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 >

第40章

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第40章

小说: 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征乌桓时,刘备曾劝刘表乘机袭击许都,刘表没有采取行动。在刘表这种坐观成败、不图进取的方针下,刘备有好几年没有大仗可打,心情十分抑郁。一次,刘备去见刘表,中间起身上厕所,发现自己大腿内侧的肌肉又长了出来,不禁十分感慨,伤心得流出眼泪。回到座上,刘表见他神态异常,十分奇怪,问是怎么回事。刘备回答说:
  “过去我经常打仗,不离马鞍,大腿内侧的肌肉都消失了。现在不再骑马了,大腿内侧的肌肉又都长了出来。时光就象骏马奔驰一样,眼看人就要老了,而功业却还没有建立起来,这怎能不使人感到悲伤呢!”
  刘备并不是一个甘心虚耗日月、寄人篱下的人,为了摆脱力单势孤的困境,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积极扩充军队,大力网罗人才,等待机会发展。董卓之乱以来,中原地区扰攘不休,荆州地区相对较为安定,外地士人前来避乱的不少。刘表对这些外来的、乃至本地的士人并不特别信用,而这些士人中不少有识之士,也不满意刘表的庸懦无为,而希望找到一个胸怀大志、礼贤下士的人物,作为自己投靠的对象。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才智之士陆续汇聚到了刘备周围,诸葛亮便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诸葛亮像诸葛亮,字孔明,琅玡阳都人,光和四年(181)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父母早逝,由叔父诸葛玄抚养。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于是带着诸葛亮和他的弟弟诸葛均一同赴任,后朝廷改派朱皓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只得离开豫章,前往荆州投靠他的故交刘表。几年后诸葛玄去世,诸葛亮便在襄阳以西二十里的隆中定居下来,一面认真研习经史诸子百家著作,汲取有用的历史知识,一面冷静地观察分析天下大势,总结各割据集团之间势力此消彼长、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间或亲自参加一些生产劳动。诸葛亮常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名相管仲、良将乐毅自比,表明了要干出一番事业的远大志向。
  经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刘备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最后才算见了面。诸葛亮为刘备执着、谦恭、诚恳的态度所感动,热情接待,侃侃而谈,对刘备详尽地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他首先分析了曹操和孙权的情况,说:
  “自从董卓乱国以来,四方豪杰并起,割据州郡的多不胜数。曹操同袁绍相比,名望低微,兵力也不算多,但他却能打败袁绍,由弱变强,这不仅是由于客观形势对他有利,也是靠了他自己的主观努力。现在曹操已经拥兵百万,又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确实无法同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德才的人都肯为他效力,因此,可以同他联合,把他作为外援,而不能去打吞并他的主意。”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三章兵败赤壁(2)
接着,又对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的情况作了分析:
  “荆州北有汉水和沔水,南面拥有南海郡,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面可通巴郡和蜀郡。这是一块战略要地,但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上天有意要资助将军,不知将军有没有夺取荆州的打算?益州地势险要,沃野万里,号称天府之国,汉高祖就是靠它建成帝业的。而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北面又有张鲁的威胁,虽然拥有众多的百姓和富饶的资源,却不知道爱惜,那里的才智之士,都希望能得到一个贤明的君主。”
  最后,根据上述分析,向刘备提出了发展势力、进而统一天下的战略和策略:
  “将军是皇室的后代,信义闻名天下,又能大力招纳英雄,思贤若渴,如果能够占据荆、益二州,据险防守,那是最好不过的。到时可同西面和南面的各少数民族保持和好,对外结好孙权,对内修明政治。局势一旦发生变化,就可派遣一员上将带领荆州的军队向宛城和洛阳一带进击,将军则亲自率领益州的大军出击秦川,到那时,老百姓有谁能不带着美食好酒来欢迎将军呢?如果真能这样,统一大业就可以得到成功,汉朝也就可以得到振兴了!”
