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宫廷往事:大明三百年(下) >

第23章

帝国宫廷往事:大明三百年(下)-第23章

小说: 帝国宫廷往事:大明三百年(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赵文华听了别人捎来的话后,笑道:“皇上要宠信我,也是推不去的,这都是各人的幸运,和严老头有什么相干?谁想砍我的脑袋,我也只好先让他的头颅搬家!”严嵩再听到别人捎来的赵文华的这话,直气得胡须根根竖起来,拍案叫着赵文华的小名怒誓,若不扳倒赵狗儿这厮,誓不在朝堂立身!
  从此,严嵩对赵文华恨得牙根都痒痒,时时留心搜寻他的短处,授意言官,上章弹劾。可世宗正宠任赵文华,无论奏章上说得怎样厉害,什么强占民妇、霸夺良田,什么私第盖着黄瓦、秘室私藏龙衣,等等,也一概置之不理。
  偏偏严嵩不肯放松,令一班御史天天上疏,到底世宗看看弹劾赵文华的奏疏,堆积得有尺把来高,不免也就有了疑心。
  最后都御史罗龙文上的一疏,说赵文华出入禁苑,夜里私卧龙床,实罪当斩首。世宗被这段话刺着了痛处,从此也留心赵文华的形迹。可是宫中的内侍、宫人却在世宗面前,一个劲地替文华说好话,没一个人说他不好的。世宗何等聪敏,立刻就瞧出了其中的破绽,知道这些内监、宫人必定是得了赵文华的好处;否则无论这人是何等的好,也终是几人说好、几人说坏的,哪里会众口一词呢?但世宗细察赵文华的举动,却到底瞧不出一点破绽。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惨酷的明宫(15)
世宗再聪敏也没料到,他对赵文华的生疑,早已有内监及时地报知了赵文华,所以文华格外小心敛迹。这样过了半年,日久生懈,世宗于文华的疑心早淡忘了,文华的狐狸尾巴也在松懈中慢慢显出来了。
  那天晚上,世宗召幸了阎嫔人,不想她一不小心触怒了圣心,世宗就气冲冲地往宜春宫来。皇帝幸宫,照例是由内侍掌着两对红纱灯引道的。但这天世宗匆匆出宫,乘着月色疾步走,内监们忙燃了红纱灯,急急地从后赶来时,世宗早已到宜春宫前。
  一进宫门,就听见里面有男女的嬉笑浪语声。世宗十分诧异,就放轻了脚步,蹑手蹑脚地进去,见妆台上红灯高烧,绣榻上锦幔低垂。世宗到了绣榻前,蓦然地揭起罗幔来一瞧,见榻上一对男女正拥抱在那里胡闹着玩,这对男女是一个宫侍和一个小内监,他们猛然看床前巍然立着世宗皇帝,吓得两人滚下榻来,狗一般地伏在地上,叩头同捣蒜。
  世宗大怒,喝道:“这是什么所在,容得你们这般胡闹?洪娘娘到什么地方去了?”宫侍和小内监被这后一句问得目瞪口呆,半晌答不出。世宗益觉疑心,正在恼怒中,忽见瑜妃姗姗地来了。
  世宗看她云鬓蓬松,粉脸上带着红霞,娇喘吁吁的好似受了大惊的样子。瑜妃对世宗行过了礼,柔柔地说道:“劳陛下久待,有罪!臣妾嫌宫中尘浊,方才到玉雪轩中去清静了一会儿,却不知不觉睡着了。听得内侍报知陛下驾到,就忙忙地赶来。”世宗面无表情地听完,点了点头。
    ■ 春光外泄
  光阴似箭,又是秋尽冬初,江上芙蓉开来朵朵。明代御苑中的芙蓉花是西林的异种,有红、白、紫三色。每到芙蓉开放,世宗就和嫔妃们饮酒对花,相与谈笑。吃得高兴时,还和嫔妃吟诗联句,作些半通不通的歪诗,也算为好花点缀。
  那天世宗赏秋芙蓉欢饮,宴罢带醉往涵春宫,找他的嫔人天真小萍儿去了。哪里晓得这天晚上的涵春宫里空无一人,因为传言这里闹什么鬼,吓得内侍宫人一个也不敢待。
  世宗只得出涵春宫,重回宜春宫。这时宜春宫的宫侍、内监都已睡在黑甜乡里,万万想不到世宗会临幸。当世宗走进宜春宫门时,见闺门半掩,推将入去,里面燃着一支绿烛,光线很是暗淡。
  世宗估计瑜妃已经睡了,就故意咳嗽了一声,以便把榻上的瑜妃惊醒。却不料绣幔中竟恍然映出两个人的影儿,本来就对她心存疑忌的世宗马上就意识到了什么,上前一把就揭开了幔帐。
  这一下子顿时惊呆了几个人,世宗的惊呆早在意料中,所以他只是怔了怔;而意料之外惊呆的则是正在榻上的瑜妃同赵文华,彼时两人正一丝不挂地紧挨在一起,因为正在刚才的疯狂状态里,所以他们的身体还不仅是紧挨着的,而恰恰就是紧连着的,在大大的发怔中,他们一时上不得下不来,进退维谷。
