;但旦夕宣淫,安得不病?若病总得有个光彩堂皇的理由。
  孝端皇太后和郭皇后的崩逝不仅为光宗皇帝的病倒创造了一个绝好的理由,还为虽晋了太妃却还不知足的郑贵妃也最终鼓动起了做太后的心;而深得光宗宠爱的李康妃也梦想着要做光宗的皇后。就这样,一个想做太后,一个想做皇后,善于联络的郑贵妃很快就与西李胶漆相投无话不谈了,于是两人暗中勾结魏朝,从中设法。
  很得皇上信任的魏朝于是在光宗面前竭力替郑贵妃和李康妃进言,光宗是个明白人,他本有心册立西李康妃为后,但对于封郑贵妃为太后一事非常为难:“先帝未曾立郑贵妃为后,这时遽然晋为太后,朝臣岂不要议论吗?”魏朝马上趁热就打铁:“陛下只管宸衷独断乾纲自主,臣下何能强回圣意?”
  而李康妃同时也再三乞请,为她自己当皇后,为郑贵妃当太后;没日没夜地在他耳畔絮聒着个不停,只要当时这位皇帝正迷恋于她的肉海情山。光宗于是就也只好含含糊糊答应,可虽然理朝政治天下颇有建树却生性懦弱又没主意的他,忽然又记起了生母王恭妃临死前牵衣诀别时的凄惨,于是就推辞说待病痊以后,再行宣诏。
  偏偏光宗的病有增无减,急得郑贵妃和李康妃两人团团转,非常焦躁中就借问疾为名,一同入寝宫,略谈了几句套话,便问及册立日期。此时光宗头昏目晕,无力应酬,禁不起两人的絮聒,索性满口应承,但仍推说过些天再宣诏,命礼部具仪。
  可恨的郑贵妃老奸巨猾,偏要光宗马上就亲自临朝,面谕群臣,一步也不肯放松,煞是凶且狡。光宗无可奈何,勉强起床,叫内侍扶掖出殿,召见大学士方从哲,命尊郑贵妃为皇太后,而且说是先帝遗命,应速令礼部具仪,不得少缓。他一说完就呼内侍扶掖还宫。
  先帝遗命,怎么会到这个时候才说呢?在这么简单的是非事实面前,本来是个浑蛋加糊涂虫的宰相方从哲却不管什么事可或否,只要有上旨就传命礼部。侍郎孙如游恰好听说了,当即脸色都变了:“这件事太有背纲礼,是办不得的!相公能顾住现在,难道就任凭后世唾骂吗?”方从哲诧异道:“皇上有旨,干某什么事?”
  孙如游大声道:“郑贵妃为先帝宠妃,未见册立为皇后,今皇上无端晋为太后,朝廷封典从此堕尽,名器也就此滥极,朝廷岂不也鸟乱苟且了。况公为当朝首辅,这事相公不谏谁来多嘴?后人不是要骂相公吗?”
  方从哲听了恍然大悟,向孙如游连连作揖道:“多承见教!某即刻入宫去谏阻,公等可联名上本就是。”孙如游马上就高高兴兴地于当夜草了反对此事的奏折,次日进呈。光宗正为尊郑贵妃为皇太后的事后悔,又被方从哲面陈历朝制度,说从未有妃子在隔朝进尊太后的,恐为后世讥评。
  所以郑贵妃天天伸长脖子等内阁晋她为太后,结果就必然出乎她意料地是接连了十多天消息沉沉,更让她想不到的是,那天忽然得到的却是光宗打发内监给她送来的孙如游等的奏疏,郑贵妃再次遭遇了无戏言的天子戏言,她当然不肯罢休,还想请光宗重行宣诏,但病势沉重的光宗就是让她自己细读奏牍,奏牍中说的那些历朝成规和朝廷礼仪,字字句句都打痛了郑贵妃的心坎。老羞成怒的郑贵妃于是就给病势日重的光宗荐来了一个只粗读过几本方书、本非国医手的内医崔文升。于是服了他的药,光宗顿时腹痛肠鸣,泻泄不止,一日一夜,下痢竟达四十三次,内医崔文升真乃送终妙手。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章  万历年间事(8)
接连数日,果然害得光宗气息奄奄,支离病榻。于是都下人士,都啧啧有言说郑贵妃授意崔文升加重了皇帝的病情,于是杨涟、左光斗与吏部尚书周嘉谟就去见郑贵妃的侄子,责以大义,要他劝郑贵妃移宫,这个知大势已去的外戚不得不从。从神宗死后就一直赖在乾清宫不肯走的郑贵妃也恐惹大祸,于是勉强移居慈宁宫,同时她被册尊为太妃的前旨也被下诏撤销。
