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秦武卒 >

第2章

秦武卒-第2章

小说: 秦武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9年2月22日星期天草于沈阳  听雪书屋
  

由历史抵达内心的童话
——由长篇小说《秦武卒》说开去
  李墨泉
  历史是什么?这个问题困惑,但充满了乐趣。对于我们不竭的渴望和探究的好奇,历史永远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历史既不像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般无力,也非同吞噬一切的饕餮那般强悍,人们总是在认识和发现历史的过程中认识自身,也构建自身。可以肯定的是,历史的面孔不管如何变幻,它都要在当下的土壤中生长,并开花结果。克罗齐 “一切历史都是当下史”的判断,给予了当代人解读和构建历史的合法性。
  进一步说,正如汤因比在《汤因比论汤因比》中所表明的观点“在某种意义上,历史是人为的——它是人们从原始资料中选择出来的结果”。也就是说,历史的资料是不可被穷尽的,对历史资料的选择这种主观行为本身就是对历史追求完全真实的一个悖谬,真实是一个不断被相对阐释和变动的景观,即使在当下正在发生的历史中,作为亲历者也难以找出绝对的确切的完全的真实来,真实总是表现出虚构的特征。其中雷蒙?阿隆更是强调了历史的这一特性,他认为“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历史在它的功利性和价值判断中已经距离科学性远矣。
  站在这样的认识层面,就很容易发现历史在叙述中的变轻和向内转。比如《秦武卒》中所建构的故事,以往看待历史的经验都不足以自圆其说,历史已经在“当下”强有力的介入中,转化为一种内心童话了,可以说在历史古典的外衣下,这个故事仍旧有着一个颇为现代的内核。
  有趣的是笔者选取的主人公是秦将王离,这个人物在史书上是一笔划过的,关于他的记录略等于无,而他的父亲王贲的记录却有一些。这样就同时给予虚构故事以坚实的事实基础和广大的书写空间,以实现作者构建当下的意图。而且在笔者设计的历史事件和爱情故事中,会很容易发现海明威的影子,也就是战争加爱情模式的东方古典版。或者可以依照海明威的方式这样来说:本书讲述了一个男孩怎样在战争和爱情中成长为男人,并被伤害的遍体鳞伤的故事。当然,《秦武卒》所能涵盖的不仅是这些,但是一个现代男人的成长梦想披上历史的外衣仍旧是极为迷人的一个姿态。宕开了说,一个男人可以用冷兵器拼杀在古代最残酷的战场,也可以赢得绝代美人的青眼,但是他的成长毕竟是一个不断失去和受到伤害的过程,最终就连这场战争都值得怀疑和落入虚空,尤其是当身为匈奴人的王离来屠杀匈奴人的时候,作为故事背景的历史、主人公的历史和读者的历史感,这三重历史都一下子穿越内心,蹈虚入空了,并具有了强烈的当下痛感,而在历史的虚拟构建和比对中,故事似乎也具有了一种伤感的浪漫情怀。这难道不是男性想像的内心童话吗?这童话在当下的痛烈和渴望中难道不真实吗?
  最让人肠热和注意的还是王离的三个女人,三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先是王离在年少时和小樱桃有着纯洁的初恋,但却亲眼目睹了小樱桃惨死于匈奴人的屠杀。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打碎给人看”,从此,年少的王离内心中有了一段无法抚平的伤痛,并促使他加入秦军。那么,这个小樱桃的意义就在于给了王离一个初始动力和伤痛。接着,在秦军行伍中,他得到了大秦公主赢妩的暗恋,并且爱的是忠贞不渝、一心一意,当他费劲波折终于对赢妩动心的时候,赢妩却枉死于赵高的弄权,命运与他开了一个玩笑,这一个是爱着他的女人。最要命的要数与项妍的爱情,即使项妍给他下*、无数次的逃离他、欺骗他、怀上别人的孩子,他仍旧深爱项妍,并且项妍为了他不惜奔赴战场,愿意和他生死与共。两个人爱的火辣、痛烈、持久而凄婉,要多浪漫有多浪漫,可这一个他爱着的也死了。不管是最初的爱,爱他的还是他爱的,三个女子都不断的凋谢和失去,这种深刻的荒谬感、虚空感和幻灭感极具后现代性,必然是对当下文化观念的一个不由自主的呈现。最终,王离的死又回到了小樱桃上来,失明的他又想起了最初的爱与纯真,在这里小樱桃给王离提供了一个归宿,一个男人又回到了他的初心,一下子给故事赋予了寓言的意味。可以说,在感情线索上整个的故事设计,完全是对历史的当下想象的构建,把内心的童话自由而淋漓尽致地凸显了出来。于是,读者在阅读秦王统一天下的历史时,得到了另一种视角下的历史叙述可能:一名将军,他的爱,他的勇猛和他的失败。虽然故事极具童话般的诱惑,这难道不是一个现代男人或者说现代的人,在现代都市中所面临的成与败以及由此带来的迷惘和困惑吗?
  面对历史的时候,历史在什么样的维度认知对于当下的我们才更有价值和意义?而我们自身不会被历史的宏大叙事所淹没,我们对它的感受和理解这种内心愿望又能够得以构建?想来,小说应该是一种极佳的方式,因为只有在故事里面一切的历史才是生动的、鲜活的、具体的,同时也是有力的。通过历史,我们难道不是在更为自由的去构建内心童话世界的真实吗?于是历史不能够直接提供的,故事可以提供给我们,这是人类不竭的追求和渴望:在历史中永远活着,作为一个辉煌的胜利者,也作为一个丰富的失败者。
  

