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

第53章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第53章

小说: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帝位。

  消息传出后,天下震动,国人皆曰不可,特别在东南各省,大家群情激昂,一片反对之声。当时有个叫经元善的官员,效仿当年康有为联名上书,征求了上千人的签名后,向朝廷上书抗议。慈禧太后看到上书,心头大怒,下令立刻捕杀经元善。后来经元善潜入澳门,清朝官员屡次向澳门总督要人,但都遭到了拒绝。

  为了获得各国对新储君的承认,载漪派人通知各国公使前去朝贺新立的储君,但各国公使大都认为废除光绪帝毫无道理,拒绝前往朝贺。

  对此,慈禧太后和载漪对这些洋人极为恼怒和恐惧,以为外国势力会借机拥光绪帝复出,到时麻烦就大了!恰好这时天津的义和团兴起,并竖起“扶清灭洋”的大旗,载漪听后心头大喜,立刻屁颠屁颠进宫,在慈禧太后面前大力推荐义和团,说义和团是忠义之民,对朝廷忠心耿耿,前来帮助朝廷对付洋人,大可以放心使用云云。

  慈禧太后听后信以为真,于是命令刑部尚书赵舒翘、大学士刚毅等前往天津对义和团进行考察。考察团途中发现义和团正在捣毁洋人铺设的铁路电线,并且烧毁洋书、洋画,于是赵舒翘和刚毅回禀报太后,并进而将义和团导入北京。

  义和团进入京师后,到处设坛烧香,表演特异功能,倒也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这还不算,义和团还命令居民每家每户都要烧香祭拜,遇到敢违抗或者取笑的,脑袋搬家。

  当时朝中的官员为了讨好慈禧太后和当权派端王载漪,十有七八都表现出积极信奉的样子,其中以大学士徐桐、尚书崇绮等数人尤为的积极。

  义和团也不客气,不但仇杀洋人,还一口咬定光绪帝是洋教教主,理由是戊戌变法时光绪帝和维新派效法外洋,乃民族之大叛徒,罪不可赦。慈禧太后与载漪也打起了废立的坏主意,在慈禧太后的纵容下,义和团甚至往来宫中,并扬言要得“一龙二虎头”。所谓“一龙”,光绪帝是也;“二虎”,则指的是当时总理衙门大臣庆亲王和被指认为通敌卖国的李鸿章。

  在义和团的鼓噪下,北京城一片大乱,局势几近失控。义和团把洋人和教民称为“大毛子”和“二毛子”,后来发展到在右安门公然焚烧教民民居,杀了不少教民。接着,又焚烧了顺治门内各教堂,弄得城门昼闭,人心惶惶,京师大乱。

  五月二十日,北京城最为繁华的正阳门外商场,也被义和团纵火,焚烧了四千多家商铺和民居,大火甚至绵延到城阙,三日不灭,数百年的精华,一把火给烧了个干净。

  由于义和团天天喊着要杀洋人,弄得各国公使人人自危。日本使馆的书记官杉山彬,在出永定门办事的时候,被清将董福祥的乱兵给杀了,尸体被肢解,抛在路上。事件发生后,各国公使大为惊恐,纷纷向本国告急,这时各国开始组织联军,并陆续在天津集结。

  由于当时局势日益恶化,义和团难以管束,时而肆意杀人放火,朝廷之上,议论纷纷,开始分化为两派,一派官员指责义和团是乱民,而支持义和团的载漪一派却主张乘机围攻使馆,消灭洋人。

  五月二十日义和团焚烧正阳门后,慈禧太后也狐疑不定,坐立不安,于是召开御前会议,请大学士和六部九卿们进行商议。

  各大臣当时还不清楚慈禧太后的态度,开始没人敢先发言。

  最后,吏部侍郎许景澄说:“中国与外国结约数十年,每年都有民教相仇之事,但大都是赔钱了结。现在如果义和团攻杀外国使臣,必然导致各国联合进攻,到时候怎么抵御?”