  李康妃见郑贵妃的太后事成了幻梦云烟,她不甘心皇后之位也成了别人的,但除了百般献媚光宗外,没有第二个妙策。于是好色的光宗虽在病中,但对宠爱的李康妃,也仍于床笫间欢爱没有少减。这样一来,不多久,光宗的病就更其沉重了。看看一天不如一天,大臣多劝光宗立储。
    ■ 红丸案
  光宗的皇长子朱由校从髫龄起就顽皮好奇,不喜欢学着识文断字。这可能与他生来口吃,言语表达不利落有关。整天四处玩耍,淘气十分,凡嬉戏鄙事无不亲自经营,是后宫中有名的顽童。
  春夏之交,紫禁城后的万岁山(俗称煤山)西苑树木葱郁,鹤鹿成群。杏花落了,桃花又开了。一片红了,一片又绿,姹紫嫣红,十分绚丽。参天浓密的林丛中,莺歌燕舞,各种鸟儿正上下忙碌,紧张地搭窝筑巢。入夏时,一窝窝的雏鸟破壳而出,张开稚嫩的小黄嘴唧唧待哺,又给皇家苑圃增添了几分生机。
  朱由校来到西苑,一看小鸟就想到了玩世不恭,于是他爬上树,将鸟窝翻过来,把小鸟全部抓住,玩得格外开心。一不小心,失足从高高的大树上摔下,衣服撕开了,脸和手也划破了,这下子可把跟随的乾清宫管事的、打卯牌子的、御前牌子的、暖殿们的太监吓坏了,赶紧扶他起来,拍去身上的泥土,擦干脸上血痕,而朱由校自己却并不在乎,照样还是不惧危险地胡玩瞎闹。
  看皇长子朱由校已经长大,光宗也知道自己病入膏肓,于是下谕立皇子朱由校为太子,即日正位东宫;命礼部侍郎何宗彦、刘一燝、韩爌及南京礼部尚书朱国祚并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又遣使召用叶向高。
  那天各大臣鱼贯进去,光宗亲御暖阁召见,他凭几斜坐,皇长子朱由校侍立座侧,当下循例叩安,由光宗面谕道:“朕迭见卿等,心中甚慰。”说毕他的喘息无法克制地加重了,方从哲叩首道:“圣躬不豫,还须慎服医药。”光宗点头道:“朕不服药,已十多日。现朕有一事命卿:选侍李氏飞仙,侍朕有年,皇长子生母薨逝,也有赖选侍抚养,勤劳得很,现拟加封为皇贵妃。”
  他的话还没说完,忽然屏后环佩声铿锵入耳,各大臣向内窃窥,只见屏帷半启,微露红颜,接着就有女子的娇声,在呼皇长子入内;然后隐约数语,又推他出去。
  憨憨的皇长子朱由校一从屏后出来,马上就启奏道:“选侍李飞仙娘娘乞封皇后,恳父皇传旨。”光宗尴尬得默然难以回答,而众大臣见皇长子侍立帝侧,李选侍得随意驱使,是真视光宗如傀儡者;不觉相率惊诧,于是方从哲奏请道:“殿下年渐长成,应请立为太子,移居别宫。”光宗道:“他起居服食,尚靠别人调护,别处如何去得?卿等且退,缓一二天,再当召见。”
  这时口才颇佳的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红丸一枚,说能治不起的绝症。光宗巴不得病愈,马上就吞下了这个致命的红丸,第一次果然略有起色,于是他一边夸奖李大忠臣时,一边就把第二丸也吃了下去。光宗做梦也不想当夜他就觉头昏眼花,不到一夜,三十六岁的他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红丸是以红铅为君、参茸等物为副而制成的,开始一服下,人会觉得精神一振,颇有效验。但光宗已是精力衰惫,不堪再提,况又连服了两颗红丸,把元气一概提出,自然就成了脱症。
  感觉垂末之日将至时,光宗忙召左柱国方从哲、大学士杨涟、御史左光斗等吩咐后事。到方从哲等进宫,光宗帝已言语含糊,只用手拍着太子朱由校,连说几个“唉!唉!”就此气绝驾崩。
  

第七章  万历年间事(9)
当光宗登极时大革弊政,百姓都称赞他的英明,怎奈在位不久。在位凡四十八年的万历皇帝苛刑暴敛,百姓又嫌他在位太久,不临朝政者二十五年,内外蒙蔽,百姓尤其怨恨之。而英明神武的光宗临国并在位时间不满四个月,百姓却深为悼惜,光宗灵车所经的地方,百姓都香花灯烛地迎祭,而对于神宗,却连神位也不供设。