  刘备听完诸葛亮这一番后来被称作《隆中对》的见解,不由得高兴地说了一声:“好!”于是立即把诸葛亮请到军中,奉为军师,言听计从,关系越来越亲密。诸葛亮采用清查“无籍”游户的办法,扩充兵源,使刘备的实力在短期内得到了增强。
  曹操对刘备其人是深为了解的,对诸葛亮的才干和智谋自然也不可能是毫无所知。曹操明白,如果荆州这样一个物产富饶、地当要冲、既可顺流而下攻击东吴、又可溯流而上夺取西蜀的战略要地被刘备获取,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加之此时又有刘表病重、已将荆州托与刘备的传闻,曹操更加按捺不住,产生了尽快南征的想法。
  再说江东孙权,这时已拥有扬州六郡(会稽、丹阳、吴郡、豫章、庐陵、庐江),在张昭、周瑜、鲁肃、诸葛瑾、程普和吕范等人的辅佐下,势力也有了较大发展。鲁肃刚刚见到孙权时,就向孙权建议说:
  “据我看来,汉室不可能复兴,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除掉。将军只有占据江东,以观察天下形势的变化。当前应趁着北方多事的时候,出兵剿灭黄祖,然后再进一步###刘表,将长江以南的地方全部据为己有。之后,再称帝称王,谋取天下,建立汉高祖刘邦那样的功业!”
  孙权虽然表面回答说:“现在我在江南尽力,不过是为了辅佐汉室,您所说的我无法做到。”但后来实际上是按鲁肃拟定的方针去办的。他依托长江天险,整饬内部,扩充实力,作西讨荆州的准备。对曹操则外示顺从,而内怀不服。建安七年(202),曹操因打败袁绍,势力强盛,写信给孙权,要他把儿子送到许都去做人质,孙权召集部下商议,因周瑜反对,未予置理。建安八年(203),孙权开始征讨江夏太守黄祖,将其水军打败,后因越族反叛,只得领兵退回。建安十二年(207),再次西征黄祖,在掳掠了一批民户之后撤兵。建安十三年(208)春,孙权大将甘宁又向孙权建议说:
  “荆州是一个水陆交通要冲。刘表眼光短浅,但他的儿子还不如他,是不可能继承基业的。将军应当早日夺取荆州,不能落在曹操后面。而要夺取荆州,又应当首先消灭黄祖。消灭了黄祖,就可夺取荆州,再向巴蜀发展了。”
  这一建议,可谓与鲁肃“英雄所见略同”,孙权很快予以采纳,亲率大军西征黄祖。经过一番激战,城池被攻破,黄祖脱身逃跑,被孙权部将追上杀死。城中男女数万人全当了俘虏。这一胜利,不仅震动了荆州,同时必然也震动了曹操,使曹操深深地感到,南征荆州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曹操北征乌桓回到邺城后,立即着手筹备南征的有关事宜。建安十三年(208)正月,在邺城玄武苑内开凿了玄武池,加紧练习水军。同时,命张辽、于禁和乐进各统一军,加强对步兵和骑兵的操练。张、于、乐三将闹不团结,曹操派司空主簿赵俨前去做工作,消除了摩擦,统一了步调。
  

第十三章兵败赤壁(3)
为了消除来自侧翼的威胁,曹操派张既前往关中做马腾的工作,让马腾离开其部众到朝中任职。张既费了一番周折,终于将马腾请到朝中。曹操上表献帝,封马腾为卫尉,封其子马超为偏将军,让马超留在关中,统领马腾的部众。同时,将马腾的家属统统迁到了邺城。这样一来,马腾便落在了曹操的控制之中。曹操还想将马超也召到朝中来,但未能达到目的。
  为了加强对朝廷的控制,曹操还在南征前做了两件重要工作。一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六月上表献帝,罢除三公之官,重新设置丞相、御史大夫,自己做了丞相,总揽朝政,将朝廷实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二是杀了老和自己作对的孔融,以稳定内部,消除后患。
  孔融其人,在政治上是忠于东汉王朝的。兴平元年(194)任北海相时,曾打算将献帝从长安迎回洛阳。兴平二年(195),其时袁绍、曹操势力正盛,而孔融还无所依附。有一个叫左承祖的人前去见孔融,希望他能依附袁、曹。孔融料定袁、曹终图汉室,不想同他们搅在一起,因此不仅没有答应左丞祖的要求,还一怒之下将左承祖杀死。第二年(即建安元年),孔融却又前往许都投附了曹操。这并非孔融改变了初衷,而是其势不得不如此。一来因他刚被袁谭打败,妻子孩子都当了俘虏,一时难以自立;二来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通过献帝任命他为将作大匠,他应命前往,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三来当时他可能对曹操抱有幻想,以为可以借助曹操的力量达到安定汉家天下的目的。