  太常寺卿袁昶,这时也站出来痛斥义和团,说拳匪不可恃,外衅必不可开,杀戮使臣,有悖国际公法,其声音之大,声振殿瓦。

  慈禧太后听后,怒目相向。

  这时,仓场侍郎长萃跳出来唱反调,说:“义和团都是些义民啊,我刚从通州回来,通州要是没有这些义民的话,恐怕早保不住了。”

  载漪、载濂听了大乐,赶紧连声附和说,长萃说得对,人心不可失。

  一直在旁边不吭声的光绪帝,这时说话了,“人心顶什么用,不过是添乱罢了。士大夫们都喜欢谈兵,朝鲜一仗,朝中大臣都争着主战,结果是一败涂地。如今诸国之强,十倍于日本,若和他们全部开战,必败无疑。”

  载漪顶嘴说董福祥善战,剿回时立下大功,有他就不用怕洋人。

  光绪帝说:“董福祥骄横跋扈,列强船坚炮利,回部之乱根本不能比。”

  光绪帝自从戊戌变法失败被幽闭后,每次见大臣,一般都是只说个三言两语,绝不提及政事,独有这天说话峻切,显然是知道如果和各国宣战,必然会导致亡国的危险。甲午之战后,对那些不懂军事却动辄主战的大臣们,光绪帝更是深恶痛绝。

  侍讲朱祖谋也说董福祥是个无赖,万不可用。

  慈禧太后听后厉声说:“你说董福祥不能用,那你就推荐个有用的。”

  朱祖谋说,如果一定要选将,那必须要用袁世凯。这些义和团拳匪乱民,必不能用。

  载漪听后大骂朱祖谋,言语十分的粗暴狂妄,大家见状,都不吭声了。

  光绪帝知道自己说什么也没用,也只好默然而止。

  这次会议结束后,载漪、刚毅又联合上疏说义和团可以依靠,他们有神术,消灭洋人,雪耻强国,就在此一举。

  会议结束当天,慈禧太后派那桐、许景澄去杨村面见联军,要求其不要进入北京。那桐、许景澄在路上碰到拳匪抢劫,许景澄差点给打死了。

  这两人逃回来向太后报告后,慈禧太后又召开第二次御前会议。

  慈禧太后说:“皇上不想和洋人开战,你们各自说说自己的意见。”

  刑部尚书徐用仪说,“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和洋人开战恐怕难以取胜,我们最好不要轻言开战的好。”

  光绪帝也说:“我国积弱不振,兵不能战,用乱民以侥幸求胜,恐怕不能依靠。”

  载漪愤愤不平的说:“义民忠愤,保家卫国,不如用之,以雪国耻,如果把他们当成乱民而诛之,失去人心,恐怕国将不国。”

  光绪帝说:“乱民都是些乌合之众,怎么能抵挡外国军队的枪炮?打仗岂能作儿戏?”

  时任户部尚书兼内务府大臣的立山,当时最得太后欢心,慈禧太后怕载漪辩不过,于是想让他帮载漪说几句话,便问立山:“这事你怎么看?”

  立山迟疑了一下,说:“拳民虽爱国,但其法术大多是骗骗人的,恐怕打起仗来不管用。”

  载漪愤然说:“心诚就可以了,何必管其法术灵不灵?立山一定是暗通了洋人,才敢如此放肆,不如我们请立山来退洋兵,洋人必定听从。”

  立山说:“首先说开战的是大人你呐,要去也应该派你去。我是主和的,对外交和洋人之事又了解得少,恐怕难担此任。”

  载漪立刻诋毁立山是汉奸,慈禧太后见两人吵来吵去,只好命令他们全部闭嘴。

  立山一时说了真话,结果给自己召来杀身之祸。而许景澄、袁昶等人主和,死定了!

  会议最后决定,派兵部尚书徐用仪、内阁学士联元及立山去使馆,告知不要各国公使不得调兵来北京城,兵来就等于决裂。

  但第二天(五月二十二日),据说慈禧太后得了一个密信(后来证明是假情报),说是洋人准备要求慈禧太后归政,拥光绪帝复出,这下打了老太后的要害,便又下定决心和洋人开战。随后召开御前会议时,载漪请求围攻使馆,尽杀使臣,慈禧太后表示同意。

  这时,内阁学士联元站起来大声反对说,如果使臣不保,他日必然招致洋兵入城,到时候恐怕鸡犬皆尽,北京城不保。此话一出,联元死定了。

  载漪当下就怒斥联元刚从使馆回来,怀有贰心,其罪当诛。慈禧太后听后大怒,命将联元推出斩了,经过左右大臣求情才饶其不死。

  大学士王文韶说,“中国自甲午以后,财尽兵单,如果和各国都宣战,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形势不利,到时候怎么善后?望太后三思。”

  慈禧太后听后大怒而起,拍着桌子骂道:“你说的这些,我早就听出耳茧来了。你喜欢洋人,那你就去告诉洋人不要进北京城。不然,提头来见!”