  马上瑜妃就明白了,她一把推开赵文华,让他离开了自己的身体,然后吓得索索发抖,眼巴巴地望着皇帝。呆若木鸡的赵文华也很快就明白了此刻自己的处境比他的外甥还要危险,危如累卵,惊比草木皆兵。
  世宗怒气冲冲地一把摔下了幔帐,向绣龙椅上愤愤一坐。瑜妃和赵文华颤颤抖抖哆哆嗦嗦地穿好了衣服,走下榻来,跪在世宗面前不住地叩头求恕。世宗只是冷笑了一声,仍旧一句话也不说,霍地立起身,就大步出去了。
  赵文华知道大事不妙大势已去,可逃又逃不了,躲又躲不开,和瑜妃相对着,除了痛哭之外一筹莫展。果然过了一会儿,两名太监闯进来,老鹰拖小鸡般,一把扯了赵文华就走。
    ■ 真相的背后
  原来这个陶仲文找来的女仙洪紫清就是从前和柳如眉相恋的洪姨娘。
  赵文华在撞破了真相后,暗地里派人将柳如眉杀死在道上后,本想把洪湘娘也了结,可这个实在太美貌的女子又让他感觉这样杀了太可惜了也太便宜了她,不如好好地利用她一下,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一片苦心痴情,才对得起湘娘的无比美貌,赵文华在这样想的时候,一点也不脸红,尽管他有太多的美貌姬妾女人,可他认为自己对每一个女子都对得起,都是一片苦心痴情的,因此她们的不忠行为不仅是道德伦理所不容,更是对不住他自己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章  惨酷的明宫(16)
于是赵文华就私下里贿通了羽士陶仲文,洪湘娘在更名为洪紫清后,果然让那个好色的君王当夜就临幸了她,并于次日就册封为瑜妃。
  瑜妃感念文华不杀之德与成就她今日富贵荣华之恩,就帮赵文华以身有仙骨得留居御苑求祷仙丹,这样可以为赵文华大开显贵重权之路。
  不想有了这样的一个接触机会,旧情藕断但如今丝尚连的他们两人很快就重续前事,那天世宗撞见宫侍和小内监在绣榻上闹玩,正是瑜妃和文华在朵云轩私叙的时候。幸而有宫人及时进去通报,让春情正烈的瑜妃及时地赶来接驾。而在艳帏惊魂的这一天,瑜妃做梦也想不到世宗那天明明都去了涵春宫,怎么竟然又会再回到她处来。
  世宗亲自勘讯,知道了全部的隐情,并且也知道了瑜妃所进的元性纯红丹,其实不过是赵文华教给她的春药方,这样一来,连那个素号神仙为世宗所崇信的道士陶仲文也一并弄到西洋镜拆穿。世宗顿时恼怒万分,立刻将赵文华和陶仲文下狱。同时世宗派人赐鸠酒给瑜妃,一如赐她金玉珠宝一样。
  瑜妃在绝望中痛哭了一场,端起鸠酒一饮而尽,过了一会儿,毒性发作,一位如花似玉的美人儿就七孔鲜血直流,然后两脚一挺,在地上滚了几滚,就呜呼哀哉了。
  赵文华在狱中听说瑜妃被赐死,知道自己一定不免,于是托人去求鄢懋卿代他再三地向严嵩求情认不是。终算严老儿念旧情,替文华从中斡旋。把个怒气勃勃的世宗的气消了一半,恨也泄了七分,于是把赵文华判了个迁戍。
  罪当远戍千里赵文华又再暗中贿通了逮解的差役,于是赵文华就在半路上被放走了。赵文华星夜悄悄地回京来,收拾了金珠细软,把他的走马楼中七十二个神仙眷属般的姬妾大半都遣散了,只带了两名最宠幸的爱姬,潜回他的原籍享福去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五章  佳丽悲歌(1)
穆宗皇帝即位之初,大有万象更新之派势,却不想因为释放了蒙番部落酋长俺答而暗伏一场大祸……
  俺答乱伦,酿成了一场大悲剧,真正的受害者并不仅仅是他的孙儿巴罕那吉,而是那位美貌惊人的蒙古美人三娘子花花奴儿……
  穆宗之死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宫闱的天大秘闻……
    ■ 似乎是承平盛世
  公元1566年年底,时年三十岁的太子朱载垕在徐阶、高拱、郭朴的主持下,登帝位成为了明代史上的穆宗皇帝,改明年为隆庆元年,又尊生母杜贵妃为孝恪皇太后,立妃陈氏为皇后,以徐阶为上柱国右丞相,高拱为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郭朴为工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
