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

第16章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第16章

小说: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君宾问道:“本州的人口如何?”
  “前隋最盛时计户六万八千余,计口二十五万六千余人。
  然现在不足其三分之一,户不足二万,人口为七万五千二百五十七。”
  陈君宾点点头。
  这名别驾能随口报出准确的人口数字,可见其平日比较留心。
  他接着问道:“依你看,本州要在短时间内恢复农桑生机,能行吗?”
  “陈大人,依下官看难度不小。
  一者,人口太少,难以大量垦荒;二者,这些年百姓积蓄不多,口粮不足。
  现在春耕之时,有些人竟然无种可下;三者,本州一些人向来重商贾,他们不愿意在家乡种地,而愿意出外走动贩运。”
  陈君宾目光转向其他人:“陈别驾这样说,你们以为呢?”
  众人纷纷点头,皆赞同陈别驾的话。
  陈君宾目光炯炯对众人说道:“陈别驾说的这三点,我也赞同。
  只不过他还漏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吏治败坏。
  这一点,不是我妄自评议,而是吏部考功侍郎亲口对我说的。
  原刺史为何致仕,盖缘于此也。”
  众人面露惶恐之色。
  若说吏治败坏,原刺史应居“首功”的话,那么,堂内的众位也人人有份。
  他们没有想到,新任刺史下车伊始,先给来了个下马威。
  陈君宾接着道:“皇上谆谆告诫我们,要以前隋之吏治败坏为殷鉴,藉以革新我朝吏治,以取得民心。
  诸位,本官今日到任,不是来追究大家的。
  只要大家今后记住皇上的话,勤勉理政,一心向农,则小过失可以既往不咎。
  当然,对于那些贪墨成风,民愤极大者也不能轻易放过。
  

陈君宾躬身稼穑 李世民痛失海鹞(4)
希望大家要好自为之。
  文学功曹,你可替本官拟一道文书。”
  众人洗耳恭听,心想新任刺史上任后的第一道文书是革新吏治的内容。
  孰料陈君宾口授道:“可着各县令明日巳时来这里见我。”
  文学功曹不由得面露难色,这样将文书送出,各县令得讯后再赶来,时间有点太紧了。
  陈君宾明白文学功曹的心事,说道:“你是觉得时间太紧了?不妨,又不是让他们坐轿子来,他们就不会骑马吗?对了,你再加上一句:本人为官一任,当以清廉律己。
  若有敢进献者,当即免官,让他们不要把心思用在这上面。”
  文学功曹依令当场拟出文书,送给陈君宾过目。
  陈君宾略改了几字,嘱人分头誊清,并派快马送出。
  各县令接到文书后,虽埋怨时间太急了一些,然也不敢怠慢,立刻跨马上路,皆在陈君宾规定的时间内赶到了邓州府衙。
  陈君宾自卯时二刻即升堂,与州吏们商议兴农之事。
  陈别驾昨晚上想了一夜,今晨首先向陈君宾献了一件大礼物:“刺史大人,本州近日得了一宗大宝物。
  想是刺史大人驾到,以显祥瑞哩。”
  “什么大宝物?”
  “南阳县令前日禀道,几名猎人在其县西境之山中,偶然发现了一处粮仓。
  周围百姓闻言后前去哄抢,该县令听说后及时带人前去制止,保住了大部分的谷物。
  他们细细一查,竟有五窖之多哩。
  因是国家之物,他们不敢妄动,特请州衙示知如何处理。”
  陈君宾闻言大喜:“这里竟然有这么大的粮仓?嗯,大约是前朝留下的。
  算来至少有十年了,那些谷物没有霉烂吗?”
  “没有。
  这些粮仓依山而建,仓内温湿适宜,又与外界隔绝,因而保存良好。
  下官这里有呈来的样品,请陈大人一观。”
  说完,他将一只小布袋递给了陈君宾。
  陈君宾解开袋口,将里面的谷物慢慢摊在案面上,然后捻起数粒投入口中,闭起眼慢慢咀嚼,细细体会其中滋味。
  很快,他睁开眼睛说道:“不错,虽是陈粮,依旧能食。
  好哇,陈别驾,这是一件好礼物。”
  他略作思索,接着道:“按道理,发现了这个谷仓需呈报朝廷知道。
  不过,这些谷物毕竟是前朝留下的,我们只要将之用在本州百姓身上,报与不报也没什么要紧。
  我的意思,这个谷仓就不要呈报朝廷了,待我们将来有了收获,多向朝廷贡献一些就成了。
  你们以为如何?”
  将这些谷物留在本州毕竟是一件好事情,众人纷纷同意。
  陈君宾眉头顿展,高兴地说道:“好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了这些谷物,算是替本官解了大急。
  今后如何振兴本州,就看我们的本事了。”
  六县令陆陆续续到齐,陈君宾上前一一与他们认识,然后退回升座。
  他满意地说道:“本官到任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召见你们。
  时间虽匆促了一些,然大家都能按时来到,很好,令行禁止,为吏治之基本要素。
  希望大家今后能仿此例,并要求下属也同样做到。”
  原任刺史作风散漫,等闲难得召集下属训话一回。
  各县令只要按时送来礼物,则万事大吉,即可在本县内呼风唤雨。
  六位县令这一次听说来了新刺史,已经各自在家准备了丰厚的礼物。
  不想新刺史发来的文书中,专门注明不许贡献,他们不明所以,心中七上八下地来到州衙。
  一路上快马加鞭,难免颠得股疼腰软。
  他们平日里享福惯了,哪里遭受过这般罪。
  陈君宾眼光一转,面向南阳县令刘铁立道:“刘县令,你很好呀。
  本官刚刚上任,你就送来一件大礼物。
  