  王文韶大恐,不敢辩。

  慈禧太后此时已经决意要主战。载漪、载濂、刚毅、徐桐、崇绮、启秀、赵舒翘、徐承煜、王培佑一伙人大拍马屁,连声说太后英明,于是太后下诏褒奖拳民为义民,并拿出私房钱十万两白银,赏给义和团。

  晚清七十年,庚子年的事至为荒唐,庸人治国,焉有不亡国的道理?慈禧太后一意孤行,载漪、刚毅、徐桐、崇绮等大臣,一则昏聩无知,二则曲意奉承,酿此大祸,也是必然。看来,我们还是高估了那些王公大臣的智商。毛主席告诉我们说,“低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把这话用到慈禧太后、载漪、刚毅、徐桐等人身上,实在是合适不过了。

  作为名义上的一国之君,光绪帝这时候已经是自身难保,平时开会也不吭声,以求自保,但这次当权派们实在是太荒唐了,所以言辞激烈峻切,反对对各列强宣战,恐怕也是意识到这样做的严重后果,但权不在手,也只能任由这些大臣胡作非为。

  由此看来,这大清朝确实是气数已尽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8.4、慈禧勾引义和团,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庚子年(1900年)的五月,伴着义和团的香烟缭缭,北京的天空一片阴霾,隐隐有一种不祥之兆。

  慈禧太后褒奖义和团为义民后,载漪和一些大臣在自己家中设坛作法,以表示对义和团的支持。慈禧太后不甘落后,也在宫中设坛祭拜。

  一些游手好闲的流氓泼皮,也纷纷火线入团,加上一些无所事事的贩夫走卒,义和团有数十万人之多,各坛互不统属,管理混乱。义和团中的一些坏分子,乘机横行于大街小巷,只要不如其所愿,就任意指认他人为教民,甚至将人家全家杀光,当时无辜被杀的竟然有数万人之多(清人罗瘿公历史笔记里说有十几万人)。这些流氓地痞杀人的时候,手段相当残忍,刀矛并下,乱刀砍死,有的甚至将人肢体分裂,惨无天理。

  但有了朝廷的承认,变质了的义和团更加肆无忌惮,任意妄为,地方官员对此也无可奈何,不敢招惹义和团。没有合理的组织和疏导,民众突然爆发出来的能量是可怕的,当时北京城已经几近失控,放火抢劫,随处可见,甚至火光蔽天,日夜不息。

  很有讽刺意义的是,义和团在骚乱期间,居然指认载勋、刚毅为总统,但在京城里,义和团无所约束,随意杀人,载勋、刚毅哪里敢问一句!

  譬如都统庆恒一家十三口,就全部死于义和团之手。本来载漪平时对庆恒很亲善,但也没有能力加以庇护。尚书立山因为不赞同载漪支持义和团的政策,侍郎胡芬、学士黄思永、通永道沈能虎,都以谈洋务著称,义和团到处想找他们杀了。沈能虎后来靠向义和团行贿才免于一难。立山、思永被投入监狱,理由是里通洋人。编修杜本崇、检讨洪汝源、主事杨芾,都被随意指为教民,差点给拳民们乱拳打死。

  在此情况下,北京城中富贵官宦人家,能逃的纷纷出城避难,不能逃的就在家中设立法坛,假装信奉,以免受其害。这时,慈禧太后还召见了义和团大师兄,并对义和团慰劳有加,士大夫们见后,纷纷把拳民奉为上宾,百般讨好。

  当时的知府曾廉和编修王龙文,乞求载漪代为上奏慈禧太后,献上三策,上策是攻下东交民巷,尽杀使臣;中策是废除旧约,让洋人就范;下策是先战后和,但这样很不合算。载漪见了大喜,连声说:“乖乖,这才是公论啊!”

  于是乎,一群昏官的博傻游戏开始了。

  某徐御史说,洪钧老祖已命五条神龙守住大沽口,要是洋人军舰来了,定叫它全部沉没,有来无回;某陈御史说,我已经得了关云长的帛书,说洋人必败无疑,大家尽可放心;某萧编修说,洋人两千多年无君无父,这次是上天假义和团之手,将他们消灭干净,机会难得;另有某刘御史等先后上书说,义民所至,秋毫无犯,朝廷最好诏令按户搜杀洋人和教民,以绝乱源;某左郎中则请求杀郭嵩焘、丁日昌以谢天下,理由是这些人里通洋人。

  在此之前,天津早已乱成一团。直隶总督裕禄对义和团活动也不加禁止,拳民们扛着旗,带着刀,成天大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