  大赦天下,前监禁谏官御史杨继盛、罗文炳已死,现特旨开复他们的原官,追荫其子爵禄,仍系于狱的吏部主事海瑞这时也释放出来,擢为吏部侍郎。
  海瑞见新君登极,大有万象更新之派势,于是他就打算竭力整顿一番昔日的弊政,所以递疏上去首先弹劾的就是上柱国右丞相徐阶,说他擅专朝政、扼止言路。于是因为触怒了徐阶,海瑞被调任外省。
  不过没几天海瑞就又升为都御史,巡抚江南。海瑞便衣赴任,一路上明察暗访,把那些贪官污吏的姓名一一记下来,一到任上,就把这些官老爷们劾的劾、革的革,差不多去了一大半。于是江南的属吏一听海瑞的名儿,无不望风生畏,相诫不敢为非。
  海瑞既廉明又善断狱,江南的百姓都呼他为海青天。海瑞做了五六年的外任官,到卸任时依旧是一肩行李、两袖清风,临行时百姓们感激涕零攀辕挽留。海瑞上命难违,安慰了众百姓一番,匆匆进京。
  穆宗也知道海瑞正直廉明,就授为礼部尚书。一时间,朝中群臣都惧怕他三分,连太傅高拱也畏海瑞刚直,做事不敢过于放肆;再加上穆宗的英明更过于世宗,廷臣于是相互告诫,战战兢兢地不敢蒙蔽。
  这时余姚王守仁已逝,穆宗追念他的功绩,封新封侯,谥号文成;又下旨严惩方士,取消斋醮,将陶世恩、陶倣、申世文、高守中等一班方士全都斩首。
  边陲一带所任用的诸将,颇称用人得当,授戚继光为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宜,又加封三边总制戚断光为大将军、晋武毅伯。戚断光将军深受鼓舞,领兵有力地加强了长城沿线的防御,使北部边境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和平安宁的景象。
  这时徐阶上本乞休,穆宗挽留不住,赐田三百顷、黄金万两作为养老俸禄,并提徐阶的儿子徐弼为光禄卿,袭荫父爵。徐阶还乡后,又过了六年病终。
  这时穆宗以张居正为大学士,高拱为内阁大学土,徐贞吉为文渊阁大学士,李春芳为户部尚书。一时间,君明臣谨,天下渐有承平气象。北番蒙裔在这种气候里,遣使求和,进贡珠宝请释蒙番部落酋长俺答回国。蒙番部落酋长俺答早在世宗时代被戚继光擒获,现囚在天牢中已有十多年了。
  穆宗下谕给边抚王崇古,让他与北番订约,以岁岁向天朝入贡为释放俺答回国的条件,并且还在边地开设马市,互通有无,这一举措让日后的蒙汉两族果然和平共处。
  穆宗侧妃李氏生子朱翊钧,穆宗登基后册立王妃陈氏为皇后,朱翊钧为东宫太子,因为多病的陈皇后无子。穆宗又选立六宫,将宫侍王氏、李氏、阮氏三人并封为嫔人。又册立锦衣卫杭瑷、尚书梁宽、侍郎江叶田三大臣的女儿为贵妃。这三位嫔人与三位贵妃都很贤淑,都知书识礼,陈皇后也很谙大体,所以宫闱中十分和睦。穆宗非常高兴,得享和融雍穆的天伦之乐。
    ■ 乱伦事并不罕见
  北番的蒙古部酋俺答自回国后,致力于部族的整顿,他一心想的是报被囚之仇与恨。
  俺答的儿子巴勒图中年夭死,遗下孤儿巴罕那吉这时年已弱冠,俺答就准备些牛皮、鹿皮、虎皮,并牛羊百头为聘仪,替他聘了一个番部头目的爱女,生得神如秋水、脸若芙蕖、杨柳蛮腰、凝脂玉肤、在北番有第一美人之称的三娘子花花奴儿为妻。花花奴儿的父亲收受了聘礼,以一匹给巴罕那吉做坐骑的高头青鬃马为回礼。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  佳丽悲歌(2)
胡人不讲究什么吉日良辰,下了聘就迎亲成婚,于是双方一经聘礼成了,即日就迎娶过了门,于是一对小夫妻说定就成,转眼就拥在一处甜蜜缠绵了。
  巴罕那吉也唇红齿白,成亲的那天,戴着金边纬帽,穿了箭袖的绣袍,愈显出英姿奕奕,不让汉时的温侯吕布,这一对璧人在红氍毹上,盈盈地交拜时,亲友们啧啧赞美之声不绝。
  蒙古风俗,新婚三朝,新娘进谒翁姑,又去参灶祭灶神,都是新娘独自一人去,新郎不和她同往。三娘子花花奴儿参过了灶,又去拜了阿翁巴勒图的遗像及阿姑那马氏,最后再去参拜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