陈君宾躬身稼穑 李世民痛失海鹞(5)
我今天听说之后,高兴劲儿还没有下去哩。”
  其他五名县令面面相觑,以为刘铁立捷足先登抢先送了礼物。
  陈君宾接着道:“刘县令的这件礼物,实在是造福本州六县百姓。
  你们不要在那里胡猜疑了,这件礼物其实是前隋留下的一个粮仓。
  刘县令,说起南阳,除了光武皇帝及其手下二十八宿以外,本官又想起其他三人:诸葛武侯、张仲景、张衡。
  诸葛武侯结草庐于卧龙岗,后佐刘备治理蜀国,为一代名相,其功劳伟业就不用说了;张仲景号称‘药王’,善治伤寒;而张衡造地动仪、浑天仪。
  由这些人看来,可以说南阳是人杰地灵啊。
  刘县令,这些人的遗迹尚在吗?”
  陈君宾不入正题,反似一个饱学的儒士在这里引经据典,弄得大家一头雾水。
  刘铁立答道:“禀大人,张仲景、张衡其墓尚在,武德年间又重立了墓碑。
  至于诸葛武侯,前隋时已在卧龙岗修建了武侯祠,下官任上又加以修缮。
  由于百姓信其灵验,香火一直很旺。”
  陈君宾点点头:“诸葛武侯在卧龙岗结庐而居,那是他瞧中了这里的山水秀美。
  诸位,我提起这些前代有名人物,并不是考究学问的,而是想说,我们邓州是个好地方。
  对了,褚县令,你那个地方不是还出了一位范蠡吗?这里山美水美田更美,因有优秀人物辈出。
  眼下虽田亩荒芜,无非因战乱影响,加上前任刺史未好好治理所致。
  嗯,只要我辈从今日开始上下努力,相信能够恢复生机的。”
  褚县令为临湍县令,相传范蠡就出生于临湍。
  下面的人脸色未免古怪,新刺史直说原任刺史治理不力,那么属下也应该人人有份。
  他们哑口无言,如木偶一般静静听陈君宾训话。
  “本官已经说过,对于你们以前的过失,只要不是十恶不赦且民愤极大的,本官概不追究,但必须干好今后之事。
  今天大家来了,回去后要办好这几件事。
  第一件,抓住春耕的时机,尽力恢复荒芜的田亩并抓紧补种。
  我听说,一些人家里,因缺少种子无法耕种。
  这些种子,要由官府出面购来分发到农户手中。”
  下面的人听说让官府组织种子,都皱起眉头。
  刘铁立期期艾艾地说道:“大人,由官府出面买种子,实在是一件天大的难事儿。
  下官连每月给属下的官俸都不能按时发给,府中实在没有隔夜之钱,又哪儿有钱去购买种子呢?”
  陈君宾说道:“我想好了,可由官府作保出外筹措种子。
  至于所需之钱,一方面让农户节衣缩食挤出一部分来,要对他们反复说明,只有挨过这一段艰难日子,将田地种上,秋收之时方有收获;另一方面,由官府扣下所有官员的部分官俸,要扣下三成,以为种子钱。
  当然,这部分钱是由农户借的,秋收之时他们可以用谷物折价还上。
  嗯,还要加上利钱。
  “第二件事,就是要招募流亡百姓来本州垦荒种地。
  刘县令,你发现的粮仓就派上用场了。
  凡来本州耕种的百姓,可由官府先发给三个月的口粮,并配发种子,当然,这些口粮和种子不是白发的,他们秋后都要计算利钱偿还的。
  黄长史,这分发口粮的事儿由你主持,可克日到南阳县,让刘县令佐你,造册发放。”
  黄长史答应了一声,继而疑惑地问道:“流民居无定所,万一他们领了口粮,又逃出本州,岂不是鸡飞蛋打?”
  陈君宾满怀信心:“不妨,他们只要有粮吃,有地种,谅他们不会轻易逃走。
  俗话说故土难离,他们的故土若真的能够生存,他们能轻易舍弃吗?就是真的有人跑了,毕竟是少数,也无碍大局。
  不过,一些防范措施也要跟上,比如,他们领了口粮、种子,可依地理以十户为连保,以互相监督,不得擅离。
  