为何要把历史写得绝望(1)
西元
  为何要把历史写得绝望?当我的脑子里闪现出这个念头的时候,我在想,这真是太不人道了。试想,一个以加班为家常便饭的现代人,当他或她晚上九点钟疲惫地回到家,连饭都懒得吃上一口,只盼着能够平安地睡上一觉(这一觉也弥足珍贵,或许只有五、六个小时,第二天天不亮,他或她便得出门,然后,花上一、二个小时坐上北京拥挤的公车、地铁去上班),而此时,他们的枕边也许就是这本《秦武卒》,一本自称把历史写得很绝望的小说。他们此时所需要的仅仅是几个平淡却是真心的笑话,或是一个说不上深刻却又温馨的幸福故事,然后安然地进入梦乡。这一点,我也有切身体会。前些年,为了能通过北大攻读博士学位的入学考试,并且在几十比一的残酷竞争中被录取,我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到了最后一个月,我甚至睡不着觉,只好睁大眼睛看着天亮。当我刚有困意的时候,我便想到还有几十个、上百个和我一样的人也在如此拼命,那一点可怜的困意便被惊吓得无影无踪了。这种残酷的竞争就像是一个压抑而又阴暗的噩梦,如果被淘汰,就永远只能徘徊在世界之外。我想,这也是大多数现代人有些病态却又顽固的心态吧。
  回想那时,当我后半夜二点钟,毫无困意地躺在床上时,努力地安抚自己疲劳而又脆弱的神经,避免去想任何伤脑筋的事情。当时,我的枕边是朱德庸的四格漫画,看上十几页,笑一笑,然后平静地睡去。我想,如果那时我听说谁要把历史写得绝望,并且还要逼着我去看的话,我肯定会发疯。因为我已经很绝望,不需要别人告诉我什么是绝望了。
  这里,我要向读者道歉,让一个神经本来已经很疲惫、脆弱的人去听别人絮絮叨叨地说为什么要把历史写得绝望,这真的不是一件善事。但是,当你有了一段闲暇的时光,在那段宝贵的时光里,你疲惫、脆弱的神经得以恢复,你有了足够的精力去胡思乱想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生活中有哪里不太正常?你是否发现你一直生活,或被迫生活在一个别人告诉你这是正确的生活中?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正确的生活,整个社会也告诉你这是正确的生活,可你是否总是觉得不对劲?
  当下的生活就是人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当你觉得生活不对劲的时候,你自然也会发现历史在哪里出了毛病。正史、野史看来看去,总是觉得里面应该有的东西却没有写出来。难道历史就象史书上写的那样四平八稳?难道历史上的人物就没有象我们今天这样迷惘、困惑,那些如我们一样疲惫、脆弱,为衣食住行而焦虑不安的小人物们都生活在历史的哪个角落?他们看到的历史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如果草民们一人写一本历史书,真不知历史会是个什么样子。
  记得小时候,和家人一起来到北京,一起登上了长城。尽管眼前的长城并不如我在照片、电影中看到的那样雄伟,但是上面人群熙熙攘攘,中外游客争相留影,而且许多地段也的确十分险峻,风光无限,让我相信,长城的确是世界上少数了不起的建筑之一。就在这时,父亲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秦始皇修长城对吗?”我一下愣了,不知该怎样回答。长城是中国的荣耀,可是这份荣耀竟要归功于一个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而且,长城下又埋了多少修长城的民夫的尸骨?我想,这个问题如果要问当时在长城上尽情游玩的游客们,他们又会怎样回答呢?一个还未上小学的孩子竟遭遇了这样的问题,真是老天的一个玩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为何要把历史写得绝望(2)