因此,孔融到许都后,与曹操曾有一个关系密切的时期,并写下了一些称美曹操的文字,如在《论盛孝章书》中说:“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在《六言诗》中说:“郭、李分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又说:“从洛到许巍巍,曹公辅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祁祁。”这一时期,两人也曾发生过冲突。如建安二年(197)袁术称帝时,曹操决定杀掉袁术的姻亲杨彪,孔融闻讯后,来不及穿上朝服就跑去见曹操,要求赦免杨彪,并说如果杀掉杨彪,“孔融鲁国男子,明天就走,不再上朝了”,态度十分强硬。但曹操采纳孔融意见,当即放出了杨彪,冲突很快得到化解。
  随着曹操实力的增强,谋汉的意图逐渐显露,孔融对曹操的态度也跟着发生了变化。约在建安九年(204)后,两人的关系逐渐恶化。孔融多次采用讽刺挖苦甚至故意捣乱的方式,来发泄他对曹操的不满。
  建安九年八月,曹操攻克邺城后,其子曹丕闯进袁氏内宅,见袁熙的妻子甄氏长得很美,便动了据为己有的念头。曹操知道后,便为儿子迎娶了甄氏。孔融知道这件事后,便给曹操写去一封信,信中说:
  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妲已是商纣王的宠妃,纣王在牧野被武王打败后,奔鹿台自焚,她亦自缢而死,并无武王拿她赐给周公的事情。但曹操因为孔融博学,以为史籍中真有这样的记载。几天后曹操见到了孔融,问究竟出于何书,谁知孔融回答说:
  “用今天的事情去揣度,想来当时也该是这样的!”
  不仅讽刺了曹丕私纳甄氏这件事,也大大地戏弄了曹操,曹操知道底里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后来曹操###乌桓,孔融又给曹操写信说:
  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
  意思是乌桓的所作所为,不过象古代肃慎氏不肯好好地向周武王进贡用楛木做杆的箭,象苏武在北海边放牧时丁零国民偷盗他的牛羊那样,不过是草芥小患,不值得大动干戈前去征讨。这则是对曹操的一个重大战略行动表示非议了。
  由于粮食歉收,而部队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造成了供需矛盾。为了节约粮食,曹操下令禁酒,孔融却一再上书反对。曹操加以解释,孔融不但不听,相反颇多侮慢的言辞。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三章兵败赤壁(4)
孔融又曾上过一篇《宜准古王畿之制》的表文,主张“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即京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方,归朝廷直接管辖,其目的是要尊崇献帝,扩大汉室实权,限制曹操势力的膨胀。当时曹操正封着“武平侯”,武平属陈郡,距许都仅三百里左右,如按孔融所说的去办,曹操就得徙封,到边远的地方去享受食邑了。
  对于孔融的上述言行,曹操内心是十分反感的,但因孔融名重天下,只得表面上容忍。但曹操终究担心孔融的言行会对自己的统一大业造成妨碍,因此,产生了予以制裁的想法。光禄勋郗虑同孔融有矛盾,这时见机行事,迎合曹操旨意上表奏免了孔融的官职。曹操利用这一机会,让军谋祭酒路粹代笔,给孔融写去一封信敦促他同郗虑重新和好。但在信的末尾,曹操暴露了自己的本意:
  孤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抚养战士,杀身为国,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余矣。
  意思是,自己虽进不能对天下人民施行教化,退不能树立恩德让人们和睦团结,但打击那些专以浮华文辞谤议、彼此互相交结的人,办法还是很多的。这实际是对孔融提出了警告,要他今后的言行多加注意。孔融回了曹操一信,表示要同郗虑“修好如初”,并说将对曹操的“苦言至意,终身诵之”。孔融降低了调子,事情得以暂时平息。
  一年后,孔融重新被任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