陈君宾躬身稼穑 李世民痛失海鹞(6)
这些其实也是末节,他们现在有饭吃,又眼望着可以收成的庄稼,肯定不会跑的。
  刘县令,若你流离失所忽然遇到这等好事,你将如何处之?”
  刘铁立咧嘴笑道:“这是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欢喜还来不及哩。”
  堂上顿时发出了一阵轻笑声音。
  陈君宾挥手止住了众人的笑声,正色道:“还有一点,那就是每个官员理政之余,要带领家人垦荒种地。
  秋收之后,各位的官俸照例计算,但不发给各人手中。
  各家吃粮食菜,皆自食其力。
  现在为非常时期,不能依靠官俸坐吃家中,而一味对百姓指手画脚。
  须人人奉事稼穑,与民同甘共苦。”
  众人听了这段话,犹如石破天惊。
  官吏自古以来值事出班,以官俸为酬劳,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从来没有过官吏耕田自足的举动。
  许多人张大了嘴巴,呆呆地想,这名新刺史莫非在说胡话?    陈君宾不依不饶,说道:“本官行事最是认真,既然让各级官吏耕种自足,就不允许有人敷衍了事。
  我为刺史,每月要查州衙诸官的耕种进度。
  同样,你们也可来检查我的田亩。
  州衙这样做,各县衙也要这样做。
  各位县令,我每月要派一名巡风大使入各县检查,他们或明察,或暗访,既查百姓耕种情况,还查诸位的家田。
  我若有空闲时候,自会到你们那里走上一遭。
  我丑话说在前面,若有人督耕不力,嘿嘿,到时候别说我不留情面,我们要老账新账一起算。”
  陈君宾语气一转,接着说道:“这次在京城之时,皇上要求各州刺史要懂农桑时令。
  自我以下,从现在开始都要虚心请教农桑之事。
  所谓不耻下问,并不辱官家颜面,反而使百姓油然而生尊崇之心。
  比如本州水利不兴,须就近在便于汲水的地方垦荒,以备天旱之虞。
  还有,我看本州水肥草旺,可鼓励百姓耕田之余,多养黄牛。
  牛不与人争食,又是耕作的主要畜力,若牛养多了,再卖与外地,又可多一项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嘛。
  “总而言之,皇上说‘农为邦本’,‘抚民以静’,是符合民心的旨意。
  皇上的明诏已抄往各县,请你们回去后再读一读,细加体味。
  本官现在到任,来年考课诸位,这兴农一节最重要。
  只要所辖民户农桑兴旺,人们安居乐业,即为大功一件。
  至于有其他不严谨的地方,本官可以忽略不计。
  反过来说,若有人在这一年中千般好万般好,惟将农事给弄得一塌糊涂,则不是好官,本官先免其职,再究其失。”
  众人瞪大着眼静听陈君宾训话,心想: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儿敢是有种田的瘾。
  他甫一到任,既让官员们督促百姓大力垦田,又让官员本人身体力行亲自耕种。
  官民同耕,哪里还有官民之分啊?        陈君宾的措施确实见效,流民听说邓州这里既放粮又发种子,扶老携幼直奔邓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