回想起来,这个问题多少年来一直或隐或显地留在我的心里。终于有一天,我具备写一部长篇小说的能力,于是就有了《秦武卒》。读者不能长久地生活在错乱的生活里,长久地胡思乱想,充其量只是在闲暇的时候放纵一下,偶尔在“正确”的生活里做一点越轨的事情。但是,小说不一样,它不是真正的生活,却可以带着读者远离“正确”的生活,远离“正确”的历史,在梦境一样的世界里胡作非为。报着这样的想法,我走进了秦帝国的历史,在“正确”的大历史背后,努力地创造了一个不那么“正确”的小历史,也期待着读者能够跟随着我,也跟随着我的想象力,在“正确”的历史之外撒一回野。
  秦帝国最后的将领王离是我最倾心的人物。在史书上,他没有什么记载,加起来不超过一百个字。不过,秦帝国的军队又是中国历史上最强悍的军队之一,他们越过千山万水征服了百越一带,一直打到南海边上的平原。在北方,他们打败了数十万的匈奴骑兵。这样的战绩,在今天也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这样说,没有秦帝国,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不自觉间,我为这样一支强悍的军队而热血沸腾。能够成为秦军统帅的人物,必定也是集勇武、血性、智慧于一身的人物。但是,秦王朝又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暴戾的王朝之一,强悍的帝国军队也在怒涛般的农民战争中覆灭的。在深夜里,我在想,作为这样一支军队的统帅,王离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在帝国军队覆灭的那一刻,他在想些什么?这个人是很难用对与错来评判的,也正因为如此,他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在那一刻,我被那段历史震撼着,也迷惘了,于是,我撒开了“错误”与“正确”的训诫,让历史在错误与正确之外展开。我想,小说不是告诉人们对与错,不是告诉人们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历史”,当有人这样做的时候,他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自身也有这样那样认识上的局限。管他呢!小说就是在对与错之外的一次冒险,对于作者和读者都是一样。同时,我决定,让这样一个暧昧不清的人物作为《秦武卒》的中心人物,而其他历史上闻名的人,如始皇帝、赵高、王翦、项羽、刘邦等人物,统统作为陪衬。
  但是,与“正确”的生活、“正确”的历史作对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我们都是在这样的生活、历史当中长大的,我们是他们的儿子。与他们作对有时就意味着与自己作对。试过在“正确”的生活之外毫不妥协地生活吗?那种感觉其实就是绝望。在那里,没有对与错,没有过去与将来,同时也是没有希望。你会不知从何而来,向何处去。
  有一篇小说的名字叫《绝望中诞生》。背叛“正确”的生活让人绝望,但其中也孕育着新生活的希望。这不意味着我就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我只是把自己、把读者领到了“正确”的历史之外。其他的事情,我可不负责任。不过,读者可以放心,这仅仅是一次没有惩罚的冒险。看完了小说,如果你还想得出个一二三四结论,那你尽管深思下去,如果不愿意的话,把它扔到一边就可以了。然后再去过“正确”的生活。嘿嘿。
  二○○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用心灵书写历史
——评长篇历史小说《秦武卒》
  张鹰
  谈到历史小说,总饶不开克罗齐的那句著名论断——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