  好皇帝寿不永,这也是明朝的气数将尽的缘故。正因为这个可惜的天不永寿的原因,光宗不少的好措施还未来得及实施,他就撒手尘寰了。但他掌国柄的时日虽短促,但施惠政让万历后期社会衰败的局面有所扭转,因此时人称赞这个短命的仁君是“一月太平天子,万年有道圣人”。
    ■ 移宫案
  哭临礼毕,方从哲等正要扶太子正位,却找不见了太子朱由校。“皇长子何在?”他连问了数声,没人回答。方从哲吃了一惊,急同杨涟、左光斗等去寻那皇太子时,却被太妃郑氏拦住了。
  原来新天子已被李康妃叫去交给郑贵妃了,她现在的条件是,要大臣拟遗诏时,谕令尊郑贵妃为太皇太后,这样她才肯放太子朱由校出来。方从哲等又不好进宫去搜,又不敢擅自专主,正急得走投无路,御史左光斗笑着对郑贵妃道:“太妃的要求廷臣自当照办,但不见太子怎可定得遗诏?必得太子出来亲自署名,这诏书方得有效,然后颁发出去,天下应无异议。”
  到底妇人之见的郑贵妃,完全没有识破那是男人最惯用的哄骗手段,于是就把太子朱由校领出来了。左光斗一眼瞧见,乘郑贵妃不防一把拖了太子便走,口里大叫道:“方太师!杨尚书!速即太子登位,早定大事要紧。”杨涟、方从哲等应声出宫,拥着太子就出宫去了。
  郑贵妃这才知道受欺,忙叫魏朝、魏忠贤、李进忠、王进等一班阉竖上前来夺。抚远侯朱靖攘臂大喝道:“谁敢夺太子,俺就请他尝尝铁拳的滋味!”话犹未了,王进一个上前,就让朱靖飞起一脚,直踢到了丹墀下面。李进忠继上,也被朱靖打倒。魏朝和魏忠贤乖觉,一见是武将出身的朱靖,谅是争不过的,就忙各自缩回去了。那些附和的小太监一见魏朝、魏忠贤退下,也就一哄逃散了。朱靖一见,不由得哈哈大笑道:“我在战场上千万军马都也不曾怕过,何况你们几个阉人小丑。”说罢就大踏步地跟上了方从哲、杨涟、左光斗等一班大臣,共扶太子朱由校正位。
  十五岁的朱由校在他短命的父皇即位的一个多月后,成为了熹宗皇帝。尊谥郭皇后为孝元皇太后,郑太妃为太皇太妃,李康妃、李庄妃、刘贵妃一例尊为太妃,册立张氏为皇后。又封方从哲为上柱国,晋太师太傅兼武英殿大学士,加伯爵。左光斗为吏部尚书,加少师衔。杨涟为礼部尚书,随同首辅入阁办事。以朱靖为成国公,赵世卿、赵嘉善均授为供奉大臣,赐紫金玉带,得封章白事。又以史继阶为吏部侍郎,沈灌为右都御史,贾继春为左都御史。同时大赦天下,免各郡厘税。
  但在年号一事上,明廷的朝臣们颇费心机,因为神宗于是年的七月崩逝,光宗又于是年的九月朔日再崩,彼时曾有旨于次年改元泰昌。可光宗在位不过一个多月,根本没有等到明年使用他的年号泰昌。如今新君登极,竟然又要改元。于是大臣们或者认为当削去泰昌年号,勿记于明史;或者也有坚持当去万历四十八年,即以本年为泰昌;当然也有大臣建议以明年为泰昌,后年再为天启元年。
  就在大臣们争议未决时,还是御史左光斗,请就本年八月以前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而明年则为天启元年,最是协情合理。于是众人也都赞成,本是一顽童毫无主见的熹宗当然也听从了这个大家都认为合理的建议。
  熹宗登位正在大封功臣颁发遗诏的时候,忽然内监来禀道:“郑太皇太妃自缢了。”众大臣都吃了一惊,熹宗尤其不悦,为他第一天登基就闹出这样的事来太不吉利。
  

第七章  万历年间事(10)
原来郑贵妃这一辈子皇后做不成,太后梦又成了画饼,所以气得自缢了。于是熹宗下谕,令将他一向讨厌的郑贵妃照平常妃子例安葬,并颁旨合葬神宗帝后于定陵,光宗帝后合葬于庆陵。梓宫起行时直出中门,绕东安门,过西直门,再出德胜门达于陵寝。当时熹宗亲自扶了梓宫,遍体缟素,步行相送。朝中王公以下的文武辅臣,一例青衣素冠,执绋随驾。
  富丽堂皇的乾清宫是内廷宫中最大殿宇,照明例,这应该是皇帝所居之处。神宗死后,光宗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